美國政 府駐蘇聯大使馬特洛克(Jack F. Matlock)報告上記載,當時初步方案裡包括了政治改革內容,但最後被戈爾巴喬夫否決刪去,並批示這一部分待將來再提出。
改革方案包括了整頓蘇共 黨內和軍中的管理層,提倡紀律,反貪污腐化和反酗酒等。
蘇聯老百姓對新政策最直接的感受是工作壓力增加和酒的供應大減。
當時蘇聯的民生必需品供應缺乏,上班族往往利用午休時間排隊購物,一排便是兩三個小時,而上級一向默許,以鬆散管理方式應付。
新政策出爐後管理層不得不收緊,甚至派人到商場內巡視,查看是否有人在上班時間排隊購物,弄得怨聲載道。
1986年初以後油價下滑,外匯短缺,使蘇聯民生必需品更加匱乏,經濟改革從一開始便不得人心。
在油價大幅下跌後,戈爾巴喬夫面對的已經不單純是經濟制度問題,還有蘇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財政問題。
由低油價誘發的財政風暴重擊了蘇聯,不但不能依靠外貿收入來解決民生必需品的供應,而且資金短缺使新工廠延期落成,大型工業計劃被迫取消,煤礦、油田和天然氣井所急需的新技術裝備停止從西方進口。
能源產業技術不能更新使得蘇聯不能以增產手段來增加外匯收入,陷入向下滑坡的惡性循環,戈氏經濟改革難逃失敗命運。
此時里根政 府仍不放鬆,加緊遊說西方各國財團,指出蘇聯財政面臨嚴峻局面,凱西甚至以退休金融家身份出席銀行業高層內部會議,披露中央情報局的資料,以說服各財團對蘇聯及東歐國家收緊信貸,斷絕蘇聯通過借債度日的最後一條路。
面臨着絕望的局面,戈爾巴喬夫寄希望於在外交上與里根政 府談判裁軍,藉此減輕蘇聯在軍費開銷上的重擔,當時蘇聯軍費支出佔到了國內生產總值的15%。
在1985年的日內瓦會議和1986年10月的雷克雅未克高峰會議上,戈爾巴喬夫與里根進行了面對面談判。
爲了避免投入大量資金和美國展開軍備競賽,延緩財政危機,在雷克雅未克會議中,戈爾巴喬夫破天荒的提出具體裁軍方案,以換取美國放棄星戰計劃,但被裡根拒絕。
同時,戈爾巴喬夫還企圖說服西方國家放鬆對蘇聯的技術及金融制裁,但美國堅持以改善人權以及推行民主爲條件。
在雷克雅未克會議後的12月19日,戈爾巴喬夫親自電話慰問並允許流放在外地的著名異見人士薩哈羅夫(Andrei Sakharov)返回莫斯科,美國也於1987年1月15日宣佈解除對蘇聯的石油天然氣技術及設備禁運。
這兩事件純屬巧合還是存在某種關聯是耐人尋味的,業界普遍認爲極可能是雷克雅未克會議後美蘇雙方達成部分共識的結果,很明顯,里根以胡蘿蔔加大棒的手法促使戈爾巴喬夫在逐步走向政治開放之路。
戈爾巴喬夫於1986年7月在演說中就提到了政治改革,實際上等到1987年1月的蘇共中央會議,他才正式提出實行不記名投票選舉,真正拉開了蘇共 黨內的政治改革帷幕(Glasnost)。
然而,牽一髮而動全身,政治改革的呼聲與前景立刻撼動了蘇聯的政治體制,各加盟共和國乃至東歐各國爭取獨立的浪潮隨即高漲而不可遏制,這無疑是戈爾巴喬夫(甚至包括里根和凱西)始料不及的。
戈爾巴喬夫的經濟改革(Perestroika)與政治開放(Glasnost)政策均未達預期,尤其是政治改革方面,戈爾巴喬夫希望通過言論自由、宗教自由和政治多元化來激發活力,卻引發了人們對現有制度的強烈不滿和蘇聯各共和國的民主情緒及民族主義的興起,最終導致戈氏的最大反對派葉利欽的崛起,直至蘇聯解體。
從1986年開始,中央情報局開始向阿富汗的反蘇武裝部隊提供刺針導 彈,這種先進的地對空導 彈使蘇聯的空中優勢頓時消失,戰爭形勢逆轉,蘇聯每年戰爭費用增至40億美元以上,莫斯科不得不痛下決心甩掉這個沉重包袱。
1989年初蘇軍撤離阿富汗,這是二戰後蘇聯的首次軍事失利。
在莫斯科自顧不暇之際,波蘭政 府爲了爭取西方貸款以渡過經濟危機,於1989年舉行全國大選,結果反對派團結工會大勝,接着在11月柏林牆也在歡呼聲中被羣衆拆毀,標誌着蘇聯勢力撤出東歐,也是蘇聯帝國解體的先兆。
經過了連串重大轉折之後,蘇聯在民衆和盟國之間的威信已經蕩然無存,此後的情況更是急轉直下,猶如雪崩般以不可控之勢奔向最後的日子,1991年12月25日,已是衆所周知的歷史。
毋庸置疑,從結果來看,擊蘇團隊成功了,沒有戰略失誤,沒有執行不力,沒有浪費一點時間,但是,由於里根團隊在此過程中過於暗箱操作,涉嫌濫用職權,違規謀劃了許多秘密事件,因此受到了質疑。
美國國會還成立了特別委員會調查里根政 府是否在秘密外交行爲中觸犯了美國法律,其核心團隊也無一倖免。
理查德·艾倫(Richard Allen),國家安全顧問,因涉嫌與日本相關公司的賄賂事件被迫辭職,儘管里根認爲這是一場政治陰謀;卡斯帕·溫伯格,國防部長,因伊朗門醜聞於1987年辭職;作爲掌握諸多機密的“打擊蘇聯領導小組組長”,不合時宜的離世將這些秘密都帶到了地下,更爲這位傳奇的中情局局長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
雖然里根的這些得力干將在蘇聯解體前就消散殆盡,然而整個戰略已經獲得了驚人的生命力,其效果逐步發揮,令蘇聯帝國解體成爲不可挽回的事實,彷佛一座存在結構缺陷的大廈,在主要支柱受到衝擊後,無法支撐自重而搖晃破裂,最終一發而不可收拾的轟然倒塌。
而此時掌控該計劃的趙繼統,幾乎什麼也沒做,卻要攫取最甘甜的果實,這也爲看似得利的他埋下了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