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
早已沒有初登大寶時的意氣風發。
朱佑樘揉着眉角,看着眼前的老臣嘆氣不止。
“永樂年間,太宗每隔幾年就大舉領兵北伐,而且又遷都又修建長城,無不耗費巨資。”
“但也沒聽說出現過財政困難。”
……
朱高熾悄悄的看了一眼,朱棣。
朱棣面不改色。
……
朱佑樘放下手,往後一仰。
“如今,我既不修建宮室,各方面都百般儉省,爲什麼反而財用不足呢?”
“司馬文正曾言,天下之財,不在朝堂,就在民間。”
“而如今,朝廷沒錢,百姓也沒錢!
“這錢都跑到哪裡去了?”
……
【衆所周知,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胖子不是一口吃成的。】
【大明的邊馳不是一天廢,但大明的錢是在弘治一朝徹底沒的。】
【要問爲什麼,因爲一個史無前例的利益結合體誕生了。】
……
天幕上。
一名穿着官服的小人的面前是一座鹽堆。
而身後,則是一片黑色的,看不清面目的小人。
『鹽』
……
【自從漢武帝開鹽鐵專營,鹽就一直是官方在控制的,民間不允許製造和銷售食鹽,販賣私鹽是掉腦袋的重罪。】
【朱元璋在位之時,有人建議說邊境需要軍糧,但是從內地運糧非常麻煩,建議讓民間幫忙運輸糧食,運一石糧食到大同,就給他發兩百斤,也就是一引鹽的領取憑證,也就是“鹽引”】
【然後他就可以拿着這個憑證到沿海的官方鹽場去領鹽,領到之後再銷售獲利,彌補糧食的生產和運輸成本。】
【運輸到邊境後,還可以讓商人在邊境僱人開發荒田,建立商屯。】
【朱元璋採納了這個辦法,並且立爲制度,這就是“開中法”】
……
шшш_тт kдn_C O
{開中法的好處是,朝廷不用直接去組織糧食運輸,哪個地方需要軍糧了,就申請“開中”,就讓民間商人給運過去,誰想賺這個錢誰就去。}
{這樣做其實是比較方便快捷。}
{因爲如果讓朝廷來做,那就要建立一個龐大的轉運體系,養起來一大批人,非常費力,也容易產生貪污腐敗。}
{所以開中法才與軍屯制一起,成爲明朝邊鎮軍糧安全最重要的兩大制度保障。}
{老朱這個制度有點像“PPP”}
{Public and Private Partnership,政府部門與私人部門合作}
{這理念是真的非常先進而且實用了。}
……
大漢·武帝時期
劉徹的接受雷達開啓,眼睛爲之一亮。
“這個制度有點意思。”
他下意識的敲着手指。
將公事與特許經營捆綁在一起。
運輸軍糧是公事,而食鹽專營的權利則是隻有朝廷才能授予的權利。
二者捆綁起來,然後解決邊關糧食問題。
劉徹越想越覺得有搞頭。
“老朱也不是什麼制度都落後嗎。”
……
炎漢·光武帝時期
劉秀心裡算了一下。
商人不僅可以組織運糧,還可以讓他們僱人在邊境地區開墾土地,在當地種糧然後賣給軍方。
然後再獲得鹽引。
這不就既省卻了長途運輸之苦。
又促進了邊境地區人口的開發,鞏固國防!
“這是好事啊?”
劉秀皺着眉頭。
“那怎麼說沒錢呢?”
……
【但有四個原因讓這個制度成了擺設。】
【一是讓利太多,引來了權貴的覬覦和干預,打壓商人蔘與程度。】
【二是明朝自朱元璋開始常年用兵作戰,軍需花費甚多。】
【再加上食鹽產量與鹽引的分離,多發鹽引可以多從中徵稅並用於開中,所以導致出現了濫發。】
【商人經常數年甚至數十年無法兌換食鹽。】
【三是隨着生產力的提高,私鹽也逐漸氾濫,相較於官鹽更顯得物美價廉,導致官鹽滯銷。】
【四是朱棣在開中的同時,又實行了戶口食鹽制,也就是爲了減少紙幣濫發的問題,而向百姓徵收紙鈔,分發食鹽。】
【這等於變相減少了鹽商的銷售市場。】
【在這種種情況下,民間商人對“開中”的興趣越來越淡。】
……
季漢。
劉備也是看不懂。
“怎麼好好的東西,總能搞成一地雞毛呢?”
曹操輕抿了一口酒水,搖頭道:
“這明朝從根子上就不對。”
“朱元璋定下的東西太多,偏偏路子又窄。”
“後人要在一條不能擴修的窄路里挪移翻騰避開陷阱。”
“時不時還要爲了避開陷阱而搭建些工具。”
“這路可不就是越走越窄,越走越難。”
“明朝的問題,比宋朝都大啊。”
孫權細嚼慢嚥下一塊烤肉,淡淡道:
“宋朝是尊文抑武,但最起碼還是有一個尊字的。”
“所以宋朝士大夫的想法和作爲雖有些不着實際,但依然有爲君略效犬馬之勞的想法。”
“明朝則不同,一開始就沒把文官當人看。”
“土木之變,勳貴又被一網打盡。”
“于謙、王越,無不說明皇帝的刻薄寡恩。”
“坐左不尊,立右不敬。”
“大明文武的心就不在大明上,能奈之何?”
“坐中位的,永遠是拉一幫打一幫。”
“哪有自己與所有人對立的?”
“大明皇帝纔是真的孤家寡人。”
劉備與曹操微微側目。
隨後對視一眼。
這人也不是一無是處。
……
【公元1491年,弘治四年,因爲巴圖孟克的入侵,邊關需要更多的糧食,朝堂特批了一定額度的“開中”來給軍隊發糧,但是卻沒有足夠的糧食運過來賣給軍隊。】
【這反映出開中法出現了很大的問題,急須改革。】
【因爲開中法一直是戶部管着的,改革措施也交由戶部研究。】
【戶部尚書葉淇就提出一個改革建議:改“運糧開中”爲“納銀開中”。】
【也就是商人不用運糧食到邊關了,改爲直接交銀子到戶部,戶部收到銀子以後直接給商人鹽引。】
【然後再用這些銀子來向邊關運糧,這樣商人蔘與的積極性就能大大提高。】
【這個建議得到了採納,並很快付諸實行。】
【一年之內,戶部管理的國庫收入增加了一百萬兩白銀。】
【當時國家的財政收入主要是糧食,真正的銀子才兩百萬兩。國庫收入一下就增加了一百萬兩,可以說是暴增。】
【也由此,朝廷每年增獲白銀數十萬兩。】
【但是邊鎮商屯逐漸廢棄,開中法趨於崩壞。】
……
大隋。
楊堅眼角跳動。
“你還暴增……”
“你離暴死不遠了……”
開中法的本質是爲了什麼?
運糧啊!
你戶部進賬有毛用啊!?
難道建立一個機構去發糧?
那你不還是本末倒置嗎?
你不還是發銀子讓他們自己買嗎?
但十兩銀子發下去到邊境以後。
能有幾文呢?
獨孤伽羅是大族出身,對一些事情她心知肚明。
要解決商人不願意參與開中的困境,方法很容易想出來。
可以改變糧和鹽引的兌換比例,比如以前運一石米到大同可以換一引鹽,那麼以後可以換一點五的引鹽。
或者是打擊鹽場貪腐,對不能如期交鹽的鹽場官員進行處罰。
還可以禁止權貴從特殊渠道搞到鹽引等。
這些做法都是“對症下藥”。
但這些措施他都不提,偏偏提了一個只對商人有利而對邊境糧食保障不利的改革建議。
這是爲什麼?
……
{啥也不說,啥也不懂,我就是突然想做個科普。}
{葉淇,江蘇淮安人。淮安,大明最重要的食鹽產地,鹽商雲集。}
{徽商在兩淮做鹽業生意,葉家與徽商多有通婚關係,徽州鹽商大部分都跟葉淇關係很好。}
{兩淮地區靠近食鹽產地,但是遠離邊境。}
{晉商,從山西運糧到邊關成本很低。所以天下鹽引大部分都歸於晉商。}
{納銀開中,是隻要把錢交給戶部的運司,拿到鹽引,剩下的就是領鹽和賣鹽了,不用考慮距離邊境的遠近問題了。}
{變法之後,徽商成爲鹽商的主力。}
{與徽商廣泛結爲姻親的葉家愈加興旺發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