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相位之爭

人在高位。

自有窺伺之人。

由汲黯參奏引發而起的大秦內政風暴,隨着武王李原的迴歸,而達到了爭執的頂點,這也讓剛剛從忙碌狀態中脫身的李原感到了幾分煩躁。

八年爲相。

加上之前爲長史的時間,陳平在相位上有十年不止了,這個任期足夠的久遠,以致於那些對相位有想法的人再也無法等下去了。

而更爲關健的是,陳平的品性並不是無隙可擊,就以李原得到了情報,陳平就有多次收受部下的賄賂和外邦使團禮品的事情,而這些東西的去向陳平從來沒有向李原坦承過。當然,人無完人,李原對於這些小枝節並不想多加追究,他更看重的是陳平的能力、以及他爲秦國的發展所做出的貢獻。

而現在,汲黯的上奏捅破了李原本想要維護的這一層遮掩,要是他不聞不問的話,官員貪腐卻得不到應有的懲處,勢必會使得其他官員不忿進而也跟着效仿,那樣的話,秦二世、趙高的胡作非爲時代又將出現,而若是查處陳平,又會造成秦國目前穩定政治的動盪,究竟該何去何從,李原一時難以定論。

丞相府。

相國陳平神情木然的端坐在案几前面,案上擺放着的,正是被汲黯彈劾時提到了那一大束的珊瑚。

在屋內,張負、張仲,張素娘、胡壯、何平等俱在,另外還有陳平的大哥陳元也在,至於那個曾經看不起陳平的惡嫂已經被陳元早早的休了。胡壯、何平俱是從大梁出來的人,與陳平算起來也有同鄉之誼。

這幾個人,俱是陳平的親眷,也是他這一系的核心成員。除此之外,地方上的許多被陳平提拔的郡守、縣令也是陳系的骨幹,只不過,他們這些人還不能算是陳平勢力的核心成員。

“賢婿,要不,我來向武王坦承。就說是我禁不住誘惑,收受了呂嘉的賄賂,這件事情與你無涉。”

沉默了好一陣後,張負顫顫微微的說道。

張負在到了關中之後,做過三年的都農監,在這個職務任上。張負還因爲鄭國渠的成功浚通,得到過李原的讚許,而最近兩年,因爲年歲在關係,加上秦國統一之後。衆多年輕官員逐漸升職,也不需要張負這麼一個老人再辛苦了。

陳平、張素娘在三年前,生了一個兒子,如今張負也是兒孫滿堂,其樂融融,卻不想平天雷霆,會有這樣一場無端災禍。那塊珊瑚,其實還是在陳平兒子滿三歲的宴請上收的,當時也不過是圖一個喜慶,卻不想由此而召來了災禍。

“丈人說的什麼話。這事情你就算站出來承認了,這汲黯背後的人會信嗎?那些人會放手嗎?”陳平搖頭道。

汲黯的背後,是誰?

陳平不用去猜,也知道其中必有李政的影子。

對於這個武王李原的胞兄,陳平多多少少還是有顧慮的,儘管他也知道,李原對李政並沒有多少的真實兄弟之情,但血脈卻是割不斷的,要是真的和李政對立起來,陳平也無法判斷。李原肯定會站在他這一方。

而且,這一次,很明顯的,他被李政的人抓住了把柄,就算李原有心唯護,也找不到一個合適的理由。

“二弟,這汲黯不過是低級的謁者,他的上奏武王不會相信的,我們不如干脆就向武王說清楚,是李御史在抹黑我們——!”陳元忿忿的說道。

“你閉嘴,再多言誤事,就給我回大梁去。”陳平臉色一沉,衝着陳元不客氣的吼道。

被陳平這般一吼,再加上旁邊張負、張素娘、張仲等人俱對陳元沒有好臉色,陳元在嚅嚅的私語了幾聲之後,便縮到角落裡面。

兄弟之間,按理說陳元又是大哥,陳平如此動怒說話就是不敬,但這一次的危機,再加上以前的林林總總,讓一向沉穩有加的陳平再也剋制不住心頭的怒火。

兄弟之情,總是抹不斷的。

正如陳平與陳元一樣,當初陳平落魄分家之時,陳元任由惡嫂欺凌弱弟不發一語,而等到陳平發跡之後,他又眼巴巴的跑到長安,陳平倒也不好將他這個大哥拒之門外,在給了幾次冷臉之後,還是幫着陳元尋了一個低階的謁者職務。

很不幸的,汲黯這一次發難,就是陳元大嘴巴漏出去的風聲,要不是他在衆同僚面前吹噓那一塊珊瑚是如何如何的光彩奪目,如何如何的無以倫比,結果說者無意,聽者有心,陳元的一番說辭被汲黯聽了一個真真切切,而且在場還有多人可以作證。

就在陳平、張負等人商議對策之時,在城中長樂坊的御史府內,也是一番波瀾起伏,脣槍舌箭。

御史中丞李政、都農監關躍、僕射召平還有五、六個長安官員、御史正在交頭接耳,而除了這幾個新秦官員之外,坐中還有一個老者,拘摟着背、臉上皺紋成堆,正在不停的捂着嘴巴輕咳着。

如果李原在此,一定會認出來,陳棣。

這個因爲贏氏事件被罷免的前秦重要官員,贏氏曾經的中堅,再一次的出現在了新秦的政治舞臺上。

陳棣與李政糾纏到了一起。

這是李原不曾想到的,這幾年來,他的主要精力,一直放在瞭如何對付劉邦、項羽、冒頓這些個強敵身上,對於身邊的官員,則更多的只是囑咐閻樂,多加關注敵方的暗間潛入到秦國官員身邊,而沒有過多去關心官員之間的交往。

“咳咳咳——,都住口。聽我說——,要將陳平拉下馬,光一個汲黯、一次收禮可不行,你們還必須拿出更有殺傷力的證據纔可以,你們再好好的想一想,這些年來,陳平都得罪過什麼人,又做過哪些惹衆怒的事情?”

陳棣彎下腰。將花白的腦袋垂得更低,從秦國政治權力中樞淡出之後,他的日子過得有些落魄,往昔錦衣玉食的奢侈生活不可能了,而當年宗族賜下的田地也因贏氏反叛而被收回,無奈之下。陳棣決定鋌而走險,再回長安搏上一次。

如果李政能夠登上相位,陳棣在其中出力的話,相信李政定然不會虧待了自己,而更重要的是,他陳棣的子孫就有了靠山。

“證據。要仔細找尋的話,倒是不難,不過,此事是否能成,關健還在於武王的態度。如果武王保着陳平,那就算我們拿出再多的證據,也一樣無用。”都農監關躍白白胖胖的臉上,隱隱的露出幾分憂慮。

關躍的政治態度,一向是居中逍遙派,而這一回,他卻站到了李政一方,其中原因,則是他與前都農監張負在農事官員任命上的嚴重分歧。

“這件事情,不管怎麼樣。還是要先試探一下武王的態度,如果他還是中意陳相的話,那我會就此退出——!”李政來回的在屋子裡面踱着步,一會兒擡頭看看衆人,一會兒又低頭沉思起來。

“御史大人,我們可不能就這樣等下去,武王已經回了神侯府,要是讓陳平搶先進了讒言,那老夫當初的結局,就有可能是——!”陳棣幽幽的說道。

政治爭鬥。

不比戰場上乾淨多少。

在陳棣看來。李政顯然還很稚嫩,他還在幻想着能夠找到一擊致命的關健證據,這顯然過於天真了些。

現在的關健,不在於查找證據,而在於讓武王李原相信,陳平身上的問題很嚴重,而且已經影響到了秦國內政的穩定,如果不罷相的話,新秦內部將面臨一場史無前例的大動盪,而象李政、關躍這樣忠於職守的清廉官員會感到無助而絕望。

有句話叫做,趕鴨子上架。

李政現在的情況就是如此。其實,他對相位的訴求並沒有衆人想象中的強烈,至少,李政認爲只要李原掌握了秦國的大權,相國的位置早早晚晚都會是他李政的。他的這一份悠然心態如今卻因爲汲黯對陳平的攻擊而緊張起來。

有人的地方。

就有江湖。

匈奴部落之中,冒頓、赫連壁、呼衍邪、丘力金包括死去的鐵弗勒、折蘭松花等大部落首領之間,就相互勾心鬥角。而新秦國的內部,自李原率軍崛起以來,也一直沒有斷了內耗爭鬥,先前,不管是李必還是陳棣,都沒能翻出什麼大浪,這主要是李原處理得當的緣故,而這一次,當外部威脅基本消除之後,秦國各派系的內部矛盾一下子尖銳了起來。

——。

丞相府、御史府中風波詭異。

而處於風暴中心的武王李原,正在伶聽治靖司閻樂的調查報告。

閻樂也是朝中一員。

不過,他的地位超然,由於其過去經歷的原因,不管是陳平、還是李政,都對他敬而遠之,而更重要的是,因爲閻鳳的存在,閻樂與李原之間,相互的信任度要更緊密一些,事實上,閻樂在朝中除了依靠李原的支持下,也再無其他盟友勢力。

“照你這麼說,陳平貪墨情況屬實,汲黯沒有絲毫誇大其辭的意思?”李原皺了皺眉,一邊看着閻樂呈上來的長卷,一邊問道。

“稟武王,汲黯的彈劾從內容上來說,是沒有什麼問題,不過,陳相接受呂嘉的贈禮,也是事出有因,要是堅辭不決的話,南越國的使者可能會誤會我們態度冷淡,有可能因此引發兩國之間的矛盾衝突,從這一點上來說,陳相收禮並不是不可以,而錯誤只在於,收禮之後沒有及時的上繳國庫。”閻樂回稟道。

有些事情,當局者與旁觀者因爲身份的不同,看待事物的態度也不一樣。

閻樂並不參與陳平與李政內鬥中的任何一方,反而倒讓他更能清楚的發現這件事情背後的本質。

“還有件事。在御史丞的府中,我們的人發現了一個熟人:陳棣,他從雍歧潛回了長安城,並且,就住在了御史丞的府上。”閻樂頓了一下,又道。

“閻樂,你親自去盯住陳棣,注意他的一舉一動,還有凡是與他接觸過的人,都一一記錄下來,特別是那些與宮中有聯繫的。”李原臉色一變,吩咐道。

陳棣是怎麼樣的人,他一清二楚。

這個老頭子,雖然一直隱於幕後,但卻是贏氏宗族的中堅,他的出現,極有可能還有另外的一層深意。

“僅僅是煽動李政爭奪相信這麼簡單?還是另有其他的圖謀?”李原忽然發現,在取得了對匈奴大勝的軍事勝利後,他的面前,依舊不是一片坦途,依舊需要他斬荊披棘,去掃除新秦發展路上的重重困難。

第155章 獅子大開口第392章 秋高馬肥第352章 三李成諸葛第342章 土地換和平第509章 韓信北地軍團第253章 困守一隅第428章 大龍空來的深河桑第50章 連環計第220章 邊騎南下第422章 同歸於盡第293章 左車獻計第43章 滎陽之變(三)第230章 驕兵悍將第510章 印度人的內耗第114章 斷尾求生第257章 李左車第70章 一網打盡第449章 天池之戰(一)第455章 聖母瑪利亞第134章 炮灰部隊第292章 海市蜃樓第33章 玉漱公主第152章 漢軍大敗第375章 齋桑泊大戰(一)第172章 神兵天將第377章 齋桑泊大戰(三)第186章 三國大戰第54章 面善心黑第222章 合縱第179章 虎牢關大戰(四)第429章 巴蜀奇兵第475章 地中海爭霸戰第411章 項莊復楚第162章 大叔很親切第289章 王子與公主第149章 神武侯第244章 大決戰(四)第83章 人質脅迫第31章 新的誘惑第521章 大秦,出征!第42章 滎陽之變(一)第102章 大秦兵造第147章 黎明之前第509章 韓信北地軍團第427章 決戰江南第52章 名將之後第30章 白馬之戰(六)第286章 河西危殆第35章 風起雲涌第423章 南越失信第438章 嶺南戰事歇第349章 破楚之人第362章 項羽之死第457章 基督教與天師道第301章 開疆拓土第498章 暗戰你死我活第363章 韓信伐齊第188章 婦人心第142章 陳平之謀第309章 人質第43章 滎陽之變(三)第224章 邊軍之魂第521章 大秦,出征!第401章 損兵折將第100章 陳倉之戰(四)第269章 拋石車登場第521章 大秦,出征!第85章 投名狀第382章 出路在哪裡?第211章 陸賈遊說第203章 漢中攻略第175章 韓信北伐第312章 楚軍突圍第499章 窮追不捨第376章 齋桑泊大戰(二)第472章 進攻埃及第355章 弩兵復仇第18章 竹槍威武第392章 秋高馬肥第197章 反擊號角第436章 神武大帝第121章 背水一戰(五)第379章 東歸英雄傳第226章 通婚第83章 人質脅迫第469章 君士坦丁堡危機第359章 項楚之弊第107章 韓信獻計第125章 痛打落水狗第344章 酒後亂性第440章 再見張良第388章 折服烏孫第458章 羅馬共和國第1章 危城雍丘第504章 東方的戰神第231章 腹背受敵第154章 李原VS張良第405章 大破匈奴第217章 河東司馬第412章 越王后裔
第155章 獅子大開口第392章 秋高馬肥第352章 三李成諸葛第342章 土地換和平第509章 韓信北地軍團第253章 困守一隅第428章 大龍空來的深河桑第50章 連環計第220章 邊騎南下第422章 同歸於盡第293章 左車獻計第43章 滎陽之變(三)第230章 驕兵悍將第510章 印度人的內耗第114章 斷尾求生第257章 李左車第70章 一網打盡第449章 天池之戰(一)第455章 聖母瑪利亞第134章 炮灰部隊第292章 海市蜃樓第33章 玉漱公主第152章 漢軍大敗第375章 齋桑泊大戰(一)第172章 神兵天將第377章 齋桑泊大戰(三)第186章 三國大戰第54章 面善心黑第222章 合縱第179章 虎牢關大戰(四)第429章 巴蜀奇兵第475章 地中海爭霸戰第411章 項莊復楚第162章 大叔很親切第289章 王子與公主第149章 神武侯第244章 大決戰(四)第83章 人質脅迫第31章 新的誘惑第521章 大秦,出征!第42章 滎陽之變(一)第102章 大秦兵造第147章 黎明之前第509章 韓信北地軍團第427章 決戰江南第52章 名將之後第30章 白馬之戰(六)第286章 河西危殆第35章 風起雲涌第423章 南越失信第438章 嶺南戰事歇第349章 破楚之人第362章 項羽之死第457章 基督教與天師道第301章 開疆拓土第498章 暗戰你死我活第363章 韓信伐齊第188章 婦人心第142章 陳平之謀第309章 人質第43章 滎陽之變(三)第224章 邊軍之魂第521章 大秦,出征!第401章 損兵折將第100章 陳倉之戰(四)第269章 拋石車登場第521章 大秦,出征!第85章 投名狀第382章 出路在哪裡?第211章 陸賈遊說第203章 漢中攻略第175章 韓信北伐第312章 楚軍突圍第499章 窮追不捨第376章 齋桑泊大戰(二)第472章 進攻埃及第355章 弩兵復仇第18章 竹槍威武第392章 秋高馬肥第197章 反擊號角第436章 神武大帝第121章 背水一戰(五)第379章 東歸英雄傳第226章 通婚第83章 人質脅迫第469章 君士坦丁堡危機第359章 項楚之弊第107章 韓信獻計第125章 痛打落水狗第344章 酒後亂性第440章 再見張良第388章 折服烏孫第458章 羅馬共和國第1章 危城雍丘第504章 東方的戰神第231章 腹背受敵第154章 李原VS張良第405章 大破匈奴第217章 河東司馬第412章 越王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