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是非對錯(上)

bookmark

僅過一個半月,袁紹的離間之計便獲得巨大成功。

幽州牧劉虞本就不願看到公孫瓚坐大,在袁紹密使荀諶和郭圖的拼命遊說下,輕易相信了袁紹的諸多承諾,很快便以州府名義,下達徵兵和徵集糧草越冬的命令,同時聯合烏桓、鮮卑等四個內附的萬人部落,停止向公孫瓚提供馬匹牛羊和毛皮,截斷公孫瓚與遼西、遼東郡的聯繫,宣佈將漁陽和右北平所有鐵礦收歸州府。

劉虞的舉動無異於釜底抽薪,轉眼就將沒有任何合法官職的公孫瓚擠到整個幽州的對立面。

四個內附的烏桓、鮮卑部落與素來強硬討伐異族的公孫瓚素有積怨,得到劉虞的撐腰後立刻蠢蠢欲動,集結上萬騎兵,不斷遊走於公孫瓚的大軍身後,迫使腹背受敵的公孫瓚不得不收縮兵力,日夜謀劃應對之策。

就在此時,長安朝庭中支持袁紹的重臣們說動了把持朝政的李傕和郭汜,派遣德高望重的太僕卿趙岐和太傅馬日磾出關東趕到鄴城,然後馬不停蹄北上安國(今河北省安國縣東南)面見公孫瓚,全力調停公孫瓚與袁紹之間的戰爭。

被劉虞逼得進退失據的公孫瓚和麾下文武商議過後,同意停止戰爭,各自退兵,但要求袁紹的大軍先撤。

正在魏郡西部與黑山黃巾軍大戰的袁紹,收到趙岐和馬日磾的消息欣喜若狂,立即將佈置在易水河南岸的六萬大軍盡數南撤,便於讓沒有後顧之憂的公孫瓚向劉虞發難。

公孫瓚看到袁紹撤兵。放心地率領大軍撤離易水北岸。堂而皇之橫穿劉虞重兵雲集的漁陽郡。浩浩蕩蕩開赴老巢右北平,隨後立刻驅逐劉虞任命的右北平和遼西郡所有官員,咬牙切齒地囤積糧草,爲驅逐劉虞佔領整個幽州做準備。

公孫瓚的別部司馬、常山國相劉備沒有跟隨大軍北撤,而是以“進剿黑山黃巾收復失地”爲由,率領八千步騎兵,堅守常山治所元氏城,沒過多久看到從易水南岸撤下來的袁紹大軍忽然調轉方向猛撲過來。劉備嚇得緊閉城門,集結城中三萬百姓登上城牆,嚴陣以待。

源源不斷西進的冀州軍,根本就沒有攻打元氏城的意思,只是繞過元氏城外,馬不停蹄直撲西面黑山黃巾軍老巢上艾(今山西張莊鎮新城村),與南線的袁紹大軍南北呼應,向黑山黃巾發動大規模秋季攻勢。

九月十八日,完成戰爭調停的天使趙岐和馬日磾抵達臨淄,受到青州牧劉曄和上百文武官員的盛情接待。

宴會中。七十四歲高齡的趙岐沒見到劉存和公孫沛等人的影子,緊張之下抓住劉曄便問。

得知劉存此時正在渤海郡與百姓一起準備秋收。公孫沛前往琅琊縣迎接母親妻兒返回老家鄒平安居,趙岐立刻明白劉存是惱火了。

宴會結束進入內室,趙岐拉着劉曄和國淵的手,無比愧疚地告訴劉曄和國淵:“老朽對不起子鑑將軍,本想專程來向子鑑將軍請罪,可他連見面的機會都不給啊!”

大儒馬融的族侄馬日磾更是難過,他拿出黃琬託他轉交劉存的信函:“子揚,這是子琰大人臨終前,叮囑交給子鑑將軍的親筆信。”

劉曄和國淵大吃一驚:“子琰大人怎麼了?”

馬日磾沉痛地通報:“因反對李傕和郭汜二賊挾持聖上把握朝政,子琰大人被二賊投入大牢,不久就病逝了。”

“接着死在獄中的還有蔡邕大人,由於董卓授首之後,他糊里糊塗去爲董卓哭泣,還想爲董卓收屍,結果被怒火萬丈的司徒王大人囚入獄中,不久就憂鬱而死。”

“更令人難過的是,蔡邕大人的女兒文姬前往郊外埋葬父親之日,突然被不知來自何方的強人劫走,至今仍然下落不明,唉!”

劉曄頓時悲痛萬分,雙眼通紅的國淵從劉曄手裡接過信函,向趙岐和馬日磾施一禮便默然離去。

馬日磾將淚流滿面的劉曄扶到榻上坐下,跪坐在劉曄面前,懊悔地說道:“子琰大人直到臨終前才獲釋,他閉上眼睛之前,我和趙大人、文先(楊彪字)大人等十幾個朝中同僚守在子琰大人身邊,他念念不忘聖上安危,流着淚說他錯了,悔不聽子鑑將軍之忠言,若是信任子鑑將軍,採納子鑑將軍的計策,局勢絕不致糜爛如斯,聖上和朝廷也就不會一而再的慘遭奸賊劫持,唉……”

趙岐晃晃悠悠坐到劉曄面前,擦去老淚,低聲問道:“子揚,你說子鑑將軍還會不會顧及聖上?還會不會顧及咱們這羣百無一用的老臣啊?”

雙眼紅腫的劉曄呆滯良久,忽然爬起來,幾步跑到門邊大呼備車,轉身回來,扶起趙岐和馬日磾,神情激動地問道:“劉曄只想詢問二位前輩一句,聖上和朝中大臣想通了嗎?”

趙岐的淚水再次涌出,擡起大袖捂住臉頻頻點頭。

馬日磾也哭了:“去年,朝中同僚和聖上還把希望寄託在益州牧劉焉和荊州牧劉表身上,所以沒有對青州和琅琊國派去的朝貢官員說實話,辜負了子鑑將軍的一片赤誠之心啊!”

趙岐和劉曄傷心不已,馬日磾接着哭訴:“你們的朝貢隊伍剛離開長安沒幾日,漢中就傳來消息……劉焉那廝竟然殺死聖上派去求援的侍者,燒燬棧道,堵死了入蜀關隘……”

“聖上和朝臣們驚恐萬狀,轉而寄望於統轄荊州七郡安定富足的皇親劉表,誰知劉表對聖上派去的密使不予理睬,不願派兵迎接聖上返回洛陽,重整朝綱,至此聖上和朝臣們徹底絕望了,終於想起青州和琅琊朝貢大臣們的苦苦諫言。”

“再聯想子鑑將軍七年來對皇上的忠心耿耿,對朝廷的恭敬供奉,懊悔之下失聲痛哭,就連年少的聖上也哭着說,他無顏面對赤膽忠心的皇叔啊!”

劉曄擦去淚水擡起頭,痛心疾首地埋怨道:“兩年來,我兄子鑑多次請求朝臣和聖上暫時移駕青州,等咱們找準機會控制洛陽,將已成廢墟的洛陽修葺之後再回去,可大家寧願活在董賊淫威之下,卻沒人願意接受我兄長的好意,深恐我兄長圖謀大傢什麼,這下大家如願了,致使兩次拯救聖上之最佳機會白白喪失!”

“董卓死後,晚輩和兄長再次派遣密使前往長安苦苦請求,可大家就是不願來青州,拯救聖上脫離苦海的最後機會也因此失去!”

“眼下,李傕和郭汜已喪心病狂,重兵雲集於長安內外,堵死進入關中之水陸要道,還將朝中德高望重的大臣們逼得死的死、逃的逃,哪怕我青州想進貢也到不了長安,更別談什麼出兵救駕了……”

“從青州到關中,千里迢迢,沒有十萬雄兵,沒有一年的糧草儲備和全民動員,根本就打不進長安城啊!”

趙岐萬分頹喪,似是忽然老了十歲,雙目赤紅滿臉悽懺,任由劉曄和馬日磾攙扶他出門登上馬車,駛出臨淄西門依然沒有從懊悔和悲痛中走出來。

第114章 中德殿(下)第40章 悄然改變(下)第3章 東逃第247章 麴義授首第43章 名聲鵲起(上)第10章 命運的抉擇第202章 天下震怖第269章 羣雄震動(下)第34章 攻其不備(下)第284章 歸心(上)第147章 亂局(下)第270章 安撫第25章 築城第167章 嶄新格局(下)第115章 轟動(上)第177章 坐山觀虎(下)第100章 順勢而爲(上)第285章 歸心(下)第229章 牽制第95章 得失之間(下)第15章 決斷第93章 橫刀立馬(下)第227章 激怒(上)第66章 鬥智鬥勇(下)第232章 鳩佔鵲巢(下)第217章 招攬子龍第211章 何去何從第70章 鏖戰(下)第69章 鏖戰(上)第125章 討董聯盟(上)第60章 君君臣臣(下)第71章 義釋管亥(上)第66章 鬥智鬥勇(下)第232章 鳩佔鵲巢(下)第198章 勢如破竹第241章 安撫(下)第14章 衆志成城第54章 踏雪訪子義(下)第169章 錯綜複雜(下)第156章 惑敵之計(上)第223章 全線發動(下)第90章 預取先舍(下)第280章 輕取潼關(下)第223章 全線發動(下)第30章 征途(下)第277章 密談(下)第128章 管亥歸來(下)第250章 無力迴天(上)第190章 激戰(上)第183章 報復(下)第69章 鏖戰(上)第17章 出仕第143章 雛鷹振翅(下)第65章 鬥智鬥勇(上)第261章 決斷(上)第83章 風起雲涌(上)第29章 征途(上)第84章 風起雲涌(下)第149章 壓力重重(下)第44章 多事之秋(上)第193章 決戰(上)第197章 嘉獎第194章 決戰(下)第212章 北上(上)第43章 名聲鵲起(上)第21章 擴張第201章 “徵發”密令(下)第28章 進取第206章 縱橫捭闔第197章 嘉獎第55章 承諾(上)第249章 四面楚歌(下)第198章 勢如破竹第73章 悄然佈局(上)第46章 多事之秋(下)第173章 瞞天過海(下)第28章 進取第13章 浴血搏殺第273章 引而不發第40章 悄然改變(下)第84章 風起雲涌(下)第93章 橫刀立馬(下)第102章 陽謀(上)第72章 義釋管亥(下)第5章 安身立命之本第4章 鐵山腳下第117章 羣英會(上)第101章 順勢而爲(下)第196章 徐晃歸心(下)第126章 討董聯盟(下)第54章 踏雪訪子義(下)第249章 四面楚歌(下)第160章 所謀乃大(上)第240章 安撫(上)第110章 奉詔進京(上)第24章 人心難測第271章 整合(上)第247章 麴義授首第222章 全線發動(上)
第114章 中德殿(下)第40章 悄然改變(下)第3章 東逃第247章 麴義授首第43章 名聲鵲起(上)第10章 命運的抉擇第202章 天下震怖第269章 羣雄震動(下)第34章 攻其不備(下)第284章 歸心(上)第147章 亂局(下)第270章 安撫第25章 築城第167章 嶄新格局(下)第115章 轟動(上)第177章 坐山觀虎(下)第100章 順勢而爲(上)第285章 歸心(下)第229章 牽制第95章 得失之間(下)第15章 決斷第93章 橫刀立馬(下)第227章 激怒(上)第66章 鬥智鬥勇(下)第232章 鳩佔鵲巢(下)第217章 招攬子龍第211章 何去何從第70章 鏖戰(下)第69章 鏖戰(上)第125章 討董聯盟(上)第60章 君君臣臣(下)第71章 義釋管亥(上)第66章 鬥智鬥勇(下)第232章 鳩佔鵲巢(下)第198章 勢如破竹第241章 安撫(下)第14章 衆志成城第54章 踏雪訪子義(下)第169章 錯綜複雜(下)第156章 惑敵之計(上)第223章 全線發動(下)第90章 預取先舍(下)第280章 輕取潼關(下)第223章 全線發動(下)第30章 征途(下)第277章 密談(下)第128章 管亥歸來(下)第250章 無力迴天(上)第190章 激戰(上)第183章 報復(下)第69章 鏖戰(上)第17章 出仕第143章 雛鷹振翅(下)第65章 鬥智鬥勇(上)第261章 決斷(上)第83章 風起雲涌(上)第29章 征途(上)第84章 風起雲涌(下)第149章 壓力重重(下)第44章 多事之秋(上)第193章 決戰(上)第197章 嘉獎第194章 決戰(下)第212章 北上(上)第43章 名聲鵲起(上)第21章 擴張第201章 “徵發”密令(下)第28章 進取第206章 縱橫捭闔第197章 嘉獎第55章 承諾(上)第249章 四面楚歌(下)第198章 勢如破竹第73章 悄然佈局(上)第46章 多事之秋(下)第173章 瞞天過海(下)第28章 進取第13章 浴血搏殺第273章 引而不發第40章 悄然改變(下)第84章 風起雲涌(下)第93章 橫刀立馬(下)第102章 陽謀(上)第72章 義釋管亥(下)第5章 安身立命之本第4章 鐵山腳下第117章 羣英會(上)第101章 順勢而爲(下)第196章 徐晃歸心(下)第126章 討董聯盟(下)第54章 踏雪訪子義(下)第249章 四面楚歌(下)第160章 所謀乃大(上)第240章 安撫(上)第110章 奉詔進京(上)第24章 人心難測第271章 整合(上)第247章 麴義授首第222章 全線發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