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六十七章 《仲尼》(第三更)

從小聖賢莊內出來的三個人,被自己直接、間接知曉的三個人,竟然沒有一位是以儒家學問作爲立身之本的,韓國公子韓非融貫法家之大成,堪稱曠世大才。

鄭國雖出小聖賢莊,但似乎又學問於水家,於天下水工之事精通,治水於諸夏間,若是可以將數百里秦川整治工程,就算是韓國的疲秦之計,秦王政覺得也會獎賞鄭國。

至於面前的李斯,更爲有趣!

那日與玄清大師、蓋聶先生一起前往文信學宮之時,曾聽其言,似乎理念與剛成君相左,並不太同意即刻修正秦法,但這一點深挖下去,似乎與文信候這幾日的動作亦是相左。

觀其所行,亦不像儒家的弟子,更像一位實幹的法家子弟,如此這般,秦王政興趣越發而顯,眼中亮光閃爍,從座位上起身,輕語之,走下廳中。

河渠事了,陡出這般詢問,又觀秦王政已經從上首走下來,拱手一禮,神色略有凝重,腦海中思緒萬千,其言雖短,但含義非凡。

從進入興樂宮以來的話語雖不多,但李斯已經隱約感知出這位大王絕非等閒之人,所發兩問,看似閒適論學,實則意蘊重重,直指實際要害。

既然知曉自己是儒家荀況門下,但今入秦以來,卻是在爲文信候編撰《呂氏春秋》,到底是爲了出人頭地而如此,還是已經拋棄了師門所學。

而且,《呂氏春秋》之書內蘊治國理政之道,雖不簡單,然與百年來的商君之法略有不同,自己接下來的迴應無疑將會印證自己的理念。

換言之,就是想要看看自己的立足點!若這個立足點與秦王之立足點重合,自然可能大展抱負,而如果與秦王內心之立足點背離,自然便是命蹇事乖。

更實在地說,選擇對了,未必壯志得遂。選擇錯了,卻定然是一敗塗地。另則,若想將王者之心揣摩實在而後再定說辭,卻是談何容易!秦王可能有定見,也可能當真沒有定見而真想先聽聽有識之士如何說法。

少許沉吟之際,李斯心下不禁一嘆,怪不得師兄韓非寫下《說難》之書,說君果然難矣!儘管一時感慨良多,然李斯更明白一點。

在此等明銳的王者面前虛言周旋,等於宣告自己永遠完結。無論如何,只能憑自己的真實見解說話,至於結局,只能是天意了。

“李斯入秦,得文信侯知遇之恩,故而不計學道軒輊,爲文信侯代勞編撰事務。此乃李斯報答之心也,非關學派抉擇。”

“若就《呂氏春秋》本身而言,李斯以爲,其書備採六百餘年爲政之成敗得失,以王道統合諸家治國學說,以義兵、寬政爲兩大軸心,其宗旨在於緩和自商君以來之峻急秦法,使國法平和,民衆富庶。”

“以治學論之,《呂氏春秋》無疑煌煌一家。以治國論之,對秦國有益無害。”

沉吟片刻,秦王政已經行至廳中,隨意而動,一側的宮女獻上熱騰香茗,正單手持之輕抿之,旋即,李斯身軀微轉,娓娓道來。

此語乃是自己中正而言,乃是肺腑之言。

“哦,煌煌一家,可是近年來,在咸陽城內頗有所聞的雜家?”

秦王政沒有做評價,仍舊持一杯熱茗,聞李斯迴應,一雙丹鳳之眸緩緩眯起,回問之。

“不錯,非法,非墨,非儒,非道。亦法,亦墨,亦儒,亦道。諸子百家可稱雜家!”

李斯頷首以對。

“文信候好大的氣魄,自成一家!採道陰陽、儒墨、名法、兵農諸家學說而貫通一體,雖看似駁雜,又似乎睥睨百家。”

“這也是文信候自己認定的?”

秦王政不可置否,言語有些深沉,迴旋在偌大的興樂宮中,看着身前不遠處的李斯,面上一絲笑意忽閃。

“雜家之名,似有不敬,非文信候說法,門客之言也。其餘言外之意,李斯入秦尚淺,未能知曉,不敢揣摩!”

再次拱手一禮,前一問自己所言便是如此。

“本門師學,當如何評判?”

秦王政輕輕一笑,對着李斯深深看了一眼,單手揮動,便是一位侍女上前獻熱騰香茗,溫暖身軀,提升精氣神。

“李斯雖爲文信候門客,更編撰《呂氏春秋》,但並非拋棄師門所學。”

“師尊荀況之學,博大而精深,李斯學之,表儒而裡法,既尊仁政,又崇法制。就治國而言,與老派法家有別,無疑屬於當世新法家。”

“與《呂氏春秋》相比,荀學之中法治尚爲主幹,爲本體。《呂氏春秋》則以王道爲主幹,爲本體,法治只是王道治器之一而已。此,兩者之分水嶺也。”

一問而過,感身側侍女之獻熱氣升騰的茶水,李斯心中微微一動,似有所感,旋即,並未着急迴應第二問,接過茶水,一飲而盡,渾身更是一縷縷溫暖之氣擴散。

數息之後,洪亮的聲音盪漾在興樂宮中,提及師門所學,此乃擅長之務,無懼任何人試探。

“儒家荀況爲一代宗師,你卻是表儒而裡法,你之言師門之學法治‘尚’爲本體,何意也?”

從那次文信學宮之遊,緣由韓非的緣故,倒是將李斯記在心上了,今夜,聽其奏對,頗得心意,而且似乎此人心思靈動,頗爲縝密。

其所言是真是假,是虛幻周旋,還是應付而爲之,秦王政可以分辨,正是因爲此,纔有些對其欣賞起來,此人也是一位幹練之人。

“據實而論,師尊法治之說,其內仍有三分王道,一分儒政,猶以王道仁政御法之意味。李悝、商君等老派正統法家,則唯法是從,法制至上。”

“兩相比較,李斯對師門所學之評判,便是‘法制尚爲本體’。此爲斯一家之言也”

並未在這個法治分歧點上詳談,其內涉國政,涉及治國理念,自己如今不過一個河渠丞,姑妄言之,徒增笑耳,雖如此,但核心之要,已經點出。

尊法爲本體,但其又非真正之本體,此語和商君之法、《呂氏春秋》之法皆不同,可謂之當世新法家,也是自己所學之法家。

“哈哈哈,何謂一家之言,難不成還有人對你所學之法家給予貶斥?”

與李斯所言之法家,秦王政心中略有認同,然聽其最後之言,似乎還有別人論法家,而且此人的評論對李斯影響不小,不然不會令李斯如此。

感此,饒有興趣的繼續問道。

“齊魯之地,學風盛行。斯所謂一家之言,卻是師門內部之爭論也。”

“李斯有師兄韓非,非但以爲師尊之學不是真法家,連李悝、商君也不是真法家,唯有韓非之學說,纔是千古以來真正法家。是故,李斯之評判,師門內部一家之言也。”

迎着秦王政看過來的目光,李斯亦是輕輕一笑,此乃師門內部之事,說道一二倒也無妨,齊魯之地,學風大盛,此事乃尋常。

“一年多前,玄清大師便是爲自己推薦韓非之法家之作,寡人閱覽之。”

“你既然入秦數月,而且先前爲前往新鄭之使者,應當知曉寡人曾入新鄭之中,那次,寡人正是爲了韓非,與之相談,其語和商君之言、文信候之言均不同。”

“但……寡人很欣賞!”

想不到荀況師門內部也有法家之衝突,着實有趣,論起來,擺在自己面前的法家之路不少,商君之路、文信候之路、荀況之門下李斯之路、韓非之路。

這四條道路中,最合自己心意的當屬韓非,以法爲核心,兼具儒之教化,融貫百家,互爲表裡,成就法術勢一體,一言以蔽之,兼具所有。

“近來咸陽之事,李斯你可有聽聞?”

觀李斯神色略有尷尬之色,秦王政話鋒一轉,便是落在近月來咸陽城的另一件大事之上,此事綿延時日,縱然李斯在外,也當聽之。

“有所耳聞。”

李斯拱手一禮而應。

“你應寡人甚多,所觀事態分明,對於文信候以非常之法再次公佈《呂氏春秋》之書於天下,你覺如何?”

一語出,今夜的第三個問題擺在李斯面前。

前兩個問題,李斯從秦王政的反應來看,應入其心意,但這個問題可是越發的棘手起來,看似評論《呂氏春秋》,實則是讓自己評論文信候呂不韋。

“文信侯此舉之意,在於以《呂氏春秋》誘導民心。民心同,則王顧忌,必行寬政於民,亦可穩固秦法。如此而已,豈有他哉!”

李斯瞬間漠然,唯有興樂宮正殿之中秦王政隨意踱步的聲音。於此問,秦王政也不說話,只是隨意的遊走着,隨意的品味着夜間茶水,感受着門外一襲吹來的寒風,渾身上下爲之一緊。

終於,百十個呼吸過去,李斯上前一步,躬身拱手一禮,此語一出,自己的立足點徹底變化,新鄭之內,師兄韓非曾言之不勝之勝。

師尊荀況在《仲尼》一篇中有曰:是以位尊則必危,任重則必廢,擅寵則必辱,可立而待也,可立而傹也。是何也?則墮之者衆而持之者寡矣。

而今的秦廷之內,文信候呂不韋看似地位尊崇,但實際上,自從雍城大鄭宮秦王政冠禮以後,這等榮耀越來越少,正印證師尊此語。

自己所求者,乃是倉中鼠,而非有可能成爲廁中之鼠!

“秦法不得民心?”

聽其迴應,秦王政面上微笑之意又是一閃。

“秦法固得民心。然則,庶民對秦法,敬而畏之。對寬政緩刑,則親而和之。此乃實情,孰能不見?敬畏與親和,孰選孰棄?大王自當斷。”

迴應了先前那一問,不知爲何,李斯的內心都有些舒緩許多,整個人都瞬間暢快了許多,於秦王政之問,沒有遲疑,快速回應。

“哦,要寡人自己決斷?”

“如何而斷?”

秦王政奇之,今夜,這個李斯給了自己太大的驚喜。

“據大王之志而斷,據治國之圖而斷,如此可爲之!”

李斯再次上前一小步,洪亮的聲音再次滾滾而蕩整個興樂宮。

“嬴政請教之?”

此語出,秦王政神情亦是不自覺的凝重起來,此人之才非凡,雖不及韓非,但在自己所瞭解的秦廷諸人中,無一人見識可比此人。

事關國運鴻圖,秦王政從來不吝嗇禮儀。看着面前不遠處的李斯,肅然一躬,此人之才,當得自己一禮。

“秦王之志,若在強兵息爭,匡諸侯,一天下,則商君法制勝於《呂氏春秋》。”

“秦王之志,若在爲諸侯盟主,與列國共處天下,則《呂氏春秋》勝於商君法制。此爲兩圖,李斯無從評判高下。”

李斯粗重的喘息了一口氣,而後再次躬身行禮,面上掠過一絲深深的凝重,今夜過後,或許,如師兄韓非之言,仕途之門開矣。

“哈哈哈,李斯先生之言,深入寡人心意,一掃寡人近日陰霾也!”

“據蒙恬所報,李斯先生剛從河渠上歸來,觀你之衣行,果不其然。趙高,吩咐尚食令,即刻擺案上酒,蒙恬,今夜,寡人心悅之,當共大醉之!”

第八十五章 百家三問第八百零八章 諸夏尊貴(第二更)第七百五十四章 檢舉連坐(求票票)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燕丹而隕(求票票)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不似人子(求票票)第三十一章 典慶第九百三十八章 寡人何懼?(第二更)第五百五十二章 武陽(求票票)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吃我一錘(求票票)第四百三十九章 《招賢令》(第一更)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秋水》(求票票)第四百四十二章 《王霸》(第一更)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一冊《春秋》(求票票)第六百六十七章 屍佼(求票票)第一千兩百三十七章 五行八陣(大章求票票)第五百二十九章 大祭司第七百二十二章 走好(終滅)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神農野老(求票票)第五百一十六章 絕代東君第七百九十二章 羅網永巷(求票票)第八百二十三章 張耳陳餘(求票票)第四百一十四章 大道玄妙(第二更)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鬼谷滅門(求票票)第九百四十四章 再相見(第一更)第七百一十七章 滅韓(一)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蝠血術(求票票)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相徑庭(求訂閱)第五百零八章 晉爵第一百三十一章 練琴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浮屠入夏?(求票票)第一千兩百七十九章 東君大人(第一更)第九百二十四章 賜封(第二更)第七百六十八章 黑暗(月初求票票)第九百二十三章 燕王天明(第一更)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內丹奇術(求票票)第四百二十九章 儒家張蒼(第一更)第七百九十五章 重賞(第一更)第四百四十八章 帝子降兮(第二更)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七宿真相(第一更)第一千零四章 與有榮焉(新年好!)第一百四十三章 玄木天寶第一千兩百一十一章 死不旋踵(第一更)第八百四十二章 只此一次(求票票)第九百六十章 鬥爭(第二更)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論政(第二更)第一百三十四章 百鳥鸚歌第一千兩百六十章 獒犬神兵(求票票)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光陰者第四百四十三章 上德(第二更)第九百六十三章 第一該死之人第四百五十五章 龍蛇之勢(第三更)第兩百零七章 或許(第二更)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範師傅(求票票)第一百六十六章 鄭國渠(第一更)第一千兩百三十八章 龍虎鳥蛇(第一更)第六百九十八章 凌冬之時(求票票)第一百五十七章 圍師必闕(求訂閱)第四百四十二章 《王霸》(第一更)第一千兩百二十六章 八脈千秋(求票票)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少女問道(求票票)第一百五十三章 焰靈媚火(求訂閱)第一千零三十章 離去(第二更)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鳳與山(第一更)第三百八十九章 魏才人用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我聞如來(求票票)第兩百九十五章 逐客令(第三更)第九百二十二章 沒有標題(第二更)第八百六十一章 不足與謀(第三更)第六百七十六章 頭曼(求票票)第四百四十六章 道法陰陽(第二更)第兩百四十章 王(第四更)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火魅萬象(求票票)第一百二十九章 倉中鼠第兩百四十九章 紀嫣然(第二更)第一千兩百六十七章 秦王政二十年(求票票)第一千兩百六十五章 魏滅(終一)第一千兩百六十三章 居巢英傑(求票票)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根基很差(求票票)第兩百零一章 收天下之兵(第三更)第一千兩百二十五章 太公田齊(求票票)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吃飽沒事幹(求票票)第四百四十五章 代價(第一更)第三百七十一章 四姬第一千三百章 傲嬌曉夢(求票票)第九百八十六章 武襄君(第一更)第兩百六十七章 《仲尼》(第三更)第八百四十六章 《太上清靜經》(第三更)第九百八十六章 武襄君(第一更)第一千兩百八十一章 強者一切(求票票)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明知無路(求票票)第一章 秦國五公子第一千零二十章 守正居中(第一更)第九百零五章 滅魏(第二更)第一千兩百五十章 唯禮匡之(第一更)第四百六十六章 暈船(第三更)第八百一十二章 伏念問道(求票票)第五百零七章 封侯(求票票)第五百九十一章 怪哉(求票票)第五十二章 寡人第六百八十七章 縱橫捭闔
第八十五章 百家三問第八百零八章 諸夏尊貴(第二更)第七百五十四章 檢舉連坐(求票票)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燕丹而隕(求票票)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不似人子(求票票)第三十一章 典慶第九百三十八章 寡人何懼?(第二更)第五百五十二章 武陽(求票票)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吃我一錘(求票票)第四百三十九章 《招賢令》(第一更)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秋水》(求票票)第四百四十二章 《王霸》(第一更)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一冊《春秋》(求票票)第六百六十七章 屍佼(求票票)第一千兩百三十七章 五行八陣(大章求票票)第五百二十九章 大祭司第七百二十二章 走好(終滅)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神農野老(求票票)第五百一十六章 絕代東君第七百九十二章 羅網永巷(求票票)第八百二十三章 張耳陳餘(求票票)第四百一十四章 大道玄妙(第二更)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鬼谷滅門(求票票)第九百四十四章 再相見(第一更)第七百一十七章 滅韓(一)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蝠血術(求票票)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相徑庭(求訂閱)第五百零八章 晉爵第一百三十一章 練琴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浮屠入夏?(求票票)第一千兩百七十九章 東君大人(第一更)第九百二十四章 賜封(第二更)第七百六十八章 黑暗(月初求票票)第九百二十三章 燕王天明(第一更)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內丹奇術(求票票)第四百二十九章 儒家張蒼(第一更)第七百九十五章 重賞(第一更)第四百四十八章 帝子降兮(第二更)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七宿真相(第一更)第一千零四章 與有榮焉(新年好!)第一百四十三章 玄木天寶第一千兩百一十一章 死不旋踵(第一更)第八百四十二章 只此一次(求票票)第九百六十章 鬥爭(第二更)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論政(第二更)第一百三十四章 百鳥鸚歌第一千兩百六十章 獒犬神兵(求票票)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光陰者第四百四十三章 上德(第二更)第九百六十三章 第一該死之人第四百五十五章 龍蛇之勢(第三更)第兩百零七章 或許(第二更)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範師傅(求票票)第一百六十六章 鄭國渠(第一更)第一千兩百三十八章 龍虎鳥蛇(第一更)第六百九十八章 凌冬之時(求票票)第一百五十七章 圍師必闕(求訂閱)第四百四十二章 《王霸》(第一更)第一千兩百二十六章 八脈千秋(求票票)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少女問道(求票票)第一百五十三章 焰靈媚火(求訂閱)第一千零三十章 離去(第二更)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鳳與山(第一更)第三百八十九章 魏才人用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我聞如來(求票票)第兩百九十五章 逐客令(第三更)第九百二十二章 沒有標題(第二更)第八百六十一章 不足與謀(第三更)第六百七十六章 頭曼(求票票)第四百四十六章 道法陰陽(第二更)第兩百四十章 王(第四更)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火魅萬象(求票票)第一百二十九章 倉中鼠第兩百四十九章 紀嫣然(第二更)第一千兩百六十七章 秦王政二十年(求票票)第一千兩百六十五章 魏滅(終一)第一千兩百六十三章 居巢英傑(求票票)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根基很差(求票票)第兩百零一章 收天下之兵(第三更)第一千兩百二十五章 太公田齊(求票票)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吃飽沒事幹(求票票)第四百四十五章 代價(第一更)第三百七十一章 四姬第一千三百章 傲嬌曉夢(求票票)第九百八十六章 武襄君(第一更)第兩百六十七章 《仲尼》(第三更)第八百四十六章 《太上清靜經》(第三更)第九百八十六章 武襄君(第一更)第一千兩百八十一章 強者一切(求票票)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明知無路(求票票)第一章 秦國五公子第一千零二十章 守正居中(第一更)第九百零五章 滅魏(第二更)第一千兩百五十章 唯禮匡之(第一更)第四百六十六章 暈船(第三更)第八百一十二章 伏念問道(求票票)第五百零七章 封侯(求票票)第五百九十一章 怪哉(求票票)第五十二章 寡人第六百八十七章 縱橫捭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