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_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概況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位於距陝西西安37公里的臨潼區東,南倚驪山,北臨渭水,氣勢宏偉。1997年6月,兵馬俑博物館被中宣部評爲首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馬俑坑在秦始皇陵東側約1.5公里,先後發現一、二、三號3個坑。3個坑呈“品”字狀排列。

一號坑規模最大,呈長方形,是一個以戰車和步兵相間的主力軍陣,1979年開放,長210米,寬62米,現發掘已出土陶俑1000餘尊,戰車8輛,陶馬32匹,各種青銅器近萬件。根據出土兵俑的排列密度估計一號坑共埋葬兵馬俑6000餘件。憑欄俯視,東端3列步兵俑面向東方,每列68尊,是軍陣的前鋒。後面接着戰車和步兵相間的38路縱隊構成軍陣主體。俑坑南北兩側和西端各有1列分別面南、面北和麪西的橫隊,是軍陣的翼衛和後衛。

二號坑在一號坑北側,平面略呈曲尺形,位於一號坑北側約20米處,是秦俑坑中的精華,它的發現揭開了古代軍陣之謎。二號坑東西最長處96米,南北最寬處84米,深約5米,面積約6000平方米,由4個單元組成。第一單元即東邊突出部分由持弓弩的跪式和立式弩兵俑組成。第二單元即俑坑南半部由駟馬戰車組成車兵方陣。第三單元即俑坑中部車徒結合,由車、步、騎兵俑混合編制組成長方陣。第四單元即俑坑北半部由衆多騎兵組成的長方陣。4個方陣有機組合,進可以攻,退可以守,嚴整有序,無懈可擊。

三號坑在一號坑西北,成凹字形,武士俑按夾道的環衛隊形排列,象徵古代的軍幕,是軍陣的指揮系統。

1980年12月在秦始皇陵西側20米處發掘了兩乘大型彩繪銅車,經修復後於1983年10月1日對外展出。兩乘車都是四馬單轅,由大小3400個零部件組裝而成。其中二號車車長3.17米,高1.06米,銅馬高65~67釐米,身長1.2米,總重量1234公斤。主體爲青銅鑄造,車馬金銀飾品1720件,金銀器總重7公斤。銅車製作工藝精細,造型逼真,是中國出土文物中時代最早、駕具最全、級別最高、製作最精的青銅器珍品,也是世界考古發現的最大青銅器。

世界第八大奇蹟

秦俑東側1.5公里處的西楊村南側,曾是一片亂石灘,在荒草亂

冢之間,生長着上百棵柿子樹。1974年3月,村民們在荒地上打井,挖到兩米多深時,意外地發現了很多紅燒土及灰跡。人們以爲是先民們燒窯留下的遺蹟,再向下挖時,發現了一些人體軀幹似的空腔陶器。打井人心想或許有珍寶藏在裡面,扒去泥土,細看腹內什麼都沒有,空歡喜一場,又繼續打井。挖到5米多深的時候,地面整整齊齊鋪着青磚。擴大取土時,又陸續發現了人頭、胳膊、腿等陶質碎片。

消息很快在村子裡傳開了。隊長楊培彥見這陶人不尋常,立即將情況報告給公社負責水利的房樹民。房樹民常年在秦陵周圍的村落搞水利工作,知道這一帶文物多,便要求村民暫停打井,並及時向縣文化館報告。文化館的丁耀祖等人迅速趕到,清理了現場。

縣上的同志將清理出土的陶俑兵器整理後運到文化館,本想坐下來再細細研究,暫時不向省文管會彙報。湊巧的是,新華社記者藺安穩在臨潼探親,從當時在文化館工作的妻子口中得到消息,即刻趕到了正在整理出土陶俑的工作室,並去打井現場採訪。他以新聞記者的特有敏銳,感到這是考古中的重大發現,便發了一條消息《秦始皇陵出現的一批秦代武士陶俑》。

這則消息一經印發,毛澤東、周恩來和中央有關部門的領導同志很快知道了。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親筆批示國家文物局妥善保護好這一重點文物。

國家文物局的領導幹部和工作人員對這一重大發現還矇在鼓裡,看到這個批示後,都感到很茫然。他們趕忙拿起電話筒聯繫陝西省文管會,陝西省文管會也是一片茫然。7月6日,國家文物局文管處的處長陳志德等,攜帶李先念的重要批示乘飛機到西安。

陳志德等到達西安後,來不及休息,就和陝西省委的有關領導同志進行交談。第二天,在省文管會的同志陪同下來到現場。經過小規模的開掘,又有一批武士俑屹立於土坑之中。專家們看到此種情景都萬分驚異。儘管他們經常天南海北地奔波,對文物的見識與閱歷堪稱廣闊,但此刻當他們站在這些“陶俑巨人”面前的時候,心裡還是非常激動。

這次考察,正式確定了由陝西省委指派有發掘工作經驗的同志,組成考古工作隊,繼續清理和發掘現場。7月15日,由陝西省文管會、考古研究所等單位組成的秦俑考古隊,來到了西楊村。從這一天起,國際考古史上壯麗的一頁揭開了。

1978年9月,對歷史有着深刻研究和造詣的法國前總理、巴黎市長希拉剋先生,面對秦代兵馬俑軍陣,情不自禁地說:“原來世界上公認有七大奇蹟,今天看了秦俑,我要說這是第八大奇蹟。”他又打着手勢,意猶未盡地做了個強有力的補充:“而且秦俑應該名列前茅!”

秦陵遺物

秦始皇陵兵馬俑埋在地下,勇士們的頭上頂戴的不是肥沃的良田,而是大片貧瘠荒涼的卵石灘,當地人把這裡叫做“狼灘”。

村裡的老者總是告誡孩子們:“少到那地方玩,有怪物”。這樣代代相傳下來,村民都對這片亂石灘抱着一種敬而遠之的態度。

秦兵馬俑坑前後發現過漢至明清等朝代數十座墓葬。這些墓葬都挖到了放置陶俑的土層中,有的陶俑被打碎了。掘墓人把陶俑的碎片集中起來,放在一堆埋掉,埋掉的東西有時又被後人挖出。這樣,兵馬俑的殘肢碎片及俑坑中的兵馬俑也就部分散落在這片土地上。

俑坑的南邊是王礆村。新中國成立初期,王儉村一個村民在“狼灘”南面的一條土溝裡拾回一件“棒磚”,一尺來長,中斷略微彎曲。關中人習慣睡熱炕、枕磚頭。這天然彎曲的枕頭讓他很高興。沒想到第二天發現蛆蟲滿炕爬行,不由得渾身冒冷汗。莫非這是一件冥物(隨葬之物)?通常,老百姓認爲冥物是不吉利的。這位村民以爲這是神靈的暗示,趕忙物歸原處,那蛆蟲也不敢滅殺,小心地清理出去。後來終於弄明白,蛆蟲來自頂棚上的一隻死老鼠,心裡這才放心。他發現這件“不祥之物”的出土地點就在今天的二號坑附近。是陶俑的一段胳膊還是半截馬腿,已不能確定,不過它屬秦陵遺物是可信的。

還有村民在這些棄物當中拾到過寶貝。一位姓王的青年村幹部,少年時代同他的夥伴們在“狼灘”玩耍,曾在秦俑館東南名勝古蹟附近撿到過一件正方形陶質器物,手掌大小,一面刻字,一面有鈕。可惜的是,他發現時秦俑還沒問世,沒有引起重視。當時也不可能瞭解到它的價值,只是見它燒製得精巧細密,便自己將它磨平製成了一方硯臺。

秦俑出土以後,這名村民同秦俑館研究人員閒談時提到了此事。秦俑文物工作者對這件方印產生了極大興趣。他說,那可能是個大印吧。但是這方印製成硯臺後被家裡的老人當做不祥之物扔掉了,這方大印就這樣遺失了。

(本章完)

甘肅省_敦煌莫高窟陝西省_榆林楊家溝革命紀念館甘肅省_宕昌縣哈達鋪紅軍長征紀念館青海省_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軍墾博物館甘肅省_中共中央政治局榜羅會議紀念館陝西省_半坡遺址博物館甘肅省_華池縣南樑革命紀念館陝西省_陝西曆史博物館陝西省_半坡遺址博物館陝西省_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甘肅省_臘子口戰役紀念館陝西省_黃帝陵陝西省_榆林楊家溝革命紀念館青海省_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青海省_青海樂都柳灣彩陶博物館陝西省_西安事變紀念館青海省_青海藏醫藥文化博物館甘肅省_華池縣南樑革命紀念館甘肅省_蘭州市烈士陵園陝西省_西安事變紀念館青海省_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紀念館陝西省_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青海省_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青海省_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陝西省_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甘肅省_宕昌縣哈達鋪紅軍長征紀念館甘肅省_華池縣南樑革命紀念館甘肅省_鹽池縣革命烈士紀念園青海省_烏魯木齊市革命烈士陵園青海省_青海藏醫藥文化博物館陝西省_延安革命紀念地陝西省_半坡遺址博物館陝西省_半坡遺址博物館青海省_青海原子城青海省_烏魯木齊市革命烈士陵園甘肅省_敦煌莫高窟甘肅省_會寧紅軍會師樓陝西省_渭南渭華起義紀念館甘肅省_鹽池縣革命烈士紀念園陝西省_洛川會議紀念館青海省_青海藏醫藥文化博物館陝西省_西安事變紀念館青海省_青海藏醫藥文化博物館甘肅省_嘉峪關甘肅省_陝甘寧省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成立大會舊址陝西省_渭南渭華起義紀念館甘肅省_臘子口戰役紀念館甘肅省_華池縣南樑革命紀念館甘肅省_中共中央政治局榜羅會議紀念館青海省_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軍墾博物館青海省_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青海省_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軍墾博物館甘肅省_臘子口戰役紀念館甘肅省_嘉峪關青海省_烏魯木齊市革命烈士陵園陝西省_渭南渭華起義紀念館甘肅省_高臺縣烈士陵園甘肅省_中共中央西北局岷州會議紀念館甘肅省_高臺縣烈士陵園甘肅省_甘肅省博物館陝西省_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青海省_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陝西省_西安事變紀念館陝西省_銅川陝甘邊照金革命根據地紀念館青海省_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甘肅省_臘子口戰役紀念館甘肅省_臘子口戰役紀念館甘肅省_臘子口戰役紀念館陝西省_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陝西省_渭南渭華起義紀念館甘肅省_固原六盤山長征紀念館陝西省_半坡遺址博物館甘肅省_八路軍駐蘭州辦事處紀念館甘肅省_蘭州市烈士陵園甘肅省_敦煌莫高窟陝西省_延安革命紀念地陝西省_半坡遺址博物館甘肅省_會寧紅軍會師樓陝西省_榆林楊家溝革命紀念館陝西省_半坡遺址博物館甘肅省_華池縣南樑革命紀念館陝西省_榆林楊家溝革命紀念館甘肅省_高臺縣烈士陵園青海省_青海樂都柳灣彩陶博物館甘肅省_固原六盤山長征紀念館陝西省_陝西曆史博物館陝西省_洛川會議紀念館陝西省_西安事變紀念館甘肅省_甘肅省博物館陝西省_榆林楊家溝革命紀念館陝西省_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青海省_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青海省_烏魯木齊市革命烈士陵園甘肅省_華池縣南樑革命紀念館甘肅省_嘉峪關陝西省_黃帝陵甘肅省_兩當兵變紀念館甘肅省_中共中央政治局榜羅會議紀念館
甘肅省_敦煌莫高窟陝西省_榆林楊家溝革命紀念館甘肅省_宕昌縣哈達鋪紅軍長征紀念館青海省_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軍墾博物館甘肅省_中共中央政治局榜羅會議紀念館陝西省_半坡遺址博物館甘肅省_華池縣南樑革命紀念館陝西省_陝西曆史博物館陝西省_半坡遺址博物館陝西省_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甘肅省_臘子口戰役紀念館陝西省_黃帝陵陝西省_榆林楊家溝革命紀念館青海省_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青海省_青海樂都柳灣彩陶博物館陝西省_西安事變紀念館青海省_青海藏醫藥文化博物館甘肅省_華池縣南樑革命紀念館甘肅省_蘭州市烈士陵園陝西省_西安事變紀念館青海省_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紀念館陝西省_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青海省_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青海省_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陝西省_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甘肅省_宕昌縣哈達鋪紅軍長征紀念館甘肅省_華池縣南樑革命紀念館甘肅省_鹽池縣革命烈士紀念園青海省_烏魯木齊市革命烈士陵園青海省_青海藏醫藥文化博物館陝西省_延安革命紀念地陝西省_半坡遺址博物館陝西省_半坡遺址博物館青海省_青海原子城青海省_烏魯木齊市革命烈士陵園甘肅省_敦煌莫高窟甘肅省_會寧紅軍會師樓陝西省_渭南渭華起義紀念館甘肅省_鹽池縣革命烈士紀念園陝西省_洛川會議紀念館青海省_青海藏醫藥文化博物館陝西省_西安事變紀念館青海省_青海藏醫藥文化博物館甘肅省_嘉峪關甘肅省_陝甘寧省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成立大會舊址陝西省_渭南渭華起義紀念館甘肅省_臘子口戰役紀念館甘肅省_華池縣南樑革命紀念館甘肅省_中共中央政治局榜羅會議紀念館青海省_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軍墾博物館青海省_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青海省_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軍墾博物館甘肅省_臘子口戰役紀念館甘肅省_嘉峪關青海省_烏魯木齊市革命烈士陵園陝西省_渭南渭華起義紀念館甘肅省_高臺縣烈士陵園甘肅省_中共中央西北局岷州會議紀念館甘肅省_高臺縣烈士陵園甘肅省_甘肅省博物館陝西省_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青海省_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陝西省_西安事變紀念館陝西省_銅川陝甘邊照金革命根據地紀念館青海省_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甘肅省_臘子口戰役紀念館甘肅省_臘子口戰役紀念館甘肅省_臘子口戰役紀念館陝西省_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陝西省_渭南渭華起義紀念館甘肅省_固原六盤山長征紀念館陝西省_半坡遺址博物館甘肅省_八路軍駐蘭州辦事處紀念館甘肅省_蘭州市烈士陵園甘肅省_敦煌莫高窟陝西省_延安革命紀念地陝西省_半坡遺址博物館甘肅省_會寧紅軍會師樓陝西省_榆林楊家溝革命紀念館陝西省_半坡遺址博物館甘肅省_華池縣南樑革命紀念館陝西省_榆林楊家溝革命紀念館甘肅省_高臺縣烈士陵園青海省_青海樂都柳灣彩陶博物館甘肅省_固原六盤山長征紀念館陝西省_陝西曆史博物館陝西省_洛川會議紀念館陝西省_西安事變紀念館甘肅省_甘肅省博物館陝西省_榆林楊家溝革命紀念館陝西省_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青海省_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青海省_烏魯木齊市革命烈士陵園甘肅省_華池縣南樑革命紀念館甘肅省_嘉峪關陝西省_黃帝陵甘肅省_兩當兵變紀念館甘肅省_中共中央政治局榜羅會議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