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_蒼溪紅軍渡紀念館

蒼溪紅軍渡紀念館

概況

蒼溪紅軍渡位於四川省的蒼溪縣境內,原是蒼溪城東南3公里處的塔山灣嘉陵江畔的一個古渡口。嘉陵江由北向南而流,景色宜人。蒼溪紅軍渡是紅四方面軍長征出發地及紅軍強渡嘉陵江戰役紀念地。爲緬懷紅軍戰士的英雄壯舉,蒼溪紅軍渡紀念地上建起了紅軍渡紀念園區,包括紀念館、烈士陵園、紅軍石刻標語碑廊等。2001年,紅軍渡紀念館被中宣部評爲第二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紅軍渡還毗鄰朱德故里、鄧小平故里和紅色老區巴中等紅色聖地。1984年10月,時年83歲高齡的徐向前元帥前往園區並親筆題下“紅軍渡”三個大字。

強渡嘉陵江

根據遵義會議指示,紅四方面軍在徐向前的率領下,強渡貴州省閬中、旺蒼、南部三的交匯點——嘉陵江。嘉陵江發源於秦嶺北麓的寶雞市鳳縣。因鳳縣境內的嘉陵谷而得名。嘉陵江由北向南,穿越陝西南部,四川北部,到達廣元后與白龍江匯合,江水水勢洶涌,在兩岸懸崖峭壁的擠壓下,如野馬般奔騰而下。

1935年初,駐紮在閬中的紅四方面軍主力部隊準備強渡嘉陵江。而敵人已在廣元至南部近百公里內佈下嚴密的封鎖線,企圖藉助天險和數座碉堡的駐守,阻止紅軍渡江。國民黨軍擔任嘉陵江沿岸及以西地區防禦的部隊,是四川軍閥田頌堯的第二十九軍和鄧錫侯的第二十八軍部隊,共50多個團防守。

爲了順利渡過嘉陵江,紅四方面軍做了周密部署。徐向前親自帶人沿嘉陵江沿岸勘察地形、水文,選擇渡江點。他的標準是敵人沿江防線的薄弱環節,這樣有利於實施有重點的突破,在突破成功後,穿插、迂迴地消滅沿岸的防禦之敵,而且可以迅速向敵人的縱深處發展,攻佔嘉陵江、涪江之間的廣大地區。

通過仔細比較,徐向前在蒼溪到閬中之間選定了三個渡江點:蒼溪城南4公里處的塔子山、城北25公里處的鴛溪口、閬中城北8公里處的澗溪口。塔子山一帶被確定爲主要渡江點,這裡江面開闊,約爲150米至400米,且水流相對緩慢,水深也不過3至5米,岸灘頭也比較平坦,守在渡口的敵人數量較少。其他幾處渡口爲:沙溪場、南津關、河溪關和茄子渡。

選定渡江點後,徐向前決定“殺雞用牛刀”,集中主力,多路突破,首先殲滅江岸的敵人,然後猛攻直搗敵腹,奪取劍門關。

先是發動陝南戰役,將敵人的兵力轉移至北方。然後消滅江東敵人的殘部,爲渡江掃除障礙。直至3月上旬,紅四方面軍已在閬中、蒼溪、南部、儀隴等地接連作戰,殲敵4000餘人,繳獲3000餘支槍,徹底擊垮了敵人在嘉陵江東岸佈下的層層封鎖。

渡江的條件成熟了,但嘉陵江兩岸沒有橋樑相連,渡江的船隻也早已被敵人損毀了。所以,製造船隻就成了紅四方面軍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造船的任務落在了紅三十一軍和總部工兵營的肩上。他們把造船的地點選在嘉陵江支流東河沿線的蒼溪王渡和閬中清泉、井溪、土埡袁家巖、魚筌場(今東興場)以及嘉陵江上游的貓兒跳、永寧鋪,並從閬南縣和蒼溪縣選出了老船工、木匠、鐵匠等將近500多人共同參加造船行動。在附近百姓的幫助下,戰士們蒐集了大量的廢舊銅鐵、木材、桐油等輔料。

經過一個多月的趕製,最終造船100多隻,每隻船可容納一個班的人數。另外,紅軍還用竹子製成了3座浮橋和幾十只竹筏。在此期間,戰士們學習瞭如何控制船隻,掌握了泅水技術,提高了水上作戰的能力。

造船和練兵的任務順利完成以後,嘉陵江戰役即將打響。

徐向前率隊來到江邊,

由一個班搶先渡江,不料卻被敵人發現。此後,紅四方面軍改變了渡江方式,兵分三路,急渡嘉陵江。紅三十軍88師263團兩個營和總部教導營爲中路,從蒼溪塔子山渡口乘船出發,在杜裡壩登陸。紅九軍25師爲左路,從當地百姓家購得百餘隻木桶,用木棍將4只木桶連接起來,形成小型的木船作爲渡江工具。主力部隊有的乘船,有的乘木桶船,接連搗毀了敵人的江防工事。紅三十一軍的一部爲右路,在蒼溪以北的鴛溪口順利登陸。另一部(27師)聯合紅四軍一部,向嘉陵江東岸的敵軍發起猛攻。

3月30日,駐守在閬中城的敵軍連連敗退,主力部隊在逃跑之前燒燬了囤積的糧草和木船,留下一些散兵遊勇在城中抵抗。次日,徐向前輕鬆入主閬中城,並將總政治部設在縣城南街的秦家大院內。隨後,紅四方面軍宣傳部、後勤機關也相繼遷入城內。

得知部分紅軍已渡江成功,國民黨軍並未罷休,立即派出戰機,企圖炸燬浮橋,阻止紅四方面軍餘部渡過嘉陵江。紅九軍27師部分官兵在敵機的狂轟濫炸下,奮勇前行,到達嘉陵江南岸的南津關,奪取了黃花山魁星樓、錦屏山等制高點,此外還修復了華光樓至南津關的浮橋。隨後,紅九軍27師的一部從茄子渡(今屬石龍鎮)渡口強渡,金龜壩渡口登陸,挺進雙龍場。另一部從河溪關渡口渡江,七裡壩河口村渡口登陸,向雙龍場進發。

紅四方面軍全體渡過嘉陵江後,迅速建立了蘇維埃紅色政權,其中包括中發市蘇維埃政府和閬中縣蘇維埃政府。另外還設立了區、鄉、村等機構。4月17日凌晨,紅四方面軍徹底離開閬中城,踏上征途,準備與主力紅軍會師。

強渡嘉陵江,歷時24天,殲敵多達1萬餘人,佔領8座縣城,控制了嘉陵江周圍近百公里的區域,爲紅四方面軍向川甘邊界進軍打開了通道。

(本章完)

貴州省_拉薩烈士陵園四川省_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紀念館雲南省_彝良羅炳輝陳列館四川省_萬源保衛戰戰史陳列館貴州省_婁山關紅軍戰鬥遺址四川省_“5.12”汶川地震遺址、遺蹟及地震博物館貴州省_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雲南省_紅軍長征過麗江紀念館四川省_紅軍四渡赤水太平渡陳列館四川省_萬源保衛戰戰史陳列館四川省_趙一曼紀念館貴州省_山南烈士陵園四川省_鄧小平故居四川省_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貴州省_周逸羣故居四川省_紅軍四渡赤水太平渡陳列館貴州省_猴場會議會址四川省_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紀念館貴州省_拉薩烈士陵園貴州省_山南烈士陵園雲南省_扎西會議紀念館貴州省_拉薩烈士陵園雲南省_紅軍長征過麗江紀念館貴州省_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四川省_趙一曼紀念館貴州省_山南烈士陵園四川省_都江堰水利工程四川省_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四川省_紅軍長征紀念碑碑園四川省_李白紀念館雲南省_西雙版納花卉園周總理視察熱作所紀念碑貴州省_猴場會議會址雲南省_扎西會議紀念館四川省_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紀念館四川省_川陝革命根據地博物館暨川陝蘇區將帥碑林四川省_紅軍四渡赤水太平渡陳列館四川省_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紀念館四川省_川陝革命根據地博物館暨川陝蘇區將帥碑林四川省_“5.12”汶川地震遺址、遺蹟及地震博物館貴州省_四渡赤水紀念館四川省_陳毅故居雲南省_彝良羅炳輝陳列館雲南省_扎西會議紀念館貴州省_王若飛故居雲南省_紅軍長征過麗江紀念館雲南省_雲南陸軍講武堂舊址四川省_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四川省_萬源保衛戰戰史陳列館雲南省_昆明市聶耳紀念館貴州省_山南烈士陵園雲南省_昆明市聶耳紀念館雲南省_滇西抗戰紀念館(騰衝國殤墓園)雲南省_滇西抗戰紀念館(騰衝國殤墓園)四川省_李白紀念館貴州省_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四川省_川陝革命根據地博物館暨川陝蘇區將帥碑林雲南省_彝良羅炳輝陳列館四川省_紅軍四渡赤水太平渡陳列館四川省_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紀念館四川省_鄧小平故居貴州省_王若飛故居四川省_瀘定橋革命文物陳列館四川省_朱德故居暨朱德銅像紀念園雲南省_“一二·一”四烈士墓及“一二·一”紀念館四川省_瀘定橋革命文物陳列館貴州省_山南烈士陵園四川省_川陝革命根據地博物館暨川陝蘇區將帥碑林四川省_“5.12”汶川地震遺址、遺蹟及地震博物館四川省_朱德故居暨朱德銅像紀念園貴州省_山南烈士陵園四川省_萬源保衛戰戰史陳列館貴州省_猴場會議會址四川省_“5.12”汶川地震遺址、遺蹟及地震博物館貴州省_王若飛故居雲南省_昆明市聶耳紀念館雲南省_雲南陸軍講武堂舊址雲南省_“一二·一”四烈士墓及“一二·一”紀念館四川省_李白紀念館四川省_李白紀念館貴州省_拉薩烈士陵園四川省_萬源保衛戰戰史陳列館雲南省_“一二·一”四烈士墓及“一二·一”紀念館貴州省_拉薩烈士陵園四川省_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貴州省_四渡赤水紀念館四川省_都江堰水利工程雲南省_彝良羅炳輝陳列館四川省_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貴州省_猴場會議會址四川省_“5.12”汶川地震遺址、遺蹟及地震博物館四川省_陳毅故居四川省_“5.12”汶川地震遺址、遺蹟及地震博物館貴州省_周逸羣故居四川省_朱德故居暨朱德銅像紀念園四川省_彝海結盟紀念地貴州省_四渡赤水紀念館四川省_川陝革命根據地博物館暨川陝蘇區將帥碑林貴州省_遵義會議紀念館
貴州省_拉薩烈士陵園四川省_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紀念館雲南省_彝良羅炳輝陳列館四川省_萬源保衛戰戰史陳列館貴州省_婁山關紅軍戰鬥遺址四川省_“5.12”汶川地震遺址、遺蹟及地震博物館貴州省_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雲南省_紅軍長征過麗江紀念館四川省_紅軍四渡赤水太平渡陳列館四川省_萬源保衛戰戰史陳列館四川省_趙一曼紀念館貴州省_山南烈士陵園四川省_鄧小平故居四川省_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貴州省_周逸羣故居四川省_紅軍四渡赤水太平渡陳列館貴州省_猴場會議會址四川省_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紀念館貴州省_拉薩烈士陵園貴州省_山南烈士陵園雲南省_扎西會議紀念館貴州省_拉薩烈士陵園雲南省_紅軍長征過麗江紀念館貴州省_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四川省_趙一曼紀念館貴州省_山南烈士陵園四川省_都江堰水利工程四川省_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四川省_紅軍長征紀念碑碑園四川省_李白紀念館雲南省_西雙版納花卉園周總理視察熱作所紀念碑貴州省_猴場會議會址雲南省_扎西會議紀念館四川省_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紀念館四川省_川陝革命根據地博物館暨川陝蘇區將帥碑林四川省_紅軍四渡赤水太平渡陳列館四川省_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紀念館四川省_川陝革命根據地博物館暨川陝蘇區將帥碑林四川省_“5.12”汶川地震遺址、遺蹟及地震博物館貴州省_四渡赤水紀念館四川省_陳毅故居雲南省_彝良羅炳輝陳列館雲南省_扎西會議紀念館貴州省_王若飛故居雲南省_紅軍長征過麗江紀念館雲南省_雲南陸軍講武堂舊址四川省_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四川省_萬源保衛戰戰史陳列館雲南省_昆明市聶耳紀念館貴州省_山南烈士陵園雲南省_昆明市聶耳紀念館雲南省_滇西抗戰紀念館(騰衝國殤墓園)雲南省_滇西抗戰紀念館(騰衝國殤墓園)四川省_李白紀念館貴州省_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四川省_川陝革命根據地博物館暨川陝蘇區將帥碑林雲南省_彝良羅炳輝陳列館四川省_紅軍四渡赤水太平渡陳列館四川省_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紀念館四川省_鄧小平故居貴州省_王若飛故居四川省_瀘定橋革命文物陳列館四川省_朱德故居暨朱德銅像紀念園雲南省_“一二·一”四烈士墓及“一二·一”紀念館四川省_瀘定橋革命文物陳列館貴州省_山南烈士陵園四川省_川陝革命根據地博物館暨川陝蘇區將帥碑林四川省_“5.12”汶川地震遺址、遺蹟及地震博物館四川省_朱德故居暨朱德銅像紀念園貴州省_山南烈士陵園四川省_萬源保衛戰戰史陳列館貴州省_猴場會議會址四川省_“5.12”汶川地震遺址、遺蹟及地震博物館貴州省_王若飛故居雲南省_昆明市聶耳紀念館雲南省_雲南陸軍講武堂舊址雲南省_“一二·一”四烈士墓及“一二·一”紀念館四川省_李白紀念館四川省_李白紀念館貴州省_拉薩烈士陵園四川省_萬源保衛戰戰史陳列館雲南省_“一二·一”四烈士墓及“一二·一”紀念館貴州省_拉薩烈士陵園四川省_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貴州省_四渡赤水紀念館四川省_都江堰水利工程雲南省_彝良羅炳輝陳列館四川省_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貴州省_猴場會議會址四川省_“5.12”汶川地震遺址、遺蹟及地震博物館四川省_陳毅故居四川省_“5.12”汶川地震遺址、遺蹟及地震博物館貴州省_周逸羣故居四川省_朱德故居暨朱德銅像紀念園四川省_彝海結盟紀念地貴州省_四渡赤水紀念館四川省_川陝革命根據地博物館暨川陝蘇區將帥碑林貴州省_遵義會議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