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牛叉的回答

我剛坐下,振宇這兩傢伙便是一臉疑惑的靠過來,然後摸了摸我的臉,說“尋風啊,真的是你啊?”

我擺掉摸着我臉的手,然後一臉不屑的看着振羽志穎“不是你哥是誰啊?”

“我去,臭小子找打啊。”

我剛想反抗,誰知道站在講臺上的劉老師發言了“各位同學,接下來我們要學的一首詩是李清照的詩,那麼大家對於這位大詞人,又是大美人有怎樣的瞭解呢?”說着劉老師便是

看向了下面,而班裡面也的確有幾個學習好的,當然都是女的。

老師環視一週然後說“程雪,你來說一下,”

我看到前面一個短髮美女站了起來,朗聲說道“李清照女,宋代大詞人,善於寫愁,”說完便是坐了下來,話說我們班的女的大部分都是美女誒,可是我還沒來得及觀看呢,劉老

師便是說“程雪說的很籠統,不夠詳細,這樣咱們讓新來的同學給大家回答一下。”

我聞言,也是有些無奈,想不通自己怎麼招惹這老師,不過說實話劉老師其實從尋風來班裡的時候就已經注意到他了,她心裡一直對這個男孩很好奇,究竟他是個怎麼樣的人,打

了警察卻是不用進公安局,當兵的又對他那麼尊敬,連校長也熱情招待。所以劉老師也是想看看這傢伙的文化怎麼樣。

我聽到劉老師的話也是有些無奈,然後站起身來,看着劉老師說“怎麼回答啊”

劉老師溫和的看着我說“你知道李清照多少就說多少”

我皺着眉頭說“真的有多少說多少?”

劉老師聞言也是點了點頭說“說吧,還有半個小時就下課了”

我聞言也是開始說了起來(當然下面說那麼多不是爲了湊字數,而是希望大家能讀出些味道來,因爲我感覺李清照是個特別女人!)

“李清照,美貌可以排位古代第五大美女,甚至因爲她的文采,當第一美女也不是不行,但因爲晚年離婚,對名聲造成影響所以沒有排入其中,當然她的美貌從她的詩就可以看出

來了。接下來就爲大家詳細說一下。”

說着我看了看劉老師,看到劉老頭對我點了點頭,我才繼續說下去,當然班裡的目光也都集結在我身上,看看我到底知道多少。

李清照於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出生於一個官宦人家。父親李格非進士出身,在朝爲官,地位並不算低,是學者兼文學家,又是蘇東坡的學生。母親也是名門閨秀,善文學。這

樣的出身,在當時對一個女子來說是很可貴的。官宦門第及政治活動的濡染,使她視界開闊,氣質高貴。而文學藝術的薰陶,又讓她能更深切細微地感知生活,體驗美感。因爲不

可能有當時的照片傳世,我們現在無從知道她的相貌。但據這出身的推測,再參考她以後詩詞所流露的神韻,她該天生就是一個美人坯子。李清照幾乎一懂事,就開始接受中國傳

統文化的審美訓練。又幾乎是同時,她一邊創作,一邊評判他人,研究文藝理論。她不但會享受美,還能駕馭美,一下就躍上一個很高的起點,而這時她還是一個待字閨中的少女

請看下面這三首詞:

[浣溪沙]繡面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襯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寶鴨,髮型。)

[浣溪沙]淡蕩**寒食天,玉爐瀋水嫋殘煙,夢迴山枕隱花鈿。海燕未來人鬥草,江梅已過柳生棉,黃昏疏雨溼鞦韆。(瀋水,香名;鬥草,一種遊戲。)

[點絳脣]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襪剗,不穿鞋。)

一個天真無邪的少女,秀髮香腮,面如花玉,情竇初開,春心萌動,難以按捺。她躺在閨房中,或者傻傻地看着沈香嫋嫋,或者起身寫一封情書,然後又到後園裡去與女伴鬥一會

兒草。

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享受着舒適的生活,並能得到一定的文化教育,這在千年封建社會中並不奇怪。令人驚奇的是,李清照並沒有按常規初識文字,嫺熟針繡,然後就等待出嫁

。她飽覽了父親的所有藏書,文化的汁液將她澆灌得不但外美如花,而且內秀如竹。她在駕馭詩詞格律方面已經如鬥草、盪鞦韆般隨意自如。而品評史實人物,卻胸有塊壘,大氣

如虹。

唐開元天寶間的安史之亂及被平定是中國歷史是的一個大事件,後人多有評論。唐代詩人元結作有著名的《大唐中興頌》,並請大書法家顏真卿書刻於壁,被稱爲雙絕。與李清照

同時的張文潛,是“蘇門四學士”之一,詩名已盛,也算個大人物,曾就這道碑寫了一首詩,感嘆:“天遣二子傳將來,高山十丈摩蒼崖。誰持此碑入我室,使我一見昏眸開。”

這詩轉閨閣,入繡戶,傳到李清照的耳朵裡,她隨即和一首道:“五十年功如電掃,華清花柳咸陽草。五坊供俸鬥雞兒,酒肉堆中不知老。胡兵忽自天上來,逆胡亦是奸雄才。勤

政樓前走胡馬,珠翠踏盡香塵埃。何爲出戰則披靡,傳置荔枝多馬死。堯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區區記文字。著碑銘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你看這詩哪像是出自一個閨中女

子之手。鋪敘場面,品評功過,慨嘆世事,不讓浪漫豪放派的李白、辛棄疾。李父格非初見此詩不覺一驚。這詩傳到外面更是引起文人堆裡好一陣躁動。李家有女初長成,筆走龍

蛇起雷聲。少女李清照靜靜地享受着嬌寵和才氣編織的美麗光環。

當李清照滿載着閨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愛河時,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層樓,爲我們留下了一部愛情經典。她的愛情不像西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也不像東方的梁山

伯與祝英臺,不是那種經歷千難萬阻,要死要活之後才享受到的甜蜜,而是起步甚高,一開始就跌在蜜罐裡,就站在山頂上,就住進了水晶宮裡。夫婿趙明誠是一位翩翩少年,兩

人又是文學知己,情投意合。趙明誠的父親也在朝爲官,兩家門當戶對。更難得的是他們二人除一般文人詩詞琴棋的雅興外,還有更相投的事業結合點——金石研究。在不準自由

戀愛,要靠媒妁之言、父母之意的封建時代,他倆能有這樣的愛情結局,真是天賜良緣,百裡挑一了。就像陸游的《釵頭鳳》爲我們留下愛的悲傷一樣,李清照爲我們留下了愛情

的另一端——愛的甜美。這個愛情故事,經李清照妙筆的深情潤色,成了中國人千餘年來的精神享受。

請看這首《減字木蘭花》: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教郎比比看。

這是婚後的甜蜜,是對丈夫的撒嬌。從中也透出她對自己美麗的自信。

再看這首送別之作《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離愁別緒,難捨難分,愛之愈深,思之愈切,另是一種甜蜜的偷偷地咀嚼。

更重要的是,李清照絕不是一般的只會嘆息幾句“賤妾守空房”的小婦人,她在空房裡修煉着文學,直將這門藝術煉得爐火純青,於是這種最普通的愛情表達竟變成了夫妻間的命

題創作比賽,成了他們向藝術高峰攀登的記錄。

請看這首《醉花陰重陽》: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這是趙明誠在外地時,李清照寄給他的一首相思詩。徹骨的愛戀,癡癡的思念,借秋風黃花表現得淋漓盡致。史載趙明誠收到這首詞後,先爲這情所感,後更爲詞的藝術力所激,

發誓要寫一首超過妻子的詞。他閉門謝客,三日得詞五十首,將李詞雜於其間,請友人評點,不料友人說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趙自嘆不如。

這個故事流傳極廣,可想他們夫妻二人是怎樣在相互愛慕中享受着琴瑟相和的甜蜜。這也令後世一切有才有貌卻得不到相應質量愛情的男女感到一絲的悲涼。李清照自己在《金石

錄後序》裡追憶那段生活時說:“餘性偶強記,每飯罷,坐歸來堂,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卷第幾頁第幾行,以中否勝負,爲飲茶先後。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

飲而起。”這是何等的幸福,何等的歡樂,怎一個“甜”字了得。這蜜一樣的生活,滋養着她綽約的風姿和旺盛的藝術創造。

但上天早就發現了李清照更博大的藝術才華。如果只讓她這樣去輕鬆地寫一點閨怨閒愁,中國歷史、文學史將會從她的身邊白白走過。於是宇宙爆炸,時空激盪,新的人格考驗,

新的命題創作一起推到了李清照的面前。

宋王朝經過167年“清明上河圖”式的和平繁榮之後,天降煞星,北方崛起了一個遊牧民族。金人一錘砸爛了都城汴京(開封)的瓊樓玉苑,還掠走了徽、欽二帝,趙宋王朝於公元

1127年匆匆南逃,開始了中國歷史上國家民族極屈辱的一頁。李清照在山東青州的愛巢也樹倒窩散,一家人開始過漂泊無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趙明誠被任爲京城建康的知府,

不想就在這時發生了一件國恥又蒙家羞的事。一天深夜,城裡發生叛亂,身爲地方長官的趙明誠不是身先士卒指揮戡亂,而是偷偷用繩子縋城逃走。事定之後,他被朝廷撤職。李

清照這個柔弱女子,在這件事上卻表現出大節大義,很爲丈夫臨陣脫逃而羞愧。趙被撤職後夫婦二人繼續沿長江而上向江西方向流亡,一路難免有點彆扭,略失往昔的魚水之和。

當行至烏江鎮時,李清照得知這就是當年項羽兵敗自刎之處,不覺心潮起伏,面對浩浩江面,吟下了這首千古絕唱:

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丈夫在其身後聽着這一字一句的金石之聲,面有愧色,心中泛起深深的自責。第二年(1129)趙明誠被召回京復職,但隨即急病而亡。

人不能沒有愛,如花的女人不能沒有愛,感情豐富的女詩人就更不能沒有愛。正當她的藝術之樹在愛的汁液澆灌下茁壯成長時,上帝無情地斬斷了她的愛河。李清照是一懂得愛就

被愛所寵,被家所捧的人,現在一下被困在了乾涸的河牀上,她怎麼能不犯愁呢?

失家之後的李清照開始了她後半生的三大磨難。

第一大磨難就是再婚又離婚,遭遇感情生活的痛苦。

趙明誠死後,李清照行無定所,身心憔悴。不久嫁給了一個叫張汝洲的人。對於李清照爲什麼改嫁,史說不一,但一個人生活的艱辛恐怕是主要原因。這個張汝洲,初一接觸也是

個彬彬有禮的君子,剛結婚之後張對她照顧得也還不錯,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來他是想佔有李清照身邊尚存的文物。這些東西李視之如命,而且《金石錄》也還沒有整理成書,

當然不能失去。在張看來,你既嫁我,你的身體連同你的一切都歸我所有,爲我支配,你還會有什麼獨立的追求?兩人先是在文物支配權上鬧矛盾,漸漸發現志向情趣大異,真正

是同牀異夢。張汝洲先是以佔有這樣一個美婦名詞人自豪,後漸因不能俘獲她的心,不能支配她的行爲而惱羞成怒,最後完全撕下文人的面紗,拳腳相加,大打出手。華帳前,紅

燭下,李清照看着這個小白臉,真是怒火中燒。曾經滄海難爲水,心存高潔不低頭。李清照視人格比生命更珍貴,哪裡受得這種窩囊氣,便決定與他分手。但在封建社會女人要離

婚談何容易。無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條絕路,魚死網破,告發張汝洲的欺君之罪。

原來,張汝洲在將李清照娶到手後十分得意,就將自己科舉考試作弊過關的事拿來誇耀。這當然是大逆不道。李清照知道,只有將張汝洲告倒治罪,自己才能脫離這張羅網。但依

宋朝法律,女人告丈夫,無論對錯輸贏,都要坐牢兩年。李清照是一個在感情生活上絕不湊合的人,她寧肯受皮肉之苦,也不受精神的奴役。一旦看穿對方的靈魂,她便表現出無

情的鄙視和深切的懊悔。她在給友人的信中說:“猥以桑榆之晚景,配茲駔儈之下材。”她是何等剛烈之人,寧可坐牢也不肯與“駔儈”之人爲伴。這場官司的結果是張汝洲被髮

配到柳州,李清照也隨之入獄。我們現在想象李清照爲了婚姻的自由,在大堂之上,昂首挺胸,其堅毅安詳之態真不亞於項羽引頸向劍時那勇敢地一刎。可能是李清照的名聲太大

,當時又有許多人關注此事,再加上朝中友人幫忙,李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釋放了。但這在她心靈深處留下了重重的一道傷痕。

今天男女之間分離結合是合法合情的平常事,但在宋代,一個女人,尤其是一個讀書女人的再婚又離婚就要引起社會輿論的極大歧視。在當時和事後的許多記載李清照的史書中都

是一面肯定她的才華,同時又無不以“不終晚節”、“無檢操”、“晚節流蕩無歸”記之。節是什麼,就是不管好壞,女人都得跟着這個男人過,就是你不許有個性的追求。可見

我們的女詩人當時是承受了多麼大的心理壓力。但是她不怕,她堅持獨立的人格,堅持高質量的愛情,她以兩個月的時間快刀斬亂麻,甩掉了張汝洲這個“駔儈”的包袱,便全身

心地投入到《金石錄》的編寫中去了。現在我們讀這段史料,真不敢相信是發生在近千年以前宋代的事,倒像是一個“五四”時代反封建的新女性。

生命對人來說只有一次,那麼愛情對一個人來說有幾次呢?大概最美好的,最揪心徹骨的也只有一次。愛情是在生命之舟上做着的一種極危險的實驗,是把青春、才華、時間、事

業都要賭進去的實驗。只有極少的人第一次便告成功,他們像中了頭彩的幸運者一樣,一邊竊喜着自己的僥倖,美其名曰“緣”;一邊又用同情、憐憫的目光審視着其餘芸芸衆生

們的失敗,或者半失敗。李清照本來是屬於這一類型的,但上蒼欲成其名,必先奪其情,苦其心。於是就把她趕出這幸福一族,先是讓趙明誠離她而去,再派一個張汝洲來試其心

志。她駕着一葉生命的孤舟迎着世俗的惡浪,以破釜沉舟的膽力做了好一場惡鬥。本來愛情一次失敗,再試成功,甚而更加風光者大有人在,司馬相如與卓文君就是。李清照也是

準備再攀愛峰的,但可惜她沒有翻過這道山樑。這是一個悲劇。一個女人心中愛的火花就這樣永遠地熄滅了,這怎麼能不令她沮喪,叫她不犯愁呢?

李清照的第二大磨難是,身心顛沛流離,四處逃亡。

1129年8月,丈夫趙明誠剛去世,9月就有金兵南犯。李清照帶着沉重的書籍文物開始逃難。她基本上是追隨着皇上逃亡的路線,國君是國家的代表啊。但是這個可憐可恨的高宗趙

構並沒有這個覺悟,他不代表國家,就代表他自己的那條小命。他從建康出逃,經越州、明州、奉化、寧海、台州,一路逃下去,一直漂泊到海上,又過海到溫州。李清照一孤寡

婦人眼巴巴地追尋着國君遠去的方向,自己僱船、求人、投親靠友,帶着她和趙明誠一生蒐集的書籍文物,這樣苦苦地堅持着。趙明誠生前有託,這些文物是捨命不能丟的,而且

《金石錄》也還沒有出版,這是她一生的精神寄託。她還有一個想法就是這些文物在戰火中靠她個人實在難以保全,希望追上去送給朝廷,但是她始終沒能追上皇帝。她在當年11

月流浪到衢州,第二年3月又到越州。這期間,她寄存在洪州的兩萬卷書,兩千卷金石拓片又被南侵的金兵焚掠一空。而到越州時隨身帶着的五大箱文物又被賊人破牆盜走。1130年

11月,皇上看到身後跟隨的人太多不利逃跑,乾脆就下令遣散百官。李清照望着龍旗龍舟消失在茫茫大海中,就更感到無限的失望。就按封建社會的觀念,國家者國土、國君、百

姓。今國土讓人家佔去一半,國君讓人家攆得抱頭鼠竄,百姓四處流離。國已不國,君已不君,她這個無處立身的亡國之民怎麼能不犯大愁呢?李清照的身心在歷史的油鍋裡忍受

着痛苦的煎熬。

大約是在避難溫州時,她寫下這首《添字採桑子》:

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捲有餘情。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北人”是什麼樣人呢?就是流浪之人,是亡國之民,李清照正是這其中的一個。中國歷史上的異族入侵多是由北而南,所以“北人”逃難就成了一種歷史現象,也成了一種文學

現象。“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我們聽到了什麼呢?聽到了祖逖中流擊水的呼喊,聽到了陸游“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的嘆息,聽到了辛棄疾“可堪回首,佛狸祠

下,一片神鴉社鼓”的無奈,更又彷彿聽到了“我的家在松花江上”那悲涼的歌聲。

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趙構又棄都再逃。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華。國運維艱,愁壓心頭。有人請她去遊附近的雙溪名勝,她長嘆一聲,無心出遊: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武陵春》

李清照在流亡途中行無定所,國家支離破碎,到處物是人非,這愁就是一條船也載不動啊。這使我們想到杜甫在逃難中的詩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李清照這時的愁早已

不是“一種相思,兩處閒愁”的家愁、情愁,現在國已破,家已亡,就是真有舊愁,想覓也難尋了。她這時是《詩經》的《黍離》之愁,是辛棄疾“而今識盡愁滋味”的愁,是國

家民族的大愁,她是在替天發愁啊。

李清照是恪守“詩言志,歌永言”古訓的。她在詞中所歌唱的主要是一種情緒,而在詩中直抒的纔是自己的胸懷、志向、好惡。因爲她的詞名太甚,所以人們大多隻看到她愁緒滿

懷的一面。我們如果參讀她的詩文,就能更好地理解她的詞背後所蘊含的苦悶、掙扎和追求,就知道她到底愁爲哪般了。

1133年高宗忽然想起應派人到全國去探視一下徽、欽二帝,順便打探有無求和的可能。但聽說要入虎狼之域,一時朝中無人敢應命。大臣韓肖胄見狀自告奮勇,願冒險一去。李清

照日夜關心國事,聞此十分激動,滿腹愁緒頓然化作希望與豪情,便作了一首長詩相贈。她在序中說:“有易安室者,父祖皆出韓公門下,今家世淪替,子姓寒微,不敢望公之車

塵。又貧病,但神明未衰弱。見此大號令,不能妄言,作古、律詩各一章,以寄區區之意。”當時她是一個貧病交加,身心憔悴,獨身寡居的婦道人家,卻還這樣關心國事。不用

說她在朝中沒有地位,就是地,社會上也輪不到她來議論這些事啊。但是她站了出來,大聲歌頌韓肖胄此舉的凜然大義:“原奉天地靈,願奉宗廟威。徑持紫泥詔,直入黃龍城。

”“脫衣已被漢恩暖,離歌不道易水寒。”她願以一個民間**的身份臨別贈幾句話:“閭閻嫠婦亦如,瀝血投書幹記室”,“不乞隋珠與和璧,只乞鄉關新信息”,“子孫南渡

今幾年,飄零遂與流人伍。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抔土。”

李清照在金華避難期間,還寫了一篇《打馬賦》。“打馬”本是當時的一種賭博遊戲,李卻借題發揮,在文中大量引用歷史上名臣良將的典故,狀寫金戈鐵馬,揮師疆場的氣勢,

譴責宋室的無能。文末直抒自己烈士暮年的壯志:

“木蘭橫戈好女子,老矣不復志千里。但願相將過淮水!”

從這些詩文中可以看見,她真是“位卑未敢忘憂國”,何等地心憂天下,心憂國家啊。“但願相將過淮水”,這使我們想起祖逖聞雞起舞,想到北宋抗金名臣宗澤病危之時仍擁被

而坐大喊:過河!這是一個女詩人,一個“閭閻嫠婦”發出的呼喊啊!與她早期的閒愁閒悲直是相差十萬八千里。這愁中又多了多少政治之憂、民族之痛啊。

後人評李清照常常觀止於她的一懷愁緒,殊不知她的心靈深處,總是冒着抗爭的火花和對理想的呼喊。她是因爲看不到出路而愁啊!她不依奉權貴,不違心做事。她和當朝權臣秦

檜本是親戚,秦檜的夫人是她二舅的女兒,親表姐。但是李清照與他們概不來往,就是在她的婚事最困難的時候,她寧可去求遠親也不上秦家的門。秦府落成,大宴親朋,她也拒

不參加。她不滿足於自己“學詩漫有驚人句”,而“欲將血淚寄山河”,她希望收復失地,“徑持紫泥詔,直入黃龍城”。但是她看到了什麼呢?是偏安都城的虛假繁榮,是朝廷

打擊志士、迫害忠良的怪事,是主戰派和民族義士們血淚的呼喊。1141年,也就是李清照58歲這一年,岳飛被秦檜下獄害死。這件案子驚動京城,震動全國,烏雲壓城,愁結廣宇

。李清照心緒難寧,我們的女詩人又陷入更深的憂傷之中。

我一口氣把自己所知道的關於李清照的事情全都說完,也是喘着粗氣!奶奶的!可真費勁!累死我了!然而我說完之後卻是沒聽到教室裡一點動靜,擡頭一看!卻見教室的所有人

包括劉老師,都張着嘴,不可思議的看着我!我轉過頭又看了看窗戶!,發現外面的走廊都站滿了其他班級的學生,他們也是誇張的看着我!遲遲的都沒反應過來!

我看此情形也是流了許些虛汗!奶奶的,原來不知不覺中都下課了!怪不得外面那麼多美女往這裡看呢!心裡想着估計這次回答問題可能真的在附近的班級出名了!

一下子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或許這次回答問題,我表現的真的太牛叉了一點了!

第2章 守靈怪事第88章 陽間探親第104章 準備去首都第11章 捉弄鬼第55章 筆仙招魂(八)第72章 吸血妖蝠(十一)第107章 師傅的不明陰謀第2章 守靈怪事第47章 魔鬼訓練開始第112章 接應第25章 通道之謎第103章 沒你一點都不好過真的很抱歉第37章 忘了就好第37章 忘了就好第21章 幻夢之死第3章 喪事終完第85章 七步多(三)第100章 地藏王菩薩第58章 筆仙招魂(十一)第73章 劫命無法躲第32章 不對勁第14章 老王回魂第104章 準備去首都第72章 吸血妖蝠(十一)第110章 佳人相陪第104章 準備去首都第76章 去鬼衙第23章 鬼記處第61章 羣毆第61章 羣毆第16章 醫院審問第108章 蛻變第75章 再來鬼記處第64章 吸血妖蝠(三)第58章 筆仙招魂(十一)校園道長交流羣378132047第108章 蛻變第103章 沒你一點都不好過第69章 吸血妖蝠(八)第66章 吸血妖蝠(五)第45章 食堂暴力第53章 筆仙招魂(六)第59章 筆仙招魂(十二)第20章 風水之惑第19章 岳父遇靈異第19章 岳父遇靈異第86章 往事不要再提第31章 心裡一堵第32章 不對勁第75章 再來鬼記處第71章 吸血妖蝠(十)第8章 屍魂第27章 逗比的理由校園道長交流羣378132047第33章 一切都很奇怪第38章 好的待遇第50章 筆仙招魂(三)第91章 北河幼事第40章 門衛的刁難第48章 筆仙招魂(一)第51章 筆仙招魂(四)第51章 筆仙招魂(四)第1章 家有喪事第63章 吸血妖蝠(二)第32章 不對勁第29章 因果第43章 神秘的洞穴第3章 喪事終完第30章 路上趣事第31章 心裡一堵第16章 醫院審問第83章 七步多(一)第83章 七步多(一)第23章 鬼記處第101章 還陽第98章 前世第40章 門衛的刁難第21章 幻夢之死第80章 定要尋愛人第84章 七步多(二)第14章 老王回魂第63章 吸血妖蝠(二)第75章 再來鬼記處第27章 逗比的理由第60章 又出事端第23章 鬼記處第54章 筆仙招魂(七)第82章 倩女勾魂第72章 吸血妖蝠(十一)第80章 定要尋愛人第20章 風水之惑第108章 蛻變第10章 心靈預感第11章 捉弄鬼第58章 筆仙招魂(十一)第37章 忘了就好第53章 筆仙招魂(六)第5章 拜師學藝第70章 吸血妖蝠(九)
第2章 守靈怪事第88章 陽間探親第104章 準備去首都第11章 捉弄鬼第55章 筆仙招魂(八)第72章 吸血妖蝠(十一)第107章 師傅的不明陰謀第2章 守靈怪事第47章 魔鬼訓練開始第112章 接應第25章 通道之謎第103章 沒你一點都不好過真的很抱歉第37章 忘了就好第37章 忘了就好第21章 幻夢之死第3章 喪事終完第85章 七步多(三)第100章 地藏王菩薩第58章 筆仙招魂(十一)第73章 劫命無法躲第32章 不對勁第14章 老王回魂第104章 準備去首都第72章 吸血妖蝠(十一)第110章 佳人相陪第104章 準備去首都第76章 去鬼衙第23章 鬼記處第61章 羣毆第61章 羣毆第16章 醫院審問第108章 蛻變第75章 再來鬼記處第64章 吸血妖蝠(三)第58章 筆仙招魂(十一)校園道長交流羣378132047第108章 蛻變第103章 沒你一點都不好過第69章 吸血妖蝠(八)第66章 吸血妖蝠(五)第45章 食堂暴力第53章 筆仙招魂(六)第59章 筆仙招魂(十二)第20章 風水之惑第19章 岳父遇靈異第19章 岳父遇靈異第86章 往事不要再提第31章 心裡一堵第32章 不對勁第75章 再來鬼記處第71章 吸血妖蝠(十)第8章 屍魂第27章 逗比的理由校園道長交流羣378132047第33章 一切都很奇怪第38章 好的待遇第50章 筆仙招魂(三)第91章 北河幼事第40章 門衛的刁難第48章 筆仙招魂(一)第51章 筆仙招魂(四)第51章 筆仙招魂(四)第1章 家有喪事第63章 吸血妖蝠(二)第32章 不對勁第29章 因果第43章 神秘的洞穴第3章 喪事終完第30章 路上趣事第31章 心裡一堵第16章 醫院審問第83章 七步多(一)第83章 七步多(一)第23章 鬼記處第101章 還陽第98章 前世第40章 門衛的刁難第21章 幻夢之死第80章 定要尋愛人第84章 七步多(二)第14章 老王回魂第63章 吸血妖蝠(二)第75章 再來鬼記處第27章 逗比的理由第60章 又出事端第23章 鬼記處第54章 筆仙招魂(七)第82章 倩女勾魂第72章 吸血妖蝠(十一)第80章 定要尋愛人第20章 風水之惑第108章 蛻變第10章 心靈預感第11章 捉弄鬼第58章 筆仙招魂(十一)第37章 忘了就好第53章 筆仙招魂(六)第5章 拜師學藝第70章 吸血妖蝠(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