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艦隊示威

bookmark

美軍首輪攻擊,用的全是戰術反艦導彈。

所謂“戰術反艦導彈”,只是一個相對概念,並不是說這種反艦導彈的射程很近,無法在防區外發起攻擊。

隨着艦隊區域防空範圍擴展,反艦導彈的射程也水漲船高。

在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前,中國與美國的反艦導彈中,除了一些極個別的型號,其他的射程都在五百公里以上。

與重型反艦導彈相比,戰術反艦導彈最大的差別是巡航速度與彈頭威力。

在其他方面,特別是射程上,戰術反艦導彈不比重型反艦導彈差,或者說同樣具備在艦隊區域防空網外發起攻擊的能力。

當然,這兩種導彈在作戰效能上有實質性區別。

比如,重型反艦導彈的巡航飛行速度在八馬赫左右,飛行五百公里只需要六分鐘,而戰術反艦導彈需要四十分鐘,因此戰術反艦導彈暴露在區域防空導彈攔截階段的時間是重型反艦導彈的七倍。此外,得益於較快的飛行速度,重型反艦導彈的彈頭在突防階段的飛行速度在十馬赫以上,而戰術反艦導彈的彈頭即便配備了火箭加速發動機,也只有四馬赫,低了百分之六十。

結果就是,戰術反艦導彈的作戰效率不及重型反艦導彈的十分之一。

當時,美國空軍出動了六百架戰鬥機,而不是四百架,只是其中有大約兩百架護航戰鬥機,只有四百架戰鬥機執行攻擊任務。這是美國海軍提供的戰術經驗,即護航戰鬥機一定要超過目標防空戰鬥機,不然攻擊效果不會好到哪裡去。美軍認爲攻擊的是主力艦隊,因此照此安排了護航戰鬥機。

後來,很多人都認爲,如果美軍做出了正確判斷,第二艦隊就完蛋了。

當然,這只是推測。

要知道,第二艦隊的防空力量相當於兩支航母戰鬥羣,而一支航母戰鬥羣就有能力對抗兩千多枚反艦導彈。即便中國海軍做的測試有水分,即防空戰艦處於理想狀態,相當於兩支航母戰鬥羣的防空力量,對付一千多枚反艦導彈也不是問題。更重要的是,因爲不需要掩護航母,所以第二艦隊的防空編隊處於最佳狀態,能夠把八艘大型綜合戰艦上的四十八套末段防禦系統的作戰效能發揮到極限。

當然,第二艦隊也有缺陷,即八艘大型綜合戰艦都是對地打擊配置。

有趣的是,實戰證明,有沒有區域防空導彈、或者說有多少區域防空導彈,對攔截反艦導彈的影響並不大。

原因很簡單,當時第二艦隊上空沒有預警機。

也就是說,大型綜合戰艦僅能利用自身的雷達來探測與鎖定目標,而戰艦上的雷達對掠海飛行的反艦導彈的最大鎖定距離也就只有四十公里,而作爲主力的中程防空導彈的射程能達到六十公里。

當時,第二艦隊的十四艘戰艦上都有中程防空導彈。

事實上,中程防空導彈的作用也不是很大,因爲戰術反艦導彈在離目標大概三十公里的時候就會分離出彈頭,並且讓彈頭加速到四馬赫,所以留給中程防空導彈的作戰時間只有大約三十秒。

在此期間內,每艘戰艦最多隻能進行一次導彈攔截。

緊接着,就進入了末段反導作戰階段。

這個時候,八艘大型綜合戰艦上的末段防禦系統開始發威了。

當時,美軍攻擊機羣的規模過於龐大,而且空軍的戰鬥機分散部署在十多個機場上,因此在發起攻擊的時候,分成了十多個批次,並不是所有攻擊機羣都在同一時間投下導彈,也不是所有攻擊機羣與目標的距離都一樣。由此就產生了一個結果,四百多架美軍戰鬥機投下的大約一千七百枚戰術反艦導彈是在五分鐘內,分成十多個批次到達的,給了第二艦隊充足的攔截機會。

如果所有反艦導彈在同一時間到達,第二艦隊肯定死無葬身之地。

要知道,即便是戰術反艦導彈,以四馬赫速度飛行的彈頭,也只需要不到十秒就能突破十公里的末段攔截區域,而當時的末段攔截系統在十秒鐘之內,最多隻能開火六次,既一艘戰艦在理論上,最多隻能攔截三十六枚彈頭,而實際只有一半左右,因爲不是所有末段攔截系統都朝向導彈來襲方向。

只有導彈分批到達,才能使末段攔截系統發揮作用。

所幸的是,在二零五三年,要讓上千枚反艦導彈同時到達,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爲存在難以解決的技術難題。要到三年之後,通信技術取得了重大突破,纔有能力組織反艦導彈在以秒計算的時間內同時到達。

對第二艦隊來說,五分鐘肯定足夠了。

要知道,五分鐘就有三百秒,而一套末端防禦系統能夠開火一百五十次,在導彈來襲方向上,至少有四艘戰艦能夠交戰,而且每艘戰艦上至少有三套末段防禦系統能夠開火,即有十二套末段防禦系統能夠攔截來襲導彈,總共能夠開火一千八百次。即便有部分反艦導彈突破了防線,在逼近目標之前,也會遭到附近友艦上的末段防禦系統攔截,以及後方反潛戰艦的攔截。

當時,六艘反潛戰艦上也有末段攔截系統,只不過一艘只有兩套。

雖然比不上大型綜合戰艦,但是對付漏網之魚也是綽綽有餘。

在這五分鐘內,第二艦隊除了用掉了大約三十萬枚七十毫米電磁炮炮彈之外,就只是讓處於導彈來襲方向上的四艘大型綜合戰艦上的末端防禦系統超負荷運行了五分鐘,導致八套末段防禦系統因過熱出現故障。

所幸的是,中國海軍已經吸取了教訓,爲戰艦提供了維修設備。

第二艦隊要做的,就是在戰鬥結束之後,立即爲出了故障的末段防禦系統更換液氮冷卻系統,然後進行火力測試。如果只是因爲作戰過於頻繁,導致冷卻系統失靈,此舉就能消除故障。

事實上,半個小時之後,第二艦隊就解決了八套末段防禦系統的故障。

至於彈藥,更不是問題,因爲艦隊裡有兩艘快速戰鬥支援艦。

這場如同打靶般的防空作戰,不但讓佟少雲鬆了口氣,也讓在遠處觀察攻擊結果的美軍飛行員倒吸了一口冷氣。

直到戰鬥結束,美軍飛行員才相信,他們看到的事實。

要知道,在過去的五分鐘裡,第二艦隊就像一隻巨大的刺蝟,用密集的尖刺瓦解了美軍的導彈攻擊。

當硝煙散去後,十六艘戰艦仍然在以四十五節的速度向東南方向航行。

攻擊徹底失敗,美軍飛行員立即彙報情況。

當時,美國空軍的指揮官根本不敢相信,直到負責甄別攻擊結果的戰鬥機發回來高分辨率戰場圖像,美軍指揮官纔不得不承認,攻擊行動沒有收到任何戰果,中國艦隊毫無懸念的瓦解了美軍的導彈攻擊。

當然,這個時候,美軍也發現,他們攻擊的不是以航母爲核心的主力艦隊,而是一支僅有八艘大型綜合戰艦、六艘反潛戰艦與兩艘快速戰鬥支援艦的普通艦隊,艦隊里根本沒有航母的身影。

消息送到美軍第三艦隊,尼克松立即倒吸了一口冷氣。

www●т tκa n●¢ Ο

一時之間,他甚至搞不明白,中國海軍到底想幹嘛。

把一支沒有航母的艦隊派到離所羅門羣島不到一千公里的地方,是作戰,還是向美軍示威?

從攻擊結果來看,這更像是示威。

當然,尼克松立即意識到了一個更加嚴重的問題,即中國海軍主力艦隊去向不明,也許就在不遠的地方。

這下,尼克松更加猶豫了。

一點二十分,所羅門羣島的美軍司令部再次發來電報,派往中國艦隊的戰鬥機與偵察機遭遇了中國海軍的艦載戰鬥機,而且已經被中國戰鬥機趕走。也就是說,中國主力艦隊肯定就在附近。

十分鐘後,美國空軍指揮官再次給尼克松發了一封電報,要求第三艦隊發起攻擊。

雖然尼克松沒有聽從美國空軍命令的義務,弗倫奇早就給他授權,而且早就說明,他只聽從太平洋艦隊司令部的命令,但是在這份電報中,美國空軍提到了一件事情,即正在積極調動部署在澳大利亞的戰略轟炸機,預計在下午六點攻擊中國艦隊,因此需要第三艦隊在此期間發動一次攻擊。

準確的說,是讓第三艦隊以發起攻擊的方式,削弱中國艦隊的防空力量。

更重要的是,必須監視中國艦隊的行蹤,因爲在接下來的幾個小時內,中國艦隊能夠航行大約四百公里,如果第三艦隊不承擔起監視任務,那麼美國空軍就得在動用戰略轟炸機之前再次安排偵察任務。

顯然,這肯定會耽擱傍晚的攻擊行動。

事實上,這份電報沒有說服尼克松,因爲他覺得即便要攻擊中國艦隊,也應該安排在戰略轟炸機之後。

原因很簡單,戰略轟炸機只能用重型反艦導彈攻擊中國艦隊。

不管重型反艦導彈對中國艦隊有沒有威脅,隨後動用艦載戰鬥機發起攻擊,肯定能收到不錯的效果。

直到一點五十分,從珍珠港發來的命令,才讓尼克松決定發動攻擊。

這道命令是由弗倫奇下達的,不僅讓美軍第三艦隊在下午參加了戰鬥,還改變了美國空軍的作戰部署。

第110章 保守戰術第48章 外派第1章 扶桑的自救第28章 九死一生第11章 經濟圍剿第27章 瘋狂計劃第3章 本性難移第71章 打撈沉船第127章 雷暴第43章 試探第53章 生存競賽第174章 反擊第21章 次優選擇第61章 猛然醒悟第39章 出其不意第54章 準備反擊第224章 內耗第48章 反潛戰第26章 理由第31章 圍攻埃拉特第24章 勇敢面對第38章 勞動力第250章 信心崩潰第42章 四兩撥千斤第173章 人肉盾牌第148章 誤打誤撞第148章 誤打誤撞第35章 奔赴前線第75章 積極迎戰第13章 新兵能戰第179章 救星第187章 再起狂濤第60章 陌生的戰場第73章 外交戰果第125章 挑戰困難第22章 出師有名第75章 主戰場第194章 誘餌第19章 第二戰線第115章 超級運輸機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32章 迫在眉睫第217章 進軍澳洲第60章 集體智慧第118章 海上巨無霸第95章 情報第66章 回家第26章 戰爭宣言第22章 備用計劃第40章 積極主動第115章 遭遇第134章 技術優勢第29章 初顯身手第117章 高姿態第83章 歪打正着第56章 抽身第30章 戰爭製造者第43章 格鬥戰鬥機第61章 戰略打擊第282章 秘密第280章 誕生之地第18章 千鈞一髮第49章 首輪空戰第31章 事態惡化第120章 多面手第31章 政治變更第66章 起航第124章 戰略轉向第61章 意外因素第21章 次優選擇第103章 戰場外的問題第28章 風馳電掣第176章 關聯因素第73章 擴軍備戰第10章 迎難而上第15章 宣戰第95章 迎難而上第60章 海蛇之吻第21章 動員第30章 緊急攔截第65章 完勝之途第40章 此消彼漲第25章 奮起一戰第33章 白宮的晚餐第178章 最後的機會第1章 海軍強國第97章 戰略分歧第43章 闖關第127章 科技力量第230章 理智決策第92章 突擊失敗第91章 再接再厲第52章 大獲全勝第7章 又見熟人第60章 精銳之師第282章 秘密第25章 偃旗息鼓第323章 基因裡的秘密第27章 樹梢優勢
第110章 保守戰術第48章 外派第1章 扶桑的自救第28章 九死一生第11章 經濟圍剿第27章 瘋狂計劃第3章 本性難移第71章 打撈沉船第127章 雷暴第43章 試探第53章 生存競賽第174章 反擊第21章 次優選擇第61章 猛然醒悟第39章 出其不意第54章 準備反擊第224章 內耗第48章 反潛戰第26章 理由第31章 圍攻埃拉特第24章 勇敢面對第38章 勞動力第250章 信心崩潰第42章 四兩撥千斤第173章 人肉盾牌第148章 誤打誤撞第148章 誤打誤撞第35章 奔赴前線第75章 積極迎戰第13章 新兵能戰第179章 救星第187章 再起狂濤第60章 陌生的戰場第73章 外交戰果第125章 挑戰困難第22章 出師有名第75章 主戰場第194章 誘餌第19章 第二戰線第115章 超級運輸機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32章 迫在眉睫第217章 進軍澳洲第60章 集體智慧第118章 海上巨無霸第95章 情報第66章 回家第26章 戰爭宣言第22章 備用計劃第40章 積極主動第115章 遭遇第134章 技術優勢第29章 初顯身手第117章 高姿態第83章 歪打正着第56章 抽身第30章 戰爭製造者第43章 格鬥戰鬥機第61章 戰略打擊第282章 秘密第280章 誕生之地第18章 千鈞一髮第49章 首輪空戰第31章 事態惡化第120章 多面手第31章 政治變更第66章 起航第124章 戰略轉向第61章 意外因素第21章 次優選擇第103章 戰場外的問題第28章 風馳電掣第176章 關聯因素第73章 擴軍備戰第10章 迎難而上第15章 宣戰第95章 迎難而上第60章 海蛇之吻第21章 動員第30章 緊急攔截第65章 完勝之途第40章 此消彼漲第25章 奮起一戰第33章 白宮的晚餐第178章 最後的機會第1章 海軍強國第97章 戰略分歧第43章 闖關第127章 科技力量第230章 理智決策第92章 突擊失敗第91章 再接再厲第52章 大獲全勝第7章 又見熟人第60章 精銳之師第282章 秘密第25章 偃旗息鼓第323章 基因裡的秘密第27章 樹梢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