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造謠
文院內。
寧平大儒有些好奇,這可是他第一次見到古云大儒這般模樣,他有些疑惑,只是還不等他開口時,古云大儒一揮手,一個個由儒家正氣凝聚的文字出現在寧平大儒眼中。
這是‘大學’全文,古云大儒凝聚文字之後,直接揮了揮手,當下所有文字全部煙消雲散。
到了他們這個境界,過目不忘根本不算是什麼神通。
一眼看完,寧平大儒閉上眼睛,細細體悟這篇經文,大約一炷香後,寧平大儒的呼吸陡然急促,很快他猛地睜開眸子,一把抓住古云大儒的手。
“精彩,精彩,這篇經文當真是精彩啊,我從未見過如此經文,竟把我儒家君子之道,闡述的這般仔細。”
“古云兄,這篇經文是你寫的嗎?你這是要觸碰聖道了?”
“我南派儒家有希望了!這次龍源大會”
寧平大儒徹底激動了,他有些不能自已,站起身來顯得格外激動,只是一眼,他就感覺得出來,這篇經文的意義太大了。
他下意識認爲古云這是觸碰到了聖域,寫出這篇經文。
古云大儒一番話仿若黃鐘大呂一般,後者聽後,不由沉默,但過了一會後,寧平大儒緩緩開口。
寧平大儒好奇了,第一第三的回答沒什麼大問題,只是這個做局,他一下子想不明白怎麼做局。
這是第一個問題,寧平大儒優先考慮的是宋知書。
不過就是把慕長歌放在火上烤,現在天下各大勢力,都盯着儒家,若是放出消息,說這個慕長歌有聖人造化,那天下人就會死死盯着這個慕長歌。
古云大儒有些急了,畢竟被拆穿心思確實是一件很尷尬的事情。
“寧平兄,我就問你一句,這篇經文你如何評價?”
“做個局?做個什麼局?”
面對這三點,古云大儒點了點頭,旋即認真開口:“三日後動身去尋這位小友,不能耽誤時間,萬一被其他人發現,損失極大。”
“至於他願不願意,我等完全可以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好好商談,再如何也能結個善緣。”
“行了,古云兄是什麼性格,我早就知道,再者這個人是文淵發現的,我不會與你爭,不過眼下幾件事情纔是關鍵的。”
寧平大儒直接拒絕,沒有絲毫商量之地。
“你覺得如何?”
古云大儒很是從心,毫不誇張的說,這篇經文要是他寫的,他絕對會把所有大儒請過來,然後當衆炫耀,逼着他們去看,去讀,去體悟。
“非也,非也。”古云大儒深吸一口氣,他以儒家手段傳音入耳,將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全部說出,待說完之後,寧平大儒直接站起身來,望着古云大儒滿臉震撼:“如此經文,竟是個年輕修士所寫?”
寧平大儒下意識點了點頭,但馬上反應過來了,直接看向古云大儒,眼神有些古怪:“什麼叫做誰寫的不重要?這都不重要什麼重要?”
“多謝古云兄解惑,請受我一拜。”
君子之道,在其心,非其表。
寧平大儒更加激動了,如今聖人坐化,儒家內憂外患,而這篇經文極其重要,如若是聖人遺物,那就不得了了,可以解決一個儒家現在的危機。
財不外露是自古的道理,不管是誰,當你顯露的財富太多,就會被人盯上,這天下從不缺窮兇極惡之人。
“寧平兄啊,我知道你爲人正直,眼中容不得一點沙子,可你自己想一下,聖人坐化,鎮壓天地一甲子,待一甲子之後,妖魔亂世,那個時候天下人都要倒黴,不知道有多少黎民百姓,會死在妖魔手中。”
只是古云大儒這番話說完後,寧平大儒面色瞬間嚴肅。
“寧平兄,君子之道,在於心,而非在於表。”
看着寧平大儒如此,古云大儒不由深吸一口氣,隨後滿臉認真道。
“你所謂的君子之道,對比千千萬萬無數百姓而言,有何意義?”
“古云兄,你平時防防君子也就算了,你連老夫這種大儒都防?你還要點臉嗎?”
古云大儒開口,一番話說的寧平大儒啞口無言,尤其是最後一句話,更是讓寧平大儒渾身一顫。
“退一萬步說,光是這篇經文,未來可成就多少位大儒?”
“再說一句,你的名聲算什麼?我的名聲又算什麼?無數條人命擺在你面前,縱然我名聲被毀,又能如何?”
古云大儒是懂造謠的,簡簡單單一句話,就將這個問題解決了。
“寧平兄,你難道不知道我的性格?這篇經文要是我寫的,我還會在這裡?”
寧平大儒有些沒好氣,他一下子就知道古云大儒在想什麼東西。
“至於第二,文淵確實做事魯莽,只不過我已經將真相告知明月城主,以他的性格,肯定不會相信,而且文淵送來的信,可以保證明月城主沒有拆開,故而這次找你,也是想着與你做個局,誤導世人。”
“而第三,反倒是最好解決,太昊劍宗改制,爲了迎接亂世變化,壓迫宗門弟子以及城中百姓,想要通過這種方式,逼迫他們在外誅殺妖魔。”
“恕我不能答應,如此算計他人,有違君子之道,而且我不能做,你也不能做,這太折損我儒家了,像什麼?陰謀詭計,何有一絲正直?”
“而且無論如何,老夫還是會送幾本經書贈予他,不希望這塊寶玉黯淡。”
“這件事情已經有不少人心生不滿,只要派幾個人前往太昊劍城,針對這件事情,挑起禍端,到時候你我親臨太昊劍城,你來負責解決禍亂,我去見一見這個小友,倒也能做到掩人耳目之效。”
這篇經文說句難聽點的話,縱然再給他五十年的時間,他也不一定能寫出來,現在告訴自己,是一個年輕修士所寫,這讓他如何相信?
“是不是那個年輕修士所寫,不敢保證,再者這樣的經文,我不認爲是一個年輕人可以寫出來的,這篇經文意義太大了,所以老夫認爲,誰寫的不重要。”
“而明月城主,也會猜測文淵送來的信,應該是提到了聖人造化,此爲一舉雙得。”
寧平大儒認真開口,他知道這件事情意義有多大,面對古云這點小心思,他不在乎,更在乎的還是儒道未來。
一但如此,慕長歌接下來的生活就要麻煩了,不僅僅要被同門盯着,還會被其他仙門盯着,甚至妖魔都會盯上他,會有很可怕的麻煩。
“曠世經文,聖人學問,我自愧不如,唯有聖賢方可書寫,可造福天下讀書人。”寧平大儒不假思索地給予回答,可話音落下,古云大儒繼續出聲:“既如此,能著寫這篇經文之人,又是怎樣的天賦?好好培養一二,未來不說成爲聖人,一位半聖都足矣。”
“明日着手此事,待會與我一同去找徐元兄李敬兄,他們也必須要捲進來,既然要做,南派所有大儒都要參與進來,免得被自己人算計。”
古云大儒繼續問道,關於這篇經文。
“聖人坐化,不止自散文氣,更是有九份聖人造化四散天下,得者可獲聖人傳承,大世氣運,只需要放出消息,就說太昊劍宗得有最大的聖人造化,不就夠了?”
“其二,周文淵做事確實有些魯莽,他心急沒有問題,可卻讓明月城主親自送信,這必然會引起明月城主的好奇,而且身爲一城之主,突然消失,太昊劍宗不可能不在乎,萬一被掌門察覺,這該如何是好?”
“等確定參與之人後,我們立刻奔赴太昊劍宗,儘可能快一點見到這位天縱之才。”
“其一,我們什麼時候去找這位小友?他畢竟是修士,會不會不願意走儒道?”
古云大儒回答這三個問題。
“敢問寧平兄,你到底是注重你自己的君子之道,還是注重真正的君子之道?”
如此,直到翌日。
“不是你寫的?難道這是聖人遺物?”
古云大儒也朝着寧平大儒一拜,他沒有繼續深究這個話題,而是繼續開口。
“蜀山劍宗,青城劍宗可是一直盯着太昊劍宗,時時刻刻擔心太昊劍宗將他們超越,放出消息,引起他們之間的猜忌,你看太昊掌門會關心明月城主送信之事嗎。”
他面色認真,實際上他巴不得現在就出現在宋知書面前,可實在是容易被人注意到,牽扯其他麻煩,不然的話,他早就去宋知書了。
“寧平兄明智。”
而寧平大儒也是如此想法,故而點了點頭直接同意,很快兩人離開此地。
寧平大儒朝着對方一拜,方纔古云大儒最觸動他的話,是君子之道,是啊,自己在乎君子之道,可君子之道的核心,是爲天下,而不是個人名節。
“眼下天下各大勢力都在爭搶我儒道氣運,要是太昊掌門知道了,絕對沒有我們的份。”
寧平大儒直接坐不住了,眼神當中充滿着不可置信。
“你這話說的,老夫只是闡述一個事實罷了,你怎麼空口污人清白啊。”
寧平大儒提出這三點,隨後望向對方,希望對方能給出答覆。
“算計與不算計,都是爲天下謀福,並非是你我一己私慾,你還不明白嗎?”
“太昊劍宗不是有個很有名的弟子,叫做慕長歌嗎?就說他有,自然而然,天下人的注意力都會放在慕長歌身上,麻煩也會接踵而至,太昊掌門也有口難辯。”
古云大儒出聲,強調經文的重要性。
“你說。”古云大儒看向對方,而寧平大儒直接出聲:“三件事情格外重要。”
“其三,我們該如何去見他,文淵所爲,讓我們一下子陷入僵局,若是大搖大擺過去,很難不被注意,聖人坐化,天下人都關注我們儒家,尤其是你我,身爲大儒,想不被注意,太難了。”
太昊劍城。
宋知書緩緩將一本書籍放下,一天一夜的時間,他翻閱了數百本儒家經文,懂了不少知識,並且也總算了解完儒家境界了。
WWW• тTk ān• ¢〇
一共九大境界,從最開始的知聖境,一直到最後的聖人境,大致明白,但對於每個境界的詳細劃分,以及儒家的天賦手段,還是有些不太明白。
也就在此時,敲門聲響起,周文淵的身影也隨之出現在門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