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滾熱浪,宛若岩漿一般蜿蜒而下,以阿瑟-阿什球場爲中心,朝着四面八方輻射開去,午後陽光也黯然失色。
“諾瓦克!”
“諾瓦克!”
塞爾維亞球迷整齊劃一的應援在球場上空盤旋激盪,掀起驚濤駭浪,真正讓人感受到巨頭的風采。
球場之上,德約科維奇揹着自己的裝備包,淡定而從容地登場,禮貌揮手示意,五年之內第四次在週日下午踏上阿瑟-阿什球場,準備衝擊自己的第二座美網冠軍獎盃,由內而外散發出強大的信念。
而後,在一片喧囂與沸騰之中,現場主持人拉長尾音歡迎第二位決賽球員登場——
衛冕冠軍高文。
嗡。
嗡嗡嗡。
空氣,在涌動,短暫地陷入嘈雜與轟鳴的縫隙,全場視線全部凝聚在球員通道之上,迎接黑暗騎士的登場。
然後。
保持站立、擡頭挺胸的喬望生,高高舉起右手臂,丹田深處的吶喊宛若驚雷一般炸裂。
“搏擊!”
並不是呼喊高文的名字,而是將靈魂深處的躍動用最簡單也最狂熱的方式呈現出來。
宛若在平靜海面之上投下一枚石子,小小的、輕輕的、微不足道的一枚石子,卻如同燎原之火般浩浩蕩蕩地蔓延開來,千層巨浪層層疊疊地洶涌而起,轉眼之間就瀰漫全場,整個世界陷入一片轟鳴。
“搏擊!”
“搏擊!”
“搏擊!”
聲勢,一層接着一層、一波接着一波,連綿不絕地持續攀升,喊着喊着,靈魂就無法控制地燃燒起來,胸腔裡能夠深深感受到那股熱浪那股激情那股癲狂在橫衝直撞,達到沸點的血液肆無忌憚地流動着,源源不斷洶涌澎湃的能量全部都化作呼喊釋放出來。
全場,
激盪。
一浪,接着一浪。
剎那間,就連阿瑟-阿什球場也變得渺小起來,在這片土地之上,滾滾聲浪凝聚成爲一個頂天立地的巨人,捶打着胸膛、燃燒着靈魂,爆發出驚天動地山呼海嘯的怒吼,強勢宣告黑暗騎士的正式登場。
“搏擊!”
耳膜之上,只有一片轟鳴。
就連德約科維奇也不由微微停頓一下,朝着球員通道望了過去,難掩意外——
千千萬萬灼熱目光之中,高文揹着自己的裝備包,面帶微笑,揮舞着右手示意,微微擡起下頜掃視全場,那雙明亮的眼睛盛滿了星辰大海,將全場的絢爛與輝煌全部裝在瞳孔裡,深深地烙印在腦海裡。
——聲嘶力竭,震耳欲聾。
“搏擊!”
沒有人能夠例外。沒有人!
解說席裡,也是如此。
瞠目結舌、鴉雀無聲,沒有人開口,眼前正在上演的這一幕,讓語言黯然失色,不如靜靜欣賞這一幕。
兩場半決賽結束之後,人們猜測着,決賽,到底是誰的主場?
從過往情況來分析,高文算是半個主場,但不要忘記了,德約科維奇作爲巨頭的羣衆基礎絕對不可小覷,除了費德勒和納達爾之外,德約科維奇的主場優勢也是毋庸置疑的,更何況高文半決賽淘汰了費德勒——
紐約觀衆,確定不會怨恨高文嗎?
一加一減的話,決賽現場觀衆可能是五五開,旁觀看戲,享受比賽,甚至德約科維奇可能贏得更多支持。
然而。
現實卻是另外一番面貌。
一面倒地,旗幟鮮明地,全場滾滾氣浪以碾壓的姿態站在高文身後,全面引爆阿瑟-阿什球場的熱忱。
記憶裡,彷彿再次回到2007年費德勒和德約科維奇的那場決賽,紐約觀衆用生命在爲費德勒加油助威。
而今天,又再次上演,儘管德約科維奇隔網相對的對手已經不同,但似曾相識的畫面卻不曾改變。
擡起頭,那一抹屬於華夏的鮮豔紅,正在飄揚飛舞,轟鳴與激盪漸漸演變爲迴響,融入空氣和血液之中。
比賽,還沒有開始,觀衆們就已經選擇了立場。
出人意料地,卻情理之中地,紐約爲高文喝彩。
德約科維奇微微一愣,眼神裡流露出一絲錯愕和困惑,如果是對陣費德勒或者納達爾,他可以理解——
儘管不喜歡也有些無奈,但可以理解。
然而高文?
那種滋味確實是五味雜陳,從墨爾本到紐約,主場的位置似乎顛倒了一個位置,但這點燃了德約科維奇的鬥志。
不止一次,德約科維奇面臨過這樣的挑戰,甚至全場噓聲全場起鬨的攻擊也經歷過數次,而德約科維奇也不止一次地表示,那些噓聲那些挑釁那些攻擊反而能夠成爲他的能量與燃料,激發出他的狀態。
在德約科維奇的骨子裡,就是有一種不服輸的倔強和韌勁。
“如果你們認爲我做不到,那麼我就偏偏要做到給你們看。”
只是,有些意外,德約科維奇也沒有想到今天這場決賽居然會面臨這樣的情形,荒謬和無奈之中,鬥志早早就已經點燃。
當然,哪怕沒有現場盛況的刺激,德約科維奇就已經是鬥志滿滿——
面對高文,他已經遭遇三連敗,而且職業生涯對陣高文僅僅只是去年倫敦的室內球場贏了一次而已。
這喚醒了德約科維奇職業生涯初期的記憶,他面對費德勒和納達爾的時候,連輸六場,完全被壓制;但問題是,那是費德勒和納達爾,而眼前的則是高文,一個追逐者一個挑戰者,他怎麼可能認輸?
這場決賽,他,必須贏。
而現在,又增加了一個勝利的理由。
德約科維奇收回視線,開始調整呼吸,靈魂深處的鬥志已經開始沸騰。
“……哇哦。”
“看來,衛冕冠軍已經在紐約擁有了自己的位置。”
“不僅僅因爲年輕的高文至今在紐約保持不敗,以無與倫比的表現征服這座城市,還因爲高文在球場之上和球場之外表現出來的氣質,從去年到今年一路延續下來。”
“去年扮演黑馬角色,沒有人看好他的前景;今年則因爲傷病和意外,出征紐約之前就蒙上一層陰影。”
“然而, 連續兩年,在這座城市這座球場,高文以實際行動展示自己的鬥志和能量,以‘搏擊’的姿態征服球迷。”
作爲解說員,麥肯羅不能說出贊助商的名字,也不方便點評贊助商的市場計劃,但不容忽略的事實就是——
耐克的策略,再次取得成功。
自羅蘭-加洛斯以來,耐克就一直在推廣“搏擊不斷”的形象,成爲高文的全新品牌特徵。
經歷羅蘭-加洛斯的衝擊、溫布爾登的挑戰、北美夏天硬地賽季的波折,最後高文以王者的姿態踏上法拉盛的決賽舞臺,這一路征程就是“搏擊不斷”的最好詮釋。
於是,紐約陷入瘋狂。
眼前這片洶涌熱浪,完全就是耐克場外推波助瀾的結果,紐約正在真正地成爲高文的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