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長安暗流

於數日前,長安朝廷之上,相國董卓慵懶地躺在特意爲他定製的榻上。

小皇帝劉協瑟縮在龍椅上,看了一眼還在挖鼻孔,毫無禮儀的董卓,顫着聲音說到:“有奏章出班,無事朝散!”

原本,這也就是應付差事的一句問話,劉協已經習慣,在這樣的常朝上,能發生的事情只有兩種。

一種是:董卓立威,無外乎暴怒殺人,翦除異黨或是逼迫自己封賞他的親信。

第二種則是一些漢室老臣說一些無關緊要的廢話!

拜託,當皇帝很累的,你們覺得我現在還管得了事嗎?雞毛蒜皮的事情就不要來煩我了,重要的事情,朕也管不了啊!

真正的軍國大事,不都是在董卓的那個小朝廷上解決的嘛!

照例地問了一遍,劉協正欲看向董卓,等待他下一步動作時,一人着急忙慌地跪倒在了大殿下。

“臣,有本奏!”

劉協還沒開口,董卓已經是皺了皺眉:“司徒大人有何事無法解決,需要勞煩陛下?”

跪在堂下的,正是當今司徒王允。

王允聽到董卓的這句話,背心都嚇出了一身冷汗。

可還是硬着頭皮道:“陛下明鑑,相國大人明鑑,小人族人爲奸人所害,不得已,求陛下,相國大人爲小人做主!”

董卓聞言一陣詫異,習慣性地看向了李儒。

李儒捏着小鬍子望了王允一眼,站出來躬身道:“啓稟陛下、相國大人,臣昨日剛剛收到來自雁門太守郭縕和太原尹劉備上書的奏章,或與司徒大人所言相關!”

“哦,文優可直言,王司徒,快些起來,若有冤情,咱家必然爲你做主!”

“謝陛下,謝相國大人!”王允從地上爬了起來。

“文優,那劉備可是當初虎牢關三兄弟大戰奉先的那人?”董卓問道。

“秉相國大人,正是此人,前段時間因其爲皇室貴胄,故相國大人恕其罪過,請陛下封其爲左將軍,領太原尹一職!”

龍椅上的劉協瞪了李儒一眼。

你們那叫請嗎?就差按着朕的頭答應了!

不過,當初董賊讓自己簽署的那份封賞聖旨中的劉備,竟是我皇室同宗,此人……忠否?

劉協第一次對領兵在外的某一個諸侯起了興趣,小耳朵側了側,儘可能地聽得清楚。

“哦~你這麼說,咱家就想起來了,真是這劉備啊,你說昨日這劉備有奏章傳來,所謂何事啊,還有那什麼郭……”

“雁門太守郭縕!”李儒提醒道。

董卓點了點頭:“還有這郭縕,又爲何事上奏?你剛纔所言,此二人奏章與司徒大人所述之事有關,我沒記錯的話,王司徒是太原人士吧?”

“相國明鑑,老臣,正是太原祁縣人士!”王允雙眼微紅道。

李儒看了一旁面露哀慟的王允一眼,回答道:“劉備上書,言晉陽王氏與南匈奴各部之間勾連,企圖引狼兵南下,侵吞整個太原郡,被他帳下謀士察覺,先於陽曲外目睹南匈奴賊子殺害護匈奴中郎將王柔,劉備趁機殲滅了這一支匈奴騎兵!”

“胡說八道,我族弟王柔,乃是朝廷親封的護匈奴中郎將,爲兩族和平,做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此番與南匈奴部會面,是爲達成進一步的友好關係,奈何這劉備初入太原,眼紅我王氏財富,夥同南匈奴部殺害王柔,侵吞整個王家財產!”王允怒髮衝冠道。

董卓看了他一眼,面色如常道:“文優,王司徒所言可對?”

李儒笑了笑:“箇中詳情,我未加追查,但如王司徒所言,劉備後續的確是將整個晉陽王氏覆滅,不過……”

“不過什麼?”董卓一副看好戲的姿態。

其實,這些事情,王允大可以私下解決,但他卻在朝堂之上提了出來,目的也很簡單,祁縣王氏的家書將這次的事件詳情描繪的很清楚。

要說他心疼晉陽王氏是假,爲扶持自己的祁縣王氏纔是真。

但晉陽王氏和劉備之間的恩怨瓜葛,只需要調查一遍,便能水落石出了,劉備是董卓親封的太原尹,王允拿捏不住董卓對劉備的態度,只能選擇在朝堂上說出來。

礙於諸公的面子,自己這個司徒提出來的問題,董卓但凡有點腦子,都要做出一副處理的態度!

“不過,劉備在奏章中附加了晉陽王氏所犯罪狀,屬下看過之後,也覺得這晉陽王氏……該殺!”

要說李儒是毒士,這點不假,他爲了幫助董卓,什麼事情都乾的出來,鴆殺少帝,遷都長安這種大逆不道的事情,對於李儒而言,外界的非議都只是枉然。

但是,自李儒成了董卓的女婿,替他出謀劃策開始,李儒所用之計,目標都爲天下世家,王公子弟,富商豪族,他雖惡毒,但卻不喜壓榨平民百姓。

除遷雒陽百姓以充實長安之外,李儒未曾有過計謀針對百姓。

當然,他的主公董卓,在掌握大權之後,的確是暴虐無常,朝堂上下,世家大族,黎明百姓,無不對其恨之入骨,這卻與李儒無關。

李儒初見劉備奏章之時,對晉陽王氏之行爲,唾罵厭棄,當知此等大族覆滅盡誅之時,只覺內心大慰!

故此,他於朝堂之上,並不偏頗於王允之言!

“李儒小人,安敢辱我族人!”王允破口大罵。

李儒聞言,站定身子:“相國大人明鑑,此乃劉備奏章之表述,屬下只不過是執客觀之言!”

“晉陽王氏雖滅,然外敵侵我大漢領土之心不死,相國這位幷州牧不凌幷州一地,宵小竟放肆如斯,南匈奴七部首領之一,左南親率騎兵三萬,南下牧馬,欲吞併太原,而逐鹿中原!”

李儒語出驚人,堂上諸公紛紛私語,朝堂頓時一片紊亂。

“賊子放肆!”董卓冷哼一聲,朝堂頓時噤聲。

王允也被嚇了一跳,縮頭縮腦地躲在了一邊。

“文優,匈奴賊子,可入我境?”董卓這時,一展當年西涼飛熊之威。

“還請相國安心,劉備爲馬上將軍,即使匈奴率兵三萬南下,亦被其戰勝,左南淪爲階下囚,而劉備也已遣先鋒趙雲,北上收復雁門全境!”

“好,這劉備,咱家沒用錯,就讓他在幷州解決那些狼子野心的外族吧!”董卓大喜。

“文優啊,你說,這劉備立下如此功勳,咱家是不是該賞賜一番啊?”

“這……”李儒猶豫。

旁邊的王允面色一白,自己本來是打算告狀的,怎麼這下子變成替劉備請功了?

“文優,有言直說便可,陛下在此,凡天下大事,皆於掌握之中,陛下,你說是吧?”

董卓虎目一瞥,劉協頓時打了個寒顫。

忙回答道:“尚父所言極是!”

引得董卓哈哈大笑,堂下諸公臉色難看至極。

“回稟相國,且再聽我說完雁門太守郭縕的奏章,再行決斷也不遲!”李儒拱手道。

“郭縕?哼,咱家記起來了,就是那個自己的雁門老家都被南匈奴端了,只敢龜縮在晉陽的那人嗎?”董卓開口道。

“正是此人!”李儒點了點頭。

“他又有何事上書?”

“還是與那劉備有關!”李儒回答道。

董卓眉頭一皺:“說!”

隨後,李儒將郭縕奏章中所言一一敘述。

相比劉備只敘其事,不言細節的奏章,郭縕的這一封奏章,更像是在爲劉備表功。

其中,包括晉陽王氏的密謀,劉備帳下文武的文治武功,如今的晉陽風氣大變,更包括求賢館之設立,以及秦耀的那篇《求賢榜》,摘自龔自珍的那篇詩詞和另外那些整理出來的詩詞,洋洋灑灑,都記錄在了奏章之中!

“又是這個秦耀!”董卓不喜文人,他覺得和文人相處,還不如和牛馬交談來得痛快。

他的手上,也不知道染了多少文人的鮮血,都是一些喜歡用生命來博取名聲的迂腐之輩!

不過,秦耀之名,從那一次呂布的進言之後,就被董卓深深地記在了心裡。

就是這個人,差點另立朝廷,讓自己一番苦勞,險成泡影,沒想到將他趕到了幷州,還不老實。

從郭縕的奏章中,不難發現,郭縕對這個秦耀推崇至極,各方各面,若無他操持,劉備方不會那麼容易地就拿下整個晉陽,戰勝左南部。

董卓的手指點在椅把上,面露深思,堂下諸公不敢妄言,縮着脖子不說話。

“文優啊,有此人爲劉備謀劃,我心難安啊!”

李儒的嘴角露出了個笑意,這纔是自己想要的董仲穎。

隨即拱手道:“相國所言甚是!”

隨後,李儒看向像個木偶一樣端坐在龍椅上的劉協:“陛下有所不知,此秦耀者,乃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禍國殃民,擾亂乾坤的佞臣!”

劉協愣了愣,剛剛自己聽完李儒口中郭縕的奏章,對他口中的秦耀那是神往不已。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多好的詩啊,朕多麼希望,有這麼一位大才來輔佐朕,擺脫董賊的魔爪啊。

此時,李儒卻告訴他,秦耀是佞臣。

你纔是佞臣,你全家,啊不,你岳父是最大的佞臣,你就是小佞臣,我叉叉你個圈圈!

不過,表面上,劉協還是裝作一副虛心請教的模樣,輕聲詢問道:“愛卿之意,朕,不甚明瞭,你剛剛所言,這位秦耀,乃是替劉備謀劃大事,驅趕胡虜的有功之臣,何來佞臣一說?”

李儒和董卓對視了一眼,微笑地回答道:“啓稟陛下,此人先前於十八路諸侯聯軍中,曾力勸反賊袁紹,立新帝以抗朝廷,相國大人爲正陛下之身,無奈纔將其連帶他的主公劉備任命至幷州一地!”

頓了頓,李儒繼續道:“爲表尊重,相國大人任其爲幷州別駕,未曾想,此人不僅不接受相國大人的好意,反而辭官不受,上書怒罵相國大人,此等奸賊,無視朝廷法度,他不是佞臣,誰是佞臣!”

劉協嘴角抽搐了一下,面對一旁董卓充滿危險的目光,只得硬着頭皮說到:“如此……此人確爲佞臣!”

“既是佞臣,便要除去,文優,你有何好的建議,替陛下,替我大漢除去此等佞臣?”董卓開口道。

李儒笑而不語,看向一旁的王允。

王允被他盯得脊背發涼,猛咽口水。

“司徒大人,祁縣王氏處劉備兵鋒之下,相國欲扶持,也是鞭長莫及,難有藉口啊!”

王允被提點了一句,眼睛一亮。

連忙跪倒在地:“相國大人,我族內來信,有一大好良機,可誅秦賊!”

李儒險先笑出聲,王允可真會行事,如今晉陽王氏盡滅,正是他祁縣王氏當家做主的時候,自己給了他一個機會,順着杆就往上爬了!

“哦?”董卓面露驚意:“子師可有良策?”

王允擡起頭,面露狠厲:“前些時日,秦賊率一小支兵馬於祁縣路過,據我家族探子查明,此行去往河東衛氏!”

“王司徒所言非虛,屬下探馬來報,秦耀於半路與衛家衛伯覦結伴,共往衛家而去,陛下,相國,欲除此賊,此爲絕好良機。”

“我聞聽衛家二子衛敘已時日無多,衛家家主爲圓其志,召開詩詞大會,召集天下士子共赴盛宴,我料定,秦耀此子,必定會在詩詞大會結束之後離去!”

一旁的王允鬆了一口氣,還好自己先說出來了,這個李儒,當真險惡,自己明明都查清楚了,非要讓自己先站出來!

“好,就依文優之言行事,就以……”董卓正想點將,突覺手下似乎無將可用。

“相國可是考慮拜何人爲將除此賊子?”李儒一語中的。

“知我者,文優也,常聞秦賊雖爲一介文人,卻有奉先都拜服的武藝,如今奉先我兒奉命北上平叛,李傕郭汜二將又肩負長安城防,當以何人爲將,除此奸賊佞臣?”董卓皺眉道。

“相國勿憂,我薦一人,定能除賊!”李儒自信道。

第0316章:戰略大師沮授!第一百三十七章:招攬徐榮第一百三十七章:招攬徐榮第0295章:殺穿烏丸,嚇退匈奴!第五十七章:婚禮現場第九章:分兵虎牢關第0292章:炮轟土城第一百零四章:前往河東第一百四十四章:神秘劍客第兩百零一章:青澀小將顏如玉!第兩百零二章:敗顏良、退文丑(上)第兩百二十八章:重組後的系統第三十七章:治標不治本第兩百五十七章:喜當爹第一百四十三章:荊遠給的驚喜第七十九章:開始行動第九十章:騰格爾第380章:槍、戟無雙大宗師!第一百八十四章:烏丸勢力第0326章:絕望過後,最後的瘋狂!第五十二章:秦耀着了第一百六十二章:萬戶侯第一百一十六章:驚世之才第兩百五十五章:棋逢對手第351章:大水衝了龍王廟!第一百章:研究院第一百二十九章:寧兒大寶貝第334章:以我爲餌,君子協定!第379章:屢次受阻!第三十章:格局要打開!第二十九章:備受打擊張文遠第一百三十章:大王見小王第一百二十七章:兄弟情深!第兩百四十九章:踩着七彩祥雲而來第兩百零四章:千里馳援第一百二十七章:兄弟情深!第385章:宿怨!第一百八十九章:人牆第兩百零五章: 悲觀第八十八章:誘敵深入之計第一百四十八章:錦衣衛、血滴子第兩百二十一章:助敵成事第一百二十四章:卸甲第一百四十四章:神秘劍客第372章:兄弟情深!第352章:公孫瓚降黃巾!第六十四章:拜謁王允第三十五章:知識就是力量第373章:盡在不言中!第六十五章:王允用計,呂布北上第兩百二十一章:助敵成事第0289章:戰前部署第一百五十八章:以工代賑第兩百三十五章:達成合作第兩百零九章:關雲長單刀赴會第五十五章:黃巾力士第兩百五十六章:整頓兵痞第337章:功成八陣圖(下)!第一百四十六章:王越的理想和彷徨第二十三章:呂布進言第四十一章:秦耀試槍第374章:一諾千金!第0329章:流兵作亂第九十四章:《晉陽條約》第一百三十二章:呼廚泉第0285章:道德綁架第九十一章:有來無回第一百七十二章:兵出太原,其名背嵬!第二十四章:呂布獻計,加封溫候第六十一章:紛爭開始第372章:兄弟情深!第十六章:窮途末路第一百二十九章:寧兒大寶貝第八十七章:三年之約第九十九章:撿了個寶第0297章:呂布的腦回路第十八章:孝出強大第兩百零二章:敗顏良、退文丑(上)第兩百六十九章:關羽問醫第0279章:隻身入敵營第0323章:四將請戰!第370章:不可逆轉的歷史滾輪?第0317章:公孫瓚的反應第一百七十章:殺機四起!第七十七章:柳暗花明第一百二十一章:星夜北歸第一百一十章:長安暗流第十一章:震驚虎牢第一拳【鎖】 該章節已被鎖定第七十四章:催眠術立功第兩百二十八章:重組後的系統第0319章:攪屎棍圖圖!第0313章:劉虞態度第一百八十章:各方定計第0314章:袁、公孫共謀冀州第九十五章:秉燭而書第一百五十八章:以工代賑第一百四十二章:晉陽諸事第四十一章:秦耀試槍第一百四十三章:荊遠給的驚喜
第0316章:戰略大師沮授!第一百三十七章:招攬徐榮第一百三十七章:招攬徐榮第0295章:殺穿烏丸,嚇退匈奴!第五十七章:婚禮現場第九章:分兵虎牢關第0292章:炮轟土城第一百零四章:前往河東第一百四十四章:神秘劍客第兩百零一章:青澀小將顏如玉!第兩百零二章:敗顏良、退文丑(上)第兩百二十八章:重組後的系統第三十七章:治標不治本第兩百五十七章:喜當爹第一百四十三章:荊遠給的驚喜第七十九章:開始行動第九十章:騰格爾第380章:槍、戟無雙大宗師!第一百八十四章:烏丸勢力第0326章:絕望過後,最後的瘋狂!第五十二章:秦耀着了第一百六十二章:萬戶侯第一百一十六章:驚世之才第兩百五十五章:棋逢對手第351章:大水衝了龍王廟!第一百章:研究院第一百二十九章:寧兒大寶貝第334章:以我爲餌,君子協定!第379章:屢次受阻!第三十章:格局要打開!第二十九章:備受打擊張文遠第一百三十章:大王見小王第一百二十七章:兄弟情深!第兩百四十九章:踩着七彩祥雲而來第兩百零四章:千里馳援第一百二十七章:兄弟情深!第385章:宿怨!第一百八十九章:人牆第兩百零五章: 悲觀第八十八章:誘敵深入之計第一百四十八章:錦衣衛、血滴子第兩百二十一章:助敵成事第一百二十四章:卸甲第一百四十四章:神秘劍客第372章:兄弟情深!第352章:公孫瓚降黃巾!第六十四章:拜謁王允第三十五章:知識就是力量第373章:盡在不言中!第六十五章:王允用計,呂布北上第兩百二十一章:助敵成事第0289章:戰前部署第一百五十八章:以工代賑第兩百三十五章:達成合作第兩百零九章:關雲長單刀赴會第五十五章:黃巾力士第兩百五十六章:整頓兵痞第337章:功成八陣圖(下)!第一百四十六章:王越的理想和彷徨第二十三章:呂布進言第四十一章:秦耀試槍第374章:一諾千金!第0329章:流兵作亂第九十四章:《晉陽條約》第一百三十二章:呼廚泉第0285章:道德綁架第九十一章:有來無回第一百七十二章:兵出太原,其名背嵬!第二十四章:呂布獻計,加封溫候第六十一章:紛爭開始第372章:兄弟情深!第十六章:窮途末路第一百二十九章:寧兒大寶貝第八十七章:三年之約第九十九章:撿了個寶第0297章:呂布的腦回路第十八章:孝出強大第兩百零二章:敗顏良、退文丑(上)第兩百六十九章:關羽問醫第0279章:隻身入敵營第0323章:四將請戰!第370章:不可逆轉的歷史滾輪?第0317章:公孫瓚的反應第一百七十章:殺機四起!第七十七章:柳暗花明第一百二十一章:星夜北歸第一百一十章:長安暗流第十一章:震驚虎牢第一拳【鎖】 該章節已被鎖定第七十四章:催眠術立功第兩百二十八章:重組後的系統第0319章:攪屎棍圖圖!第0313章:劉虞態度第一百八十章:各方定計第0314章:袁、公孫共謀冀州第九十五章:秉燭而書第一百五十八章:以工代賑第一百四十二章:晉陽諸事第四十一章:秦耀試槍第一百四十三章:荊遠給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