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下毒要趁早

孫紹揹着手,慢慢的走在前面,雪白的浪花衝到他的腳下,沒過他的腳面,隨即又退了回去。孫紹彎腰撿起一個白色的貝殼,捏在手裡仔細端詳着,過了片刻,嘆了一聲,隨手又扔回海里。

“阿猘最喜歡白色的貝殼。”

拱着手跟在後面的孫登緊閉着嘴脣,一聲不吭。孫紹在懷念他的兒子,可是他的父親孫權呢,他在幹什麼?他也許在疼愛孫慮,就象孫慮出生前疼愛他一樣。那時候,孫權經常帶着他在府裡的走廊上散步,聽他背書,聽他講聽來的各種趣事。他記得他從周玉那兒聽說孫紹在讀山海經,轉告給父親時,父親聽得十分入神,笑容十分親切。

然後,這一切都遠去了,他開始只不過不再是孫權唯一的兒子,現在卻已經不再是孫權最疼愛的兒子,這中間的區別只有他自己分得清楚。十四歲了,他已經成年了。

回到建鄴,他還有什麼?聽說徐夫人要回吳國了,可能還要做王后,然後孫登知道,徐夫人再也不可能成爲孫權的至愛了,她既然已經從孫權的心裡退了出去,就不可能再回來。她現在之所以能回來,只不過是孫權面對亡國的壓力,不得已的決定。

他的父親孫權是個能屈能伸的人,爲了生存下去,他什麼都幹得出來。

“子高,你回去之後,可能會有一段時間比較難。”孫紹有些歉意的說道:“當初把你扣下,也許就是個錯誤,我也沒想到事情會變成這個樣子。”

孫登張了張嘴,擠出一絲不自然的笑容:“兄長,這也是天意,天意是不能違抗的。”

“唉,天意,我倒希望真有天意,阿猘如果真能化險爲夷,那該多好啊。”孫紹垂下頭,慢慢的在前面走着。孫登拱着手,小心的在後面跟着,兩人有一搭沒一搭的說着話,雖然感覺不到有多熱情,可是卻有一份很溫馨的感覺盪漾在孫登的心頭。恍惚之間,他好象又回到了車騎將軍府,在他前面的不是從兄孫紹,而是父親孫權。這一剎那的錯覺讓孫登心痛如絞,眼淚在眼眶裡轉了幾轉,沿着被海風吹得粗糙了不少的臉龐滴落在海灘上,很快就被浪頭沖走,不留一絲痕跡。

“兄長,這幾天怎麼沒看到嫂嫂?”孫登掩飾的問道。

“她恨我心狠,爲了兩個郡就不爲阿猘報仇。”孫紹看着遠處的海平面,嘴角忽然挑了挑:“子高,是不是做父親的總是心狠一點,沒有母親那麼毫無保留的爲兒女着想?”

孫登愣了一下,過了好久才輕聲道:“也許吧。”

“這麼說,我沒見過父親,也許是個幸事。”孫紹搖搖頭,嘆惜了一聲,想說什麼,卻沒有說出來。那猶豫的神色落在孫登的眼裡,卻充滿了說不清的落寞味道。他突然有些衝動,趕上一步,走到孫紹的面前,直視着孫紹的眼睛:“大兄,我以後還能見你嗎?”

“你想見我?”孫紹無聲的笑了笑,讓開了孫登的眼神:“我覺得你應該恨我纔對,因爲我,你才和你父親生份了,爲什麼還想見我?”

“我就想問問。”孫登有些緊張的握着自己的手:“不管怎麼說,我們都姓孫,是不是?”

“都姓孫?”孫紹用力的嘆了一口氣:“只怕你以後就不這麼想了。你父親也跟我說過這句話,可是現在你看,我們都成仇人了。他大概恨不得吃我的肉,喝我的血。”

“我不是他。”孫登脫口而出,拉着孫紹的手,眼神中充滿了企求:“大兄,我們以後不爲敵,行不行?”

孫紹有些奇怪的打量着孫登,眼角慢慢的綻放出笑容,一直很陰鬱的臉漸漸的變得陽光起來,充滿了溫暖,讓孫登陰霾的心情也不由自主的跟着好了起來,好象滿天的烏雲裂開了一道縫,久違的陽光重新照滿大地。他緊張的看着孫紹,希望從他口中得到自己期望的答案。

“我非常願意。”

這五個字雖然並不響亮,卻如同甘霖一般滋潤着孫登的心,他笑了起來,還有些稚嫩的臉上露出了欣慰,漆黑的眸子也亮了不少。

“子高,其實……你也不要怪你的父親。”孫紹拉着孫登的手,繼續向前走,轉而爲孫權開脫起來,“他到了這個位置上,也有不得已的苦衷,你現在還不能體會,等你到了他這個年齡,也許就知道了。他這麼做,也是爲了他那基業,他爲了什麼?最後還不是爲了你?”

孫登靜靜的聽着,他開始有些不習慣,覺得孫紹爲孫權開脫有些虛僞,但是聽着孫紹絮絮叨叨的分析,他又不自然的和孫權對比,到了這種情況下,孫權還會象以前一樣說孫紹好嗎?恐怕不會。

諸葛瑾父子遠遠的跟在後面,諸葛瑾從建鄴趕回來,帶來了孫權的許諾,孫紹的條件他都答應了。看起來只是一句話,可是諸葛瑾知道這句話背後的意義,這一次的衝突,孫權徹底輸給了孫紹,毫無保留,他被孫紹奪走的不僅是整個會稽郡和南海郡,還有尊嚴和信心。孫紹一怒,孫權就陷入了內外交困的局面,毫無還手之力,從天子到孫家的每一個人,都在或明或暗的指責孫權,對坐鎮江東二十餘年的孫權來說,這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即使是他剛剛接手江東的時候,都沒有出現過這樣的局面。

“大王病了。”諸葛瑾輕聲說道:“經常忘事,這次居然忘了召王子回去。”

諸葛恪用腳尖踢着沙灘上的石子,撇了撇嘴:“是心病吧。”

諸葛瑾不解的眨了一下眼睛。

“越王善與人相處,上至天子,下至百姓,凡是和他打過交道的人,不管是敵人還是朋友,沒有一個不喜歡他的。”諸葛恪看着遠處孫紹的身影,有些遺憾的說道:“子高和他一起這麼久,這次徐夫人又回到吳國爲王后,大王豈能不懷疑這背後的原因?”

“這……不至於吧?”諸葛瑾遲疑的說道:“他們畢竟是父子。”

“不至於?父子?”諸葛恪冷笑一聲:“大王那個人本姓多疑,只是他善於掩飾罷了。現在吳國君臣相忌,互不信任,子高背後又有越王和老夫人支撐,大王只能裝作不介意,可是,什麼時候這個危機過去了,子高遲早會因爲今天的事情吃苦頭。”

諸葛瑾的眉頭皺了起來,疑惑的眼神看着諸葛恪,似乎有些不認識他了。

諸葛恪卻不看他,薄薄的嘴脣跳動着,吐出來的全是冷酷的話:“攻城爲下,攻心爲上,別人只看到越王攻城的手段,卻不知道他最擅長的卻是攻心。草莽如蘇粗腿,狡猾如曹丕,都被他隻言片語折服,現在輪到子高了。”他轉過頭,打量着面色遊移不定的諸葛瑾:“父親,你信不信,他現在肯定在替吳王說情。”

“你怎麼知道的?”諸葛瑾笑了一聲,想緩解一下自己的驚異,卻覺得笑聲有些發乾。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將固翕之,必先張之。反者道之動。”諸葛恪昂起了頭,得意的一笑:“你只知道他和張公學過左傳春秋,卻不知道他最有心得的卻是老子吧?”

“他研究老子?”

“他不僅研究老子,他還研究百家學術,雖然很少看到他引經據典,但是還是露出了不少端倪。”諸葛恪撓了撓頭,這才露了一些他這個年齡應有的神情,臉上露出一絲尷尬:“不過我從來沒看過他讀這些書,倒是偶爾看到他畫一些不堪入目的男女交合圖,說不準他對房中術還有些研究,我聽說葛玄葛仙翁就在朱崖。”

“撲!”諸葛瑾一口氣沒上來,嗆得咳嗽起來。

和孫紹一席談之後,孫登走了,他帶着孫紹給的一份厚禮。原本準備用來和孫權交換的兩千匹戰馬,孫紹讓他帶走了一千匹,說這是他在遼東立功應得的。他雖然給孫登報了功,但是孫登是吳國的王子,所以天子不好加封他,只能賞他,而天子又窮得很,只能委託孫紹賞。

孫登十分感激,有了這一千匹戰馬,孫權多少會有點心理安慰。

孫紹把衛溫和諸葛直兩人以及五千水師扣下了,這是和孫權說好的,他們兩人的家人已經隨諸葛瑾一直來到了水師,至於那些不動產,孫紹自然會補足給他們。臨走時,諸葛瑾心情有些複雜的諸葛直說,你在越王部下,要好好努力,以後方便的話,常回琅琊老家看看。諸葛氏原本是徐州琅琊諸城人,後來搬到陽都,陽都原本就有一個葛姓,所以人們稱他們這一支爲諸葛氏,就是諸城葛氏的意思。陽都離連雲港並不遠,徐州牧臧霸和孫紹的關係又經常好,諸葛直以後回家想必是非常方便的。

“左將軍,上次的事情,大王真是感到非常抱歉。”孫鬆走過來,對着諸葛瑾拱了拱手,又指指遠處的一隻船:“這是大王的一點歉意,希望諸葛將軍笑納。”

諸葛瑾上次被孫紹連甩了幾個耳光,丟人丟大了,一聽到這事,臉還有些火辣辣的,可是人家已經再三道歉了,他爲人寬厚,也不好意思揪住不放,只好還禮道:“大王愛子心切,瑾能夠體諒。”

“左將軍寬宏大量,與人爲善,必有後福。”孫鬆笑道,又打量了一眼冷眼旁觀的諸葛恪:“以後將軍父子如果有用得上我越國的,只需一尺書來,必不讓君失望。”

“多謝越王殿下關照了。”諸葛恪不冷不熱的回了一句。孫鬆也不介意,行了禮,轉身要走,走了兩步,又想起了什麼,回身說道:“對了,殿下剛剛收到令弟諸葛丞相的書信,說是令郎伯鬆(諸葛喬)年前剛剛娶了親,年後夫人就有喜了。”

“是嗎?”諸葛瑾父子驚喜的互相看了一眼。

“是的,元遜,你可以加緊了。”孫鬆打趣了諸葛恪一句,他和諸葛恪年齡相仿,平時處得很不錯,經常開個無傷大雅的玩笑。諸葛恪比諸葛喬還大一歲,現在還沒有成親,兒子更是無從談起。

“你也是。”諸葛恪哈哈一笑。

孫鬆和諸葛恪說笑了兩句,又接着對諸葛瑾道:“還有,令弟子平(諸葛均)很快就要到越國來,經過建鄴的時候,應該會去拜訪你,到時候你們兄弟應該可以聚一聚。”

“是嗎?”諸葛瑾吃驚不已,這樣的事情他是一無所知,卻還要從孫鬆的嘴裡才知道,真是慚愧。

“越王和蜀國有一些合作,令弟是奉命到朱崖去共事的。”孫鬆淡淡一笑,不想深入多談,客客氣氣的拱拱手,轉身走了。諸葛瑾父子相視而笑,不約而同的搖搖頭。

孫登回到了闊別一年之久的建鄴,站在宮門口的時候,他感慨不已,一年多前從這兒走出的時候,他本以爲就是在錢唐呆一段時間,誰會想到居然和孫紹到冰天雪地的遼東走了一趟。這一趟行程一年,足有萬里之遙,見到的,聽到的,都讓他大開眼界,又經過了這麼多事,如今的他再也不是那個思想單純,心裡只有聖人說教,只懂得仁愛禮義的少年了,他身體壯了,心志也成熟了,經過了大海上的風浪,更知道了人心的險惡。

“子高!”徐夫人在十幾個侍女的簇擁下,笑容滿面的從裡面走了出來,她的臉上抹着粉和胭脂,脣上塗着丹,原本黯淡的臉色現在神采飛揚,步履輕鬆,整個人透着一份說不出的喜氣。在吳縣被冷落了十幾年,突然回到建鄴,一下子變成了吳國的王后,所有以前不敢想的現在全部變成了現實,讓徐夫人時常有一種如在夢中的感覺。

“阿母。”孫登搶上兩步,拜倒在地,抱着徐夫人的腿抽泣起來。

“子高,快起來,快起來。”徐夫人也落下淚來。不過,她的淚卻是欣喜的淚。她扶起孫登,並肩向裡走去,孫登問了幾句現狀,又道:“父王呢,聽說他病了,可曾恢復了些?”

徐夫人一愣,有些不自然的說道:“我前天見他的時候,好象……沒什麼起色。”

“前天?”孫登眉頭一皺,隨即又恢復了平靜:“阿母不住和父王住在一起。”

“我是住在王后宮,可是你父王身體不好,太醫說要獨居。”徐夫人低下頭,弱弱的說道。

“哦。”孫登無聲的冷笑了一聲:“那我先去拜見父王,然後再去和阿母敘談。”

“那好,我回去準備些茶點等你。”徐夫人又高興起來:“來了十幾天了,我就盼着你回來,要不然說個話的人都沒有,真是悶死了。你出去走了一大圈,肯定有很多見聞,可要好好的和我說說。”

孫登連連點頭,送走了徐夫人,臉上的笑容漸漸的消失了,他快步沿着走廊走向孫權的寢殿,到門外的時候,臉上已經又恢復了以前那種恭敬的笑容。站在殿外石階下,他雙手拱在胸前,朗聲報進:“臣登,拜見吳王殿下。”

站在廊下的鈴下(一種侍從官)連忙進去彙報,時間不長,出來召孫登入內。孫登恭敬的上了臺階,在門外脫了戰靴,解了襪,這才小步急趨,趕到孫權的牀前,先拜倒在地,按照規矩跪拜,然後起身,伸頭看了一眼孫權的臉色,聲音變了哽咽起來。

“父王,兒子回來了,你怎麼病成這樣了?”

“病成這樣,你不覺得高興嗎?”躺在牀上的孫權轉了一下眼珠,面無表情的看着孫登。

孫登嚇了一跳,撲通一聲又跪倒在地,雙手交疊,貼在地上,額頭叩在手背上,泣聲道:“父王,兒子不孝,未能於牀前盡孝,可是兒子曰夜思念父王,父王何出此言,兒子承受不起啊。”

孫權無聲的笑了笑,衝着旁邊的谷利勾了勾手指頭,谷利上前扶起他,將一個大枕頭塞到他的背後。孫權坐在牀上,目光在孫登的背上逡巡着,過了好久,才啞然失笑:

“子高,起來吧,爲父是和你開個玩笑,你何必當真。你啊,還是以前那個樣子,太過於謹小慎微了。這都打過仗的人,怎麼還沒有一點豪氣。”

“父王,兒子可嚇壞了。”孫登這才擡起身,用袖子抹了抹眼淚,仔細打量着孫權的臉色,只見孫權臉色灰暗,眼窩深陷,原本帶些碧色的眼珠現在多了一些黃色,但是眼神卻依然犀利,似乎能看到人的心裡去。他小心的說道:“父王,兒子走的時候,父王還康健得很,何以一年不見,卻病成這樣?”

孫權嘆了一口氣,招招手,讓孫登坐在牀邊。他拉起孫登的手摸了摸,笑道:“沒上陣吧?”

孫登的手從來沒有摸過武器,還是和以前一樣軟綿錦的,只是黑了一些,皮膚粗糙了一些。他不好意思的的笑了笑:“沒有。”

“大梁水之戰是假的?”

“兒子只是領兵斷了孟樑津,並沒有與陽儀交戰。”

“我知道那個豎子就是在騙我。”孫權鬆開孫登的手,靠在枕頭上,仰起臉,看着帷頂,忽然自失的笑了一聲:“這個豎子,心機太深沉,一計套着一計,真是防不勝防啊。”

孫登不吭聲,心裡卻有些鄙夷,孫紹替孫權說好話,希望他能理解孫權的所作所爲,孫權卻是一見面就說孫紹的壞話,這相差也太大了。

“子高,你恨我嗎?”孫權忽然說道。

孫登愣了一下,身子有些僵,但很快他又平靜下來,笑道:“兒子怎麼會恨父王,我知道父王這是爲兒子好,不想讓他以爲奇貨可居。”

“是他教你這麼說的嗎?”孫權偏過頭,打量着孫登的臉色。孫登很從容搖搖頭:“不是,是我自己這麼想的。”

孫權無聲的笑了笑:“子高,你出去走了一趟,有長進了。”

孫登不知道他是什麼意思,只是謙虛笑笑,並不說話。過了片刻,孫權又道:“給我講講在遼東的戰事吧,公報上說得神乎其神的,我總是不信,他真是三天就攻下了襄平城?”

孫登眉頭蹙了蹙,搖頭道:“不是三天,是一天。前兩天只是圍城,並沒有攻城,第三天才攻城,當天夜裡就破城了。”

“一天?”孫權吃驚的坐了起來,動作靈活得看不出一點病態。孫登眼神一閃,隨即又裝作若無其事的笑道:“是啊,我和諸葛恪討論到現在,也沒想通他是怎麼破城的。他用霹靂車和強弩猛攻了一天,雖說攻勢很猛,可是並沒有破城,夜裡又挑燈夜戰,大概子時左右,突然東門就被人打開了,城這就麼破了。城門究竟是怎麼開的,這一直是個謎,我問過他,他只是笑,卻不肯說。”

“不是公孫淵開的門?”孫權眼珠一轉,讓谷利拿來了登有襄平之戰的大漢公報給孫登看,孫登看了一遍,還是搖搖頭:“他們都說是公孫淵開的門,但是公孫淵當時在南門,不在東門,他怎麼可能跑去開東門?”孫登想了想,有些猶豫的說道:“我覺得這件事可能和姑姑有關。”

“你姑姑?”孫權也皺起了眉頭。

“是的,早在半個月前,姑姑突然失蹤了,她那二百女衛也不見了。襄平城破之後,她才又現身。”孫登想了想,又道:“還有一點,我覺得很值得懷疑,姑姑回來之後,整天笑容滿面,好象有什麼開心的事,可是我問過她一次,她卻只是笑,不說話。”

孫權若有所悟:“難道是你姑姑她們先混進城去,然後趁着襄平城裡大亂的時候開的門?她這二百女衛雖然人數不多,但是戰力還不錯,如果出奇不意,在一天的大戰之後突然出現在東門,的確有奇兵的功效,趁亂打開城門也不是不可能的。”

孫登眼珠一轉,連連點頭,心悅誠服的笑道:“還是父王英明,兒子想了很久都沒想明白的事,父王一下子就想通了。”

“沒什麼,我只是對他有手段有所瞭解而已。”孫權譏諷的一笑:“子高,你如果多想想,也是能想通的。不管多麼弔詭的事情,在他的身上都是有可能發生的,你千萬不能大意。”

()

第91章 **第35章 一石三鳥第15章 烈酒第46章 宣夜說第33章 渾天儀第1章 初肇王基第12章 伐交第49章 做了水師更要搶第40章 風雲突變第48章 持劍經商第69章 見好就收第20章 古道邊第88章 我有一個夢想第56章 自已的地盤第75章 暨豔發飈第99章 大婚第73章 掩耳盜鈴第8章 美人如玉第67章 震旦水師第57章 決絕第27章 十年一夢第18章 知之爲知之第57章 鋒芒畢露第4章 橫吹第20章 新氣象第60章 虛虛實實第66章 天高皇帝遠第11章 引蛇出洞第43章 我是風箏你是線第52章 孫家三姊妹第87章 挺進中原第89章 真真假假第51章 顧雍第38章 忘憂草第82章 治病救人第40章 重心第85章 棋逢對手第12章 伐交第27章 十年一夢第70章 用間高手第77章 厚禮第80章 豆腐第66章 張昭第44章 半渡而擊第7章 馬中赤兔第66章 張昭第33章 渾天儀第17章 所謀者大第75章 近在眼前第94章 震天雷第59章 無聲的較量第58章 漏網第89章 別有用心第52章 一戰成名第95章 停戰協議第45章 機會送上門第73章 兩難第34章 流觴之會第24章 誰忽悠了誰第64章 塞琉古城第86章 吉士誘之第75章 暨豔發飈第49章 搗亂者第1章 入營第39章 船模第25章 青出於藍第61章 小橋流水第88章 凱旋第90章 一起發財第31章 陰謀第36章 新爲人婦第90章 中毒第81章 擊掌第75章 暨豔發飈第93章 可持續發展第56章 盛宴第59章 無聲的較量第89章 別有用心第56章 私生子第72章 雛鳳初啼第53章 夢想第23章 步步驚心第93章 一滴水中的智慧第90章 一起發財第72章 關羽拒婚第53章 呂壹第40章 父子爭雄第34章 流觴之會第50章 戰機第49章 脫鉤第86章 天神之怒第97章 破局第11章 野調也堪聽第23章 步步驚心第58章 言外之意第45章 願望第73章 兩難第23章 紅杏出牆第14章 海盜來了第17章 所謀者大
第91章 **第35章 一石三鳥第15章 烈酒第46章 宣夜說第33章 渾天儀第1章 初肇王基第12章 伐交第49章 做了水師更要搶第40章 風雲突變第48章 持劍經商第69章 見好就收第20章 古道邊第88章 我有一個夢想第56章 自已的地盤第75章 暨豔發飈第99章 大婚第73章 掩耳盜鈴第8章 美人如玉第67章 震旦水師第57章 決絕第27章 十年一夢第18章 知之爲知之第57章 鋒芒畢露第4章 橫吹第20章 新氣象第60章 虛虛實實第66章 天高皇帝遠第11章 引蛇出洞第43章 我是風箏你是線第52章 孫家三姊妹第87章 挺進中原第89章 真真假假第51章 顧雍第38章 忘憂草第82章 治病救人第40章 重心第85章 棋逢對手第12章 伐交第27章 十年一夢第70章 用間高手第77章 厚禮第80章 豆腐第66章 張昭第44章 半渡而擊第7章 馬中赤兔第66章 張昭第33章 渾天儀第17章 所謀者大第75章 近在眼前第94章 震天雷第59章 無聲的較量第58章 漏網第89章 別有用心第52章 一戰成名第95章 停戰協議第45章 機會送上門第73章 兩難第34章 流觴之會第24章 誰忽悠了誰第64章 塞琉古城第86章 吉士誘之第75章 暨豔發飈第49章 搗亂者第1章 入營第39章 船模第25章 青出於藍第61章 小橋流水第88章 凱旋第90章 一起發財第31章 陰謀第36章 新爲人婦第90章 中毒第81章 擊掌第75章 暨豔發飈第93章 可持續發展第56章 盛宴第59章 無聲的較量第89章 別有用心第56章 私生子第72章 雛鳳初啼第53章 夢想第23章 步步驚心第93章 一滴水中的智慧第90章 一起發財第72章 關羽拒婚第53章 呂壹第40章 父子爭雄第34章 流觴之會第50章 戰機第49章 脫鉤第86章 天神之怒第97章 破局第11章 野調也堪聽第23章 步步驚心第58章 言外之意第45章 願望第73章 兩難第23章 紅杏出牆第14章 海盜來了第17章 所謀者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