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四章 歲月悠悠八載時光

“昔之圖國家者,必先教百姓而親萬民。有四不和:不和於國,不可以出軍;不和于軍,不可以出陳;不和於陳,不可以進戰;不和於戰,不可以決勝……”中原書院之中,朗朗的讀書聲映和着朝陽,蔥蔥的林蔭間,顯得生機盎然。聽着聲音,顯得稚嫩、清脆,很明顯,這些人中,竟是孩童居多,誰人能夠想到,漢末這段戰亂歷史之上,竟然有着這樣一片淨土。

公元197年底,青州書院正是更名爲中原書院,書院之中,在原有醫科、農科、工科、文學等的基礎之上,增加了兵科、謀科兩種,而此時這朗朗的讀書聲,學習的,就是兵科。

其實,吳子作爲史上有名的兵法大家,其所著《吳子》更是兵書中的一朵奇葩,諸葛瑾在耗費了不少的精力後,纔將其勉強尋了出來,之後又加上了一些他後世有關的認知,可以說,這部鉅著,在這大漢王朝之中,絕對是處於頂尖兒的兵法書籍,成爲了兵、謀兩科共有學問。

中原書院,秉承着諸葛瑾不分貧富的理念,學院之中,不論身份,只是擇優而錄,當然,這也僅僅只是限於兵、謀兩科,至於那些雜家,學習更多者,還是以貧寒人士爲主。

大漢天下,自公元197年戰爭止歇之後,便陷入到了一種安定之中,沒有人對此作出迴應或是怎樣,無論是曹操,還是孫堅,亦或是諸葛瑾,都在第一時間選擇了休養生息,只有袁紹處雖然跳脫,只是被打怕了的草原民族也是損失慘重,此時根本就沒有心思進取中原。

中原之地,諸葛瑾先是統屬了手中領地,北至幽州漁陽,南抵揚州漳州,東達沿海,西與曹操相連,西南與孫堅共據江東。冀州,以原州府信都爲中心,向着四面分散開,以西之地,盡皆歸屬於幷州統屬,以北之地,諸葛瑾將幽州大部與冀州北部相結合,形成了一個新的幽州,以東之地,則被諸葛瑾劃歸到青州統下,以南,則被兗州所得。而原本的冀州,則被諸葛瑾效仿後世的京城,將信都周邊的區域圈了一些進來,形成了一個直轄的中原首府,更名爲中京,諸葛瑾更是將原本的政治中心自琅琊搬遷至中京。

在這之後,公元199年起,諸葛瑾下令開始實施土地改革,法令規定,諸葛瑾轄下所有土地,均歸於國有,所有人按法令下達之前的土地擁有數量爲比例,國家允許其擁有極少量的私有土地,其餘被國家收回,而後其餘土地又回返至個人手中,只是名義上,卻是屬於國家所有。

這一點上,開始的時候所遭遇到的阻力相當大,只是在諸葛瑾統屬下諸葛家、甄家、糜家等幾大世家相繼響應之後,再加上諸葛瑾手下一衆將士也相繼出面支持,將諸葛瑾早先賞賜下的土地上交國家,之後諸葛瑾更是採用分化拉攏的方法,一年多的時間裡,將治下的世家豪族八層以上的人做通了工作,公元201年之後,土改之策纔在諸葛瑾領地內施行了下去。

土改之後,諸葛瑾卻是開始在各地試行新的官制之法,這一次,諸葛瑾沒有直接的頒佈法令,反而是由下而上的開始試行新的官制是否可行,先是由縣開始,每一縣下轄若干村,村中官員統稱爲村長,是爲九品,其身邊做事人員若干,村之上設鎮,稱之爲里正,是爲八品,鎮之上設縣,稱之爲縣令,是爲七品,再之上爲郡,稱之爲郡守,是爲六品,再上爲州,稱之爲知州,是爲正三品。而這些,卻僅僅只是掌管地方政務,不涉軍事。

衆多官職中,以中央爲首腦,其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每部之下又轄四司,共爲二十四司。其中,吏部主要負責官吏的銓選、考課、封爵和勳賞;戶部主要負責戶籍、土地、賦役、倉儲和市易;禮部主要負責科舉考試和禮儀、祭祀;兵部主要負責軍隊的管理和訓練;刑部主要負責刑獄和財政審計:工部主要負責國家土木工程和屯田、水利等。六部的官職爲:各部稱爲尚書,副長官爲各部侍郎,而諸司的長官爲各司郎中,副手爲各司員外郎。

由下而上,卻是需要一個過程,自諸葛瑾施行之日起,花費了三年多的時間,纔將整個的框架給搭建了起來,而此時,漢獻帝劉協對天下的影響已經降低到了最低處,無論是士族文人,還是平民百姓,只知曹、孫、諸葛,卻不再提及大漢王朝。

公元205年,諸葛瑾於治下大封羣臣。諸葛瑾卻因拒絕接受劉協封王,其職位未動,封其帳下戲忠爲吏部尚書,張昭、陳羣、鍾繇爲吏部侍郎;封田豐爲戶部尚書,管寧、邴原、張紘爲戶部侍郎;封蔡邕爲禮部尚書,陳珪、何夔、顧雍爲禮部侍郎;封沮授爲刑部尚書,糜竺、魯肅、趙風爲刑部侍郎;封劉譁爲工部尚書,鄭渾、馬鈞、棗祗、任峻爲工部侍郎。而這其中最爲重要的兵部,卻暫時爲諸葛瑾所掌握,其餘人等,盡皆有着封賞。

另外,諸葛瑾參照後世抗戰期間的一些情況,設置了作戰參謀部,調賈詡、荀攸、程昱、李儒、陳宮五人進入,以五人爲主體,其下陳登、呂範、呂岱、杜畿、薛綜、樑習等相繼被調入,至於武將,諸葛瑾卻是暫且按照原來的職位暫且沒動,等到情況明朗之後,再作打算。

諸葛瑾忙碌不停,其他人也沒有就此歇着,公元198年底,在長安城中的曹操設計引誘之下,相繼不少的漢室忠臣冒了出來,在被曹操斬殺了不少後,漢獻帝正是淪爲了曹操的傀儡,朝堂之上,再無人敢言曹操不是,曹操的權勢,在其統屬之下,上漲到了極點。

其後,曹操一面加強了各地關隘的駐守,一面開始休養生息。曹操用荀彧之策,以滿寵爲監政,賜曹操手令一枚,在其領地之中大肆開展起了“嚴律己,正軍紀”之事,滿寵一路之上,斬殺爲惡之人無數,漸漸爲曹操贏回了當地百姓的擁護。

另一方面,荀彧提倡官制軍屯,一切在不損及世家大族利益的前提條件下,荀彧將曹操領地中無人土地集中到一處,又徵集了一部分世家大族的土地,開始了爲其五年的大規模的農桑計劃。之後,郭嘉提議,曹操仿諸葛瑾早年設立的招賢館,在雍、涼、益三地開始豎榜招賢,而曹操更是親自出面相邀,將自劉璋投降後,便行歸隱不出的張任、黃權、王累、劉巴等人委以重任,相邀而出。

與此同時,荊州孫堅聽從周瑜建議,在長江沿江地帶佈下重兵,其後,更是遣其長子孫策與周瑜一道,統兵前往鄱陽湖駐紮,與諸葛瑾部毗鄰相挨,每日操練水軍。

公元199年八月,孫堅上奏朝廷,奏請表自己爲蜀王,曹操在三次假意推脫之後,便同意了孫堅奏請,公元200年,孫堅即位爲蜀王,統領荊、益兩州,而後不久,交州士燮上表臣服。

而就在孫堅即位的同一時間,天子詔令,加封曹操爲魏王,與此同時,依照曹操的意思,天子同時下詔,加封諸葛瑾爲燕王。一個月後,曹操即位大點上,中京傳出消息,諸葛瑾拒絕接受封王詔令,同時,改其屬下領地年號爲漢,尊靈帝之女劉玥爲長公主。

接連的變化,讓得天下人爲之側目,而諸葛瑾的一番做派,頓時激起了那些內心之中還尚存漢家臣子心思的一衆人才,投奔中原之地的人,一時間紛紛擾擾。

半年後,公元200年十月,曹操用郭嘉之計,暗自在劉協的飲食之中放下慢性毒藥,至此,漢獻帝劉協便一直處在病痛之中,因無子嗣,遂加封曹操攝政,公元206年三月,身子一直不曾見好的漢獻帝劉協,病亡在自己的宮殿之中,天下大慟。

漢獻帝無子,其死後,漢家天下頓時爲天下人眼熱起來。秦暴而百姓揭竿而起,楚漢相爭,而後有四百年大漢江山,至如今,可謂已經是走到了盡頭,而此時,天下間有能力者,不過曹操、孫堅、袁紹、諸葛瑾四人而已,而如今,曹操、孫堅兩人已經是魏王、蜀王,無王爵稱謂者,只有袁紹、諸葛瑾兩人,先天卻是失卻了優勢。

公元206年四月,漢獻帝劉協下葬,天下間的氣氛卻從開始的穩定之中,變得極爲詭異起來。五月,曹操最先傳檄天下,言及長安乃是漢室正統皇城,今獻帝亡,劉氏無後,然則國不可一日無主,曹操便攜傳國玉璽,暫時接替,直至尋找到劉氏血脈之後,再將皇位轉讓過來。

而此時,北方袁紹、南方孫堅相繼扯出旗號,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漢失其鼎,自然是有德者居之,而在兩人發出呼聲之後,便迅速的行動了起來,平淡了八年之久的天下,因爲漢獻帝劉協的亡故,再一次的陷入到了動盪、硝煙之中……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都會成爲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爲作者加油吧!

第一百一六章 家族轉狡兔三窟第34章 朱儁敗,南陽陷落第一百六八章 年關至袁府議事第204章 情何堪,另類投奔第二百二四章 青州勢成蔡邕發怒第二百一一章 李當之神醫高徒第二百四五章 戰事稍平損失慘重第二百六一章 三人爭鋒箭技無雙中第一百七零章 機密泄親情濃烈第二百一四章 決意起連夜進兵第二百五七章 壽春城外小策怡情第二百八四章 幕後手現竟然是他第40章 爲子女,張角始動第二百八一章 張遼返晉計議出路上第三百二七章 原來司馬山道火燒上第一百一五章 密謀論預留後路第一百二零章 王允謀一女二許第104章 琅琊聚,諸葛開宴第82章 諸葛謀,澆鑄軍魂第三百一零章 廣宗再戰周倉爲先第三百八七章 意料之外周瑜身隕第70章 衆人賀,洞房花燭第一百三七章 戰亂起天子歸曹第三百五七章 再回中京揮師向北第88章 獅兒膽,硬撼呂布第一百六五章 大軍出四面楚歌第三百七二章 函谷關前諸葛設局第三百四五章 裸衣許褚霸氣孫策上第三百六二章 曹戰西域孫堅遭困第二百七八章 兄弟闔牆千里奔亡上第8章 至琅琊,初露鋒芒第二百八五章 有客西來田疇拜主第54章 翁婿聊,初見蔡琰第203章 再回返,接風喜宴第一百二八章 留遺計李郭反目第一百九九章 攻城戰慘烈拼殺第三百九六章 棄子司馬諸葛氏恪第一百二九章 爲後計豎旗招賢第36章 敗管亥,李典遭擒第三百二一章 中京逸事再爲人父上第三百四二章 如此父子袁家二分上第二百八一章 張遼返晉計議出路上第202章 遇明主,縱論開解第一百九六章 萬幸事徐氏公明第二百二四章 青州勢成蔡邕發怒第302章 連戰不止,蹉跎傾頹第三百一九章 北地風起羌族謀劃上第二百三八章 事起突然呂蒙大婚第二百三八章 事起突然呂蒙大婚第一百五八章 己算人人亦算己第二百九八章 諸葛主婚黃忠嫁女第31章 初相逢,惺惺相惜第二百三八章 事起突然呂蒙大婚第43章 傾心談,張角斷腕第二百二五章 確是爲女利爪初露第一八十九章 巧用心連環兩策第三百七三章 慘敗而退戰事暫畢第19章 再相見,百戰之兵第三百三一章 藉機發難出手試探第一百八三章 血戰敗全軍覆沒第二百九八章 諸葛主婚黃忠嫁女第三百六三章 曹孫稱帝諸葛亦隨第二百四七章 安風易手兵臨下蔡上第三百一八章 龐統乍現事出有因下第二百一六章 憤悲愴弱肉強食第201章 肥城安,楊奉出逃第86章 聚虎牢,李儒出招第三百四六章 裸衣許褚霸氣孫策下第22章 論黃巾,家族分立第三百五二章 諸葛甦醒父子爭論第二百三六章 一言不合反目成仇第70章 衆人賀,洞房花燭第67章 婚期定,三試諸葛第63章 攜女回,乍起風波第201章 肥城安,楊奉出逃第203章 再回返,接風喜宴第三百八四章 黃忠潰敗潼關在望第二百五二章 人間慘獄戰天戟出第一百四八章 剋死戰先登末日第一百四五章 魯肅返劉繇出兵第一百二六章 司徒隕李郭進京第68章 聞辛密,驚天之謀第三百三二章 顏良將兵麴義就義上第47章 赴南陽,黃巾終平第二百三八章 事起突然呂蒙大婚第三百七三章 慘敗而退戰事暫畢第4章 見李典,結交李乾第二八十九章 馬騰覆沒韓遂殘喘上第三百六三章 曹孫稱帝諸葛亦隨第97章 欲退兵,李儒論勢第三百一二章 美名遭禍下博之殤第二百六六章 兄弟相論天縱之姿上第301章 時間匆匆,天下不靖第二百四四章 兩敗俱傷關羽之威下第二百三五章 驍勇豪膽隻身詐城第80章 再增兵,陶謙諸葛第三百七五章 君臣對言欲造牛馬第一百三三章 得子嗣三喜臨門第一百四四章 悄然至初見劉繇第一百七二章 烽煙起雁門風雲
第一百一六章 家族轉狡兔三窟第34章 朱儁敗,南陽陷落第一百六八章 年關至袁府議事第204章 情何堪,另類投奔第二百二四章 青州勢成蔡邕發怒第二百一一章 李當之神醫高徒第二百四五章 戰事稍平損失慘重第二百六一章 三人爭鋒箭技無雙中第一百七零章 機密泄親情濃烈第二百一四章 決意起連夜進兵第二百五七章 壽春城外小策怡情第二百八四章 幕後手現竟然是他第40章 爲子女,張角始動第二百八一章 張遼返晉計議出路上第三百二七章 原來司馬山道火燒上第一百一五章 密謀論預留後路第一百二零章 王允謀一女二許第104章 琅琊聚,諸葛開宴第82章 諸葛謀,澆鑄軍魂第三百一零章 廣宗再戰周倉爲先第三百八七章 意料之外周瑜身隕第70章 衆人賀,洞房花燭第一百三七章 戰亂起天子歸曹第三百五七章 再回中京揮師向北第88章 獅兒膽,硬撼呂布第一百六五章 大軍出四面楚歌第三百七二章 函谷關前諸葛設局第三百四五章 裸衣許褚霸氣孫策上第三百六二章 曹戰西域孫堅遭困第二百七八章 兄弟闔牆千里奔亡上第8章 至琅琊,初露鋒芒第二百八五章 有客西來田疇拜主第54章 翁婿聊,初見蔡琰第203章 再回返,接風喜宴第一百二八章 留遺計李郭反目第一百九九章 攻城戰慘烈拼殺第三百九六章 棄子司馬諸葛氏恪第一百二九章 爲後計豎旗招賢第36章 敗管亥,李典遭擒第三百二一章 中京逸事再爲人父上第三百四二章 如此父子袁家二分上第二百八一章 張遼返晉計議出路上第202章 遇明主,縱論開解第一百九六章 萬幸事徐氏公明第二百二四章 青州勢成蔡邕發怒第302章 連戰不止,蹉跎傾頹第三百一九章 北地風起羌族謀劃上第二百三八章 事起突然呂蒙大婚第二百三八章 事起突然呂蒙大婚第一百五八章 己算人人亦算己第二百九八章 諸葛主婚黃忠嫁女第31章 初相逢,惺惺相惜第二百三八章 事起突然呂蒙大婚第43章 傾心談,張角斷腕第二百二五章 確是爲女利爪初露第一八十九章 巧用心連環兩策第三百七三章 慘敗而退戰事暫畢第19章 再相見,百戰之兵第三百三一章 藉機發難出手試探第一百八三章 血戰敗全軍覆沒第二百九八章 諸葛主婚黃忠嫁女第三百六三章 曹孫稱帝諸葛亦隨第二百四七章 安風易手兵臨下蔡上第三百一八章 龐統乍現事出有因下第二百一六章 憤悲愴弱肉強食第201章 肥城安,楊奉出逃第86章 聚虎牢,李儒出招第三百四六章 裸衣許褚霸氣孫策下第22章 論黃巾,家族分立第三百五二章 諸葛甦醒父子爭論第二百三六章 一言不合反目成仇第70章 衆人賀,洞房花燭第67章 婚期定,三試諸葛第63章 攜女回,乍起風波第201章 肥城安,楊奉出逃第203章 再回返,接風喜宴第三百八四章 黃忠潰敗潼關在望第二百五二章 人間慘獄戰天戟出第一百四八章 剋死戰先登末日第一百四五章 魯肅返劉繇出兵第一百二六章 司徒隕李郭進京第68章 聞辛密,驚天之謀第三百三二章 顏良將兵麴義就義上第47章 赴南陽,黃巾終平第二百三八章 事起突然呂蒙大婚第三百七三章 慘敗而退戰事暫畢第4章 見李典,結交李乾第二八十九章 馬騰覆沒韓遂殘喘上第三百六三章 曹孫稱帝諸葛亦隨第97章 欲退兵,李儒論勢第三百一二章 美名遭禍下博之殤第二百六六章 兄弟相論天縱之姿上第301章 時間匆匆,天下不靖第二百四四章 兩敗俱傷關羽之威下第二百三五章 驍勇豪膽隻身詐城第80章 再增兵,陶謙諸葛第三百七五章 君臣對言欲造牛馬第一百三三章 得子嗣三喜臨門第一百四四章 悄然至初見劉繇第一百七二章 烽煙起雁門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