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誅殺

卻說呂布聞知,董卓竟將自己府中侍女奪去淫辱,怒不可遏。欲尋董卓理論,終懼其勢大,未敢輕動。

那王允自上次被柳飛損了一通,自是將情報看重,此事早有細作報知王允知道,王允大喜,暗道時機至矣。遣人報知黃琬、鄭公業等人知曉,做好準備。

此事卻被呂布知曉,徑自來尋王允。王允大驚,只道此次事泄,前功盡棄,家門不保矣,卻不料呂布竟是咬牙切齒,向王允揭發董卓的各種罪狀。王允驚喜之下,便加料道“太師淫將軍之婢,誠爲天下恥笑。非笑太師,實笑將軍耳!可惜將軍蓋世英雄,亦受此污辱也。”

呂布怒氣沖天,拍案大叫。道“誓當殺此老賊,以雪吾恥!”王允急掩其口道“將軍勿言,恐累及老夫。”呂布憤然道“大丈夫生居天地間,豈能鬱郁久居人下!”王允睨了他一眼,輕聲道“以將軍之才,誠非董太師所可限制。”

呂布道“吾欲殺此老賊,奈是父子之情,恐惹後人議論。”王允微微一笑道“將軍自姓呂,太師自姓董。擲戟之時,豈有父子情耶?”呂布猛醒,奮然道“非司徒言,布幾自誤!”

王允見其意已決,便說之曰:“將軍若扶漢室,乃忠臣也,青史傳名,流芳百世;將軍若助董卓,乃反臣也,載之史筆,遺臭萬年。”

呂布起身下拜道“布意已決,司徒勿疑。”王允繼續逼迫道“但恐事或不成,反招大禍啊。”

呂布眼睛血紅,拔出配刀。刺臂出血爲誓。王允見狀。撲通跪倒,大哭道“漢祀不斷,皆出將軍之賜也。切勿泄漏!臨期有計,自當相報。”

呂布慨諾而去。允即請僕射士孫瑞、黃琬、鄭公業商議。士孫瑞道“方今陛下有疾新愈,可遣一能言之人,往塢請卓議事;一面以天子密詔付呂布,使伏甲兵於朝門之內,引卓入誅之:此上策也。”

黃琬道“何人敢去?”王允想起柳飛之言。道“呂布同郡騎都尉李肅,以董卓不遷其官,甚是懷怨。若令此人去,卓必不疑。”請呂布共議。呂布恨恨的道“昔日勸吾殺丁建陽,亦此人也。今若不去。吾先斬之。”

便使人密請肅至。呂布道“昔日公說布使殺丁建陽而投董卓;今卓上欺天子。下虐生靈。罪惡貫盈,人神共憤。公可傳天子詔往塢,宣卓入朝,伏兵誅之,力扶漢室,共作忠臣。尊意若何?”

李肅本貪財怕死之人,見呂布血貫通仁。更兼心中亦恨董卓少恩。便道“我亦欲除此賊久矣,恨無同心者耳。今將軍若此。是天賜也,肅豈敢有二心!”遂折箭爲誓。

呂布大喜,報於王允。王允對李肅道“公若能幹此事,乃大漢扶危之臣也,何患日後不得顯官。”李肅大喜,衆人遂將細節一一商定。

第二日,李肅引十數騎,前到塢。謊稱天子有詔傳董卓入朝。董卓問李肅道“天子有何詔?”李肅道“天子病體新痊,欲會文武於未央殿,議將禪位於太師,故有此詔。”董卓大喜,略一沉思,道“王允之意若何?”李肅道“王司徒已命人築受禪臺,只等主公到來。”

董卓哈哈大笑道“吾夜夢一龍罩身,今日果得此喜信。時哉不可失!”即刻便命心腹將李、郭汜、張濟、樊稠四人領飛熊軍三千守塢,自己即日排駕回京。又對李肅道“吾爲帝,汝當爲執金吾。”李肅趕緊拜謝稱臣。

出塢上車,前遮後擁,望長安來。行不到三十里,所乘之車,忽折一輪,董卓下車乘馬。又行不到十里,那馬咆哮嘶喊,掣斷轡頭。董卓不由驚疑,向李肅問道“車折輪,馬斷轡,卻是什麼徵兆?”

李肅眼珠一轉,道“乃大吉也,應棄舊換新,將乘玉輦金鞍之兆也。”董卓大喜而信其言。次日,正行間,忽然狂風驟起,昏霧蔽天。董卓又問道“這樣也是吉祥之兆嗎?”李肅忙恭聲道“主公登龍位,必有紅光紫霧,以壯天威耳。”董卓由是大喜。

既至城外,百官俱出迎接。只有李儒抱病在家,不能出迎。卻是天意,若李儒在此,定會識破此計。董卓進至相府,呂布入賀。董卓此時心中得意,早不知天上人間了,見了呂布也覺順眼許多,便道“吾登九五之位,汝便當總督天下兵馬吧。”呂布腹中撇嘴,口上卻趕緊拜謝,就帳前歇宿。

次日清晨,董卓擺列儀從入朝。浩浩蕩蕩,好不威風。董卓大步流星,當先而行。羣臣各具朝服,迎謁於道。李肅手執寶劍扶車而行。到北掖門,軍兵盡擋在門外,獨有御車二十餘人同入。董卓遙見王允等各執寶劍立於殿門,不禁大驚,忙問李肅“怎麼俱皆拿刀持劍?卻是何意?”

李肅此時卻是不應了,只是推車直入。王允眼見大功得成,不禁興奮大呼道“反賊至此,武士何在?”兩旁轉出百餘人,持戟挺槊刺之。

董卓卻是狡猾,早於裡面穿着鐵甲,只有手臂受傷,掉下車來,驚慌中大呼道“吾兒奉先何在?”呂布聞聽,自車後轉出,厲聲大喝道“有詔討賊!”隨即一戟直刺董卓咽喉,可憐董卓聲都未吭一聲,已是了賬。這邊李肅早割頭在手。呂布左手持戟,右手懷中取詔,大呼曰:“奉詔討賊臣董卓,其餘不問!”一衆將吏皆呼萬歲。

王允在旁看的真切,不禁老淚縱橫,心中激動。忽聽朝門外發喊,人報李儒家奴已將李儒綁縛來獻。王允命人將其綁縛市曹斬之。又將董卓屍首,號令通衢。長安百姓聞訊而來,恨聲咒罵中,莫不投石以擲其頭,足踏其屍,以泄恨意。多有百姓燒紙撒酒,祭奠被害親人。一時間,長安城中,哭聲、恨聲交織一片。

王允命呂布同皇甫嵩、李肅領兵五萬,至塢將董卓家產、人口盡數抄沒。得財物,糧食不盡其數。家眷老少則盡數押往市曹,盡斬之。

至此,董卓,這個兇名卓著的狼戾之徒,終得了應有地下場。卻也使得衆多英雄們紛紛粉墨登場,唱出了一曲波瀾壯闊地歷史長歌。。。。。

第332章 驚魂第308章 滅靈第398章 殲滅第294章 祝融第21章 增功第228章 截殺第343章 鬼拘第84章 奉送第366章 遷都第355章 斬將第35章 傷逝第386章 條件第197章 大牢第44章 再亂第168章 調教第38章 渡口第223章 點醒第349章 顯殺第248章 毒計第34章 玉隕第370章 對決第38章 渡口第297章 友情第14章 偶遇第173章 續命第149章 怒殺第121章 捉鬼第237章 戰事第395章 神話第136章 水淹第188章 醒轉第190章 揚帆第46章 結義第324章 屠熊第310章 彙報第251章 求救第252章 傳訊第111章 深談第151章 入荊(一)第108章 教誨第120章 沛城第198章 暗救第45章 庭議第331章 甬道第132章 收網第270章 起兵第361章 身死第176章 玉龍第59章 暢飲第275章 投奔第292章 山魈第6章 名將第75章 風起第296章 妖蹤第112章 盟約第18章 涿郡第122章 捉弄第135章 救援第91章 英雌第375章 河間第178章 解毒第224章 羣英第111章 深談第207章 恩仇第362章 還都第173章 續命第363章 進擊第312章 分說第376章 遇鬼第30章 陣法第108章 教誨第381章 陰謀第107章 收心第343章 鬼拘第149章 怒殺第133章 大勝第382章 獲救第136章 水淹第287章 潛入第266章 遼東(二)第296章 妖蹤第178章 解毒第131章 挾天第297章 友情第221章 又見第352章 北進第345章 篡漢第11章 論勢(二)第231章 悟道第390章 躡蹤第27章 天殘第356章 老驥第247章 收蜀第384章 虎癡第67章 對樂第292章 山魈第177章 雪崩第295章 蹊蹺第380章 魏亡第17章 傳刀
第332章 驚魂第308章 滅靈第398章 殲滅第294章 祝融第21章 增功第228章 截殺第343章 鬼拘第84章 奉送第366章 遷都第355章 斬將第35章 傷逝第386章 條件第197章 大牢第44章 再亂第168章 調教第38章 渡口第223章 點醒第349章 顯殺第248章 毒計第34章 玉隕第370章 對決第38章 渡口第297章 友情第14章 偶遇第173章 續命第149章 怒殺第121章 捉鬼第237章 戰事第395章 神話第136章 水淹第188章 醒轉第190章 揚帆第46章 結義第324章 屠熊第310章 彙報第251章 求救第252章 傳訊第111章 深談第151章 入荊(一)第108章 教誨第120章 沛城第198章 暗救第45章 庭議第331章 甬道第132章 收網第270章 起兵第361章 身死第176章 玉龍第59章 暢飲第275章 投奔第292章 山魈第6章 名將第75章 風起第296章 妖蹤第112章 盟約第18章 涿郡第122章 捉弄第135章 救援第91章 英雌第375章 河間第178章 解毒第224章 羣英第111章 深談第207章 恩仇第362章 還都第173章 續命第363章 進擊第312章 分說第376章 遇鬼第30章 陣法第108章 教誨第381章 陰謀第107章 收心第343章 鬼拘第149章 怒殺第133章 大勝第382章 獲救第136章 水淹第287章 潛入第266章 遼東(二)第296章 妖蹤第178章 解毒第131章 挾天第297章 友情第221章 又見第352章 北進第345章 篡漢第11章 論勢(二)第231章 悟道第390章 躡蹤第27章 天殘第356章 老驥第247章 收蜀第384章 虎癡第67章 對樂第292章 山魈第177章 雪崩第295章 蹊蹺第380章 魏亡第17章 傳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