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5章 升營爲軍

徐庶走到大廳當中掛着的地圖面前,道:“諸位皆知,此次大戰我安東將軍府雖然事先有所準備,但是最終調動的兵馬達近三十萬,幾面同時開戰,信息傳遞方面並不是那麼方便。”

衆人聽了也都紛紛點頭認可。

“好在,此次雖然各路諸侯都來勢洶洶,卻都是各懷心思。所以我們才能夠各個擊破,否則司州危矣。”

“此番戰後,吾與士元一直在考慮大軍的安排方面的一些漏洞。”

說着,徐庶的手向幾處戰場一一點去,此次大戰,光是司州周圍就有五處戰場,如果再加上豫州的兩處和徐州的一處,圍繞整個安東將軍府的戰事就達到八處之多。

待他全部點到之後,衆人也都差不多明白他的意思,戰事太多,全部都集中到了一起,好在各路諸侯都各懷心思,戰事並未集中在一個時間爆發,否則安東軍,對,就是安東軍。

就在剛纔,徐庶已經道出,以目前自家的情況而言,還用司州軍稱呼已經不妥了,除了司州還有冀州一個郡,青州兩個郡,如果再加上幷州和幽州長城以北的地盤的,光是司州軍稱呼確實已經有妥了,所有徐庶的建議是無論是對外還是對內都以安東軍爲名,所發佈的軍政命令也以安東軍將軍府的名義發出。

這個提議當場就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

回到正題上面來,如果各家諸侯之間能夠稍微有那麼一點默契,少那麼一點各自爲政的話,安東軍就會捉襟現肘,甚至是左拙右支,手忙腳亂,最壞的結局就是喪軍失地。

話說到這裡,在座的衆人都明白了徐庶話裡的意思,地盤太大,兵力太多,雖然兵力充足,但是天長地遠的,萬一有什麼事情,如何能夠反應得過來?

還有一點就是,徐庶也說到了,如今的大戰,光是靠一營兵馬已經應付不過來了,幾個戰場都是有好幾營兵馬協同作戰,與其臨時指派將領負責,還不如繼續整編兵馬,至少將九營戰兵分成若干軍,任命大將負責,允許各軍將領在戰時擁有一定程度上的自主權。

也就是說,戰兵營已經不能適應安東軍的情況了,必須有再高一級的編制出現,以便能夠更好的適應未來的戰事。

這些東西徐庶已經與龐統和皇甫超博商議過幾次,三人的決定就是各營兵馬上面設軍,只是光是設軍是不夠的,每軍必須配備軍師,如此一來,才能夠更好的戰時發揮他的作用。

之所以將這個拿出來商議,是因爲這裡設及到了軍師的安排,那麼有些太守級別的官員將從民政方面,調往軍方,這裡就設及到了官員的調動。

還有就是各郡官員的協調方面,也必須全面、系統的安排下來,所以纔有了徐庶的這一番解說。

接着徐庶又將這幾天三人商議出來的初步方案一一爲衆人講解清楚,一番解說之下,一個時辰的時間又過去了。

看到徐庶坐了下來,馬上就有人站起來準備說話,皇甫超博見狀,道:“諸公先不要急,時間已經是正午,我們先用餐,休息片刻之後,再行討論。”

隨後,皇甫超博便令人安排了午宴,因爲下午還需要議事,所以宴會之上並沒有安排酒,衆人只是用過飯食之後,稍微休息了不到一刻鐘,又繼續上午的議題。

有了午宴後的休息,衆人都已經考慮得很多了,所以一個下午的時間都在協商討論中渡過。到了接近晚飯的時候,終於將安東軍兵力整編的方案整理出來。

首先變化的是皇甫超博的親衛營,經過這兩年的數場大戰,安東軍中的士卒已經有很多達到了精銳水平,再加上一旦整編出數軍兵馬,那麼都是數萬乃至近十萬有大軍團,所以親衛營也必須得到補充,也不至於出現頭重腳輕的情況。

其實親衛營的整編並沒有多大的改變,設立近衛軍,典韋爲主將,軍師的話,不用另外配備,因爲親衛營一般隨皇甫超博行動,皇甫超博身邊龐統一直跟隨。

親衛營下轄鐵壁營兩千人,陷陣營千人,元戎弩兵五千人,鐵鷹銳士五千人和突騎兵五千人,一共一萬八千人。其中突騎兵爲一人雙馬的配置,其中一匹爲良馬,一匹爲戰馬。其餘各營皆配備40級戰馬一匹,用於平時快速行軍之用。

親衛營以下設立虎賁軍、龍鑲軍和千牛軍三軍。

其中虎賁軍,黃忠爲主將,徐庶爲隨軍軍師,平時因爲都在洛陽,只有戰時隨大軍一同出征。虎賁軍下轄黃忠的虎賁營、張郃的神武營和皇甫酈的熊渠營三營戰兵。其中虎賁營共有兩萬五千士卒,其中騎兵一校,步卒四校,平時駐守洛陽,防守安東軍大本營和負責四面支援。

神武營共有兩萬士卒,其中騎兵一校,步卒三校,平時駐守陳留和濮陽,他們的主要防禦方向爲東面的曹操軍和隨時準備支援豫州盟友。

熊渠營共有兩萬士卒,編制與神武營相同,平時駐守秦函谷關和弘農郡城,他們的主要精力在於防禦西面的西涼軍。

其次設立龍鑲軍,趙雲爲主將,沮授爲軍師,下轄趙雲的龍鑲營、華雄的豹韜營和田豫的鷹揚營三營戰兵。其中龍鑲營和編制和虎賁營一樣,爲四步一騎五校兵馬,平日駐守鄴城,他的主要精力在於防禦東面的袁紹軍。

豹韜營與龍鑲營的編制一樣,平日駐守河內,他們的防禦方向主要是幷州的上黨和隨時準備支援趙雲的龍鑲營。

鷹揚營則是屬於三步一騎的編制,平時駐守河東安邑,主要的防禦方向是幷州太原和大河以西的敵軍。

第三軍則是在青州設立千牛軍,徐榮爲主將,婁圭爲軍師,其下轄徐榮的千牛營和蒙剛的蒼狼營。徐榮的千牛營會增加到四步一騎的滿編狀態,他平日駐守在北海劇縣,負責防禦青州北部的曹操軍夏侯淵部。

第218章 棗祇述政事第1029章 劇縣戰事第524章 援兵從哪裡來?第743章 曹操出兵第538章 佔了張楊的老巢第197章 黃巾無敵第535章 僵持第869章 拜見白起第1075章 議定第180章 草原建村第947章 壽春之戰(十三)第255章 各有勝負第1142章 紀靈的方略第63章 出塞準備第181章 領地升級考驗第357章 殺人立威第821章 聲東擊西第191章 汝南亂起第486章 田豐歸心第769章 韓馥的決定第647章 改變張闓的命運第598章 匈奴右賢王去卑第463章 文靜鎮危機破解之策第980章 知已知彼第1157章 八王登位第866章 N多特殊兵種第202章 洛陽拍賣會第1185章 呂布出兵草原第1339章 黃敘大軍行蹤第322章 曹操遇伏第650章 進兵南陽第1179章 收攏武關將領的人心第1087章 草原風雲將起(下)第897章 攻破寨牆第382章 隆化的現狀第965章 加官晉爵第862章 選擇哪方加入的問題第1258章 法正的疑惑第1020章 出兵昌邑第982章 我算人人亦算我第307章 孫堅沒糧草了第520章 龐統和單福第961章 呂布軍西征第980章 知已知彼第21章 兩個漁民第556章 戰後第264章 收降騎兵第1199章 大戰前夜(中)第415章 兵指洛陽第111章 村務處理第1100章 各有打算第281章 大軍潰敗第702章 董卓軍援兵第56章 得一送二第398章 黃舞蝶成年第322章 曹操遇伏第1108章 半渡而擊第395章 視察洛陽武器作坊第721章 歸師第1264章 撤離前的準備第1192章 郝昭之才第1128章 返程第1267章 一拳打到了空氣上第546章 趙雲VS紀靈第633章 完勝第193章 黃忠領兵領地及建築以及部分資源的設定第983章 曹操的安排第828章 輪換練兵第809章 分兵出戰第961章 呂布軍西征第9章 建村圖紙第784章 安東軍治下情況第796章 抵達江東第1225章 上黨郡的人員安排第602章 元戎弩兵第1173章 古道痕跡第1064章 幽州局勢第285章 袁紹到了第1038章 昌邑城破(下)第1174章 太行八陘之白陘第163章 螳螂捕蟬第780章 曹操退兵第559章 戰後議事第1275章 呂布不見了第1046章 封國公(上)第452章 尋找新的盟友第50章 黃臉大漢第382章 隆化的現狀第845章 劉備的行蹤出現第966章 一代不如一代第1344章 常山國之變(二)第1338章 再臨上黨第897章 攻破寨牆第1117章 棄子第28章 陳靖轉職第557章 兵制改革第1324章 多情劍的雄心(上)第690章 河東江沛第662章 轉移
第218章 棗祇述政事第1029章 劇縣戰事第524章 援兵從哪裡來?第743章 曹操出兵第538章 佔了張楊的老巢第197章 黃巾無敵第535章 僵持第869章 拜見白起第1075章 議定第180章 草原建村第947章 壽春之戰(十三)第255章 各有勝負第1142章 紀靈的方略第63章 出塞準備第181章 領地升級考驗第357章 殺人立威第821章 聲東擊西第191章 汝南亂起第486章 田豐歸心第769章 韓馥的決定第647章 改變張闓的命運第598章 匈奴右賢王去卑第463章 文靜鎮危機破解之策第980章 知已知彼第1157章 八王登位第866章 N多特殊兵種第202章 洛陽拍賣會第1185章 呂布出兵草原第1339章 黃敘大軍行蹤第322章 曹操遇伏第650章 進兵南陽第1179章 收攏武關將領的人心第1087章 草原風雲將起(下)第897章 攻破寨牆第382章 隆化的現狀第965章 加官晉爵第862章 選擇哪方加入的問題第1258章 法正的疑惑第1020章 出兵昌邑第982章 我算人人亦算我第307章 孫堅沒糧草了第520章 龐統和單福第961章 呂布軍西征第980章 知已知彼第21章 兩個漁民第556章 戰後第264章 收降騎兵第1199章 大戰前夜(中)第415章 兵指洛陽第111章 村務處理第1100章 各有打算第281章 大軍潰敗第702章 董卓軍援兵第56章 得一送二第398章 黃舞蝶成年第322章 曹操遇伏第1108章 半渡而擊第395章 視察洛陽武器作坊第721章 歸師第1264章 撤離前的準備第1192章 郝昭之才第1128章 返程第1267章 一拳打到了空氣上第546章 趙雲VS紀靈第633章 完勝第193章 黃忠領兵領地及建築以及部分資源的設定第983章 曹操的安排第828章 輪換練兵第809章 分兵出戰第961章 呂布軍西征第9章 建村圖紙第784章 安東軍治下情況第796章 抵達江東第1225章 上黨郡的人員安排第602章 元戎弩兵第1173章 古道痕跡第1064章 幽州局勢第285章 袁紹到了第1038章 昌邑城破(下)第1174章 太行八陘之白陘第163章 螳螂捕蟬第780章 曹操退兵第559章 戰後議事第1275章 呂布不見了第1046章 封國公(上)第452章 尋找新的盟友第50章 黃臉大漢第382章 隆化的現狀第845章 劉備的行蹤出現第966章 一代不如一代第1344章 常山國之變(二)第1338章 再臨上黨第897章 攻破寨牆第1117章 棄子第28章 陳靖轉職第557章 兵制改革第1324章 多情劍的雄心(上)第690章 河東江沛第662章 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