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小術士 1742 兵出祁山
;“魏延,丞相妙計,從無差池,不自量力,難道丞相反不如你?”楊儀也生氣了,直呼其名道。
“魏延自不敢與丞相比肩,但口述心想,也不失忠臣本色。”魏延堅持說道。
“大言不慚,頂撞丞相,賣弄才學,分明是不臣之心!”
“楊儀,在你看來,言聽計從,毫無主見纔是良臣?”
“那你人前顯露,又敢說不是爲了名譽?”
“小人之心!”
“你也並非君子!”
“休要爭執!”諸葛亮冷臉呵斥了一聲,爭吵的面紅耳赤的二人連忙閉了嘴,互相瞪了一眼。
諸葛亮思忖了片刻,緩緩開口道“文長將軍之計,亦不無道理。”
聽到了諸葛亮的誇讚,魏延頓時激動的淚光盈盈,斜眼看了一眼楊儀,楊儀則是心有不甘,微微搖頭。在魏延看來,丞相到底是丞相,心胸開闊,大肚能容,不像楊儀這種阿諛之徒,只知敷衍趨勢。
“我軍來到漢中,已有半載,遲遲按兵不動,不瞞各位,只因一直未有破敵之良策。我本思量,兵進宛城,直取洛陽,動搖曹魏根本,無奈司馬懿狡詐,先行一步,孟達遇害,計策落空。”
諸葛亮面帶傷感,想起當初就感到深深的遺憾,若是孟達稍作收斂,便不會是今日困頓局面。
然而說到底也怪諸葛亮自己,心思太細,以至於給孟達去了第二封信,其上還寫明事成之後的賞賜,結果導致孟達得意忘形,失言敗露,最後落得慘死下場,還打亂了整盤計劃,好不懊惱。
“孟達做事不慎,難成大器,怪不得丞相。”參軍馬謖道。
“文長將軍所言出子午谷,直取長安之策,我思量多次,總覺不妥。其因由有二。一則司馬懿就在長安,此人深知謀略,子午谷地勢險要,必有重兵把守。二則即便攻破子午谷,奪取長安也是不易,若西涼兵馬及時趕來,我軍必將腹背受敵,恐無功而返。”諸葛亮耐心的解釋道。
“文長短見,請丞相責罰。”魏延聽懂了,恭敬的說道。
“將軍並無過錯,何來責罰?”諸葛亮擺手道,“廣納忠言,任用賢臣,乃國之根本,軍中亦是如此。文長將軍直言直語,樸實無華,正該嘉獎。”
“魏延誓言追隨丞相,肝腦塗地,再所無悔。”魏延徹底被感動了,連連叩首。
“將軍請起。”諸葛亮擡了擡手,接着又說出了自己此次出征的計劃,“兵出祁山,看似捨近求遠,卻是長久之大計。一則涼州通往洛陽之路,寬闊平坦,利於行軍,可長驅直入;二則北部的涼中平原,產糧豐盛,若可佔據,與漢中互爲呼應,則曹魏西部盡失,再難抗衡。”
衆人齊聲高呼丞相英明,諸葛亮接着部署了行軍的具體安排,馬岱、吳班引三萬兵馬,兵出斜谷;吳懿、張翼率軍兩萬,兵出子午谷,皆鼓譟其軍,吸引魏兵防禦便可。
諸葛亮又命魏延爲先鋒,張苞、關平爲副將,王平、關索、廖化等大將跟隨,起兵二十萬,出征隴西。
一個個年輕將領們都領了任務,趙雲一直沒被點到名字,不解的出列道“丞相,怎可忘了老臣?”
“子龍將軍,你乃我之臂膀,若有差池,豈不動搖常勝將軍之英名,也將挫傷蜀中之銳氣,還是留下,多加休息。”諸葛亮客氣的勸說道。
諸葛亮不用趙雲,是因爲最近他發現趙雲總是時常走神,飯量也變小了,精神略顯憔悴,唯恐他上陣對敵,出了差錯。
“想我趙雲,自從追隨先帝,臨陣不退,遇敵則先,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況且,大丈夫得死於疆場,不失爲一樁幸事兒,某願擔任先鋒一職。”趙雲拱手請命道。
“子龍將軍,何必如此呢!天下紛爭不斷,戰事便不會停息,尚有立功之時。”諸葛亮安慰道。
Wωω_TTKΛN_¢ O
趙雲重重嘆息,懇切的說道“非是子龍固執,不瞞諸位,近日總覺時光轉瞬即逝。子龍老矣,不想有生之日,留下遺憾。這常勝將軍本是浮名虛譽,若爲此束縛,畏手畏腳,豈不是笑談?”
趙子龍之忠義,無人不知,諸葛亮卻面帶難色,剛剛安排了魏延擔任先鋒,根本沒打算趙雲也跟隨前往,論資排輩,趙雲自然要在魏延之上。
“若是丞相恩准子龍將軍,魏延願讓出先鋒一職。”魏延很大度的說道。
諸葛亮欣慰的點了點頭,見趙雲態度堅定,不好駁了功臣的面子,就讓趙雲擔任先鋒,魏延輔佐其側,共領大軍,開赴隴西。
長安城中,司馬懿還在琢磨王寶玉想幹什麼,因爲這小子讓他耗費不少腦細胞,結果還是沒有想明白。據稱王寶玉的大軍已經過了不周山,至於山那邊的情況,他可就瞭解不多了。和之前一樣,王寶玉想行軍速度飛快,占城後略作休整便繼續往西,甚至有的城池連步伐都不停歇。
所以眼下的主要問題不是對王寶玉的目的刨根問題,而是等他西征回來之後,該如何應對。可是,王寶玉何時而歸,又會帶來多少異族隊伍,這也是個未知數。
司馬懿頭疼無比,依舊派人去打探王寶玉的消息。結果,王寶玉那邊沒有任何回饋,另外一個消息傳來,諸葛亮啓動了兩路大軍,一路直奔斜谷,而一路正是子午谷。
司馬懿十分驚訝,諸葛亮倒是真有膽量,直接打到門口來了,他立刻傳令下去,向這兩處增兵,絕不能讓蜀軍兵進半步。
“父親,兒臣認爲,諸葛亮此爲聲東擊西之計。”司馬昭道。
“呵呵,說來聽聽。”司馬懿慈愛的笑道,越發的覺得兒子進步神速。
“斜谷、子午谷皆爲易守難攻之地,諸葛亮豈能不知其中道理?長安守軍十萬,即便蜀軍僥倖攻破,若西部兵來,其必將腹背受敵,尋常謀士亦知曉不妥,何況諸葛孔明乎?”司馬昭道。
“依你所見,諸葛亮之兵又該進攻何處?”司馬懿饒有興致的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