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古之昭虎

第三百零九章 古之昭虎

君不見,當年張遼張文遠,輕兵簡道,踏平烏丸。 回頭看,天下英雄盡喪膽,八百壯士,力破江南。 常噓嘆,堅守曹魏數十年,孫吳懼入,劉蜀膽寒。 憑誰問,天下英雄誰鰲頭,呂布下馬,關公撤鞭。-----------佚名《張遼贊》

話說關雲長從前線迴歸,來見陳龍扮演的龍珠,在武安國處得知兄長已是病入膏肓,成了活死人,心情無比沉重。這份沉重,不光是因劉備之大難,還有對救過自己性命的龍珠,私下竟起了疑心。陳龍秘密到了冀州,聽說還弄了個替身,不知何故,與我大哥遇刺有何關係?

關羽在龍珠面前微眯鳳眼,聽陳龍說起這場統一中原的戰事,心中佩服的五體投地。龍珠如此人物,關羽心中竟起了把龍珠和大哥比較之心。大哥雖待自己和三弟極好,和手握重兵的龍珠比起來,明顯欠缺了幾分睿智,似乎還欠缺了一絲真誠?

關羽趕緊壓下這惱人的情緒,如果真是龍珠刺殺了大哥,自己再佩服、再感激陳龍,也要替大哥報仇,不過現在只能先隱忍,在龍珠身邊穩住之後,再慢慢查找線索和證據。

因此,關羽一口答應,做黑山軍陳留決戰的副先鋒。再說關公最討厭的人就是呂布這個三姓家奴,這口惡氣正好去找那個油頭粉面的呂布去出。關羽卻不知道,他既然選擇捲入這波瀾壯闊、兇險萬分的中原混戰,已經是身不由己,豈容關二爺說撤就撤?這場大潮即將席捲天下,每個人都會隨着這俗世洪流,流向自己命運的終點。

陳留大戰備戰期極短,陳龍答應關羽,每個黑山軍偵察兵派出時,除了獲取陳留兵力情報,還有一個附加任務,就是尋找張飛的下落。以張飛形象的特異,此事本不應該太難,豈料竟如石沉大海,一直都沒有消息。陳龍和關羽都懷疑,張飛是被打散去了朔方,關羽又多了幾分憂慮,連美髯裡都多了幾根白色。

探馬一次次對陳留實施觀察,每天都有陳留最新的消息更新,陳龍還特意激活了陳留城內,張寧早就佈置好的臥底,提供詳盡的陳留情報。呂布對此渾然不覺,陳宮雖然精明,但也沒有對應的情報機構,完全不能破解陳龍的諜網。

這一日,探馬來報,陳留軍馬異動,呂布攜夫人白蝴蝶,一起出城點兵,展開實兵演習,說是在陳留東南郊野紮下一個大營。陳龍問起白蝴蝶是誰,探馬茫然不知,只說是呂布準備迎娶的太太,據說十分美麗,已經與呂布傳了婚訊,定了終身。

陳龍心中詫異,呂布會允許夫人親自上陣,自然大不簡單。問探馬道:“留下守城的是誰?”

探馬道:“主公,聽說白蝴蝶不喜歡陳宮,因此呂布讓陳宮守城,並未帶在身邊。另外,呂布還留下了手下八健將中的張遼和臧霸守城,輔佐陳宮,以確保萬無一失。”

陳龍心中嘆息,張遼加上臧霸,絕對是非常難對付的組合,更何況還有個陳宮坐鎮。儘管自己也有名將太史慈和關羽,恐怕攻城作戰也不一定能討得了便宜。陳龍此時,纔想起大海船上有些炸藥,可惜遠水解不了近渴。

此時呂布的異動,卻讓極爲敏感的周不疑想到了一點,就是呂布開始對黑山軍重兵壓境開始有所反應。儘管黑山軍一再宣稱目標是冀州,但陳宮之流的高級軍師,可都是目光如炬,可不會被大軍行動路線所迷惑。如果露出什麼把柄給陳宮,恐怕船隻過黃河,隨時都得防着陳留半路殺出的伏兵。

陳龍聽說張遼和臧霸被留下守城,心中暗暗叫不妙。此二人雖然現在聲名不顯,可熟知三國史料的人都知道,這兩個人在後期,是何等的可怕?!

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人,乃是關雲長的山西老鄉。在丁原、何進、董卓、呂布的領導下,都能恪盡職守,地位越來越穩固。正史中,呂布敗亡後,張遼歸屬曹操。此後隨曹操四處征討,戰功累累。曾親自勸降昌豨,攻袁氏而轉戰河北,率先鋒在白狼山斬殺烏桓單于蹋頓,智平荊州新軍的叛亂,擊滅陳蘭、梅成。

濡須之戰後,張遼與李典、樂進等鎮守合肥,並多次擊退孫吳的進攻。最經典戰役是在建安二十年(公元二百一十五年)的合肥之戰,張遼率八百將士衝擊孫權的十萬大軍,打到了孫權的主帥旗下,令孫權聞風喪膽,吳軍望風披靡,遂大潰敗。後來,以七千之衆大破十萬大軍,差點活捉孫權。經此一役,張遼威震江東,聲名大噪,“張遼止啼”也成爲民間流傳的傳奇典故。張遼爲歷代推崇,成爲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

張遼本是聶壹的後人,其家族爲了避怨而改張姓。張遼少年時便已舉郡吏,幷州刺史丁原以張遼武力過人,召其爲從事,命他帶兵往赴京都。何進又遣張遼往河北募兵,共得千餘人。可是當張遼募兵尚未還時,京中的何進已因剿宦失敗而死,因此張遼所領兵盡歸董卓所有。董卓死時,張遼統兵歸屬於呂布,遷任騎都尉。

不久,呂布爲李傕、郭汜等擊敗,張遼跟從呂布往東奔至兗州,爲曹操所敗後前往徐州。

建安三年(公元一百九十八年),呂布遣張遼與高順等攻破劉備,但其後曹操破呂布於下邳,張遼率領呂布軍餘衆歸降曹氏,被拜爲中郎將,賜爵關內侯。

建安五年(公元二百年),袁紹派顏良襲擊白馬,曹操命張遼與關羽同爲解白馬之圍的前鋒,擊破袁軍。數有戰功,累遷裨將軍。等到曹操擊敗袁紹的主力部隊後,另派張遼平定魯國諸縣。

建安六年,張遼與夏侯淵同圍昌豨於東海,歷經數月,糧秣將盡,衆人商議先引軍而還,但張遼卻向夏侯淵說:“這些天以來,每次我們巡視圍城軍情時,昌豨就兩眼盯着我看。而且他的士兵所發射的箭日益稀少,此必是昌豨心懷猶豫,所以纔沒有力戰。我希望能試一下他,並與之洽談,倘若可以成功誘使昌豨下山,不是很好嗎?”於是命人向昌豨說:“曹公有命令,讓張遼來對你傳達。”昌豨果然下山與張遼對話。張遼便說:“曹公神智武勇,正在用他的仁德感化四方各派的勢力,先歸附的可以受大賞。”於是昌豨便答應投降。張遼知其肯降,於是隻身上三公山,入昌豨家中,並拜候其家人。昌豨見張遼如此坦誠相對,心中歡喜,便隨之往見曹操。

曹操先遣昌豨還東海,隨後訓責張遼說:“隻身赴敵巢穴,這不是大將所爲。”張遼卻拜答道:“憑着明公達於四海的威信,我拿着聖旨,昌豨必然不敢害我,所以我纔敢去。”

建安七年,張遼跟隨曹氏大軍討袁譚、袁尚於黎陽時,累有功勞。建安八年,曹操攻袁尚於鄴城,袁尚堅壁守壘,曹軍久攻不下。因此曹操採納郭嘉之計,讓二袁自行內鬥而先還許都,同時令張遼與樂進攻拔陰安,把當地百姓遷移到黃河以南。

建安九年,張遼再次隨曹操攻打鄴城,這次終於攻破鄴城,張遼奉命別巡趙國、常山,招降了緣山一帶的賊衆及黑山孫輕等,此後再度隨曹操攻擊袁譚。

建安十年,袁譚敗亡後,張遼受命安撫海濱一帶,大敗公孫度所置的營州刺史柳毅、與長廣太守何夔合兵討平矣平賊從錢等。曹操上表漢獻帝,稱張遼、于禁、樂進說:“武力強大,計謀周全,品性忠正,操守高潔,每次征戰,身先士卒,勇猛頑強,無堅不摧;親自擂動戰鼓,忘了疲倦。他們單獨領兵征討,統率全軍,撫慰將士,紀律嚴明,秋毫無犯;臨敵決策,沒有失誤。論功記職,應該給予顯要榮寵。”收復東萊諸縣後的張遼引軍還鄴城,曹操親自出城迎接,邀請他同乘一輛車,任命他爲蕩寇將軍。

建安十一年,張遼率軍攻打荊州,平定江夏諸縣,在臨穎屯兵,再度受封爲都亭侯。

建安十二年,曹操要征討在柳城的袁尚,張遼進諫道:“許都,是天子所在的地方。現今天子就在許都,曹公北征甚遠,若劉表派遣劉備攻擊許都,佔據它號令四方,您的形勢將會大去。”曹操則判定劉表必不能任用劉備,遂繼續出征。行軍中途與敵軍相遇,張遼壯氣奮發,力勸曹操接戰,曹操十分欣賞張遼的鬥心,又看見烏桓的軍隊尚未排成陣形,於是將自己的麾旗授予張遼暫用,任命張遼爲前鋒出戰,於是張遼引軍突擊,大破烏桓,斬單于蹋頓於陣前。

建安十三年,荊州尚未安定,曹操命張遼屯軍於長社。軍隊臨出發之際,軍中忽有謀反者起事騷動,半夜驚亂起火,全軍盡受其擾。此時張遼對左右說:“不可亂動。這一定不會是全營盡反,必然是引起叛變之人,想藉此惑亂他人而已。於是傳令軍中,只要不是反亂者安坐勿動。而張遼則帶領親兵數十人,守立於陣中。不久情況穩定下來,軍中隨即擒獲首謀者,並將其殺除,動亂亦告平定。赤壁之戰時,曹操徙趙儼爲都督護軍,護于禁、張遼、張郃、朱靈、李典、路招、馮楷七軍,都是曹軍赤壁之戰主力,可惜一把火,全軍盡墨。

建安十四年,廬江人陳蘭、梅成佔據氐等六縣作叛,曹操於是遣于禁、臧霸等討伐梅成,又命張遼督領張郃、牛蓋等討伐陳蘭。當時梅成詐降於禁,于禁引軍便還。不料梅成趁機會帶其軍衆往投陳蘭,二人轉入灊山自守。灊山中有天柱山,高峻約有二十餘裡,道路險狹,陳蘭等衆避於其上,山下進軍難通。張遼意欲登山進兵,諸將皆說:“此山道路險惡,我軍兵少,很難可以深入用兵。”張遼卻說:“這正是所謂‘一與一,勇者得前耳’”於是進至山下安營,起兵上山攻擊,終於斬下陳蘭、梅成首級,盡虜其衆。曹操論諸將功勞,說:“登上天山,踏過險峻,成功討取陳蘭、梅成,都是蕩寇將軍的功勞。”於是增其邑,假節。

當曹操徵孫權無功而還時,任命張遼與樂進、李典等部領七千餘人馬屯守於合肥。

建安十八年,與臧霸同爲徵濡須口的前鋒,攻破孫權江西營,擒獲孫權都督公孫陽。

建安十九年,孫權大將呂蒙奇襲攻下廬江的皖城,張遼在增援途中得知皖城失守,無奈被迫退軍。

建安二十年,曹操往徵張魯,讓護軍薛悌給張遼送去一封信函,讓張遼在有敵人來攻時再打開來看。不久東吳孫權率領十萬大軍進圍合肥,張遼與諸將打開信,信中說:“若孫權軍來到,張、李將軍出戰;樂將軍守護軍,不得與戰。”但是諸將不理解其中的意思,張遼與李典消除諸將的疑惑,整軍備戰。

於是張遼在夜間募集敢於迎戰的精銳將士八百人,開剝牛羊讓將士飽食,準備明日大戰。天未亮時,張遼被甲持戟,獨自先登直陷敵陣,親手斬殺了孫權軍隊的數十人和兩名將領,並於陣中大呼自己的名號,然後突擊衝入重壘,直至孫權麾旗之下。孫權見狀大驚,東吳軍將手足無措,不知所爲,只得走登於高丘之上,用長戟自衛。張遼見敵軍退避,便叱喝孫權,挑釁他下來對戰,但孫權沒有輕舉妄動,隨後孫權發現張遼所率領的士兵非常少,於是聚攏士兵將張遼包圍。張遼在吳陣中左衝右突圍,率領麾下數十人得以突出重圍。但陣中仍然有沒突圍出來的將士,他們向張遼大喊呼道:“將軍捨棄我們了嗎!”張遼又殺入重圍,救出被圍困的衆人。孫權人馬皆望風披靡,沒有人敢抵擋張遼。江東名將陳武也在此戰中被擊殺。

從早晨戰至日中,吳軍銳氣爲張遼所奪,曹軍此時還城修業進行守備,衆心方纔安定下來,諸將對張遼所爲均表示歎服。孫權攻打合肥十餘日,始終攻不下來,於是還軍退師,張遼率諸軍乘勢追擊,幾乎捉住孫權。曹操聞此,對張遼的表現大加讚許,並拜張遼爲徵東將軍。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再徵孫權。軍到合肥,曹操循行視察昔日張遼作戰的地方,讚歎良久。於是給張遼增兵,多留諸軍徙屯居巢。

建安二十二年,曹操攻濡須口,孫權請降,留夏侯惇、曹仁、張遼等屯居巢。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曹仁於樊城,適時孫權稱藩於魏,爲了讓孫權安心攻打荊州,於是曹操召張遼及諸軍悉數回救曹仁。張遼尚未到達,徐晃已經打敗關羽。張遼便與曹操會師摩陂,曹操乘車出來慰勞他,並派他屯於陳郡。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曹丕即位魏王,改遷張遼爲前將軍,分封其兄張汛及一子列侯。不久孫權再叛變,張遼還屯合肥,並進爵都鄉侯。曹丕賜輿車予其母以示榮寵,並派兵馬送其家人到他駐軍的地方,又預先在當地告示張遼家人將要到臨,命令所有守軍出迎,衆軍士將吏都列隊出候拜迎張遼家人,看見此景的人均認爲這是十分榮耀的事。同年,曹丕稱帝,再封張遼爲晉陽侯,增邑千戶,並前二千六百戶。

黃初二年,張遼到洛陽皇宮朝拜,曹丕便引張遼會晤於建始殿,親問其昔日破吳時的情狀。張遼述說過後,曹丕向左右嘆息道:“簡直是古代的召虎啊。”於是爲張遼建造屋舍,替其母興建殿室,當年跟從張遼突破吳軍陣營、臨時應募的一衆步卒,都被封虎賁。

黃初三年,孫權再次向曹魏稱臣。張遼奉命還屯雍丘,卻在此得病。曹丕遣侍中劉曄帶著太醫審視其疾,並令虎賁衛士們往來傳達張遼病況,爲張遼問病的使者經常在路上互相遇見。

張遼之疾久未痊癒,曹丕命人把他接到自己的行營,自己則車駕親臨,握着他的手,賜給他御衣,太醫官每天來送御膳、御藥。病情稍有好轉後,張遼便返回其屯軍之所駐軍,忠於職守。正當其時,孫權再次背叛曹魏,曹丕派張遼乘舟,與曹休到海陵臨江駐防。孫權知張遼至此,甚爲忌憚,敕令諸將道:“張遼雖然抱病,但仍是勇不可當,千萬要謹慎在意!”同年,張遼與諸將同破吳將呂範。但他的病情卻也日漸嚴重,最後終於在江都逝世,一代名將就此隕落。曹丕爲之流涕,諡曰剛侯。其子張虎嗣任其爵。

黃初六年,曹丕追念張遼、李典在合肥之功,詔曰:“合肥一役中,張遼、李典僅以步卒八百人,破賊十萬之衆,自古用兵,未見如此。他們使賊衆至今仍氣爲之所奪,真可謂國之爪牙。現分封遼、典邑各百戶,賜一子爵關內侯。”

正始四年,張遼得享從祀於曹操廟庭。歷任官職爲:郡吏,騎都尉,魯相,中郎將,關內侯,裨將軍,行中堅將軍,蕩寇將軍,徵東將軍,前將軍,內朝官,亞於車騎、驃騎大將軍。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五百四十九章 彘肩斗酒第一百三十八章 文姬來訪第三十一章 龍軍初創第二百二十四章 槍法春秋第三百二十四章 兩線烽火第五百三十五章 西涼神掌第四百六十四章 龐德身世第三十五章 爪黃飛電第一百七十六章 諸葛世家第六百七十三章 誓殺此獠第五百五十七章 惡補玄學第一百零五章 定計雍涼第七百八十六章 順水漂流第四十七章 夜探南宮第二十一章 少年元直第二百四十七章 兵行險招第二百五十一章 飛鳥難度第四百五十章 墨家利弊第三百五十五章 再斬韓猛第二百一十九章 賈詡之心第四百零九章 以陽克陰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郊亂戰第六百三十一章 曹昂親征第三百零七章 兩大鏈錘第一百五十八章 董卓之死第二百五十四章 陽平血戰第三百四十一章 心肺復甦第五百一十九章 仲謀之謀第八十五章 長安風雲第三百二十二章 陳宮之心第七百七十七章 解救人質第三百八十一章 公孫寶月第五十三章 常山真定第一百八十四章 定計荊州第四百五十三章 南北大院第四百二十九章 情義無價第六百七十七章 雲騄試龍第六十三章 風雨同舟第六百二十六章 振聾發聵第二百五十八章 疑兵之計第五百二十章 紙上談兵第一百六十六章 陰山敕勒第五百八十五章 水淹三軍第六百八十章 龍魚拉車第二百八十七章 流言四起第七百四十六章 討伐關羽第七百零七章 留香荀令第三百六十四章 割發代首第八百二十一章 劫持人質第七百一十八章 破山劍氣第二百七十八章 新月旦評第三百六十一章 得失之間第七百八十三章 誓死不降第一百二十九章 東吳德王第七百二十六章 決賽開篇第二十六章 美女郎中第一百一十六章 漢中蘇固第三百七十七章 放馬壺關第四百七十七章 奇襲長安第三百九十三章 純龍之戰第七百七十章 陳留失陷第二百四十三章 一鼻子灰第五百零八章 姐弟情深第三百四十三章 一場好戲第七百四十四章 張飛求親第六百九十二章 無敵旋風第二百一十五章 重裝北上第四百一十八章 劍主之選第四十二章 龍臨洛水第五百六十二章 子龍戰吼第四百九十五章 臨別定計第三百六十七章 一夫當關第六百五十章 才高八斗第六百九十五章 司馬獻策第三百零四章 梟雄末日第三百一十一章 奇謀妙計第三百八十六章 愛情陷阱第六百五十八章 陳園作畫第五百五十四章 靈機一動第三百六十一章 得失之間第五十九章 游龍驚鳳第五百零三章 圍爐敘話第五百一十二章 登黃鶴樓第五百四十一章 盯梢計劃第二百六十章 五斗米教第二百八十五章 斬首計劃第二百九十二章 朝鮮三國第七百零六章 荀家令君第六百九十四章 郭淮論政第三百九十九章 天山俠女第四百六十一章 椒房驚變第二百五十八章 疑兵之計第三百八十一章 公孫寶月第七百八十三章 誓死不降第二百六十四章 趕赴瓊崖第六百一十章 涼州三明第九十三章 羣星捧月第七百零五章 逃跑計劃第二十九章 對賭天下第八百一十三章 志願參軍
第五百四十九章 彘肩斗酒第一百三十八章 文姬來訪第三十一章 龍軍初創第二百二十四章 槍法春秋第三百二十四章 兩線烽火第五百三十五章 西涼神掌第四百六十四章 龐德身世第三十五章 爪黃飛電第一百七十六章 諸葛世家第六百七十三章 誓殺此獠第五百五十七章 惡補玄學第一百零五章 定計雍涼第七百八十六章 順水漂流第四十七章 夜探南宮第二十一章 少年元直第二百四十七章 兵行險招第二百五十一章 飛鳥難度第四百五十章 墨家利弊第三百五十五章 再斬韓猛第二百一十九章 賈詡之心第四百零九章 以陽克陰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郊亂戰第六百三十一章 曹昂親征第三百零七章 兩大鏈錘第一百五十八章 董卓之死第二百五十四章 陽平血戰第三百四十一章 心肺復甦第五百一十九章 仲謀之謀第八十五章 長安風雲第三百二十二章 陳宮之心第七百七十七章 解救人質第三百八十一章 公孫寶月第五十三章 常山真定第一百八十四章 定計荊州第四百五十三章 南北大院第四百二十九章 情義無價第六百七十七章 雲騄試龍第六十三章 風雨同舟第六百二十六章 振聾發聵第二百五十八章 疑兵之計第五百二十章 紙上談兵第一百六十六章 陰山敕勒第五百八十五章 水淹三軍第六百八十章 龍魚拉車第二百八十七章 流言四起第七百四十六章 討伐關羽第七百零七章 留香荀令第三百六十四章 割發代首第八百二十一章 劫持人質第七百一十八章 破山劍氣第二百七十八章 新月旦評第三百六十一章 得失之間第七百八十三章 誓死不降第一百二十九章 東吳德王第七百二十六章 決賽開篇第二十六章 美女郎中第一百一十六章 漢中蘇固第三百七十七章 放馬壺關第四百七十七章 奇襲長安第三百九十三章 純龍之戰第七百七十章 陳留失陷第二百四十三章 一鼻子灰第五百零八章 姐弟情深第三百四十三章 一場好戲第七百四十四章 張飛求親第六百九十二章 無敵旋風第二百一十五章 重裝北上第四百一十八章 劍主之選第四十二章 龍臨洛水第五百六十二章 子龍戰吼第四百九十五章 臨別定計第三百六十七章 一夫當關第六百五十章 才高八斗第六百九十五章 司馬獻策第三百零四章 梟雄末日第三百一十一章 奇謀妙計第三百八十六章 愛情陷阱第六百五十八章 陳園作畫第五百五十四章 靈機一動第三百六十一章 得失之間第五十九章 游龍驚鳳第五百零三章 圍爐敘話第五百一十二章 登黃鶴樓第五百四十一章 盯梢計劃第二百六十章 五斗米教第二百八十五章 斬首計劃第二百九十二章 朝鮮三國第七百零六章 荀家令君第六百九十四章 郭淮論政第三百九十九章 天山俠女第四百六十一章 椒房驚變第二百五十八章 疑兵之計第三百八十一章 公孫寶月第七百八十三章 誓死不降第二百六十四章 趕赴瓊崖第六百一十章 涼州三明第九十三章 羣星捧月第七百零五章 逃跑計劃第二十九章 對賭天下第八百一十三章 志願參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