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你吟我對

聽了陶商的提議之後,袁紹便回去向王允解釋了一下情況,他告訴王允數十位公卿,人數實在太多,都歸屬到任意一個諸侯的麾下,對那位諸侯的壓力都會過於巨大,風評也不甚好,倒不如請公卿三三爲伍、兩兩爲伴,各自在關東衆諸侯的地盤暫時安家,待日後有其他時機,在別做理會。

王允一開始聽了這話不怎麼高興,對於這種打散的方式頗爲不滿,而且這個主意很顯然不是出自袁紹的想法。

王允不是傻瓜,袁紹跟陶商私下裡待了一會,回來就說出這個麼方法,而且跟當初陶商與董卓分朝臣的方式幾乎是如出一撤,拿腳指頭也知道是誰給袁紹支的妙招。

但細細想來,王允等人目前沒有什麼資本可以跟袁紹討價還價,而且比起剛纔,袁紹也算是鬆了口,自己也不好太過催逼……而且王老頭也是三代老臣,心裡也明白這麼多高官,若是都聚集在一個諸侯的領地,未免對這個諸侯的影響太大,日後會發生什麼變故確實不好說。

老司徒終究也是退讓了一步,大家各自妥協了。

吵了一夜,鬧了一宿,王允也是累的夠嗆,隨即便準備在袁紹寨中安歇一日,來日回去。

曹操和陶商則乘向袁紹告辭,迴轉自家營地。

出了卻非門,眼見天色已經矇矇亮了,陶商打着哈欠,對曹操道:“孟德兄,咱們是不是可以回去休息了……啊,對!還得先去司徒府接一趟貂蟬……折騰了一宿,我好累。”

曹操看上去卻是很精神,笑道:“賢弟且再陪爲兄去洛陽城裡走一遭,爲兄還有點私事要辦。稍後你再去接你的貂蟬姑娘不遲。”

陶商困的迷迷糊糊,這時候纔想起來昨夜曹操跟自己說,好像此番前來,確實是有一件私事要辦。

既然答應了就沒辦法反悔,陶商拖着沉重的身體,隨着曹操向着洛陽城內而去。

洛陽城雖然是被董卓好一頓禍害,但框架仍在,如今還是遺留了少數的殘民在此,不過這些人眼下大部分都沒有什麼生計,他們能做的都只是在這片鬼城中,猶如行屍走肉一樣的蒐羅殘羹剩飯……人活到這種地步,已經是毫無樂趣可言。

一路上,幾乎每一處街道和衚衕內都能看到死屍,街上游蕩着那些被遺留下來沒有生活來源的難民,各個蓬頭垢面,滿面哀容,好似野狗一般在街道和小巷中的廢墟中拼命的翻尋着,希望能夠找到一口冷食果脯可以勉強再活過一天……這幅慘景,用民不聊生四個字來形容,卻是再貼切不過。

昨夜天色太黑沒有看清洛陽的慘狀,眼下在日光的照射下,再看看這座諾大城市的慘狀,衆人心中都猶如倒了五味瓶一般——很是不好受。

洛陽城的慘狀,似是勾起了曹操昔日在此居住的回憶,望着眼前的這座廢墟,曹操想起了自己年輕時在洛陽時的日子,內心深處永遠無法忘懷年輕時在此的每一個日日夜夜。

“陶賢弟……”曹操突然開口道。

陶商轉過頭道:“怎麼了?”

“唉,沒什麼,我只是突然想給你講個故事。”曹操的聲音有些嘶啞,似是想到了什麼當年的舊事。

陶商靜靜地看着曹操,等待他開口。

少時,便聽曹操慢悠悠地道:“熹平三年,曹某被初舉爲孝廉,入京爲郎,被任命爲洛陽北都尉,那一年,曹某纔剛滿二十歲,不得不說,也算是年少得志……好風光啊。”

陶商笑着逗曹操道:“孟德兄是在跟我顯擺?”

“少打岔!”曹操白了他一眼,繼續回憶道:“那個時候,曹某尚還年輕,不研究學業,任性好俠、放蕩不羈、不修品行……不過曹某卻有一腔熱血,只爲報國安民,盡忠漢室。”

陶商撇了撇嘴,不知道對此言該當作何評價。

頓了頓,曹操又道:“現在想想那時我也真是稚嫩,曹某方一到任,便在衙門立下五色殺威棒,言明不論是誰,管他皇親國戚,或是權貴豪強,凡有敢犯禁者,皆棒殺之……”

陶商在後世時知道這個典故,露齒笑道:“後來啊,大宦官蹇碩的叔父蹇圖違禁夜行,被孟德兄用大棒削死了,從此京師斂跡,無敢犯者,是也不是?”

曹操聞言頗爲詫然,轉頭道:“原來這事你也知曉。”

陶商點了點頭,道:“陶某曾聞之一二。”

“想不到我曹操,除去討董一事之外,居然還這麼有名……哈哈哈哈,妙哉,妙哉!”

瞅把你嘚瑟的。

等曹操笑完,陶商感慨言道:“孟德兄不畏強權,敢作敢爲的舉動,陶某深感佩服……實話,真心的佩服。”

曹操搖了搖頭,嘆氣道:“雖說是呈了一時之義,但現在想來,那也不過是曹某的運氣好而已,當年吾父在京任大鴻臚,位列九卿之一,若非礙着父親的面子,以曹某這樣的得罪人法,怕是早就被人陷害而死了。”

陶商搖了搖頭,道:“話雖如此,但不論是不是因爲有祖輩的福廕遮擋,孟德兄的所作所爲,依舊還是令人敬佩的,至少不是每個官宦子弟,都猶如兄長一般無懼無畏。”

曹操略爲自嘲的笑了一下,搖頭道:“無懼無畏?……可惜啊,那樣的日子都已經過去了,如今的曹某也算是一方重鎮,再也不可能變成那個十五年前,敢於棒打權貴的曹操了。”

陶商見曹操落寞,隔着馬伸手拍了拍曹操的肩膀,安慰道:“無論是當初在洛陽得罪權貴,還是後來在虎牢關外與袁盟主正面爭辯,或是再到孟德兄你想要獨自領兵去追董卓,你都做了許多常人所不敢爲之事,換作是我未必能有這樣的勇氣……孟德兄感慨當初那段可以任性而爲的日子過去了,可是如今的你,卻也得到了更多的東西,這便是成熟的代價,當你在得到的時候,同時也正在失去着一些其他的東西。”

曹操聞言,面露疲憊,笑了笑道:“你年紀輕輕的,怎麼說出來的話竟是這般滄桑老辣,比之曹某亦有過之,端的是令人驚詫,想曹某像你這麼大的時候還在青樓妓館押妓買醉……唉,不提也罷!”

陶商似也是被曹操勾起了一些情緒……不由的想起了前世的日子,仰頭看向遠處的藍天。

前世的生活,現代化的日子,親人父母同學朋友,彷彿都成了一場夢一樣,是那樣的虛無縹緲,卻又那樣的真實。

自打來的了這個世界,這個藏在心中最大的秘密,陶商就一直無法與人訴說,也沒法訴說,只能一個人默默的憋在心裡,身爲一個後世人,重生穿越的秘密,是必須要爛在肚子裡的,這點無可厚非……可是那種無法陳述、無法與他人交心訴苦的痛苦,又有誰能夠了解呢?

老天爺真殘忍,不明不白的讓自己一個人回到了東漢末年……小心的守護着這個無法與他人分享的秘密,卻一點前世的念想都沒有給他帶來……哪怕是穿越來一條後世的狗也成啊,至少能讓自己哀訴衷腸。

陶商在回憶着屬於他的秘密,而曹操亦是在感慨過去……

曹孟德仰頭看天,思緒良久,突然一字一句的朗朗出聲道:

惟漢廿二世,所任誠不良。

沐猴而冠帶,知小而謀強。

猶豫不敢斷,因狩執君王。

白虹爲貫日,己亦先受殃。

賊臣持國柄,殺主滅宇京。

蕩覆帝基業,宗廟以燔喪。

播越西遷移,號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爲哀傷。

一首詩唸完,不由得觸動了陶商心頭的某根神經……這是曹操的《薤露行》,想不到居然成詩在這種情形之下,適才的詩中悲憤與心境,完全是因爲眼下洛陽的這幅慘相而起,在這種情形下,確實能夠充分表達曹操心中的哀痛與懷念之情。

陶商被曹操話語中的語境所感染,胸口中似是堵了一塊沉甸甸的石頭,積壓在腔內不吐不快。

少時,便聽陶商也一字一頓地開口頌道: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羣兇。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一部稍加摘選《嵩裡行》唸完了,陶商這胸口的大石彷彿才落下,說不出的酣暢淋漓。

曹操則是在一旁聽的目瞪口呆,好半天回不過味兒來。

“陶……賢弟,這詩是你做的嗎?”半晌之後,曹操方纔詫然地開口諮詢。

陶商疑惑地看向曹操,下意識地反問道:“這詩不應該是你做的嗎?”

曹操聞言一愣,接着不由的哈哈大笑:“陶兄弟真會開玩笑……不過你做的這首詩意境極高,與曹某的適才所做的《薤露行》頗有同曲之妙!”

陶商聞言不由的擦擦汗,感情曹老闆還沒做出這首詩,這下可是尷尬了……完了,一時興起,把曹大哥的詩給剽了……

“孟德兄……陶某對不住你……慚愧啊。”

他當然要慚愧,當着原詩的主人把人家的詩給剽了……還讓人家好一頓誇,這套路不是一般練家子根本就玩不出來。

陶商決定,回頭說什麼也得好好反省一下自己……餓自己一頓作爲懲罰。

“賢弟,這詩起名了嗎?”

“孟德兄見笑了,這首詩……叫做’嵩裡行’。”事情已經做下,陶商避無可避,只好實話實說。

“嵩裡行?”曹操聞言皺了皺眉,道:“嗯,嵩裡和薤露原來本是一體,在樂府詩裡收於相和歌辭,跟曹某的詩倒是相得益彰……不過陶賢弟做的詩,跟曹某之詞相若,豈不落了下乘?不如另取別名……賢弟是在洛陽做出此詩,不如就叫雒陽行吧,你看如何?”

如何個甚!不如何!

陶商擡手擦了擦額頭上的漢,虛笑着道:“雒陽行……不夠押韻……名太俗氣。”

敢說大漢朝第一都市名太俗氣的傢伙,陶商估計也算是千古第一人了。

曹操倒是沒有在這個事情上多做爭執,而是鼓掌嘆道:“不改就不改了,都是你自己的事,賢弟隨意便是……不過令操詫異的是,陶老弟你不但是少年聰穎,而且還深通樂府,善作詩詞,真可引曹某的知音……上次你在虎牢關前做出七言之句,曹某本還有些詫異,料想賢弟是託人代做,想不到今日方見賢弟真章……”

“等會。”陶商急忙伸手攔住曹操的話頭,眼睛瞪的渾圓:“我在虎牢關作什麼詩了?”

曹操詫然言道:“陶兄弟自己作的絕詩,自己怎地還不記着?青海長運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這不正是陶兄弟的佳作,眼下衆諸侯各處都已經傳遍了!”

陶商虛弱地言道:“那是我臨時起意,隨口唸兩句解悶的……”

這回輪到曹操驚詫不已。

“隨口唸兩句就能做出這等絕句?你是怎麼做到的?改天需得教教曹某!我回頭沒事也解解悶玩。”

陶商擡起左手遮住臉……太愧疚了。

曹操笑着又問道:“賢弟,不過爲兄還有一事不明白,你那兩句‘’青海長運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青海雪山理應指的是西域之吧?……且你那天明明是在虎牢關下,爲何要望玉門關?玉門關不更是在河西之地嗎?”

陶商把臉從手掌中抽了出來,虛弱的望向曹操。

半晌之後……

“虎牢關……名太俗氣了。”

曹操恍然而悟,道:“又是因爲俗……瞭然……陶賢弟你可真是個難得的雅人啊。”

第六百七十章 田豐“報恩”第八百一十六章 郭嘉的呼應第八百一十五章 計算之外的強兵第六百一十一章 兩朝初戰第五百八十一章 陶軍劫馬第二百二十九章 低 迷第一百一十三章 談條件(二合一章節)第十三章 軍隊與宗民第九十六章 不食嗟來之食第二百零八章 金陵城的變化第六百二十八章 演給你看第一百二十六章 專治嘚瑟第四百五十六章 毒物知毒物第五百五十章 烏巢,攻耶,不攻耶?第六百六十二章 打下一片根據地第一百七十七章 琅琊諸葛第六百二十三章 曲阿小將第二百零四章 錦帆對虎癡第二百四十七章 董卓嗑藥第六百章 驗貨玲綺第九百零九章 狼狽相認第八百六十五章 冢虎之策第七十章 分贓朝臣第二百二十章 袁術出兵(第一更,今日四更)第四十五章 車輪第五百七十四章 涼薄之人第九百二十三章 捉放曹第五百六十三章 病體愈沉第一百四十三章 兵源激增(二合一章節)第八百七十三章 江陵亂第四百三十三章 神將劉闢第八百二十四章 虎狼之戰第五百五十二章 荀彧之詢第三百八十四章 對手有三家第七百七十四章 茅房殺弟第六百一十八章 空 投第三百四十四章 燒麥溜苟第五百二十四章 兄弟團聚第四百八十五章 忐忑欲出逃第二百六十六章 董卓的無奈第四百九十七章 袁紹南征第三百一十章 好美色的孔北海第八百八十四章 龐德的必殺第七百六十九章 偷襲中的變故第五百零一章 銀河射手第七百七十九章 攻克山陽郡第六百三十六章 兩漢交鋒第五百五十八章 作壁上觀第七百二十八章 揣測曹操第二百一十四章 諸葛亮的才華第七百一十八章 既定的策略第三百二十七章 何去何從第八百四十四章 陷陣之威第八百四十九章 荊 南第六十六章 中 丞第七章 第一次遠征第一千零九章 轉攻後援第七百一十二章 求敗而不得第五十章 共同追擊第二百六十六章 董卓的無奈第四百九十三章 二使說曹操第二百一十章 盟主誕生第五百七十九章 潁川私學第八百八十五章 劉曹再見第八百九十三章 揣摩敵意第三百二十四章 天人之姿第六百七十章 田豐“報恩”第九十章 落筆焚牘第八百零六章 重用降臣第五百三十九章 戲志才第一百二十九章 我答應你(二合一章節)第四百一十二章 翁婿再見第七百零八章 恐怖的趙雲第三百五十一章 跟宦官交朋友第六十四章 禍水第三百八十一章 大家都惦記呂布第三百九十章 呂布與趙雲第四百三十章 曹操的小心思第一百三十七章 斷指立誓第九百二十章 出其不意第八百三十三章 曹軍的新目標第三百九十七章 三點高論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件事第七百九十四章 三代祖孫第八百零八章 溫侯的大計第五十章 共同追擊第八百四十二章 再出陰招第九百一十八章 攻陽平關第四百九十八章 文士對罵第七百七十六章 空前膨脹第七百章 賤招第二百六十九章 李傕的崛起第八百零七章 中原爭雄第八百三十六章 小溪邊的伏擊第八百九十三章 揣摩敵意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第一第八百七十二章 膽大的丁奉第九百一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七百七十八章 袁紹之觴第十一章 偷豬之戰
第六百七十章 田豐“報恩”第八百一十六章 郭嘉的呼應第八百一十五章 計算之外的強兵第六百一十一章 兩朝初戰第五百八十一章 陶軍劫馬第二百二十九章 低 迷第一百一十三章 談條件(二合一章節)第十三章 軍隊與宗民第九十六章 不食嗟來之食第二百零八章 金陵城的變化第六百二十八章 演給你看第一百二十六章 專治嘚瑟第四百五十六章 毒物知毒物第五百五十章 烏巢,攻耶,不攻耶?第六百六十二章 打下一片根據地第一百七十七章 琅琊諸葛第六百二十三章 曲阿小將第二百零四章 錦帆對虎癡第二百四十七章 董卓嗑藥第六百章 驗貨玲綺第九百零九章 狼狽相認第八百六十五章 冢虎之策第七十章 分贓朝臣第二百二十章 袁術出兵(第一更,今日四更)第四十五章 車輪第五百七十四章 涼薄之人第九百二十三章 捉放曹第五百六十三章 病體愈沉第一百四十三章 兵源激增(二合一章節)第八百七十三章 江陵亂第四百三十三章 神將劉闢第八百二十四章 虎狼之戰第五百五十二章 荀彧之詢第三百八十四章 對手有三家第七百七十四章 茅房殺弟第六百一十八章 空 投第三百四十四章 燒麥溜苟第五百二十四章 兄弟團聚第四百八十五章 忐忑欲出逃第二百六十六章 董卓的無奈第四百九十七章 袁紹南征第三百一十章 好美色的孔北海第八百八十四章 龐德的必殺第七百六十九章 偷襲中的變故第五百零一章 銀河射手第七百七十九章 攻克山陽郡第六百三十六章 兩漢交鋒第五百五十八章 作壁上觀第七百二十八章 揣測曹操第二百一十四章 諸葛亮的才華第七百一十八章 既定的策略第三百二十七章 何去何從第八百四十四章 陷陣之威第八百四十九章 荊 南第六十六章 中 丞第七章 第一次遠征第一千零九章 轉攻後援第七百一十二章 求敗而不得第五十章 共同追擊第二百六十六章 董卓的無奈第四百九十三章 二使說曹操第二百一十章 盟主誕生第五百七十九章 潁川私學第八百八十五章 劉曹再見第八百九十三章 揣摩敵意第三百二十四章 天人之姿第六百七十章 田豐“報恩”第九十章 落筆焚牘第八百零六章 重用降臣第五百三十九章 戲志才第一百二十九章 我答應你(二合一章節)第四百一十二章 翁婿再見第七百零八章 恐怖的趙雲第三百五十一章 跟宦官交朋友第六十四章 禍水第三百八十一章 大家都惦記呂布第三百九十章 呂布與趙雲第四百三十章 曹操的小心思第一百三十七章 斷指立誓第九百二十章 出其不意第八百三十三章 曹軍的新目標第三百九十七章 三點高論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件事第七百九十四章 三代祖孫第八百零八章 溫侯的大計第五十章 共同追擊第八百四十二章 再出陰招第九百一十八章 攻陽平關第四百九十八章 文士對罵第七百七十六章 空前膨脹第七百章 賤招第二百六十九章 李傕的崛起第八百零七章 中原爭雄第八百三十六章 小溪邊的伏擊第八百九十三章 揣摩敵意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第一第八百七十二章 膽大的丁奉第九百一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七百七十八章 袁紹之觴第十一章 偷豬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