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辭歲邁今年

甄堯看着陳儀那依舊是謙虛有理,就算如今已經成爲了這天下數一數二的諸侯,依舊是對於自己和自己身後的甄家謙敬有禮。

這傢伙果然是一個成大事的人!

甄堯目光沉重的打量着面色溫和,君子如玉的陳儀心中暗暗感慨道。

同時也加大了自己要將自己的家族榜上對面這陳儀戰車的決心。

“甄家主,不知這次前來可謂是有何事?”

主賓分坐各自的位置以後,只見坐在主位之上的陳儀帶着一絲好奇的對着甄堯詢問道。

甄堯臉上帶着柔和的笑容,極爲平靜的將自己這次來意說了。

“在下奉袁公所託,特意送來金錢糧草,袁公願和州牧結友鄰之好!”

陳儀聽了甄堯的話,眼角帶着笑意,心中卻默默的思量着,的確現在的袁紹對於自己這剛剛崛起的新勢力還是有所忌憚。

若是現在沒有公孫瓚的話,恐怕袁紹就不會這樣對自己,早就帶着他冀州的軍隊壓過來了。

不過在亂世之中並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利益纔是決定着兩方關係所在。

“禮物我就收下了,甄家主回去可以稟報袁公,我陳儀對袁公也是仰慕許久,希望有一日我們能夠見上一面!”

陳儀稍作猶豫,覺得現在自家的幷州還是需要發展,而如今的陳儀自己的目標並不是在河北這一塊。

原本定下目標就是暫時以定州爲根據地組建出一隻足夠厲害的軍隊,到時候我等到天子從長安逃出,便一舉攻下司隸和雍州,到時候靠着關卡的險峻足以閉關自守。

而那時,陳儀要是有足夠的實力的話,便會出兵涼州和益州,將這兩地直接收入囊中。

以當年秦王嬴政和漢王劉邦當年所擁有的姿態,虎踞關攏巴蜀,坐觀天下諸侯爭鬥。

到時候陳儀自己再準備好時機出關一舉將天下平地。

至於河北,雖然說極爲的富庶,但是一馬平川,真正交戰起來還是主要看手下的軍隊實力。

以現在陳儀和他守在軍隊的實力前去攻打冀州和河北這一塊地方和袁紹去爭鬥,說實話實在並不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

只不過若是袁紹這傢伙不長眼睛派人來攻打自己的話,陳儀也不會忍氣吞聲,他也會出兵去教訓教訓袁紹的軍隊,也讓袁紹知道自己並不是好招惹的。

“還有一事!”

甄堯看着陳儀對於袁紹並沒有偏見,頓時臉上露出了一絲喜悅的笑容,此時他伸出自己的腦袋,語氣小心翼翼的對着陳儀說道。

陳儀見對方神秘兮兮的樣子,眼中也露出了一絲疑惑,目光古怪的盯着對面的甄堯。

“在下有一妹,閨名宓,仰慕州牧許久,若州牧不棄,甄家願意和州牧結秦晉之好!”

甄堯雖然心中還是有所想法,但是面對這種情況,他還是感覺到有些擔憂。

畢竟甄家在這個時代的背景下,地位並不是非常的高,就算是他們是家財萬貫,不過在袁紹眼中根本就是無足輕重的存在。

甄堯也曾想和袁紹結成姻親,用這樣的方式來提高自家家族的實力,只不過袁紹對於甄家的請求,直接冷眼相待婉言拒絕。

這讓甄堯在面對這樣的情況之下,只能無奈的放棄了和袁紹結姻的想法。

最終思來想去只能將目標瞄向了幷州剛剛崛起的陳儀,畢竟陳儀今年也不滿二十,正是年少英豪,若是自己妹妹嫁給了這樣的人,也算是她的福氣。

甄宓,洛神?!

陳儀聽了甄堯的話,睜大眼睛面色即爲錯惡的,看着對方,他沒有想到對方要將歷史上大名鼎鼎的甄宓嫁給自己。

這是不是表示以後自己要生個兒子叫做陳叡?

“不知道甄小姐芳齡幾何?”

不過陳儀思來想去卻發現了一個問題,此時的他睜大了眼睛,面色好奇的看着甄堯,小聲向着對方試探道。

畢竟陳儀知道甄宓可是歷史上曹丕的妻子,雖然說比曹丕要年長三歲,但是也可以算是我和曹丕一代的人。

現在曹丕應該還在玩泥巴吧,也不知道甄宓現在多大。

“舍妹今年九歲!州牧若是覺得年輕的話,在下可以將舍妹送入州牧府中,等幾年便可以了!”

甄堯看着陳儀那睜大眼睛充滿疑惑的模樣,最終語氣極爲平和的對着面前的陳儀說道。

陳儀愣了一下,連十歲都沒有,你這個做哥哥的就把妹妹往自己府中送,也簡直是親哥哥了!

甄宓現在還這麼小,還是個啥都不懂的女童,我陳儀這是要答應了,我簡直就是禽獸!

“嗯……嗯……那好吧!”

陳儀稍作思考,爲了使自己免得被人說成是禽獸不如,陳儀還是勉爲其難的答應。

畢竟如今的甄宓可是祖國的花骨朵正是需要人來愛護,陳儀當然有不可推脫的責任。

當然陳儀還是看重了甄家的聯姻,雖然對方的家族在整個漢墓並不是數一數二充滿勢力的家族,但是對方有錢啊。

整個大漢天下之中最有錢的家族就是甄家。

雖然如今商人的地位非常的低下,甚至甄家在其他的世家大族之中,根本算不上什麼,但是陳儀倒是對甄家看好。

其他的世家大族,你們雖然等級高,實力強悍,但是我可以氪金,氪金使自己強大。

氪金!氪金!

陳儀笑眯眯的送着甄堯離開了自己的府邸,兩人可謂是如今已經達成了合作的共識。

在甄堯保證儘快將自己的妹妹送到太原陳儀府邸之下,帶着自己手下的這羣衛隊離開了太原。

陳儀看着遠去的甄堯,陳儀也不由的感慨的,自己恐怕又要多養一個了。

現在陳儀的府邸中,陳儀還需要養着大喬小喬兩個小姑娘,沒想到又多了一個甄宓。

陳儀發現自己爲了祖國的花朵,可是盡心盡力。

而大喬小喬來了這幾個月,通過書信和自己的父親取得了聯繫,大喬小喬的父親聽說兩人住在幷州牧陳儀的府邸中。

直接一封書信回給了自己的兩個女兒,讓兩個女兒暫時住在幷州。

大小喬的父親可謂是用心良苦,如今他也看清楚這個世道,亂世已經到來,羣雄開始征戰。

而這個時候有着一個非常強大的靠山,可以說是非常的重要,而如今幷州一統,幷州牧陳儀可謂是如今天下諸侯之中數一數二的存在。

在加上陳儀青年才俊的名聲,才讓大小喬的父親想出了這樣的念頭。

不過大小喬的父親也覺得現在天下太亂,自己所處的地區到處到賊橫行,到時候自己一定要將自己的家業遷徙到幷州,好爲自己的女兒做準備。

而時間倒是過得飛快,北方已經是漫天大雪,天下諸侯倒是安靜了許多,年關將至幷州倒是極爲喜慶。

幷州陳儀經過了改革,使得整個幷州的百姓都完全的富裕起來,而如今人人有其田已經是幷州百姓的常態。

而幷州百姓現在對於如今的幷州牧可是感恩戴德,若不是他的到來,恐怕幷州還是處於一片混亂之中。

而陳儀這段時間依舊是發展着農業,將許許多多改良的農業工具運用到了百姓的手中,使得百姓在耕作的時候減少了許多的力氣,使得生產力飛速的提高。

而印刷術和造紙術這兩項核心的技術已經到了關鍵時刻,恐怕今年一過,這兩項技術就可以運用起來。

到時陳儀便可以用着這樣的方式,將蔡邕那帶過來的許多書籍全部印刷成紙質書,再靠着蔡邕的名聲,爲自己的學院招攬寒門子弟來培養真正的人才。

年關倒是過的挺熱鬧的,郭嘉,荀攸等人都回潁川了,如今的幷州已經安定下來,年關已過,他們就會帶着自己的家人返回幷州。

而司馬兩兄弟也回到了河內的司馬家,就連張遼,許褚等人都返回自己所在的家鄉。

不過也有人留在了太原。

戲志才,李儒和徐晃,趙雲基本上是沒有太多的家人,如今倒是能夠安安心心的待在太原配着陳儀渡過年關。

而整個州牧府中,陳儀倒是和蔡昭姬等人一同渡過了這個年關,也算是非常的開心。

而年關已過,手下的文武便帶着自己的家人返回了幷州,如今幷州已經安穩,他們倒是能夠安心的將家人帶過來在幷州生活。

陳儀也非常開心,看着自己手下的文武帶着家人過來,於是連忙將原本空出來的世家大族的府邸,分給了自己手下的文武,作爲如今的獎賞以及年關的禮物。

而最讓陳儀意外的便是許褚了,現在的許褚直接把自己所有宗族的人全部給帶過來了,直接帶着一個將近千人的宗族直接來到了太原。

許褚將自己的宗族帶過來也讓陳儀見識到了血脈真正的強大。

許褚宗族之中的青壯年都是個頂個的壯漢,這看起來簡直都是一個模子裡面刻出來的。

而許家的族長也是經過深思熟慮,才答應將宗族遷徙過來的。

原本對於許褚投靠陳儀,整個家族中的人都有意見,只不過看着如今的幷州已經發展成這個樣子,他們經過思考以後才同意將家族遷徙過來。

陳儀稍微猶豫了一下,便安排人將原本屬於太原李家的宅地拿了出來給整個許氏宗族作爲族地。

不過隨着如今的年關一過,整個幷州就開始了一系列的發展。

首先政治方面繼續實行原本的制度,並且主動將那些改良的工具和種子分給分配的平民百姓。

至於流亡過來的流民,陳儀也予以資助,並且給予土地供給他們耕作,將他們完全融入到整個幷州。

而在商業方面,如今的於夫羅已經完全的將整個匈奴掌控,在陳儀的商談下,他也同意了,加大兩方的貿易,並且予以商人便利。

畢竟如今的匈奴可以說是非常的缺少糧食,這種方法,加大貿易可以改善兩方的關係,也可以使自己的百姓不要遭受這樣的飢餓。

而在匈奴和幷州的邊境,一條貿易帶的雛形已經完全出現,陳儀相信隨着時間的推移,這條貿易帶將會更加的繁華。

而在軍事方面,陳儀也開始進行加強準備。

首先是步兵軍隊,陳儀現在手下的大將有黃忠,周泰,蔣欽,張燕四個人管理着步兵部隊,四人可謂是對於步兵部隊加強了訓練。

而經過對於步兵的徵召,以及從黑山軍選拔出了許多合適的士兵,如今陳儀現在手下的步兵部隊已經達到了五萬人。

當然在訓練軍隊的時候,陳儀也不忘教導一些現代訓練軍隊的方法,比如說長途奔襲或者是障礙訓練,從而提高自己手下步兵的實力。

而陳儀當然也提前將曹操原本實行的屯田制提出來了,在經過小部分軍隊的實驗,陳儀將整個制度已經完全推向了軍隊。

軍隊每天拿出兩個時辰種地,剩下的時間就是訓練。

畢竟這些軍隊中的錢,只要保證自己軍隊有飯吃,所以兩個時辰已經完全夠了。

而騎兵部隊如今隨着甄家資金的支持以及和匈奴的貿易騎兵部隊倒是發展的非常的快。

再加上有張遼原本屬於幷州狼騎的將領和趙雲這樣在白馬義從之中擔任先鋒的存在。

騎兵部隊訓練起來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而隨着兩人的訓練,如今的幷州的騎兵已經初具規模,現在的陳儀手下有八千騎兵,可以說你在整個亂世之中,已經算擁有騎兵非常多的諸侯了。

而其餘的特殊的軍隊也沒有減少訓練。

陳到年關已過,就直接從步兵部隊之中分離出來,並且在陳儀安排下,從軍隊之中選出來兩千人開始單獨訓練。

陳儀並且給陳到這隻訓練的軍隊專門打造鎧甲和武器,並且給這支軍隊命名爲白毦兵。

而徐晃的乞活軍,現在也在徐廣的帶領下有所規模,現在的乞活軍的數量已經達到了兩千人,並且在徐晃的訓練之下,已經有着比較嚴整的軍紀。

而最後一支軍隊則是目前陳儀手下的衛隊,由許褚爲首的許家組建,總共百人,不過這其中的百人個個是極爲厲害的存在,面對普通的士兵,一個打十個都極爲的容易。

陳儀這邊有條不紊的發展,而甄堯卻迫不及待的把自己的妹妹給送了過來。

而陳儀也第一次見到了,在歷史上鼎鼎有名的洛神甄宓,雖然說她看樣子現在還是一個孩子。

甄宓小心翼翼的站在房間裡,看着走進來的陳儀,心裡可以說是非常的緊張。

雖然說如今他的年紀還小,但是甄宓基本上已經是個小大人了,他知道站在自己對面的陳儀身份可謂極其高貴,甚至以後自己還要成爲他的妻妾。

“這些日子你就住在這裡吧!若是覺得悶的話可以去找隔壁的兩姐妹聊聊天!”

陳儀看着面前一臉拘謹的甄宓,臉上露出了一絲柔和的笑容,語氣極爲輕柔的向着甄宓說道。

甄宓聽到這樣柔和的話語聲,小心翼翼的擡起腦袋,看着對方面色極爲溫柔的樣子,心中原本的警惕感,瞬間消散了許多。

“州牧……你能帶我去找蔡邕先生嗎?”

甄宓擡起自己的腦袋,稍微的遲疑了一下,然後語氣小聲的對着陳儀試探道。

“蔡邕?你找那老頭幹什麼?”

陳儀聽了甄宓的話,極爲疑惑的問道。

雖然說蔡邕現在是陳儀的岳父,但是陳儀卻對於自己這個岳父非常的不滿。

如今印刷術和造紙術已經發明完成,當然印刷術能夠印刷,主要靠着刻紙和排版。

這刻字這樣的事情當然有工匠去做,但是排版這樣的事情,則需要文人前去做,畢竟許多的工匠都是不識字的。

而蔡邕這該死的老頭,就叫蔡昭姬前去幫忙排版,結果順便把刁秀兒也叫去了。

結果每當陳儀回到自己的府邸之中,卻發現自己的府邸中常常沒人,連一個秀恩愛的人都沒有,陳儀感覺自己就算結了婚,依舊是個悲劇。

於是對於蔡邕這個岳父有點抱怨起來。

“我想和蔡邕先生學習!”

甄宓聽到對方充滿疑惑的話語聲,稍微的思考了一下,面色極爲認真的對着陳儀回答道。

陳儀愣了一下,稍微的思考了一下,纔想起來在歷史書的記載,這甄宓小時候的願望就是成爲一名女博士。

這世界有三類人,男人女人和女博士。

當然這個女博士和現在這個女博士並不是一類,用現在說的話來說就是女學者。

當然說實話還是和女博士沒多大區別,可以說如今的蔡昭姬也能算作是女博士。

陳儀愣了一下,看着甄宓那一臉渴求的模樣,心中卻打着自己的小算盤。

蔡邕這個糟老頭子已經將自己的兩個媳婦要過去,要是再把自己未來的媳婦教壞了,自己到時候要哭都沒地方哭。

“咳咳!這個我會好好考慮的!不過現在的蔡邕老先生,正在做着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等他做完了以後我再帶你去見他!”

陳儀看着甄宓那精緻如同白玉般的小臉,最終只能無奈的對着甄宓說道。

甄宓也盈盈一笑,點了點頭,原本那有些警惕的心情,瞬間就放鬆下來。

陳儀倒是如今閒的沒事,自己的兩個媳婦全都被蔡邕帶走了,自己趁着這個時間無聊也可以和麪前的甄宓聊聊天。

畢竟有位名人說過,感情這方面就要從小培養。

陳儀倒是眼光非常的寬廣,畢竟他是從後世而來,所見所聞都有非常奇特的見解。

而甄宓原本對於陳儀就非常好奇,看着陳儀展示的學識淵博瞬間讓甄宓的眼神之中露出了敬佩之色。

甄宓現在對於陳儀可是充滿了好感。

而陳儀倒是和對方聊了許久,看着天色漸晚,囑託甄宓早點休息注意保暖,注意多喝熱水,最後也慢慢的離開了甄宓的房間。

而整個天下隨着今年的開始,又陷入到了爭霸之中。

而長安朝廷之中,李榷挾持天子,而郭汜則挾持百官,兩人可謂是爭權奪利,打得不亦樂乎。

而張濟也帶着手下的軍隊趁着袁術逃往淮南,劉表攻打宛城之際,偷偷的襲擊了宛城,趁着對方不注意,直接將城池佔爲己有

而劉表卻不能忍受,直接帶着軍隊和對方開始了交戰。

而袁紹和公孫瓚依舊是在僵持着,當然公孫瓚對於身後的劉虞仍然是有所防備。

劉虞可以說是如今天下威望最高的漢室宗親,是當今的幽州牧,雖然劉虞對於公孫瓚和袁紹爭鬥不管不顧。

但是公孫瓚卻依舊對於這位老好人劉虞充滿警惕,雖然兩人同在幽州,畢竟兩人的觀念不同,以至於兩方各自都有隔閡。

而兗州的曹操,如今趁着自己的這段時間已經完全的將豫州消化。

曹操現在基本勢力周圍威脅消失,考慮許久,曹操打算將自己的父親曹嵩接到自己這裡享福。

第二百零一章 幷州攻略戰第四百二十二章 高句麗敗亡第二百五十六章 求援益州軍第二百七十六章 西涼的軍團第六章 酒後呂奉先第四百零一章 破敵建功時第三百七十九章 結束的戰爭第四百一十八章 欺人太甚第四百三十七章 求饒的土著第三百六十五章 潰不成軍第二百八十三章 公孫的反擊第一百三十九章 坐看西羌亂第四百二十一章 主動送人頭第二百零五章 袁紹的仇恨第二百六十三章 宛城張繡降第三百六十三章 江東兩帥才第三百五十二章 叫罵的敵軍第三十三章 挖坑坑呂布第二百六十七章 陳宮的後悔第三百零二章 攻打河北地第二百七十五章 虎牢關攻略第三百二十章 快請周公瑾第二百三十八章 擾亂的計劃第四百三十九章 來襲的援軍第三百七十三章 天子的苦澀第七十七章 陳儀的救援第七十章 雪中斬白馬第三百九十章 西域的國家第四百零七章 桃園三兄弟第四十六章 收復上黨郡第一百七十七章 釋放南蠻王第八十八章 戲志纔到來第三百六十四章 正面的作戰第二十九章 世家的臣服第二百八十五章 世家的表態第一百九十二章 劉曄的謀劃第二百九十章 袁家狗熊兒第三百六十八章 大海的王者第三百五十一章 無敵的大炮第四百二十二章 高句麗敗亡第四百二十章 兵臨襄平城第四百零九章 遼東的叛亂第四百零四章 劉備的決定第九十七章 又見呂玲綺第二百二十八章 諸侯的表現第二百六十章 脫離兗州軍第三百零八章 夏侯淵之子第三百七十九章 結束的戰爭第四百零一章 破敵建功時第三百五十七章 趙雲過北山第二百四十章 袁公路的死第二十一章 路遇攔路虎第四百二十六章 龐統的驕傲第四百零二章 出手的衝動第五十章 黑山的試探第三百九十三章 馬超的勇猛第二章 富貴險中求第二百三十五章 愚蠢的伯符第三百一十一章 永遠不撤離第三百五十六章 魯肅的想法第三百八十一章 最後的決戰第三百六十一章 堅守的據點第三百四十五章 江東的接替第三百五十章 暗夜的來襲第一百三十四章 派系的制衡第三百五十四章 江東的危機第四十五章 賈詡終出謀第三百五十章 暗夜的來襲第三百零三章 關羽的到來第二百三十三章 孫策的霸業第四百一十二章第九十四章 夜裡訪楊府第三百七十六章 天子的位置第八十四章 借策嚇馬騰第三百五十九章 進入南亞區第三百七十八章 全新的天下第四百一十二章第二百六十八章 呂布的危機第二百零五章 袁紹的仇恨第二百八十一章 火海的包圍第三百五十七章 趙雲過北山第三百五十九章 漢中的援軍第三百七十六章 百姓的反抗第二百零八章 袁軍的哀鳴第五十五章 天下的發展第一百五十八章 終究爲亂臣第三百零七章 瞞天過海謀第二百七十八章 曹操的憤怒第二百三十九章 衝昏了頭腦第三百八十八章 周瑜的明智第三百五十九章 漢中的援軍第二百八十三章 公孫的反擊第四十七章 張燕的應對第三百四十五章 江東的接替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淹秣陵城第十三章 躲不過定律第二百零一章 幷州攻略戰第一百四十一章 立足曲阿城第一百二十八章 劉備投曹操第三百五十五章 反抗的南亞
第二百零一章 幷州攻略戰第四百二十二章 高句麗敗亡第二百五十六章 求援益州軍第二百七十六章 西涼的軍團第六章 酒後呂奉先第四百零一章 破敵建功時第三百七十九章 結束的戰爭第四百一十八章 欺人太甚第四百三十七章 求饒的土著第三百六十五章 潰不成軍第二百八十三章 公孫的反擊第一百三十九章 坐看西羌亂第四百二十一章 主動送人頭第二百零五章 袁紹的仇恨第二百六十三章 宛城張繡降第三百六十三章 江東兩帥才第三百五十二章 叫罵的敵軍第三十三章 挖坑坑呂布第二百六十七章 陳宮的後悔第三百零二章 攻打河北地第二百七十五章 虎牢關攻略第三百二十章 快請周公瑾第二百三十八章 擾亂的計劃第四百三十九章 來襲的援軍第三百七十三章 天子的苦澀第七十七章 陳儀的救援第七十章 雪中斬白馬第三百九十章 西域的國家第四百零七章 桃園三兄弟第四十六章 收復上黨郡第一百七十七章 釋放南蠻王第八十八章 戲志纔到來第三百六十四章 正面的作戰第二十九章 世家的臣服第二百八十五章 世家的表態第一百九十二章 劉曄的謀劃第二百九十章 袁家狗熊兒第三百六十八章 大海的王者第三百五十一章 無敵的大炮第四百二十二章 高句麗敗亡第四百二十章 兵臨襄平城第四百零九章 遼東的叛亂第四百零四章 劉備的決定第九十七章 又見呂玲綺第二百二十八章 諸侯的表現第二百六十章 脫離兗州軍第三百零八章 夏侯淵之子第三百七十九章 結束的戰爭第四百零一章 破敵建功時第三百五十七章 趙雲過北山第二百四十章 袁公路的死第二十一章 路遇攔路虎第四百二十六章 龐統的驕傲第四百零二章 出手的衝動第五十章 黑山的試探第三百九十三章 馬超的勇猛第二章 富貴險中求第二百三十五章 愚蠢的伯符第三百一十一章 永遠不撤離第三百五十六章 魯肅的想法第三百八十一章 最後的決戰第三百六十一章 堅守的據點第三百四十五章 江東的接替第三百五十章 暗夜的來襲第一百三十四章 派系的制衡第三百五十四章 江東的危機第四十五章 賈詡終出謀第三百五十章 暗夜的來襲第三百零三章 關羽的到來第二百三十三章 孫策的霸業第四百一十二章第九十四章 夜裡訪楊府第三百七十六章 天子的位置第八十四章 借策嚇馬騰第三百五十九章 進入南亞區第三百七十八章 全新的天下第四百一十二章第二百六十八章 呂布的危機第二百零五章 袁紹的仇恨第二百八十一章 火海的包圍第三百五十七章 趙雲過北山第三百五十九章 漢中的援軍第三百七十六章 百姓的反抗第二百零八章 袁軍的哀鳴第五十五章 天下的發展第一百五十八章 終究爲亂臣第三百零七章 瞞天過海謀第二百七十八章 曹操的憤怒第二百三十九章 衝昏了頭腦第三百八十八章 周瑜的明智第三百五十九章 漢中的援軍第二百八十三章 公孫的反擊第四十七章 張燕的應對第三百四十五章 江東的接替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淹秣陵城第十三章 躲不過定律第二百零一章 幷州攻略戰第一百四十一章 立足曲阿城第一百二十八章 劉備投曹操第三百五十五章 反抗的南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