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縣令召見

武德興奮道:“大兄,今日軍侯戰死,你又陣斬敵將立下大功,沒準兒縣令一高興就把軍侯許給你了呢!”

劉燁瞥了他一眼:“想得倒美,我等負罪之身,將功補過便不錯了,哪裡還能期望高官厚祿?”

話雖如此,不過如今正是用人之際,宋和想必也得有所表示。劉燁看了一眼別在腰上的頭顱,韓車騎兀自圓睜雙眼,一副死不瞑目的模樣,不由嘿嘿一笑,倒也覺得這顆死人腦袋可愛了許多。

迎面一人跨步而來,年紀三十許,看到別在腰上的腦袋,聞到劉燁身上濃厚的血腥味,不禁面色一變退後半步:“劉玉卿?縣尊徵召,請跟我來吧。”

劉燁心想這人估計是縣令宋和身邊的小吏,所謂宰相門前七品官,因此上前兩步,笑眯眯的抓住他手:“不知兄臺高姓大名?”

他勉強一笑,不動聲色的掙脫了劉燁的手掌:“某乃張遵,縣令麾下書吏,玉卿且跟我來吧。”說罷張遵在前引路,劉燁跟在身後。

張遵稱呼劉燁的字倒不是說兩人一見如故,只不過漢朝時直呼其名是很沒禮貌的,一般都是稱呼表字。

兩人一路從城頭走下來,只見得遍地都是人在忙碌,黃巾賊攻城,一旦城破全城人不是淪爲賊寇就是被殺,因此壯丁在前線抵禦,後面的人則是搬運守城器械,救護傷員。

不少壯丁中箭受傷未死,被搬下來之後動彈不得,只能夠哀號呼救,劉燁更是看到一個壯丁被砍下來一條手臂,止住了血沒死,身上還插着三四根箭,不由眉頭一皺,心想要不是自己今日奮勇,只怕下場比這些人好不了多少。

歷城只有兩萬人,縣城街道也不大,兩個人走了沒多久,便到了縣衙大堂。

張遵扭頭道:“玉卿在此稍待,某去稟報縣尊。”

劉燁站在原地等候,張遵進入稟報,片刻後走了出來對劉玉卿拱手一笑:“請吧,玉卿兄。”

劉燁整理衣冠,昂首闊步走進了縣衙之中,相比於城頭和街道上的擁擠,大廳之中顯得空曠的多,除了四名軍士,只剩下了宋和一人,想必縣尉和典吏等人正在各自忙活。

宋和乃是東萊郡人,和著名的青州猛將太史慈倒是同鄉,他在歷城任職多年,年歲在五十上下,三縷長鬚頗有氣度,只不過多日操勞累的頭髮花白,一副殫精竭力的模樣。

劉燁上前一步,躬身作揖,朗聲道:“玉符裡劉燁,拜見縣尊大人。”

宋和本來正在低頭瞧着案牘,聽到這中氣十足的聲音,不由得擡起頭來,看到劉燁後勉強微笑:“劉燁,你的名聲本官很早就聽說過了,今天可算是見識一二了。”

“大人過獎,此乃賊軍大將首級,請大人過目觀之!”劉燁中氣十足,從腰間摘下了韓車騎死不瞑目的腦袋,正對着宋和的眼睛。

宋和睜大眼睛,微微一笑:“好好好,想不到你竟然有此勇武,看來我歷城保全要多多仰仗於你啊。”

張角在冀州鉅鹿發動黃巾起義,麾下共分爲三十六方,韓車騎雖然在周駿一方當中勇猛無敵,不過聲名卻不爲宋和所知,宋和還以爲劉燁斬殺的“大將”不過也就是個軍侯一類的角色,倒也沒有多想。

“唉,賊軍圍城,水泄不通,如今正是用人之際,可惜方軍侯戰死,無人代替……”宋和一邊唉聲嘆氣一邊注視着劉燁。

一旁的張遵微微皺眉,心想縣尊難道這麼大方,剛一見面就要把軍侯的重任委託給獲罪之身的劉燁?要知道劉燁不過是一介白身,頂多算是個有些名氣的遊俠兒而已。

劉燁聽到這也心中怦然一動,漢朝軍制當中,五人一伍,十人一什,五十人一隊,百人一屯,而軍侯則統領一曲人馬,麾下二百戰兵,要是能夠得到軍侯,那可是大大的有利。

然而宋和話鋒一轉:“劉燁你勇猛,陣斬敵將,不過畢竟是獲罪之身,今日浴血殺敵功過相抵,我提拔你做隊率,你統領囚徒奮勇作戰,只要奮勇殺敵,軍侯之位我也不吝賞賜,可明白了麼?”

原來這宋和壓根兒就沒想要把劉燁封爲軍侯,就算劉燁家世清清白白也不可能,只不過現在賊軍圍城情勢危急,因此宋和把軍侯當作餌料,爲的是讓劉燁爲自己出力,想要把劉燁掌握在手裡。

玩弄權術是當官的必備手段,宋和任職多年,自然是浸淫此道,想要玩弄劉燁在股掌之間。

劉燁瞬間明白過來,不過臉上卻反而裝出一副激動的模樣。

“多謝大人,劉某一定奮勇殺賊,以此報答縣令的知遇之恩!”說着說着,劉燁運功行血,搞的臉龐通紅,同時喉結上下聳動,看上去好像是激動的說不出話來。

宋和呵呵一笑,輕撫長鬚,語重心長道:“很好,你且下去吧,只要殺賊立功,本官絕不吝於賞賜。”

劉燁激動的點點頭,轉身離去不久之後,張遵走上前去:“縣尊大人高明,以區區屯長籠絡了劉玉卿這樣的猛將,實在令下官歎爲觀止。”

宋和笑笑並不說話,心想:這些遊俠兒就是這樣,不過一官半職便激動的說不出話來,可以讓他們爲自己守城,只要能夠撐到駐守臨淄的龔景刺史派兵來援,歷城縣就有救了。

宋和缺乏信息,根本就不知道黃巾起義早就已經席捲天下,百萬大軍縱橫八州,他一直心中盼望着的青州刺史龔景的援兵更是被數萬黃巾賊圍困在了臨淄城根本就不敢出來,最多不過是靠着堅城自保而已。

有時候,缺乏信息倒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要是宋和知道真實情況,怕是連守城的信心都沒有了。

而劉燁踏步走出,從武庫之中領了一副嶄新的牛皮甲,一件皮盔,一把長槊和環首刀之後,朝着東城走了過去,一旁無精打采的武德見狀頓時跳了起來。

“大兄!縣令給你封了個什麼官?”

第871章 強攻水寨第292章 江東猛虎第18章 縋城而出第165章 臨涇之戰(2)第741章 江東軍會議第533章 天下強兵第33章 倚爲犄角第654章 留守人選第340章 漠南大戰(3)第506章 兩虎相爭第669章 孫策託孤第430章 曹操定徐州第125章 定策破賊第589章 短兵交接第918章 劉備撤軍第334章 李傕之計第275章 馬超來也第140章 張角病死第98章 歃血爲盟第869章 溫柔鄉第713章 虛弱的曹軍第443章 父女團聚第458章 勸降賊軍第402章 逼問糧倉第47章 暗中猜忌第31章 名將之姿第464章 袁術稱帝第759章 發兵動向第182章 進擊的張溫第78章 爾等白身?第646章 幽州刺史第348章 奮戰!第919章 張飛斷後第190章 江東子弟第558章 收縮兵力第994章 淮南危局第357章 預言成真第89章 養精蓄銳第915章 曹軍撤退第787章 兩軍對壘第774章 關鍵時刻第299章 力挽狂瀾?第778章 逃出生天第238章 儲位之爭第560章 固若金湯第1023章 終焉之戰第597章 斥候戰第478章 迫降上蔡第1001章 飛將衝擊第535章 門戶大開第914章 虎豹合擊第48章 管亥歸心第828章 驕傲的孟獲第525章 真實意圖第469章 後發者制人第90章 狂飆猛進第541章 女裝第854章 席捲荊南第545章 一舉壓上第987章 子龍領兵第348章 奮戰!第357章 預言成真第237章 雲臺殿第385章 苦戰半日第442章 芳心暗許第402章 逼問糧倉第856章 封鎖州府第467章 誓師出征第863章 水上蛟龍第303章 威震關中第85章 長社血戰第493章 驚動帝駕第15章 輕重緩急第699章 以步對騎第693章 廬江危矣第39章 圍而不攻第818章 大獲全勝第270章 利誘羌人第474章 大張聲勢第81章 一戰奪城第1016章 奇襲下邳第102章 一鼓作氣第237章 雲臺殿第991章 吾乃常山趙子龍第167章 臨涇之戰(4)第652章 田豐守常山第255章 董卓入京第73章 朝廷撤帥第975章 深謀遠慮第439章 長驅直入第892章 于禁出擊第530章 飛書入關第400章 河北鉅變第638章 騎海第800章 按部就班第921章 平定南北第101章 大會諸將第498章 可有蜜水?第543章 陣斬雷公第753章 潰圍
第871章 強攻水寨第292章 江東猛虎第18章 縋城而出第165章 臨涇之戰(2)第741章 江東軍會議第533章 天下強兵第33章 倚爲犄角第654章 留守人選第340章 漠南大戰(3)第506章 兩虎相爭第669章 孫策託孤第430章 曹操定徐州第125章 定策破賊第589章 短兵交接第918章 劉備撤軍第334章 李傕之計第275章 馬超來也第140章 張角病死第98章 歃血爲盟第869章 溫柔鄉第713章 虛弱的曹軍第443章 父女團聚第458章 勸降賊軍第402章 逼問糧倉第47章 暗中猜忌第31章 名將之姿第464章 袁術稱帝第759章 發兵動向第182章 進擊的張溫第78章 爾等白身?第646章 幽州刺史第348章 奮戰!第919章 張飛斷後第190章 江東子弟第558章 收縮兵力第994章 淮南危局第357章 預言成真第89章 養精蓄銳第915章 曹軍撤退第787章 兩軍對壘第774章 關鍵時刻第299章 力挽狂瀾?第778章 逃出生天第238章 儲位之爭第560章 固若金湯第1023章 終焉之戰第597章 斥候戰第478章 迫降上蔡第1001章 飛將衝擊第535章 門戶大開第914章 虎豹合擊第48章 管亥歸心第828章 驕傲的孟獲第525章 真實意圖第469章 後發者制人第90章 狂飆猛進第541章 女裝第854章 席捲荊南第545章 一舉壓上第987章 子龍領兵第348章 奮戰!第357章 預言成真第237章 雲臺殿第385章 苦戰半日第442章 芳心暗許第402章 逼問糧倉第856章 封鎖州府第467章 誓師出征第863章 水上蛟龍第303章 威震關中第85章 長社血戰第493章 驚動帝駕第15章 輕重緩急第699章 以步對騎第693章 廬江危矣第39章 圍而不攻第818章 大獲全勝第270章 利誘羌人第474章 大張聲勢第81章 一戰奪城第1016章 奇襲下邳第102章 一鼓作氣第237章 雲臺殿第991章 吾乃常山趙子龍第167章 臨涇之戰(4)第652章 田豐守常山第255章 董卓入京第73章 朝廷撤帥第975章 深謀遠慮第439章 長驅直入第892章 于禁出擊第530章 飛書入關第400章 河北鉅變第638章 騎海第800章 按部就班第921章 平定南北第101章 大會諸將第498章 可有蜜水?第543章 陣斬雷公第753章 潰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