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烽煙初起

靈帝病危的消息很快就徹底傳開,郭嘉、田豐雖然一早就聽王旭以醫者身份推斷過,可那畢竟是推斷,並不確定,所以一直抱着懷疑的態度。當得到這個消息時,兩人可是呆愣了好久纔回過神來。

以兩人的智謀,當然明白靈帝病危,對當今天下意味着什麼,所以皆是沒有二話,立刻回到將軍府理事。而其它官員雖然沒他們看得遠,但也知道皇帝出了事,必然會有很大變化,不敢有半句怨言。

至於衆將,王旭也沒有多解釋什麼,只是讓他們抓緊操練士卒,隨時做好應對一切的準備。

而他自己也沒閒着,對新的一年進行了初步規劃,小範圍調整了政策之後。便與徐淑一起,帶着典韋和數十隨從奔赴桂陽與武陵兩郡。目的是突擊檢查,對兩郡的所有情況進行細緻把握。眼看大亂將至,如果自己治下都沒能消除隱患,完全安穩下來,那還如何放心征伐。

只是天下大亂的時間終究還是來得太快,結果並不怎麼好。桂陽那邊倒沒什麼,劉度雖然不算什麼了不得的大才,但治理一郡之地還是綽綽有餘,大體情況與上報到將軍府的沒區別,細節方面也處理得比較好。對於將軍府所定政策的實施與執行,都非常有效。

但武陵那邊就很糟糕了,儘管權利已經完全奪得,但治理情況卻不容樂觀。好多將軍府制定的政策,纔剛剛實施不久。爭對蠻族的融合也剛展開,而且因爲武陵蠻族很多,又比較強大,所以成效並不顯著,就連空缺的官吏都還沒能補齊。

只是這事兒也實在怪不得賴恭,時間太短,能做到現在這樣已經盡了全力,換成誰都好不到哪兒去。

與此同時,就在王旭視察兩郡期間,得到衆人保奏的孫堅,也輕鬆如了願,帶着他的心腹,以及屬於他的一萬多精兵離開長沙,前往揚州吳郡做太守。臨走之前還特意跑到郡府辭行,可惜卻沒能見到王旭,留了封書信,便遺憾地走了。

等王旭在武陵接到消息,快馬趕回泉陵的時候,已是二月中旬。好在朝中現在亂成一團,何進又與蹇碩鬥到了關鍵時候,沒心情再到荊南插上一腳。再說,金旋被他弄到荊南來,結果什麼作用都沒有,自然不會再費盡心機地做無用功。在他想來,靈帝一死,他扶持新的小皇帝,那王旭對他就再也沒有威脅,所以根本就不想再搭理。

不過,對於王旭來說,這倒是少了一番周折,沒有朝廷的命令,他作爲荊南都督,當仁不讓地派人去暫時代理。只是人選倒是有些頭疼,因爲打算在時機成熟的時候,把將軍府遷到長沙,所以現在任命過去的太守,必須爲這一切打好基礎。

最後挑來挑去,便選中了桓階。桓階本是長沙人,熟悉長沙的一切,而且個性沉穩,軍政方面的事務都懂,所以他去倒最爲合適。至於郭嘉和田豐,那是絕對不能動的,沒他們主持大局,王旭也放不下心來。

而就在王旭爲了迎接即將到來的亂世,在荊南暗中進行着各種調度與準備之時,都城洛陽更是風起雲涌,掀開了混亂的初章。

董卓這個聰明的投機者,果然如歷史上一樣,費勁心思控制兵權。朝廷徵召他爲少府,便找藉口推脫,然後通過向何進等表示忠心和支持來避免調任。就連病重的靈帝想讓他將兵馬交給皇甫嵩,然後保留前將軍之位,兼任幷州牧,他也不願意。或賄賂中常侍,或向何進表示赤膽忠心,想盡了辦法。總之,就是要呆在河東郡,而且手中的嫡系兵馬也絕不交給皇甫嵩。

何進那屠夫的腦子也不太好使,竟然相信董卓,竭盡全力爲他開脫。在他想來,河東就在洛陽與長安北方,隔着黃河,有一個那麼“忠心”的將領坐鎮,對他很有好處。同時,皇甫嵩現在坐鎮涼州那邊已經讓他很不滿了,怎麼可能讓他控制更多的兵馬?

所以,董卓這頭真正的野獸,就如願在河東做大。他手下那羣混合了涼州人、胡人和幷州人的士卒,跟着他東征西討,更是精銳之師,成了他最忠實的爪牙。再加上有着朝中掌權者撐腰,囂張異常,控制周圍的郡縣,要錢要糧,沒人敢說個不字……

公元189年三月初七,靈帝病情加重,已到無法理事的程度,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便想召集親信大臣交託後事。而蹇碩則謀劃趁此機會,陰謀誅殺何進,結果哪想手下軍司馬潘隱是何進的人,提前告知了他。

何進聞變,卻是將計就計,迅速找到了他的同鄉,中常侍郭勝。

何進的妹妹何皇后,以及他們何家能有今天,這郭勝幫了很大的忙。所以,得到何進的一些允諾之後,郭勝頓時幫着勸說其餘常侍。這羣宦官,都是自私自利之徒。而且想着靈帝死後,如果何皇后的兒子劉辯登基,那麼何進就是國舅,權勢更勝。所以最終拋棄了蹇碩,假傳聖旨,讓何進能領兵進內城,一舉誅殺了蹇碩。

三月十一日,靈帝這個年僅三十多歲的短命皇帝,不幸病逝。本來想着劉辯沒有威儀,臨終時欲立小兒子劉協爲帝。可惜,遺囑被何進與中常侍等密謀篡改,改立長子劉辯,也就是何進的外甥爲皇帝。

十三日,十四歲的皇子劉辯登基,尊稱母親何皇后爲皇太后。何太后臨朝主持朝政,大赦天下,改年號爲光熹。封九歲的皇弟劉協爲勃海王。任命時任後將軍的袁隗爲太傅,與大將軍何進共同主持尚書事務。同時,何進掌權之後,也立刻大肆啓用名士,連聞風趕回洛陽的王允都被重新啓用。

可惜,沒過幾天安生日子,太皇太后董氏,也就是靈帝的母親,因欲干政,與何太后發生激烈衝突。恰好這時,驃騎將軍董重,也就是太皇太后董氏的侄兒,又想與何進爭權,兩家頓時勢同水火。

但靈帝都死了,作爲太皇太后的董氏,又如何能爭得過大權在握的媳婦?沒兩天,便被何進聯合時任三公上奏,給她隨便挖了個罪名,然後遣送回老家河間。隨後,董重被免官,自殺並改封渤海王劉協爲陳留王。

而董氏也在回河間之後無故身亡,其死亡原因,就連王旭的諜影也無法得知。當然,王旭的心裡倒是有譜,很明顯是被何進與何太后給弄死的。不然一無病,二無災,一覺睡醒,人就死了?那可真是活見鬼

不過,這還僅僅是個開始。何進得到那麼多士人和豪門大族的全力支持,走到現在這個地步。怎麼可能就這麼結束?

四月初七,以袁家爲首,天下士人豪門紛紛上言,逼何進誅殺宦官。因皇帝年幼,根本就不掌權,何進無奈,只能悄悄找到他妹妹何太后,決定與有恩於他們何家的宦官翻臉。

可何太后一介平庸女流,何家原先更是目不識丁的普通人,除了何進稍微上進一些,其他哪裡能明白軍國大事?早已被那羣見風使舵的宦官討得歡心,再加上這些宦官討好了何進的弟弟,車騎將軍何苗,以及他的母親舞陽君。所以,非但沒能成事,何家自己鬧起來不說,還打草驚蛇,讓宦官們對其嫉恨到極點。

而此時,北軍五校將士,以及西園八校的一半人馬,還有禁軍都是聽命於中宮太后的。再加上同樣掌握着重兵的弟弟何苗也反對,何進倒不敢妄動。結果,這個冤大頭就聽信了已經改任司隸校尉的袁紹之言,召各地猛將和豪傑進京,意欲以強大的勢力逼迫何太后與何苗同意。

這可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讓整個洛陽都炸開了鍋。團結在何進身邊的名臣良將,眼光稍微遠大的,都紛紛離散。倒是各地依附他的將領們鬧得厲害。

比如,在董卓拒絕幷州牧後,剛升任幷州刺史不久的武猛都尉丁原,就迅速屯兵河內,焚燒孟津渡,威逼洛陽中樞。東郡太守橋冒也發兵城皋。何進部將王匡、鮑信等人紛紛回鄉召集兵馬,協助何進。當然,最讓何進滿意的還是董卓,幾乎是命令剛到,董卓便高呼響應,並且表示要集結兵馬,傾巢而動,奔赴洛陽“相助”。

可惜,正如曹操所罵的那樣,這種事情有必要那麼大張旗鼓嗎?這麼轉來轉去還能殺得死人?

這些助力還沒能趕到,宦官那邊可就害怕了,當即便懇求何太后、何苗以及舞陽君等人,說他們沒功勞也有苦勞,當年幫助何家發達,現在又誠心服侍,請求不要殺他們。同時,還將這些年收刮的錢財珠寶盡數拿出,獻給何苗以及舞陽君。

結果,不但使得他們都去責罵何進。同時還誘使何太后連夜召何進入宮。並在何進從太后寢宮出來之時,埋伏刀斧手在必經的殿門之後,何進一出現,當即痛陳他忘恩負義,不顧當年的幫助。然後羣起攻之,僅僅片刻就讓何進身首異處。隨後又假以何進的名義,寫新的詔書,說是何進與何太后經過商量,而進行的新任命,讓授命之人即刻上任。

可他們也真是被逼昏了頭,那命令書上寫的名字,全是他們宦官的人,而改任的職務,也全是掌權之職。所以立刻便引起了懷疑,官員拒不執行,而且何進的部下們更是執意要見何進。

宦官們被逼無奈,便以爲只要告知何進死,這些人就不敢再妄動。所以就割下他的人頭,扔到了宮門外。

但這想法實在太天真了點,當何進人頭滾落在地的那一刻,整個洛陽,都翻了天了……

兩個時辰後,何進的部將吳匡、張璋等人便帶着親信部曲,氣勢洶洶地殺到宮門之外。對峙不久,虎賁中郎將袁術聞信,也帶着虎賁郎殺到,而且他膽子更大,直接砍宮門,而且還放火燒青瑣門。

宦官們這下終於怕了,不想坐以待斃,便挾持何太后、皇帝劉辯、以及陳留王劉協逃跑。但在南北兩宮的通道天橋上,被盧植截住,救下了何太后。

隨後,袁家火速動手,大肆糾殺依附宦官的官員。而袁紹則與何進的弟弟何苗帶兵堵住宮門,劫殺了趙忠等幾個常侍。不久,宮門被攻破,皇宮之內的宦官,不論好壞,一律誅殺。董卓的弟弟董旻此刻也剛好在洛陽做奉車都尉,所以也成了這次殺伐的主事者之一。

可惜,因爲是夜裡,而且局勢又過於混亂,所以張讓等人挾持着劉辯和劉協北逃,都出了平津門,文武百官也沒能截住。

這時,衆將也是殺紅了眼,事態開始失控,何進的部曲沒能找到張讓等人,碰到何苗。頓時怨恨何苗作爲弟弟卻不支持何進,還從中作梗,導致何進人頭落地,所以頓時攻殺何苗,將他給宰了。

可憐何苗聽說何進之死,立刻就帶兵前來,畢竟是親兄弟,哪能沒有感情幫助宦官是因爲不想殺他們而已,哪裡有害死何進的意思。可悲憤中的兵士哪裡去想這些,就成了冤死鬼。

倒是尚書盧植,以及閔貢兩人追到了宦官的蹤跡,一路跟到黃河岸邊。盧植親手斬殺數人之後,宦官畏懼,被逼無奈而投河自盡。因此時劉辯與劉協皆疲乏,所以就在民舍歇息了一晚。

第二日清晨,文武百官也終於尋了過來。當然,同時抵達的,也有剛剛度過黃河,正欲奔赴洛陽的董卓,以及他部下浩浩蕩蕩的大軍……V!~!

第838章 二郡之地第132章 周智垂危第814章 伏殺二將第601章 派系之爭第618章 主戰之力第471章 執着的美女第334章 賊曹掾第427章 曹操來了第222章 大將軍何進第587章 荊益動盪第636章 以退破局第864章 都護府(下)第864章 都護府(下)第854章 何時歸!第381章 曹袁相爭第598章 名將的新生第105章 窮途末路第239章 興建馬場(下)第604章 英雄的淚光第406章 空手套白狼第545章 兩軍鏖戰第532章 誰言不可一戰第783章 凱旋榮歸第121章 戲耍張樑(下)第733章 曹家長子第83章 鷹翔之陣第433章 三杯酒第199章 田豐之才第240章 組建騎兵第867章 隨風而去第852章 他是個天才第149章 拐騙典韋第819章 典韋暴走第277章 肅清吏治第515章 沙摩柯的憤怒第17章 飄然而去第88章 袖珍美人第655章 亂世用重典第576章 三杯酒第403章 凌婉清第360章 陣前激戰第788章 天生帥才第174章 越王寶庫第429章 東陵坡伏擊第184章 三十軍棍第470章 戲弄楊松第230章 深夜造訪第580章 深仇大恨第772章 燃燒的烈焰第283章 一舉多得第320章 組建水師第231章 洛陽風雲(上)第240章 組建騎兵第569章 奇異福地第762章 三辭而爲王第599章 自己做主第808章 無奈的文聘第170章 消失的機關第726章 誰走誰留第249章 幕後主使第192章 前線斷糧第605章 我回來了第340章 羣雄爭鋒第235章 整頓荊南(上)第729章 奇葩第161章 鄭寶密室第175章 千古名劍第99章 虛虛實實第405章 長安故人第715章 北伐還是東進?第597章 悲苦洛神第227章 朝堂之爭第864章 都護府(下)第746章 靈柩裡的人第28章 朝廷的中央軍(下)第278章 心懷鬼胎第202章 桂陽局勢第482章 三個臭皮匠第534章 會見沙摩柯第453章 悲劇的張魯第792章 拭目以待第6章 王氏族人(上)第370章 一波三折第480章 砸鍋賣鐵第236章 整頓荊南(下)第306章 活捉徐榮第151章 尷尬的行竊第334章 賊曹掾第540章 攻守同盟第56章 退保長社第822章 何爲仁?第351章 點將發兵第126章 沮授之謀第465章 狡詐的張任(下)第533章 真正的黑手第585章 海上戰士第749章 英雄隕落!第803章 羣星閃耀第366章 希望的曙光
第838章 二郡之地第132章 周智垂危第814章 伏殺二將第601章 派系之爭第618章 主戰之力第471章 執着的美女第334章 賊曹掾第427章 曹操來了第222章 大將軍何進第587章 荊益動盪第636章 以退破局第864章 都護府(下)第864章 都護府(下)第854章 何時歸!第381章 曹袁相爭第598章 名將的新生第105章 窮途末路第239章 興建馬場(下)第604章 英雄的淚光第406章 空手套白狼第545章 兩軍鏖戰第532章 誰言不可一戰第783章 凱旋榮歸第121章 戲耍張樑(下)第733章 曹家長子第83章 鷹翔之陣第433章 三杯酒第199章 田豐之才第240章 組建騎兵第867章 隨風而去第852章 他是個天才第149章 拐騙典韋第819章 典韋暴走第277章 肅清吏治第515章 沙摩柯的憤怒第17章 飄然而去第88章 袖珍美人第655章 亂世用重典第576章 三杯酒第403章 凌婉清第360章 陣前激戰第788章 天生帥才第174章 越王寶庫第429章 東陵坡伏擊第184章 三十軍棍第470章 戲弄楊松第230章 深夜造訪第580章 深仇大恨第772章 燃燒的烈焰第283章 一舉多得第320章 組建水師第231章 洛陽風雲(上)第240章 組建騎兵第569章 奇異福地第762章 三辭而爲王第599章 自己做主第808章 無奈的文聘第170章 消失的機關第726章 誰走誰留第249章 幕後主使第192章 前線斷糧第605章 我回來了第340章 羣雄爭鋒第235章 整頓荊南(上)第729章 奇葩第161章 鄭寶密室第175章 千古名劍第99章 虛虛實實第405章 長安故人第715章 北伐還是東進?第597章 悲苦洛神第227章 朝堂之爭第864章 都護府(下)第746章 靈柩裡的人第28章 朝廷的中央軍(下)第278章 心懷鬼胎第202章 桂陽局勢第482章 三個臭皮匠第534章 會見沙摩柯第453章 悲劇的張魯第792章 拭目以待第6章 王氏族人(上)第370章 一波三折第480章 砸鍋賣鐵第236章 整頓荊南(下)第306章 活捉徐榮第151章 尷尬的行竊第334章 賊曹掾第540章 攻守同盟第56章 退保長社第822章 何爲仁?第351章 點將發兵第126章 沮授之謀第465章 狡詐的張任(下)第533章 真正的黑手第585章 海上戰士第749章 英雄隕落!第803章 羣星閃耀第366章 希望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