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勸降荀彧?

雖然荀彧所統率的這數百名軍士全都拼命死戰,可是卻並不被太史慈看在眼中,他命令麾下的鐵騎立刻將那些軍士包圍起來,用他們手中的弓箭、長矛等物,毫不留情的對這些軍士進行剿殺。

太史慈當然知道“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這句名言,事實上劉琦麾下的將士們幾乎沒有誰不知道這句話,所以他們全都沒有留情,對於那些敢於衝上來送死的敵軍將士予以雷霆滅殺。

雖然荀彧麾下死士神情決絕,拼命廝殺,但是仍然不是訓練有素的的精良騎兵的對手,再加上這些騎兵都是數個甚至十數個圍殺一個,所以,他們的誓死反擊沒有起到一點波瀾就被迅速殺光了。

如今在戰場上所存貨的曹營將士,只剩下了荀彧一人。

他的身形是那樣的孤單,他的心情是那樣的落寞,不過他知道這一切都要結束了,所有的幽憤和不滿都會隨之消散一空,而他也明白,自己在死後一定會被曹操高調荊揚,追念自己一生之功,並且還會追贈一個三公或者九卿的位子,給自己一個諡號。

但是這些真的是他希望看到的嗎?

荀彧不再想這麼多,他看着被烈烈大風捲起的大旗,看看如血的殘陽,又看看對方如同虎狼一般的雄兵,輕輕地嘆了一口氣。

“永別了,我所摯愛的大漢;永別了,我牽掛懸心的亂世;我荀彧立志匡扶天下。最終卻沒想到竟然連自身都保不住,但是其卻並不後悔。我寧願身死,也決不會隨波逐流,我是漢臣,我食漢祿,就算是死都不改初衷。”

荀彧的眼中流着淚水,哈哈笑道:“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餘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既替餘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說完之後,荀彧拔出佩劍,就要自刎而死忽然聽得勁風襲來,然後就是噹啷一聲響,他手中的佩劍掉到了地上。

荀彧抖了抖痠麻的手,面無表情的看着最前面那個持弓的敵將。他知道那個敵將名叫太史慈。以猿臂善射著稱,能以一箭射落自己手中的佩劍,絲毫不以爲奇。

太史慈自幼好學,知道荀彧所吟唱的,乃是戰國詩人屈原中的內容,表達了作者愛國愛民的熱情和對良好美德的追求。而這句詩不恰恰是荀彧心中的寫照嗎?

太史慈一向敬重忠臣孝子,英雄烈士,如今見荀彧臨死之際仍不忘憂國憂民,心中實在不忍其死在這裡,這才用弓箭射落荀彧手上的佩劍。然後緩緩來到荀彧面前,肅然說道:“先生忠心可憫。天地可鑑,只是可惜不得明主,何不轉投楚公麾下,一展胸中抱負,匡扶天下?”

只見荀彧緩緩搖頭說道:“將軍乃是武將,自然知道一個道理,開弓沒有回頭箭,我既然已經選擇了曹丞相,如何還能再度易主?更何況,就算是我歸順了楚公,他能保證絕對效忠漢室,將軍政大權全部歸還天子嗎?”

太史慈聞言不由的默然,不再多置一詞,命人將荀彧帶下去好好招待,聽候徐刺史和楚公處置。

這一次太史慈所統帥的大軍尾隨追殺,令夏侯淵大軍損失了五千餘人,糧草輜重無數,無奈之下只好退保壽春,而楚軍責乘勢奪回了所有的失地,可以說是大獲全勝。

僅僅是幾天的功夫,圍困己方三州的近二十萬大軍一朝退走,邊境地區終於再度恢復了和平,這讓大家全都鬆了一口氣。從此之後,那些被徵調來的府兵們終於可以安心的回鄉種田了,他們還未握習慣的刀劍終於可以換成犁鋤了,而那些在戰爭中不幸死難的將士們則永遠無法再回到田地中,無法再與他們的親人團聚,留給他們家屬的,卻是心中永遠的悲痛。

儘管如此,他們的家屬卻並沒有怨徐庶,更沒有怨楚公劉琦,因爲他們知道,只要天下一天不得統一,這樣的戰事就一天不能結束,楚公給他們帶來了輕徭薄賦,帶來了相對充裕的糧食,爲他們解決了溫飽問題,但是可惡的曹操卻是派兵破壞了他們的這種和平和寧靜,他們的丈夫、父親、兄弟、兒孫爲了保衛這種和平和寧靜而永遠的離開了他們,因此,他們痛恨戰爭,更痛恨像曹操那樣給自己帶來戰爭的人。

荀彧隨着太史慈的大軍緩緩來到合肥的時候,看到哀鴻遍野,愁雲慘淡,心中也不由得沉重起來,他相信這一年來,魏國軍中的損失比這還要多,百姓所承受的災難更要沉重,戰爭所帶來的災難,從來都是雙方面的,無論是主動進攻還是被動防禦,都要受到戰爭的戕害。

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在那些諸侯爭霸的背後,又充斥着多少無辜受難的冤魂?多少孤兒寡婦的血淚?

揚州刺史徐庶親自將荀彧迎了過來,他們都是潁川郡人,自幼相識,彼此又都互相欽佩,今日能夠坐到一起,也殊爲不易。

徐庶一路觀察,見荀彧深深爲百姓的悲哀所動容,不由輕輕嘆道:“這就是戰爭帶來的災難,這就是亂世,文若久在軍中,想必對此感觸也不少吧?否則也不會立下匡扶社稷,平定亂世的志向吧?”

卻聽得荀彧苦澀的笑了笑,輕輕嘆道:“怎奈我志大才疏,根本無力阻擋天下亂局,自黃巾之亂以來,二十年矣,民衆依然處於亂世,過着朝不保夕的生活,我自詡理政能力不差,施仁政,行屯田,舉賢才,匡社稷,本以爲能安定天下,讓百姓結束戰亂,卻沒想到人心不足。佔了中原還想吞併河北,司空不能滿足權欲便做丞相。丞相不能表功德,便稱公爵,如若公亦不能滿足,接下來當是稱王稱帝了。而其所謂的功德,莫不是以擴張領土,發動戰爭爲代價,給天下帶來無盡的災難。”

徐庶聞言點頭說道:“荀文若仁心繫百姓,令人敬佩。自黃巾之亂以來。朝廷威令不行,諸侯稱霸,羣雄並立,百姓處於戰亂之中,天下不得安寧,貪慾之輩,乘亂取利。卻如鏡花水月,終成泡影,只有真正心懷大志者,方能成就不世功業,當年曹操擁立天子,重建朝廷。立不世之功,爲世人所敬仰,天下忠臣義士無不爭相投奔,只是此人隨着功業的不斷擴展,私慾迅速膨脹。威凌天子,擅殺大臣。甚至有屠城殺俘,做人肉乾這等令人髮指的罪行,是故漸爲天下明智之士所不取。”

徐庶見荀彧面色發白,顯然是對於曹操稱公之事耿耿於懷,若有所思的看了他一眼,繼續說道:“然則楚公卻不然,楚公素來以仁德待百姓,他父子二人治荊州,令荊州成爲天下首屈一指的殷富之地,楚公嚴格治軍,卻不失寬仁,所有爲戰爭而犧牲的將士,他們的家屬全都受到厚待,他們的衣食無憂,他們的子女由官方提供教育,他們的父母由官方奉養,所以我軍中將士皆願效死力。楚公行均田,施仁政,立科舉,辦醫院,通貿易,哪一件不是立國惠民的好事?是以天下有識之士盡皆投奔,大軍每到一地,百姓壺漿相迎。”

荀彧聽完之後默然良久,緩緩開口說道:“他若不稱公,方算得上是戮力王室,中興名臣,然則如今他稱公建制,辜負漢室信任,實乃亂臣賊子。”

徐庶聞言嘿嘿冷笑,厲聲說道:“文若此言差矣,楚公乃漢室宗親,天子乃其弟也,楚公掃蕩羣雄,安定天下,乃是爲保祖宗基業,何謂亂臣賊子?以楚公之功德,即便是封王都不足以彰顯,何況一公乎?只不過楚公爲人謙遜,即便是稱公,亦是屢次推脫,最終爲免羣臣失望,天下傾頹,這才無奈就任,這豈能和曹操相提並論?文若請想一想,此是天子爲曹操所欺凌擺佈,不敢加封楚公,如若真以功業論,楚公之功難道不足以封王乎?”

荀彧聞言嘆了一口氣,不再多說,卻聽得徐庶繼續說道:“公爲潁川世族,父祖皆食漢祿,公父輩兄弟八人,時人譽爲八龍,公又才華橫溢,遠勝父祖,既知曹操爲漢賊,又知楚公爲漢室宗親,扶保漢室,何不投奔楚公,戮力王室,平定天下戰亂,立不世功業?”

荀彧苦笑着說道:“不瞞元直,經過了這一番褒貶譭譽之後,我這進取心也淡了,再沒有當年的雄心壯志了,此次蒙元直不殺之恩,心中已然慶幸不已,只希望能夠尋得二畝良田,耕讀傳家,苟活餘生也就是了。”

徐庶何其聰明?聽荀彧的口氣,好像是擔心萬一投靠了劉琦之後,再出現劉琦威逼天子,稱王稱帝之事,自己心直口快,忠心進諫,一旦獲罪,恐怕連性命也保不住,竟然拒絕了他投奔楚公的提議,不由得心中感到可惜,但是他也不知道該如何勸解,畢竟在他看來,劉琦取代天子乃是大勢所趨,大楚境內軍民共同的心願,自然無法,也絕不能向荀彧保證劉琦不會稱王稱帝,所以無奈之下只好消了勸降的心思,而是把他當做客人留在合肥,好生款待。

到得後來,荀彧得到了楚公劉琦的邀請,讓他到襄陽定居,荀彧也沒有反對,便被人護送到了襄陽,從此與司馬徽、龐德公等人以文會友,甚至也偶爾見到楚公劉琦。但是劉琦卻一直沒有提起讓荀彧投靠於他的要求,荀彧知道劉琦這是讓他免於爲難,不由心中暗暗感激。

荀彧漸漸感受襄陽的繁盛富庶,荊襄之地濃郁的文化氣息,竟然漸漸地融入到這個充滿文化氣息的大環境之中,對劉琦的好感也在逐步提升。

第432章 兩虎相爭第313章 劉封之死第325章 勸降失敗第44章 樊氏的野心第341章 郭嘉之死第423章 處死曹洪?第64章 連環詭計(三)第266章 科舉制第322章 身陷重圍第48章 荊州犁第355章 衆怒難平第255章 漢中危局第79章 劉勳的野心第410章 趙雲出兵第391章 卑彌呼的野望第331章 揚威北地(三)第483章 濁鹿城下第500章 代郡之爭(六)第176章 城頭鏖戰第507章 重歸一統第158章 龐統之名第7章 破敵之策第263章 趙雲歸降第187章 竟然是甄洛!第182章 昌盛之象第232章 生擒孟獲第211章 濁鹿城之戰第175章 兵困山陰第315章 總攻開始第154章 智取?第248章 搶山第504章 司馬懿的反擊第483章 濁鹿城下第241章 孟獲歸降第190章 貪婪的劉琦第162章 圍點打援(一)第321章 劉琦戰張飛第171章 孫翊之死(二)第279章 一戰揚名第365章 勸降龐德第320章 汧水大戰第109章 賈詡的毒計(二)第20章 臨江甘興霸第300章 孤注一擲第487章 匈奴之禍根除第476章 情動之下第223章 逢紀歸降(二)第172章 徐氏用計第58章 小心被雷劈第503章 全面戰爭爆發第456章 血戰濮陽(三)第17章 長沙太守第143章 兵臨城下第306章 果斷出擊第163章 圍點打援(二)第326章 強攻汧縣第431章 外強中乾的典滿第328章 孫乾之死第498章 代郡之爭(四)第3章 請令第208章 兵至夷洲第38章 抵足而眠?第316章 殺父之仇第284章 誘降第195章 南陽之失第262章 趙雲服輸第346章 梟雄末路(一)第261章 劉琦單挑趙雲第292章 允吾之戰(四)第246章 晉爲楚公第295章 退兵(一)第357章 忠臣義士第381章 守歲的風俗第116章 太史慈第471章 曹洪之禍第187章 竟然是甄洛!第297章 亂起祖厲第181章 右將軍第56章 魏延受罰第417章 對決張遼第131章 荊襄鉅變(八)第136章 荊襄鉅變(十三)第207章 部族紛爭第396章 三年之後第213章 劉備的梟雄本色第133章 荊襄鉅變(十)第147章 霹靂車第87章 廬江之爭(四)第80章 迫降劉曄第36章 平定零陵第412章 勇奪譙郡第142章 各懷戒心第237章 戰張任第422章 夜襲?第172章 徐氏用計第62章 連環詭計(一)第119章 野心家孫權第433章 勢如破竹第57章 後援不足?第13章 金卯刀和草朋刀
第432章 兩虎相爭第313章 劉封之死第325章 勸降失敗第44章 樊氏的野心第341章 郭嘉之死第423章 處死曹洪?第64章 連環詭計(三)第266章 科舉制第322章 身陷重圍第48章 荊州犁第355章 衆怒難平第255章 漢中危局第79章 劉勳的野心第410章 趙雲出兵第391章 卑彌呼的野望第331章 揚威北地(三)第483章 濁鹿城下第500章 代郡之爭(六)第176章 城頭鏖戰第507章 重歸一統第158章 龐統之名第7章 破敵之策第263章 趙雲歸降第187章 竟然是甄洛!第182章 昌盛之象第232章 生擒孟獲第211章 濁鹿城之戰第175章 兵困山陰第315章 總攻開始第154章 智取?第248章 搶山第504章 司馬懿的反擊第483章 濁鹿城下第241章 孟獲歸降第190章 貪婪的劉琦第162章 圍點打援(一)第321章 劉琦戰張飛第171章 孫翊之死(二)第279章 一戰揚名第365章 勸降龐德第320章 汧水大戰第109章 賈詡的毒計(二)第20章 臨江甘興霸第300章 孤注一擲第487章 匈奴之禍根除第476章 情動之下第223章 逢紀歸降(二)第172章 徐氏用計第58章 小心被雷劈第503章 全面戰爭爆發第456章 血戰濮陽(三)第17章 長沙太守第143章 兵臨城下第306章 果斷出擊第163章 圍點打援(二)第326章 強攻汧縣第431章 外強中乾的典滿第328章 孫乾之死第498章 代郡之爭(四)第3章 請令第208章 兵至夷洲第38章 抵足而眠?第316章 殺父之仇第284章 誘降第195章 南陽之失第262章 趙雲服輸第346章 梟雄末路(一)第261章 劉琦單挑趙雲第292章 允吾之戰(四)第246章 晉爲楚公第295章 退兵(一)第357章 忠臣義士第381章 守歲的風俗第116章 太史慈第471章 曹洪之禍第187章 竟然是甄洛!第297章 亂起祖厲第181章 右將軍第56章 魏延受罰第417章 對決張遼第131章 荊襄鉅變(八)第136章 荊襄鉅變(十三)第207章 部族紛爭第396章 三年之後第213章 劉備的梟雄本色第133章 荊襄鉅變(十)第147章 霹靂車第87章 廬江之爭(四)第80章 迫降劉曄第36章 平定零陵第412章 勇奪譙郡第142章 各懷戒心第237章 戰張任第422章 夜襲?第172章 徐氏用計第62章 連環詭計(一)第119章 野心家孫權第433章 勢如破竹第57章 後援不足?第13章 金卯刀和草朋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