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請令

一年一度的荊襄文會最終隨着劉琦宣告閉幕的聲音而結束,在這次會上,劉琦的優異表現立刻引起了許多文士的注意,他們都在悄悄的議論着這個看起來身體柔弱的少年,他們從他的身上看到了一絲荊襄雄起的希望。

當然,也有一部分人爲劉琦現在的處境而擔憂,因爲劉琦在這樣一個公開的場合提出了一套與父親劉表完全不同的戰略,這將意味着他有可能招致父親劉表的厭惡。

最起碼王粲就有這樣的擔心。

他知道荊州牧劉景升在坐擁整個荊州之後,當年單騎下荊州,平定荊州八郡的進取心早已消磨得差不多了,現在所考慮的,只是如何守住這份基業,而從來不是如何擴張這份基業。

所以,劉表最欣賞的,也正是劉琮這樣的論調,而劉琦的想法,更多的卻被斥爲野心勃勃。

“也不知道這一次大公子請求出兵援助張繡,會不會得到劉荊州的同意?以劉荊州一貫的作風來看,恐怕會未必同意這個請求,雖然這個請求的確很有戰略意義。”

其實王粲根本不知道,這一次劉琦的請求竟然輕而易舉的被批准了,這其中甚至還有劉琮以及蔡瑁等人的功勞。

劉琦在荊襄文會上的表現自然也引起了一部分人的警惕,尤其是把劉琦作爲自己最大的競爭對手的劉琮,更是嫉恨劉琦竟然讓他這樣難堪。所以劉琮自然是恨的劉琦要死,現在劉琦竟然好死不活的要帶兵北上,救援南陽張繡,說不準自己可以假手曹操將其除掉。

劉琮回去之後把這一想法告訴了自己的準岳父蔡瑁,蔡瑁的看法與劉琮相同,甚至還難得的誇將起劉琮這一次竟然懂得用計謀了。

據蔡瑁所分析,這一次劉琦帶兵前往南陽,最樂觀的估計也就是能夠保住一命,損失少一些而已,如果運氣不好的話,連命都很有可能會丟在戰場之上。

如果沒有發生穿越事件的話,這樣的事情或許真的會發生,但是現在的劉琦已經不是原來那個醉生夢死的公子哥了,他將會用他學過的豐富歷史知識來改變這個命運。

但是蔡瑁和劉琮卻都不知這一點,他們早已料定這一次劉琦必敗無疑,所以,即便是他僥倖生還,也絕對會揹負一個敗兵之將的名聲,甚至會成爲志大才疏的代言者,所以他們也極力促成此事,甚至還在擔心劉琦不會提出援助南陽的請求。

不過劉琦卻沒有令他失望,就在荊襄文會結束之後的第二天,劉琦就向父親劉表上書,要求帶一支隊伍,北上南陽,援助張繡。

劉表接到上書之後很是猶豫,他知道劉琦此去絕難取勝,卻也不忍心拂了兒子的好意。再加上他的心中對劉琦也很歉疚,因爲他把蔡瑁之女許給次子劉琮,便知道長子劉琦以後沒有好日子過了,現在兒子想率領一支隊伍迎戰曹操,只是爲了證明自己的存在,最多不過是損耗一些人馬而已,心中又何忍拒絕?

蔡瑁也在自己的耳邊盛讚劉琦孝心可嘉,極力勸劉表同意這份請求,對他詳細陳說利害,並且做出了許多保證,開出了許多優厚的條件。

劉表自然知道蔡瑁沒安好心,但還是希望劉琦能夠到軍旅中歷練一下,只要稍立微功,自己就可以以此爲藉口進行封賞,或者封爲一郡太守,或者封個侯位,起碼也能有一條出路,所以便同意了。

“父親,孩兒有禮。”得知自己的申請被同意的劉琦強行壓抑住內心的激動,對着劉表施禮道。

看着像自己一樣長的身高八尺、玉樹臨風卻又有些柔弱的長子,劉表的內心忽然閃過一絲不忍,便柔聲說道:“我兒既然願意爲父分憂,爲父豈有不準之理?從今天起,爲父任命你爲裨將軍,率領一萬人馬前往南陽救助張繡,麾下都尉、校尉、諸曹可任意徵聘。這一萬大軍皆是百戰精兵,糧草供應也定然充足,只要你做足準備,隨時都可出發。還有,我兒此行定要小心,其實曹公雖然征討張繡,卻也未必能下,你只要帶兵遙做聲援,曹操顧忌之下必不敢猛攻穰縣。”

劉琦知道父親這句話是在擔憂自己的安全,連忙拜謝:“孩兒知道,多謝父親恩典。”

半個時辰後,劉琦領着父親劉表的令符走出荊州牧官署,便去見蔡瑁,請求委派將領謀士,挑選士兵,糧草、器械,爲出征做準備。

可是蔡瑁爲難地說道:“琦兒,不是舅父不幫你,實在是這裡也很爲難,我荊州各處將領本來就不多,現在黃祖鎮守江夏,你表哥張允鎮守江陵,文聘鎮守巫縣,王威鎮守鄧縣,所以舅父我實在無將可派,而謀士也都是各盡其職,所以,這些人將只能由你自行選聘,好在我襄陽人才不少,應該能滿足你的要求,更何況主公也說了,你這一次其實也就是虛張聲勢而已,並不需要建什麼功,舅父知道你是因爲與琮兒賭氣才領兵出戰,但也要顧及自己的小命不是?”

劉琦聞言心中暗暗冷笑,他知道這是蔡瑁故意爲難自己,但是他卻並沒有發作,因爲蔡瑁是父親的心腹,又是整個荊州的實權人物,自己現在還得罪不起,更何況自己就算反對,恐怕不僅無益,反而會被對方編織一個罪名。

更何況自己還真不想讓蔡瑁派出個將領來干預自己呢,因爲這樣一恐怕自己就無法真正掌握軍隊領導權了。

想到這裡,劉琦對着蔡瑁笑了笑表示理解,恭恭敬敬的說道:“誠如舅父所言,甥兒這次前往南陽,也只是玩玩而已,派不派將的也無所謂,這正好能鍛鍊甥兒的統兵能力呢。既然這樣,那甥兒就過一會再找幾個朋友前來挑選士兵和糧草器械吧。”

說完之後,劉琦施了一個禮之後,飄然離去。

蔡瑁看到這一幕不由得目瞪口呆,他本來想要乘機逼得劉琦大發雷霆,然後在劉表面前指責他的不是,以讓他在劉表面前留下不好的印象,卻沒想到對方竟然如此冷靜。

劉琦離開之後,就匆匆的去找王粲,因爲挑選士兵、領取軍械糧草之事他根本就一無所知,必須找個懂行的才行。

劉琦早已調查清楚了王粲的住址,便徑直來到了王粲家中,舉着令符大聲說道:“仲宣,我已被父親任命爲裨將軍,父親命我率一萬人馬前往支援張繡,可是我直到這時才知道出徵打仗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挑選士卒、接受糧草器械,千頭萬緒,竟然不知從何處抓起,仲宣你可要助我。”

王粲沒料到劉琦的申請竟然真的通過了,不由大喜,朗聲說道:“能爲大公子效勞,是粲的榮幸。只不過粲雖然也頗讀詩書,對於這些內務卻也不在行,我有一朋友名叫裴潛,字文行,河東聞喜人,有大才,擅理內政,當爲大公子引薦。”

劉琦聽說之後不由大喜,他來自後世,自然知道裴潛之名,此人有大才,當年曾經到邊境治理代郡,令驕橫的烏桓人悉心歸附,不敢作亂,又善於品評人物,曾說道劉備“如讓其盤踞中原,只能生亂而不能治亂;如讓其乘機守住險要之地,足爲一方之主”。

除此之外,裴潛還是晉朝有名的河東裴氏的先祖,其子裴秀是著名的地理製圖大師,爲後世貢獻了著名的“製圖六體”。他的孫子,也就是裴秀之子裴頠也是西晉名士和重臣,後來死於八王之亂。

如果能有這樣的人來輔佐,再加上自己的先知先覺,劉琦相信這一次出征曹操必定能夠取勝,便說道:“這樣的人才我當親自去請,麻煩仲宣爲我帶路。”

王粲大喜,立刻帶着劉琦前往裴潛的住所。

當裴潛聽王粲說起劉琦的目的的時候,並沒有直接答應,而是將眼眯了起來,緩緩問道:“不知道大公子這一次出征南陽,用何策對付曹操?”

劉琦胸有成竹的說道:“此次曹操攻打張繡,其實準備不足,因爲袁紹正對他虎視眈眈,我可令人散佈流言,說袁紹即將進攻許都,曹操必定返回,我軍便可以逸待勞,在半路截擊曹軍,定能獲勝。”

裴潛聽了劉琦的話之後,不由得笑道:“果然是妙策,不過有一點需要說明,曹操爲人精細,我們必須事先派使者,厚結袁紹,請其做出出征許都的樣子,曹操纔會返回,另外曹操連年用兵,自然懂得防備伏兵,這一節也不得不防。”

劉琦拍手笑道:“先生果然大才,還請先生不棄,佐我出征。”

說完之後就是深深一揖。

裴潛慌忙還禮道:“這讓我如何當得起?既然公子如此有誠意,在下自當效綿薄之力。”

“呵呵,既然這樣,我便委任先生爲軍師、贊軍校尉,與我一道參贊軍事。仲宣,我便委任你爲左軍司馬,希望各位隨我同心同德,打敗曹操。”

裴潛和王粲聽說之後,連忙謝過劉琦。

略頓了頓,裴潛又說道:“我有一朋友,名叫司馬芝,字子華,河內溫縣人,爲人剛正不阿,可掌軍法。”

劉琦也聽過司馬芝的大名,便又隨二人前去拜訪,一番交談之下,任命司馬芝爲軍正,兼掌功曹事務,司馬芝又推薦潁川人繁欽,此人長於書記,被闢爲書佐。

一時之間,劉琦手下人才濟濟,便命,繁欽負責接收糧草軍械,王粲負責發佈文告,裴潛、負責挑選士卒選派軍侯、什長、伍長,司馬芝負責嚴明軍紀。

蔡瑁現在的臉色幾乎都變綠了,因爲他根本不知道,劉琦那個小子究竟用的什麼辦法,竟然找到了那麼多人才,一個個眼睛尖的不行,把自己軍中最精壯的士卒都給挑走了,只留下了那些老兵油子,新兵蛋子。

真看不出來那個王粲長得不怎麼樣,記憶力卻好得驚人,只看了一遍數據就記得清清楚楚,自己提供的軍械糧草數目與劉表公佈的只有一丁點不同,他也能指出來。

而那個叫做繁欽的本來是個二流的士人,現在竟然也鹹魚翻身,變得精明之極,自己在糧草中弄虛作假,少了一部分,竟然被他當衆指出,自己無奈之下只好謊稱弄錯了,然後再照數補齊。

最讓他感到心驚的是,在這支軍隊中本來還安排了自己派出去的軍侯、軍司馬等人,讓他們故意違背軍令,給劉琦難堪,卻沒想到那個叫司馬芝的竟然鐵面無情,把自己的那些親信全都砍了,一時之間劉琦那支軍隊的軍紀之嚴明,簡直就是令人讚歎不已。

“嘿嘿,好小子,果然有兩下子,可是這又有何用?你就算再厲害,這次也定然會在曹公面前吃虧,等你吃了敗仗,老夫再想辦法治你。”蔡瑁的臉上閃過了一絲冷酷,暗暗說道。

第49章 張津之死第345章 無奈的逃離第130章 荊襄鉅變(七)第136章 荊襄鉅變(十三)第32章 酃縣解圍第40章 南征桂陽第238章 龐統命運改寫第283章 韓遂的決定第364章 渭南之戰(六)第379章 如何補償?第35章 詐降之計?第349章 梟雄末路(四)第17章 長沙太守第44章 樊氏的野心第320章 汧水大戰第392章 倭國內戰爆發第384章 晉爲楚王第491章 司馬懿與龐統的諜戰(二)第433章 勢如破竹第444章 家有喜事第90章 黃祖的婚約第57章 後援不足?第419章 張遼歸降第158章 龐統之名第208章 兵至夷洲第381章 守歲的風俗第258章 受困沔水第6章 四百里急行軍第16章 許婚第135章 荊襄鉅變(十二)第369章 神器!第406章 荀攸出逃第309章 離間之計(一)第249章 馬超歸降第164章 圍點打援(三)第39章 第一次的親密接觸第311章 離間之計(三)第491章 司馬懿與龐統的諜戰(二)第139章 王威歸降第75章 柴桑之失第188章 賭神!第191章 議徵南陽第366章 蔡文姬第194章 萬人敵關羽第251章 馬孟起義釋張飛第352章 全線潰退第429章 先鋒張飛第43章 美女樊氏第34章 威震蠻邦第56章 魏延受罰第367章 泣別第15章 徐庶和龐統第132章 荊襄鉅變(九)第297章 亂起祖厲第63章 連環詭計(二)第228章 荊州軍揚名第385章 倭國亂局第81章 劉曄歸心第406章 荀攸出逃第356章 冰消瓦解第89章 竟然是魯肅!第403章 曹仁之死第419章 張遼歸降第177章 山陰城破第285章 另類的報復第85章 廬江之爭(二)第361章 渭南之戰(三)第282章 狄道之攻堅第137章 荊襄鉅變(十四)第87章 廬江之爭(四)第324章 用張飛換汧縣?第352章 全線潰退第371章 作者是誰?第362章 渭南之戰(四)第403章 曹仁之死第377章 劉琦的字第201章 赦免田豐第23章 五溪蠻族第107章 蔡瑁的計劃第159章 勸降陳登?第495章 代郡之爭(一)第211章 濁鹿城之戰第336章 兵出子午谷(二)第43章 美女樊氏第185章 宴羣芳第32章 酃縣解圍第122章 好消息!第427章 與張飛的約定第16章 許婚第77章 呂蒙第144章 士燮之死第136章 荊襄鉅變(十三)第458章 呂虔詐降第311章 離間之計(三)第145章 交州平第22章 狂人廖立第253章 平叛(一)第114章 無恥的劉琦第392章 倭國內戰爆發第373章 蔡文姬的誤會
第49章 張津之死第345章 無奈的逃離第130章 荊襄鉅變(七)第136章 荊襄鉅變(十三)第32章 酃縣解圍第40章 南征桂陽第238章 龐統命運改寫第283章 韓遂的決定第364章 渭南之戰(六)第379章 如何補償?第35章 詐降之計?第349章 梟雄末路(四)第17章 長沙太守第44章 樊氏的野心第320章 汧水大戰第392章 倭國內戰爆發第384章 晉爲楚王第491章 司馬懿與龐統的諜戰(二)第433章 勢如破竹第444章 家有喜事第90章 黃祖的婚約第57章 後援不足?第419章 張遼歸降第158章 龐統之名第208章 兵至夷洲第381章 守歲的風俗第258章 受困沔水第6章 四百里急行軍第16章 許婚第135章 荊襄鉅變(十二)第369章 神器!第406章 荀攸出逃第309章 離間之計(一)第249章 馬超歸降第164章 圍點打援(三)第39章 第一次的親密接觸第311章 離間之計(三)第491章 司馬懿與龐統的諜戰(二)第139章 王威歸降第75章 柴桑之失第188章 賭神!第191章 議徵南陽第366章 蔡文姬第194章 萬人敵關羽第251章 馬孟起義釋張飛第352章 全線潰退第429章 先鋒張飛第43章 美女樊氏第34章 威震蠻邦第56章 魏延受罰第367章 泣別第15章 徐庶和龐統第132章 荊襄鉅變(九)第297章 亂起祖厲第63章 連環詭計(二)第228章 荊州軍揚名第385章 倭國亂局第81章 劉曄歸心第406章 荀攸出逃第356章 冰消瓦解第89章 竟然是魯肅!第403章 曹仁之死第419章 張遼歸降第177章 山陰城破第285章 另類的報復第85章 廬江之爭(二)第361章 渭南之戰(三)第282章 狄道之攻堅第137章 荊襄鉅變(十四)第87章 廬江之爭(四)第324章 用張飛換汧縣?第352章 全線潰退第371章 作者是誰?第362章 渭南之戰(四)第403章 曹仁之死第377章 劉琦的字第201章 赦免田豐第23章 五溪蠻族第107章 蔡瑁的計劃第159章 勸降陳登?第495章 代郡之爭(一)第211章 濁鹿城之戰第336章 兵出子午谷(二)第43章 美女樊氏第185章 宴羣芳第32章 酃縣解圍第122章 好消息!第427章 與張飛的約定第16章 許婚第77章 呂蒙第144章 士燮之死第136章 荊襄鉅變(十三)第458章 呂虔詐降第311章 離間之計(三)第145章 交州平第22章 狂人廖立第253章 平叛(一)第114章 無恥的劉琦第392章 倭國內戰爆發第373章 蔡文姬的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