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十常侍滅亡

當漢靈帝劉宏駕崩後,十常侍感到異常恐慌,他們可是知道自己之所以能夠作威作福,全都靠的是皇上,皇上現在駕崩了,你讓他們依靠什麼?

張讓想了許久便立馬想到三個人,第一個乃是現在的何太后,第二個乃是靈帝養母董太后,第三個乃是豫州牧曹操,張讓決定先試探一下何太后,只要何太后有殺他們的意圖,他就投靠董太后,如果董太后失勢,那麼他就帶着劉協逃出京師去往許昌。

張讓想通後,於是便帶着其他常侍一起去拜見何太后去,很快張讓等人便來到何太后居住的宮殿內,在宮女示意可以進去後,便走了進去。

剛剛走入宮殿內,便看到何太后一身喪服,張讓等人互相看了看,於是便表明自己打算投靠太后的想法,並說出跟何進矛盾很深,怕慘遭毒手。何太后聽到後面色大喜,看着張讓等人說道:“只要你們願意擁立我兒子爲帝,那麼我肯定會勸阻弟弟何進不要殺害你們。”

張讓聽到後於是便點頭答應,然後召集大臣宣佈皇上駕崩之事,之後張讓等人便說皇上封皇子劉辯爲帝,何進看此面色大喜,衆臣聽到後,於是便擁立皇子劉辯爲帝。

當立完新君後,便開始爲漢靈帝劉宏發喪,忙到四月才結束,等到爲漢靈帝發完喪後,何太后便在朝堂之上升任何進爲參錄尚書事,其餘一些大臣也分封官職。

漢靈帝劉宏養母董太后得知此事後,感到異常惶恐,於是慌忙召集十常侍,當十常侍來到宮殿後,動太后面色一沉看着相讓等人說道:“你們爲何要投靠何太后,而不是投靠喲?”

張讓聽到後慌忙說道:“太后,我們跟何進有很大的矛盾,如果我們不投靠何後的話,我們肯定會被何進給斬殺的。”

董太后聽到後覺得張讓說的的確是實話,便不在怪罪,於是看着張讓等人說道:“何進的妹妹,剛開始還是我擡舉她,讓她來伺候先皇,今日他孩子繼承皇位,朝中大臣幾乎都是他們的心腹,如果我再不行動,那麼我肯定會跟王美人一樣被毒殺,你們說說我應當如何去做?”

張讓聽到後知道這是一個機會,於是便拱手說道:“娘娘可以垂簾聽政,然後任命皇子劉協爲王,再讓國舅爲驃騎將軍,掌握軍權,然後在重用臣等,各路兩兄妹將不成威脅。”

董太后聽到後,面色大喜,不由看着張讓說道:“張讓,你不愧是伺候過先皇的人,你們放心吧!到時我一定不會虧待你們的。”

張讓等人又在董太后殿內待了一會,於是便紛紛返回各自住處。

等到第二天上朝的時候,董太后以自己是先皇母親爲由參政,之後在朝堂之上,董太后便任命皇子協爲陳留王,董重則爲驃騎將軍,並張讓等人垂簾聽政。

何太后看此異常惱怒,於是命人在宮殿擺開宴席,然後邀請董太后到殿內吃飯,董太后得知後當然怡然不懼,於是便到何太后殿內吃飯。

當酒過三巡的時候,何太后起身捧杯拜了拜董太后,然後沉聲說道:“我等都是婦道人家,擅自干涉朝政,絕對沒有什麼好下場的。漢高祖時候呂后因爲手握重權,導致整個呂氏宗族被全部斬殺。如今這時我們應該謹記呂后之事,深居後宮,平時養養花,向朝中大事我們交給朝中大臣,讓他們自己商議就行。”

董太后聽到後,心中異常憤怒看着何後怒聲說道:“你害死王美人,心機深沉。今日你倚仗你的孩子爲君,聯合你兄弟何進的勢力,有成爲呂后之趨勢!吾命令驃騎將軍斬下你兄長頭顱,易如反掌!”

шшш✿t tkan✿¢o

何後聽到後怒聲說道:“吾好言相勸,你怎麼能夠這樣?難道你就不想想天下一旦因此大亂,我們還有什麼用!”

董後聽到後冷哼一聲說道:“你家都是一些屠夫之輩,能夠有什麼見識!”

董後和何後開始大聲爭吵,張讓等人看到慌忙勸解董後回宮。

何後等到董後離去後,左思右想便決定連夜把自己弟弟叫進宮中,等到何進進宮後,何後於是便把宴席上發生的事情告訴自己弟弟。

何進聽到後異常憤怒,不過還是壓抑住憤怒然後迅速出宮,召集麾下幕僚商議,之後便有人附在耳旁獻計,何進聽到後原本憤怒消失無影無蹤。

等到第二天早朝的時候,便命廷臣稟奏,董太后原來只是一個藩妃,不適合長時間居住皇宮之中,應該讓其遷往河間安置。

衆臣看此當然不會反對,於是何進一面派人去把董後給送往河間,然後一面親自率領禁軍包圍驃騎將軍董重府宅,追索驃騎將軍印綬。

董重原本以爲自己得到驃騎將軍職位,可以展現自己才能,可是卻沒有想到何進盡然敢包圍府邸,董重知道何進不會放過自己的,於是爲了保護自己家人,於是便拔劍自殺了。

何進看此便拿着驃騎將軍印綬率領禁軍返回了。

張讓實在是沒有想到董後一枝盡然被廢的這麼快,於是爲了保全自己性命張讓一面以金銀珠寶討好何進弟弟何苗以及母親舞陽君,一面命人去往許昌,讓豫州牧曹操率軍進京。

何苗以及母親舞陽君得到好處後,於是便進宮勸解何後,何後這麼一勸於是便又放過十常侍。

何進在董後行進至一般路程的時候,便命人把董後毒死了,之後把董後葬於文陵。

曹操正觀看士卒訓練,這時候有一名士卒悄悄來到跟前彙報京師來人了,曹操聽到後,便明白是張讓派來的人,於是便急匆匆趕回府邸。

當曹操來到府邸的時候,便看到左豐一臉焦急的在大廳中來回踱步走着,當左豐看到曹操回來時候,慌忙來到曹操跟前,語氣焦急說道:“曹州牧出大事了!”

曹操聽到後故意一臉迷惑的問道:“出什麼大事了?”

左豐看此,慌忙說道:“何進要誅殺我們,他現在已經把董後給害死了,他下一步肯定會把我們給殺害的!張公公,讓你帶其兵馬進京剿滅何進這個禍國殃民的賊子。”

曹操聽到後一掌拍在桌子上說道:“何進這個屠夫,豈能這麼對付張公公,你回去稟報張公公,我立馬率軍進京剿滅何進這個禍國殃民的賊子,還天下一個太平。”

左豐聽到後於是便急匆匆奔出府邸,想京城趕去,等到左豐離去後,曹操便命人把麾下衆人召集過來,等到衆人來到府邸後,曹操於是便把自己決定出兵剿滅何進之事說了出來。

這時候賈詡拱手說道:“啓稟主公,屬下以爲我軍應當在兩虎相爭後,在出動!”

曹操聽到後看着賈詡說道:“我的打算是出動兩路大軍,然後一路在明,一路在暗,作爲明處的軍隊則拖延行軍速度,暗處軍隊則快速前進,等到兩虎相爭的時候,埋伏在暗處軍隊乘勢進攻。”

衆人聽到後點點頭,紛紛點頭同意,曹操看此於是便命令夏侯淵、夏侯惇兩人率領五萬精兵在明處前行,而自己則率領五萬精兵在暗處向洛陽前進。

何進在府中歇息便有士卒來報袁紹求見,何進於是便命人帶袁紹進來,袁紹進來後,看到大將軍何進端坐在主座之上,語氣焦急說道:“大將軍出大事了!豫州牧曹操麾下將領率領五萬大軍向京師進發!請將軍早做決斷!”

何進聽到後面色大變,他哪能想到豫州牧曹操竟然會出兵向洛陽進發,不由怒聲說道:“曹孟德想造反嗎?”

袁紹看到大將軍憤怒的神情拱手說道:“大

將軍,末將認爲豫州牧曹操之所以派兵進京,肯定是被張讓發佈假詔招進來的。”

何進聽到候怒聲說道:“這些狗宦官是不是以爲我好欺負,看我不派兵斬殺他們!”

袁紹聽到後慌忙勸解道:“將軍萬萬不可,這些狗宦官肯定早有防備,屬下以爲我們應該召集離我們最近州的州牧,讓他們勒兵來京,斬殺這些狗宦官,從而達到跟曹操對峙目的。”

何進聽到袁紹的命令面色大喜不由說道:“此計甚妙!一箭雙鵰呀!”於是準備命令涼州牧董卓、幷州牧丁原率軍進京。

就在這時候主薄陳微急匆匆走了進來,當得知要召集各鎮兵馬進京斬殺宦官慌忙說道:“大將軍萬萬不可!大將軍現如今倚仗皇上的龍威,掌握軍權,如果想要誅殺宦官,簡直就是輕而易舉之事,只要大將軍到時迅速出兵,斬殺宦官之首,宮中宦官肯定會立馬投降。對於舉兵進京的曹操,我們完全可以一旨調令把曹操調入京城,到時如何處置,完全評大將軍心情,如果大將軍召集兩位州牧一旦有異心,到時候必會導致騷亂。”

可是何進怎麼會聽,根本就不聽從主薄陳微所說的話,立刻派人去通知兩位州牧,命其率軍進京,誅殺宦官。

董卓自從被任命爲涼州牧後,漸漸升起不臣之心,於是便藉助剿匪大肆招兵買馬,很快大軍便增至二十萬士卒,至於暗處也有二十萬士卒。

當董卓得到何進頒發到密詔後,面色大喜,於是便召集衆將商量此事。

李儒得知後於是便沉聲說道:“今日我等雖然聽從大將軍密詔,可是這並且名不正言不順,我們爲何不上表,表明我們忠於大漢朝,這樣大事可圖!”

董卓聽到後覺得自己女婿李儒說的非常在理,於是便向何進上表,之後命令自己女婿牛輔率領十萬士卒守住涼州,董卓親自帶着麾下部將李傕、郭汜、張濟、樊稠等率領十萬大軍向洛陽進發。

何進當得到董卓上表後,於是便拿出給衆臣看,表示他們實在是多慮了。

盧植看此慌忙勸諫:“發將軍,董卓這個人,雖然看着面善但是卻心狠手辣;一到讓董卓進京,那麼必定會發生禍患。不如命令董卓率軍守護涼州,不讓董卓率軍進京。”

可是無論盧植等人如何勸解,何進一律不聽,盧植看此於是皆棄官而去,朝廷大臣凡是看透董卓的紛紛棄官而去。

十數日後,張讓等人便知道涼州牧董卓和幷州牧丁原率軍馬上將要抵達京城,便明白是何進招來殺他們的,而豫州牧曹操率軍遲遲不到,於是便決定先下手爲強。

張讓便派遣刀斧手五十人埋伏在長樂宮嘉德門內,之後便進宮讓何後召何進進來,讓何進放過他們,何後這個胸大無腦婦女便把何進召進宮,袁紹覺得是計於是便勸解何進不要去,何進偏偏不聽,於是袁紹只能和弟弟袁術率領士卒保護何進進宮,可是卻被攔在宮外,何進命他們在着等着,然後便獨自一人走了進去。

當何進來到嘉德殿門時候,張讓等人走了出來,然後把其給圍住,何進心中生出不妙的感覺,就在這時候張讓厲聲說道:“董後有什麼罪,你盡然命人把董後嗨死?你原本只是一個屠夫,我等把你推薦給先皇,纔得到這榮華富貴,可是你到好,不報恩卻反過來要謀害我們,你是何想法?今日就把你給斬殺了!”話剛說完埋伏的刀斧手衝了出來,然後將還沒有反應過來何進砍爲兩段。

當袁紹聽到何進慘叫後,面色大變,立馬指揮士卒殺入宮中,十常侍等人還沒來得及逃脫便被斬殺了,至於何後則在亂軍中被殺。

豫州牧曹操得知後立馬率軍殺向京城,其他兩位州牧也紛紛加快速度。

(本章完)

第42章 天水陷落第1章 穿越了第18章 黃巾滅亡第36章 劉備滅亡第38章 袁軍大敗第27章 挾天子以令諸侯第38章 袁軍大敗第21章 董卓進京第29章 呂布來犯第5章 徐晃發威第16章 火攻第5章 徐晃發威第21章 董卓進京第37章 白馬之戰第13章 擊退黃巾第5章 徐晃發威第19章 漢靈帝駕崩第2章 系統初顯威第26章 拿下宛城第3章 投靠張讓第10章 黃巾起義第31章 水淹呂布第40章 界橋之戰第7章 許昌第6章 埋伏第31章 水淹呂布第44章 荊州投降第24章 連環計第22章 討董第11章 桃園結義第25章 汝南陷第1章 穿越了第20章 十常侍滅亡第7章 許昌第30章 退去第22章 討董第15章 長社之戰第32章 紀靈戰死第24章 連環計第44章 荊州投降第28章 攻破長安第12章 黃巾來襲第5章 徐晃發威第38章 袁軍大敗第9章 魏延第26章 拿下宛城第41章 袁紹滅亡第21章 董卓進京第24章 連環計第14章 漢軍敗退第19章 漢靈帝駕崩第37章 白馬之戰第35章 關羽之死第2章 系統初顯威第19章 漢靈帝駕崩第24章 連環計第5章 徐晃發威第14章 漢軍敗退第21章 董卓進京第26章 拿下宛城第20章 十常侍滅亡第31章 水淹呂布第44章 荊州投降第22章 討董第3章 投靠張讓第32章 紀靈戰死第21章 董卓進京第42章 天水陷落第22章 討董第43章 馬騰滅亡第20章 十常侍滅亡第13章 擊退黃巾第28章 攻破長安第7章 許昌第41章 袁紹滅亡第39章 攻陷南皮第38章 袁軍大敗第17章 張曼城滅亡第8章 登用四人第42章 天水陷落第11章 桃園結義第16章 火攻第38章 袁軍大敗第40章 界橋之戰第12章 黃巾來襲第42章 天水陷落第40章 界橋之戰第36章 劉備滅亡第31章 水淹呂布第36章 劉備滅亡第29章 呂布來犯第26章 拿下宛城第32章 紀靈戰死第38章 袁軍大敗第8章 登用四人
第42章 天水陷落第1章 穿越了第18章 黃巾滅亡第36章 劉備滅亡第38章 袁軍大敗第27章 挾天子以令諸侯第38章 袁軍大敗第21章 董卓進京第29章 呂布來犯第5章 徐晃發威第16章 火攻第5章 徐晃發威第21章 董卓進京第37章 白馬之戰第13章 擊退黃巾第5章 徐晃發威第19章 漢靈帝駕崩第2章 系統初顯威第26章 拿下宛城第3章 投靠張讓第10章 黃巾起義第31章 水淹呂布第40章 界橋之戰第7章 許昌第6章 埋伏第31章 水淹呂布第44章 荊州投降第24章 連環計第22章 討董第11章 桃園結義第25章 汝南陷第1章 穿越了第20章 十常侍滅亡第7章 許昌第30章 退去第22章 討董第15章 長社之戰第32章 紀靈戰死第24章 連環計第44章 荊州投降第28章 攻破長安第12章 黃巾來襲第5章 徐晃發威第38章 袁軍大敗第9章 魏延第26章 拿下宛城第41章 袁紹滅亡第21章 董卓進京第24章 連環計第14章 漢軍敗退第19章 漢靈帝駕崩第37章 白馬之戰第35章 關羽之死第2章 系統初顯威第19章 漢靈帝駕崩第24章 連環計第5章 徐晃發威第14章 漢軍敗退第21章 董卓進京第26章 拿下宛城第20章 十常侍滅亡第31章 水淹呂布第44章 荊州投降第22章 討董第3章 投靠張讓第32章 紀靈戰死第21章 董卓進京第42章 天水陷落第22章 討董第43章 馬騰滅亡第20章 十常侍滅亡第13章 擊退黃巾第28章 攻破長安第7章 許昌第41章 袁紹滅亡第39章 攻陷南皮第38章 袁軍大敗第17章 張曼城滅亡第8章 登用四人第42章 天水陷落第11章 桃園結義第16章 火攻第38章 袁軍大敗第40章 界橋之戰第12章 黃巾來襲第42章 天水陷落第40章 界橋之戰第36章 劉備滅亡第31章 水淹呂布第36章 劉備滅亡第29章 呂布來犯第26章 拿下宛城第32章 紀靈戰死第38章 袁軍大敗第8章 登用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