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現在先上傳一章,晚上還有一章!
“回魏公,我主聽聞魏公進位,深表欣喜,認爲此乃魏公功績說的,乃天子聖明之所爲,只可惜荊州不安,四周小賊賊心不死,總想要讓荊州陷入戰亂之中,使得我主沒有辦法親自來陳都,恭喜魏公,只能特派在下前來,恭賀魏公,不過我主在在下臨行前說了,只要四周小賊平定,我主必定親自恭賀魏公。○”
蒯越這一番話冠名堂皇的話,要是其他人來,可能會聽得雲裡霧裡的,但是在場的人都是政治之上的人精,當然明白蒯越話中的含義。
蒯越此番話的含義有三,第一個是劉表聽到曹操進位魏公,其實是想要第一個出聲祝賀的,可惜荊州不寧,時期沒有辦法得逞。
第二個那就是表明,只要荊州平定,那麼劉表必定會第一個出聲恭賀曹操進位魏公,而不是如同現在這樣,天下諸侯面對曹操成爲魏公之事,既不反對,也不贊同,可謂是顯得有些尷尬。
至於第三個,那就更加的簡單了,荊州不寧的罪魁禍首是誰,顯而易見是統一江東,正在厲兵秣馬的孫堅,而要想讓孫堅熄去攻打荊州之心,那麼就只能靠曹操了,只要曹操能夠同意結盟,那麼以上的種種都能夠成爲現實。
“荊州不寧,西安候在荊州爲官也有數年了,爲何到如今還沒有徹底的平定荊州,西安候如此,真是讓陛下失望。讓整個朝中百官失望。”
聽着手指敲打着案几的聲音以及曹操那淡淡的口氣,蒯越心中一喜。很快就明白過來,曹操此話問罪是假。給他遞梯子纔是真的,因此只見蒯越臉上滿是憤憤之色的道:“魏公明見,荊州本已在我主的治理之下,平定下來,荊州百姓,安居樂業,只可恨孫堅小兒,擅自出兵攻打揚州,殺死揚州牧陳溫不說。現在更是變本加厲,企圖繼續攻打荊州,魏公,若如放任孫堅繼續下去,那麼魏公的名聲、天子的名聲,整個大漢朝廷的名聲,都堪憂啊。”
“真是豈有此理,他孫堅既然敢擅自出兵,罔顧朝廷命令!”
曹操心中暗喜。臉上卻是像是剛剛知道一樣大怒,這讓根本不知道曹操在演戲的蒯越心中喜悅不已,再接再厲的道:“不單單如此,魏公有所不知。今日宴會之上,在下親眼看見孫堅的爪牙竟然和西涼那些人走到了一起,魏公啊。要是真的讓孫堅的爪牙和西涼那些人暗中相加,對於整個天下百姓來說。都是一場災害啊。”
蒯越還是有些小聰明的,故意把龐德代表的使團和董卓西涼軍殘餘的人混合在了一起。要是曹操不知道真相的話,盛怒之下,說不定還真的會被蒯越給矇騙了過去。
不過反正蒯越矇騙自己的目的和自己的目的一樣,因此曹操到不介意被蒯越“矇騙”一回,臉色極其陰沉的看着司馬懿說道:“仲達,你今日和西安候的使者在一起,是否同樣看到了西安候所說的一幕!”
司馬懿擡起頭,惶惶不安,眼神躲躲閃閃的看着四周,最後似乎是承受不了來自上方曹操的壓力,支支吾吾的道:“回稟君上,臣,臣宴會之上,微有醉意,因此,因此,不知道西安候使者所說是否正確,不過,不過,臣雖然有些醉意,但是確實迷迷糊糊的聽到孫堅的使者和另外一名使者,相談甚歡的話語聲。”
蒯越放心了,曹操大怒了,當然這只是表面之上,心中暗暗稱讚了司馬懿一聲好演技的曹操,大怒的拍案而起,怒聲道:“該死,孫堅他想要幹什麼,難不成想要讓那些西涼蠻子,再次爲禍帝都嗎?!”
“魏公,若如真的讓孫堅得逞,那麼對於天下百姓來說,絕對是一件大禍害,只不過孫堅這個小賊狡猾奸詐,並沒有留下什麼實質性的證據,再加上我主保全荊州不陷入戰火,已然竭力,要不然的話,魏公振臂一呼,我等天下漢室臣民,必定羣起響應,誅殺孫堅!”
“哼,孤就不相信孫堅能夠把他的狐狸尾巴一直隱藏着,至於西安候,貴使回去之後,可以告訴西安候,孤會上表,要求天子頒下聖旨,呵斥孫堅,要求其麾下一兵一卒不得進入荊州半步,要是孫堅真的膽敢進犯荊州,那麼孤必將dian將,命令其率領大軍,南下征討之!”
說了那麼多,爲的不就是曹操這一番話嗎,蒯越大喜過望的拱手彎腰道:“在下替我主多謝魏公,魏公放心,我主以及在下甚至是荊州上下,必然會死守荊州,不讓孫堅陰謀得逞!”反正要是發生戰爭,死守荊州是肯定的,因此蒯越也不介意說的大義凜然一dian,而對於此,心中甚爲明白的曹操,也沒有說什麼,畢竟自己不也是這樣。
在兩人心照不宣,表面之上郎有情妾有意的情況之下,一個寬鬆的,只是因爲各種陰謀詭計和利益糾紛而生氣的同盟條約,正是的被簽訂了下來,雖然這個條約表面之上,是所謂的聖旨。
看着拿着所謂天子聖旨而急匆匆而去的蒯越,曹操心中感慨,對於後世西方人那無比自豪的所謂什麼威斯克伐利亞體系,所謂條約,曹操只感覺無比的好笑。
早在此時,甚至是更早的春秋戰國,當那些西方人的祖宗可能還生活在森林之中的時代,我們的老祖宗,早已經把同盟、條約、雙方使者之間的你來我往,體現着淋漓盡致。
西方人引以爲傲的東西,只不過是我們的老祖宗玩剩下的,可惜的是,後世的有些人,卻是滿目的崇拜着西方,就差沒有說,四大發明其實是西方人發明出來的了。
“君上,蒯越回去之後,劉表必然會調遣兵馬,防備孫堅,而孫堅同樣也會因此而做出同樣的動作,兩方形勢緊張,已成爲必然了。”司馬懿恭敬的向着上首的曹操出聲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