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聽曹操此言,曹嵩卻是笑道:“既如此,我即刻傳信,讓還在沛國譙縣的夏侯氏兄弟以及曹仁、曹洪、曹純、曹休等人前來相助與你。”
“不夠,遠遠不夠,其六人之長處在於領兵,不在於武力,一旦舉兵,麾下不能單單隻有可以領兵作戰的將領,還必須有擁有萬夫不當之勇的勇士豪傑,以及可以出謀劃策的謀士!”
說實在話,曹操起兵的資本相比於三國之中其他的兩位,蜀漢劉備和東吳的孫堅來說,實在是好的太多了。
不說其他的,就光說將領這一方面,即使夏侯惇他們武力比不上典韋這樣的頂尖猛將,但是也是在第一流之內了,就更不用說這六個人每個人都是可以單獨領兵出征的將領了,至於軍師,那更是完爆了所有諸侯。
對於謀士,曹嵩也沒有多問什麼,畢竟夏侯兄弟和曹仁等人,確實是不適合當一個謀士,曹嵩心中疑惑的是曹操口中的那些猛將,因此有些懷疑的反問道:“天下間,還有能勝過元讓之人?”
“確實如此!”
曹操在肯定了曹嵩的疑問之後,接着說道:“因此兒想要讓父親,派人分別到北海尋找一位名叫太史慈之人,到常山尋找一位名叫趙雲之人,到南陽尋找一位名叫黃忠的人,以及同在譙縣的許褚,河間張郃,巴郡臨江人甘寧,東郡程昱,潁川郭嘉、徐庶、荀彧荀攸叔侄,臨淮魯肅。”
曹嵩的眼睛從曹操開始說起來之時,就沒有停下來過,越瞪越大,最終有些不敢置信的反問道:“天下之間的英雄豪傑有如此之多?”
曹操點了點頭,再次肯定了曹嵩剛剛的那番疑問,要不是還有一些猛將和謀士是他此時根本招攬不到,他剛剛出口的名單之上,絕對還要再多加幾個,比如關羽、張飛、馬超、張遼、賈詡、周瑜、諸葛亮、龐統等等。
一百多年的三國亂世之中,名將、猛將、謀臣真的是太多太多了,未穿越之前曹操就曾經感慨過,要是三國早早的統一,那麼憑藉着三國那不正常,就好像把未來幾百年內的人才都聚集到了一起的人才輩出的情況,漢人的威望絕對可以遍佈整個世界。
“不過我已經穿越到了這個時代,說不定可以······還是先別想那麼多了,我還是先保住自己的性命再說。”
剛剛的想法雖然在曹操的心間之中只是一閃而逝,但是最終還是留下了波瀾,由此也可以看出,原主曹操對於他的影響正在逐漸的加深。
曹操的分神曹嵩可不知道,他只看到了對面曹操那一臉堅定的樣子,因此即使對於曹操的話還是疑惑居多的曹嵩,最終還是同意了下來道:“既如此,我會安排一些人去你說的那些地方,尋找他們。”
“除了荀彧荀攸叔侄他們,其他的人,大概都是籍籍無名之人,希望阿瞞最終不會失望了纔好。”曹操和曹嵩的談話,就在兩人各有所思之中結束了。
“賊臣董卓,篡奪朝綱,穢亂宮廷,殘害生靈,禍國弒君,朕泣血手詔,詔天下英雄率義軍入京勤王,廓清環宇,掃平奸賊,中興大漢!”
短短一月之間,這道從陳留髮出的天子詔書就響徹了整個大漢十三州,與此同時,曹操的名聲也是更加的響亮,此時此刻整個大漢,誰人不知,發佈了此天子詔的曹操,就是那個孤身一人刺殺董卓的曹操。
平民百姓和士子們是激動的,因此他們根本沒有注意到天子詔書那詭異之處,但是諸侯們可不是,在剛剛聽聞此道詔書的他們,在最開始的驚訝之後,就已經有些回過味來了。
“諸位,對於曹操發佈的天子詔書,你們有什麼看法?”
渤海郡治所南皮城之中,袁紹高坐首位,向着下發的衆人問道,不得不說,袁紹的好相貌和氣勢,讓他此時頗有一種帝王向着臣子問話的感覺。
如果曹操此時在此的話,一定會十分的驚歎道:“袁紹不愧是四世三公之後啊,竟然這麼早就有了這麼一批文臣武將。”
相比於曹操此時只有典韋和陳宮二人,袁紹的麾下武將已經有了顏良、文丑、高覽、淳于瓊等人,文臣方面也有了許攸、郭圖、逢紀、田豐等人。
此時袁紹左下首的許攸站出來,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捏着自己的鬍子,笑道:“主公,此詔,光看起內容,就能知道,此必是曹阿瞞的矯詔!天子年幼,且又被董卓拘於深宮之中,更未見過主公和其他各路諸侯,怎麼可能會頒佈此詔,又怎麼可能會給予曹操”
“恩。”
發出了一聲無意義的恩聲,正在思索着許攸之言的袁紹,隨即又看到了田豐站了出來,笑着說道:“主公,不論此詔是真是假,它都給了主公甚至天下其他諸侯一個絕好的起兵理由,而一旦天下諸侯響應,憑藉主公之名望,必然登上盟主之位,到那時不管最終有沒有擊敗董卓,主公之大名必將天下傳唱,名傳海內,因此即使此詔是假的,我們也必須把它當成真的。”
許攸回頭看了一眼田豐,隨即轉向袁紹道:“除田豐大人所說之外,還有一點,主公你一旦登上盟主之位,就可以藉此削弱其他各路諸侯的實力,爲日後的逐鹿做好準備。”
許攸和田豐的相繼建言,讓袁紹最終下定了決定,他從主位之上站了起來說道:“紹決定遵從天子詔書,出兵討伐董卓,即刻傳令,發兵三萬,前往陳留!”
下方的衆文臣武將一同站了起來,向着袁紹彎聲喝道:“遵命!”
一臉意氣風發的袁紹沒有注意到,郭圖和逢紀看向田豐和許攸那有些陰沉的目光。
在袁紹率先響應之後,緊隨其後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冀州刺史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郡太守王匡、陳郡太守張邈、東郡太守喬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北海太守孔融、廣陵太守張超、北平太守公孫瓚、上黨太守張揚、烏程候長沙太守孫堅、西涼太守馬騰、徐州刺史陶謙相繼響應,一時間,天下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