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讖語

趁着這個機會,郭嘉也開始了自己的小動作。一則流傳已久的讖語再次席捲天下。

“代漢者,當塗高!”

塗,通途,意指袁術的字,公路。

郭嘉這麼做就是爲了袁術造勢,順便打擊一下漢室的地位。

不要小看這種讖語的力量。在這個信息交流閉塞的古代,讖語的力量可是十分強大。

而且特別是現在的秦漢之際,讖語的威力更是強大。這個時代的學術氛圍是“讖緯學”盛行,著名的、靈驗的讖語層出不窮。

最出名的就是秦始皇時期的一則讖語。

“亡秦者胡!”

爲了這則讖語,秦始皇一直追着胡人懟,還修了長城。結果沒想到,最後亡了秦國的是自己的兒子,胡亥。

而之後的“楚雖三戶”還有什麼“大楚興、陳勝王”等讖語的靈驗使得讖語的力量被推上了巔峰。

再之後,王莽時期流傳出一則讖語“劉秀當爲天子”。

雖說這很有可能是當時的國師公劉歆(當時劉歆剛好改名劉秀)爲自己造勢,但結果卻正好撞上了出身卑微的漢光武帝劉秀一統天下,當上了漢天子,建立了東漢。

這個時候,讖語就幾乎已經幾乎勢不可擋了。特別是奠定了劉秀一統天下基礎的昆陽之戰,劉秀率領萬餘人大敗了王莽新朝號稱百萬大軍的四十二萬大軍。

當時雖說是劉秀作戰勇猛,但適逢大風飛瓦、暴雨如注、滍水暴漲,才能使得劉秀大勝,一舉奠定了勝局。

所謂天子,乃上天之子,自然能夠獲得上天的幫助,逢凶化吉。在劉秀身上正好驗證了這一點。

而“代漢者,當塗高”這句話,可是出自漢武帝,可信度更是大增。

漢武帝肯定沒有那麼腦殘,預言自己漢朝的滅亡。他的原話是“漢有六七之厄,法應再受命,宗室子孫誰當應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漢者,當塗高也。”

意思大概是漢朝有六七之難,安理會有人臨危受命,那麼宗室子孫中誰能擔此重任呢?六七四十二位皇帝后,能夠統領漢朝者,應該是一位險峻環境中臨危不懼的大人物。

結果這話一出,頓時被一些有心人利用,將之轉化爲了一句讖語“漢有六七之厄。代漢者,當塗高也。”

而東漢自劉秀至今,剛好六加七,共十三個皇帝。

歷史上,漢末的諸多諸侯都拼了命的往這句話上靠。

比如袁術,就是認爲“塗”通“途”,乃是自己的字,公路。外加上當時他實力雄厚,又有傳國玉璽,於是傻傻的稱帝了。

李傕當時也找女巫占卜,說“塗”就是“途”。“當塗高者”,就是“闕”。而“闕”與“傕”同義,並且高大的人也稱爲“傕”。

而曹丕代漢自立也同樣借用了這句讖語。許芝認爲“當塗高者”,“魏”也,魏當代漢。

因爲最初的“魏”字,實際上寫作“巍”。後來省略的上面的“山”。而且說“魏”的本義就是“高大”。

反正最後是魏代了漢,自然許芝的解釋被認爲是對的。

郭嘉現在放出這些流言自然是爲了造勢。

袁術經過這一戰鋒芒畢露,隱隱居於衆諸侯之首。在這種情況下低調已經沒有用了,還不如大大方方的向天下人展示自己的實力和雄心。

畢竟此時的袁術可不是原本那個立足豫州、四面皆敵的袁術。

佔據荊揚二州,根基深厚的他根本不虛任何人,就是稱帝袁術都估計能夠撐得下去。

畢竟麾下文臣猛將如雲,而且能夠打的到袁術的也就只有中原的曹劉。至於陶謙和劉焉,不過守戶之犬罷了。根本不被袁術放在眼裡。

有着長江之險,把甘寧和蔡瑁往江上一放,就是舉世皆敵袁術都能撐得住。袁術現在的實力和歷史上的吳國比絲毫不差,甚至某些地方還要更勝一籌。

“奉孝,你說我們這麼做是不是有些太過招人恨了?”

袁術完全可以想象袁紹等人得知這流傳的讖語之後的感受。估計長安那羣人更是已經氣炸了吧。

郭嘉微微一笑:“主公,現在正是時候。如今中原已成定局,如果不能攪亂天下,我等如何才能拿下益州?”

“也罷,反正遲早都要來的。”

袁術凝重道:“那個計劃準備的怎麼樣了?”

提到那個計劃,就是郭嘉也面露凝重,謹慎道:“主公,嘉已經做好了一切的安排。不說能夠成功,就是失敗了也絕不會讓別人知道是我們做的。”

袁術滿意的點點頭,陰沉的說道:“大漢養士四百載,終究還是太深得人心了,縱使是名存實亡也依舊令人心憂。董卓推了一把,但還是沒有做絕。”

“我欲成就大事,必須得走這一步。好在公孫瓚手持玉璽,袁紹和劉焉也都蠢蠢欲動,這正好給我們渾水摸魚的機會。奉孝,你說事情真的會如我們所想嗎?”

郭嘉鄭重的點點頭:“主公放心,嘉有把握!”

袁術鬆了一口氣,這事太大,即使是他都得慎重對待。爲了以防萬一,此事只有他和郭嘉以及郭嘉麾下的一些死士知道,就連田豐等人他都沒有告訴。

這不是信不信任的問題,越少人知道越安全。反正此事他們也無需參與,知道了也只是個麻煩。

“你覺得公瑾他們應該怎麼安排?”

想到那幾小,袁術臉上情不自禁的掛上了笑容。

沒想到這麼快,這幾個小鬼就都成長起來了啊!

“主公早有了決斷,不是嗎?”

郭嘉無所謂的回答道。

袁術對於這三個小鬼的重視程度郭嘉是非常清楚的,可以說從頭到尾都給他們規劃好了。

讓麾下拿得出手的將領都去教導了一番,又派去戰場鍛鍊了一年。各個方面都考慮的十分周全,郭嘉不相信袁術對於這三人接下來的安排沒有決斷。

拿起周瑜送過來的戰報和請罪的心間,袁術微笑道:“周瑜、孫策、袁耀,由於輕敵大意,罰停職三月,麾下大軍暫時交由趙雲統領。另外,此次戰役趙雲臨危不懼、力挽狂瀾,擢升爲龍驤將軍,統領一萬鐵騎。”

“于禁、凌操表現尚可,但能力略顯不足,不升不降,繼續擔任校尉一職。”

第七百零一章 勝局第六百八十二章 離間失敗第一百八十四章 劉焉稱帝第一百六十二章 官場風氣第二百零二章 閒不住甘寧第二百六十二章 雪恨第八百五十章 君主天賦第四百三十七章 金城之下第一百四十九章 陳羣的選擇第一百五十九章 四方震動第四百九十八章 巧舌如簧第一百九十四章 楊彪訓子第七百五十章 君主天賦第五十八章 會稽太守第九十六章 遷都第五百八十章 船隻技術第一百八十九章 醫學發展第四百九十九章 勸說稱帝第二百一十章 謀求幷州第二百零三章 界橋之戰第三百四十九章 趙雲的任務第二百九十三章 藤甲兵第四百零五章 夜襲第九百零六章 世家聚集第二百九十三章 藤甲兵第四百二十二章 西涼第九百零二章 腐敗第五百三十六章 歸附第六十章 法正第二百二十四章 流言風波第九百五十二章 鋒芒第三百三十一章 皇商風浪第八百三十八章 外強中乾第三百一十八章 諸葛瑾出山第六十一章 培養第十八章 借將第四百五十八章 聯盟第九百二十章 定後路第五十八章 會稽太守第四百五十三章 情報第七百八十一章 真正面目第四百四十五章 麴忠第四百零七章 定計第二百二十六章 出乎意料的蔡怡第七百四十八章 對將第八百六十六章 應對第二百二十二章 四分五裂的世家大軍第三百七十章 遼東第九百零五章 半島局勢第九百三十九章 應對第二百零九章(真)失算的袁紹第八十一章 大勝第九十章 敬酒第一百七十三章 傻大個公孫瓚第六百九十四章 腰引弩第七百二十三章 碰面第五百七十一章 袁紹的決斷第一百九十五章 下跌的糧價第四百零三章 攻關第三十四章 陷陣營第五百四十二章 戰亂第九百一十章 僵持第二百五十八章 夜襲第四百三十章 恐怖的南蠻兵第四百二十一章 敗後良機第四百五十四章 詔書第五十九章 再收義子第四百二十三章 功高蓋主第四百一十二章 長安異動第七百二十八章 決斷第六十八章 人口增加第二十八章 典韋第七十一章 分兵第六百四十七章 絕境第九百四十章 隱蔽第五十九章 再收義子第一百六十九章 李儒的決定第五百二十四章 敗露第四百二十四章 韓遂第四十七章 造船廠第八百九十九章 法與德第七百一十四章 甩鍋第九百六十章 通敵第一百零五章 進擊的黃祖第八百九十二章 打蛇七寸第二百八十八章 南蠻之變第二百九十五章 南蠻內亂第五百五十七章 白衣下城第六百五十一章 選擇第一百零五章 進擊的黃祖第八百七十一章 絕境突破第七百一十五章 表忠第二百六十章 第三次夜襲第四百五十六章 忿恨第五百六十一章 去向第六百一十六章 安置周瑜第七百三十六章 無奈第六百一十五章 曹操徵兵第九百四十六章 轉守爲攻第五百三十七章 三慮
第七百零一章 勝局第六百八十二章 離間失敗第一百八十四章 劉焉稱帝第一百六十二章 官場風氣第二百零二章 閒不住甘寧第二百六十二章 雪恨第八百五十章 君主天賦第四百三十七章 金城之下第一百四十九章 陳羣的選擇第一百五十九章 四方震動第四百九十八章 巧舌如簧第一百九十四章 楊彪訓子第七百五十章 君主天賦第五十八章 會稽太守第九十六章 遷都第五百八十章 船隻技術第一百八十九章 醫學發展第四百九十九章 勸說稱帝第二百一十章 謀求幷州第二百零三章 界橋之戰第三百四十九章 趙雲的任務第二百九十三章 藤甲兵第四百零五章 夜襲第九百零六章 世家聚集第二百九十三章 藤甲兵第四百二十二章 西涼第九百零二章 腐敗第五百三十六章 歸附第六十章 法正第二百二十四章 流言風波第九百五十二章 鋒芒第三百三十一章 皇商風浪第八百三十八章 外強中乾第三百一十八章 諸葛瑾出山第六十一章 培養第十八章 借將第四百五十八章 聯盟第九百二十章 定後路第五十八章 會稽太守第四百五十三章 情報第七百八十一章 真正面目第四百四十五章 麴忠第四百零七章 定計第二百二十六章 出乎意料的蔡怡第七百四十八章 對將第八百六十六章 應對第二百二十二章 四分五裂的世家大軍第三百七十章 遼東第九百零五章 半島局勢第九百三十九章 應對第二百零九章(真)失算的袁紹第八十一章 大勝第九十章 敬酒第一百七十三章 傻大個公孫瓚第六百九十四章 腰引弩第七百二十三章 碰面第五百七十一章 袁紹的決斷第一百九十五章 下跌的糧價第四百零三章 攻關第三十四章 陷陣營第五百四十二章 戰亂第九百一十章 僵持第二百五十八章 夜襲第四百三十章 恐怖的南蠻兵第四百二十一章 敗後良機第四百五十四章 詔書第五十九章 再收義子第四百二十三章 功高蓋主第四百一十二章 長安異動第七百二十八章 決斷第六十八章 人口增加第二十八章 典韋第七十一章 分兵第六百四十七章 絕境第九百四十章 隱蔽第五十九章 再收義子第一百六十九章 李儒的決定第五百二十四章 敗露第四百二十四章 韓遂第四十七章 造船廠第八百九十九章 法與德第七百一十四章 甩鍋第九百六十章 通敵第一百零五章 進擊的黃祖第八百九十二章 打蛇七寸第二百八十八章 南蠻之變第二百九十五章 南蠻內亂第五百五十七章 白衣下城第六百五十一章 選擇第一百零五章 進擊的黃祖第八百七十一章 絕境突破第七百一十五章 表忠第二百六十章 第三次夜襲第四百五十六章 忿恨第五百六十一章 去向第六百一十六章 安置周瑜第七百三十六章 無奈第六百一十五章 曹操徵兵第九百四十六章 轉守爲攻第五百三十七章 三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