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 改天換日 二

西州。

西州的疆域基本上是昔日的西域都護府疆域,毗鄰安息三州和貴霜州,東接敦煌州,是中原連接西域的一個紐帶,也是近年熱鬧鼎盛的地方,來往之商旅多如牛毛。

隨着絲綢之路的組建興旺起來,西州是最先崛起的西部州域,連帶着西部的其他五州都開始進入快速的發展之中。

這一切的功勞都來源於一個人。

昔日曹魏王朝的丞相,當今朝廷西部巡閱使,荀彧。

荀彧自從曹彰叛亂就出山入職,這些年在西部乾的是踏踏實實的,絲綢之路的發展雖然說朝廷下了大本錢,但是如果沒有一個人來主導,根本不可能發展的如此迅速。

從前從玉門關西出,抵達西州,昔日最少要一兩個月的時日,但是如今,最多隻需要半月,如果趕路迅速,十日就已經橫跨的西州和敦煌州。

對很多人來說,昔日的絲綢之路也叫死亡之路,無數人在這條道路上喪命了。

但是如今的絲綢之路,到處都是驛站,爲了保障絲綢之路的水源,西部五州和雍洛西涼幾州聯手,如今在沙漠之中發掘了不少綠州。

這條路,已經成爲了打開了困住中原百姓向外的心。

無數的中原百姓對西部開始有了嚮往之心,所以這些年商旅開始越來越多,從西域走中原,從中原走西域,多不勝數。

商業的發展,自然就帶動了經濟的飛躍。

西州首當其衝,無論是百姓的收入,還是城池的修建,已經開始逐漸向着的中原靠攏。

……

日落時分。

夕陽映照。

西部巡閱衙門府邸。

“陛下就是陛下,我本來就不相信陛下會葬身戰場,但是陛下出現在我面前,我還是有些驚訝的!”荀彧迎來了一個客人,一個讓他十分震驚的客人。

“你對朕很有信心!”

孫權站在樓塔之上,雙手揹負,迎着夕陽,晚風輕輕,衣袍獵獵。

他在返回中原之前,來到的西州。

本來面見荀彧是在計劃之外,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但是中原的變故讓他有些措手不及。

他還真不知道,原來孫伯符在羣臣之中居然有如此地位和威勢,終究是小看了這個歷史上名留青史的江東小霸王。

“信心是有的,畢竟能擊敗明公的人,怎麼可能這麼容易的折損在西部戰場上,不過擔心也是有了,戰場詭譎莫測,什麼事情都會發生!”

荀彧站在旁邊,微笑的道:“一旦陛下真的折了,那麼這好不容易纔營造的大吳盛世會瞬間崩潰!”

“你還真說的不錯,朕這一次還真的差點折了!”

孫權苦笑,目光看着忠心左右的大將趙雲:“不是子龍來得及時,朕現在已經是一副白骨了!”

“都說趙子龍是陛下最忠心的大將,我看不盡然,他恐怕還是陛下的福將啊!”

荀彧斜睨了一眼趙雲,趙雲神色漠然,彷彿一尊鐵塔,一雙銳利眼眸掃視四方,十分注視安全。

“當然!”

孫權點頭:“他是朕的福將,有子龍在,老天爺也受不了朕的命!”

“可是陛下既然活着,爲什麼……”

“這能從海上回來的時候,消息已經傳出去了,所以朕將錯就錯,就是試一試,沒有孫仲謀的大吳朝廷,會是一個什麼狀況!”孫權坦然的說道。

“陛下可知,你這一念之間,讓大吳朝廷遭受何等的損害!”荀彧眸光有一絲陰霾。

這一次朝廷必然動亂頻繁。

就算最後孫權收拾了殘局,大清洗之下,人頭滾滾,血流成河已經在所難免。

“知道!”

孫權淡然的道:“但是不做也做了,要不朕下一個罪己詔!”

罪己詔。

這就是天子認錯的一個形式。

“呵呵!”荀彧笑了,笑的很諷刺。

“好吧,朕真的是錯了,本以爲一切都在控制之中,但是有些人還是超出了朕的預料之外,讓朕有些措手不及!”孫權嘆氣,無奈的說道。

“你小看孫伯符!”荀彧一針見血。

“嗯!”孫權不否認,點點頭。

他就是太小看孫策了,本以爲孫策怎麼鬧,在短時間之內很難登基,最多就是的以攝政王的名義,奪取朝廷大權。

但是從中原反饋回來的消息,卻讓他有些無奈。

“那你現在準備如何?”荀彧問道。

“金陵城局勢已經被孫伯符給鎮住了,張昭張紘還是程普等人都擺明車馬支持孫伯符,那麼如此看來,孫伯符登基已經在所難免!”

孫權平靜的道:“既然如此,朕成全他!”

“可惜了!”

荀彧看了一眼孫權,突然開口,沉聲說道。

“這是他自己選的路!”

“陛下,其實孫伯符沒做錯,或許他是有一些私心,但是面對如今的局勢,我認爲他更多的是在穩定朝局,而這個局勢,是陛下營造出來的……”

“他沒錯,那就是朕錯了,但是朕不能錯,所以他必須是錯的!”

孫權繞了一圈,意思倒是表白的很清楚。

“那內閣軍機處也要大清掃!”荀彧嘆氣,孫權說的是事實,有些事情,皇帝是不能錯的,這不是因爲不敢認,是不能認,這關乎民心的大事。

“大清掃已經是在所難免!”

孫權點頭,太多人站在孫策那邊了,清掃已經是一件不得不錯的事情,拔出蘿蔔帶着坑,到時候朝廷地震已經是無可避免的事情。

說着,孫權的目光凝視這荀彧兩柄白髮,這個昔日的王佐之才有些蒼老了,但是他的一雙眼神還是灼灼如火:“文若,看來這些年你在西部做的的確不錯!”

“託陛下洪福,還能有一個展示才能的地方!”荀彧微笑。

這些年在西部,他兢兢業業,一刻不敢放鬆,看着西部六州之地在他的統帥之下,開始從一個個貧寒疾苦的小村鎮變成了如今熱鬧繁榮的城市,他感到很滿足。

“想不想換一個地方!”

孫權問道。

“比如?”荀彧聞言,眼眸劃過一抹精芒,看着孫權,

“比如內閣!”孫權回答的很平靜。

“內閣?”

荀彧心中一動,他知道孫權這是準備給內閣大換血了。

“陛下相信微臣,陛下應該知道,微臣當初爲何出山入仕,其實微臣……”

“你是臣,我是君,不管是因爲什麼原因,如今這就是一個事實!”

孫權打斷了荀彧的話:“信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不可否認,你的所作所爲已經取得了朕的初步信任,如此大才,不能主持大局,卻浪費在局部地域,太可惜了,所以朕認爲,你應該返回朝廷中樞!”

“既然陛下願意相信微臣,微臣也不和陛下客氣!”

荀彧很爽快的答應下來了。

人的心是會變的。

這些年在西部,他一直都在努力告訴自己,他只是爲了曹彰恕罪,只是爲了西部百姓,不是爲了大吳朝廷。

然而不知不覺之中,他就突然融入了朝廷。

作爲西部巡閱使,他不僅僅管理美索不達米亞州在內的西部六州,他還負責與朝廷溝通,沒有朝廷的鼎力支持,絲綢之路和西部疆域根本不可能有如此迅速的發展。

現在的他,早已經是朝廷的一員了。

所以他又有了不願意居於人之下的念頭,有才華的人都是驕傲的,昔日他是曹魏丞相,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可是如今,哪怕一個隨隨便便的內閣大臣都能對他指手畫腳,他那口憋屈的氣也壓抑的太久了。

孫權倒是有些意外,本以爲還需要花費一些口舌,倒是沒想到荀彧這麼順利的就答應了。

“不用看着我,我不是聖人!”

荀彧淡然的道:“自然也沒有超凡脫俗的意思,昔日不願意,那是因爲過不了自己,如今木已成舟,我自然不負明公,不負曹魏,自然也不需要太過介懷,而且昔日我貴爲丞相,管人管的多了,也不太想讓人在我面前指手畫腳,如果有機會自然要向上爬,比如內閣首輔的位置!”

“哈哈哈!”

孫權聞言,楞了一愣之後,突然大笑:“荀文若,有沒有說,其實你就是一個心裡傲嬌的悶騷男啊!”

荀彧不是很理解這來自現代的流行詞語,但是不妨礙他對這句的表面認識,一張臉頓時黑乎乎的。

*

今年金陵城的除夕估計是大吳立國以來,過的最緊張的一個除夕,家家戶戶關門閉戶,大街小巷除了兵丁巡邏,到處一片蕭冷。

除夕過去,就是新年。

一月一日,一年之始,原始之日。

鐘山封禪臺。

大吳有兩座封禪臺,一座是泰山封禪臺,一座是鐘山封禪臺。

鐘山封禪臺當初的修建是因爲孫權的加冕稱帝。

這一座封禪臺的規模和氣勢自然是遠遠不如泰山封禪的規模和氣勢,但是不可否認的一點,在此地也可作爲大吳朝新君加冕之地。

這一天,天上的雲朵之中夾帶着一朵朵烏雲,天氣有些陰沉沉的。

在鐘山的上下,已經人頭涌涌。

“江國公真的要繼承皇位嗎?”

“聽說是朝廷議會決議的!”

“而且太子殿下不是下了詔書,以父在子不爭之理,謙讓皇位與江國公嗎?”

“陛下戰死之後,朝廷不可一日無君,江國公乃是先帝長子,登皇位而鎮天下,也是一件美事!”

“可是這皇位畢竟是陛下的,陛下就算戰死沙場,不也應該傳給大皇子殿下,最不濟也應該是太子殿下繼承,江國公強行奪皇位,難道是報復當年陛下搶奪了屬於他的位置!”

“當年玄武門之中,先帝三子孫翊叛亂,江國公身受重傷,陛下力挽狂瀾,所以江國公才禪讓位置與他,怎麼就是陛下搶奪他的位置!”

“這都是官府公佈的,玄武門的事情根本就不是這樣好不好,當年還是二王子的陛下,率大軍入城,搶奪豪氣,奪取了兄長的王位,你說江國公會不會記恨在心!”

“都別吵了,上面誰當皇帝與我們何干,我們還是祈求新君繼位之後,天下能太平吧,這些時日,各地都混亂,盜賊四起,我的商貨都被劫了幾次,平時還能趙神捕司的人幫忙,但是現在神捕司忙住追擊錦衣衛,根本就沒有力量剿匪,這樣下去,如何了得啊!”

“說的是,誰當皇帝都好,只要天下太平就行!”

“……”

無數百姓已經擁簇在封禪臺的山腳下,在等待之中,竊竊私語,議論紛紛。

正午時分。

天空之上,雖沒有陽光普照,但是烏雲散開了很多,陽光也開始變得明朗起來了。

封禪臺之上,孫策一襲黑色龍袍,頭戴平天冠,昂然而立,雖然獨臂,但是氣勢不減,霸氣如龍。

大喬溫婉嫺熟,身穿鳳袍,落落大方,站在他的旁側。

她是一個很單純的女人,無論發生什麼事情,她都堅定的站在夫君孫策的這一邊。

宣讀繼位旨意的是孫靜。

宗人府宗正。

他手握一份黃金帛書,面無表情的宣讀聖旨,孫伯符的驕傲自然不需要製造一份假的的遺旨,所以這是一份強行登上皇位的上天旨意。

張昭,張紘,軍機大臣,內閣大臣,大部分都出席了,有人激動,彷彿熬出頭了,有人漠然,事不關己,有人暗暗冷笑,表面順從內心反對。

但是這一切都擋不住孫策要登基爲帝的決心。

這一天過去之後。

大吳的天變了。

孫策繼位,尊先皇孫權爲天權帝,成爲了大吳第三任君主,改年龍策,大赦天下。

……

龍策元年,一月三日。

魯肅李儒等人在豫州許都誓師,手握皇后懿旨,擁簇太子爲儲君,列舉孫策叛亂罪狀,以平叛威名,發出勤王令,號令各州總督,起兵入京。

不出三日,西北行營總督,雍州總督,洛州總督,冀州總督,蜀州總督,川州總督……一共十七個總督聯名反孫策,紛紛號令各地兵馬,準備勤王之戰。

龍策元年,一月十七日。

東治軍營新兵司令官徐琨聯合孫權二子孫翰,以擁護太子登基爲名義,率十萬東治海軍新兵,沿長江直入金陵城,兵臨城下。

大戰一觸即發。

龍策元年,一月二十三日,剛剛兵臨城下,尚未站穩腳步的徐琨大軍突然遭遇北側強行渡江而下的狂獅軍團的偷襲。

三日戰役,徐琨大軍完敗,戰船損傷無數,兵卒死傷過萬,徐琨孫翰被俘虜。

龍策元年,二月,孫策下令整理東治新兵海軍,並且號令四方新兵軍營,立刻入京收檢,然後他以軍機處之名,組建大吳東治軍團。

龍策元年,二月中旬,孫策下令,以孫賁爲主帥,率領東治軍團南下,掃平東南。

龍策元年,三月上旬,以長江爲界限,連帶吳州在內的東南八州,臣服於新君朝廷之下。

第九百三十三章 一顆人頭,十萬大軍!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埃及之戰 七第七百三十章 吳軍西進第二百二十九章 殺意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雒陽風雲 七第六百六十八章 新軍銜的編制第七百七十五章 關中之戰,馬超戰典韋!第九百七十八章 第一次北伐 二十八第九百一十八章 桃園之義 四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奪長安 十第六百八十四章 民心第一千六百三十章 色雷斯戰役 一第七百三十四章 關中之亂的前奏 下第八百六十四章 奪培城 中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威尼斯大戰 三第二百六十二章 江東日報 中第四十七章 孫堅入主吳郡第九百六十二章 第一次北伐 十二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孔明奪希臘 再續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滅魏之戰 十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滅魏之戰 五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第二次西征的前奏 上第三百零二章 各懷心事第六百八十八章 接見樓班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血戰突圍 伏擊 下第七百五十一章 關中之亂,結束還是開始?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拔營第三百五十二章 會獵於魯 十七第八百四十五章 刷臉借錢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西部會師 續第九百七十八章 第一次北伐 二十八第九百八十七章 要議和了 下第七百四十七章 關中之亂,沮授出手!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陛下……你不是楚霸王!第六百六十四章 大吳變法之支持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說降第三百二十四章 荊州行 七第七百零二章 七營主將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孫棟入主東宮 上第一千零四章 大吳西征,滅貴霜 六第一百三十九章 長安再變,驚天下!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滅魏之戰 二十第七百四十二章 紙上談兵第八百四十章 啓用伊籍第五百二十九章 猛虎歸天第一百八十九章 圍殺 下第四十八章 製作沙盤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滅魏第一戰,民心安!第九百四十三章 益州郡的決戰 下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佈局西歐 上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 全民皆兵第七百一十一章 劃時代的戰爭 十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秣馬厲兵的羅馬帝國第七百八十三章 軍機閣裡的戰事分析第三百三十一章 宣戰 上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滅魏之戰 二十一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龍虎鬥 十四第八百六十八章 劉備之怒第1307章 馬超 下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封地之議第三百二十一章 荊州行 四第七百七十五章 關中之戰,馬超戰典韋!第六十八章 賺了一個貼身護衛第九百零八章 孫劉大戰之戰後情況第四百三十五章 戰幽州 八第八百三十八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第八十章 江東之變 下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血戰並涼 十五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決戰關東之曹操之怒第七百三十三章 關中之亂的前奏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血戰並涼 四十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冀州易幟 續四第三百七十五章 賈詡的猜測第八百四十九章 漢中血戰 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殺意第四百六十章 趙雲求援第五百七十三章 金陵城 七第一百一十章 戰船研究基地第四十五章 孫家‘借道’第二百一十三章 奪襄平第八百四十八章 漢中血戰 一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破釜沉舟一擊 二第五百一十四章 瑜亮初戰 一第一千零四十五章決戰關東之郭嘉的反撲 下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龍虎鬥 二十二第六百七十二章 沙摩柯戰鞠義第九百零一章 孫劉大戰之建立天鵬軍第七百一十七章 雙張會師 中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朝廷的大地震第六百二十八章 北疆血戰之背水一戰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滅魏之戰 二第一千二十二章 決戰關東 一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借糧草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開春大戰之鳳鳴九天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安亂 上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埃及之戰 三第三百四十七章 會獵於魯 十二第七百八十六章 馬超的心思第五百二十二章 瑜亮初戰 九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渡海
第九百三十三章 一顆人頭,十萬大軍!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埃及之戰 七第七百三十章 吳軍西進第二百二十九章 殺意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雒陽風雲 七第六百六十八章 新軍銜的編制第七百七十五章 關中之戰,馬超戰典韋!第九百七十八章 第一次北伐 二十八第九百一十八章 桃園之義 四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奪長安 十第六百八十四章 民心第一千六百三十章 色雷斯戰役 一第七百三十四章 關中之亂的前奏 下第八百六十四章 奪培城 中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威尼斯大戰 三第二百六十二章 江東日報 中第四十七章 孫堅入主吳郡第九百六十二章 第一次北伐 十二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孔明奪希臘 再續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滅魏之戰 十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滅魏之戰 五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第二次西征的前奏 上第三百零二章 各懷心事第六百八十八章 接見樓班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血戰突圍 伏擊 下第七百五十一章 關中之亂,結束還是開始?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拔營第三百五十二章 會獵於魯 十七第八百四十五章 刷臉借錢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西部會師 續第九百七十八章 第一次北伐 二十八第九百八十七章 要議和了 下第七百四十七章 關中之亂,沮授出手!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陛下……你不是楚霸王!第六百六十四章 大吳變法之支持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說降第三百二十四章 荊州行 七第七百零二章 七營主將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孫棟入主東宮 上第一千零四章 大吳西征,滅貴霜 六第一百三十九章 長安再變,驚天下!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滅魏之戰 二十第七百四十二章 紙上談兵第八百四十章 啓用伊籍第五百二十九章 猛虎歸天第一百八十九章 圍殺 下第四十八章 製作沙盤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滅魏第一戰,民心安!第九百四十三章 益州郡的決戰 下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佈局西歐 上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 全民皆兵第七百一十一章 劃時代的戰爭 十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秣馬厲兵的羅馬帝國第七百八十三章 軍機閣裡的戰事分析第三百三十一章 宣戰 上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滅魏之戰 二十一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龍虎鬥 十四第八百六十八章 劉備之怒第1307章 馬超 下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封地之議第三百二十一章 荊州行 四第七百七十五章 關中之戰,馬超戰典韋!第六十八章 賺了一個貼身護衛第九百零八章 孫劉大戰之戰後情況第四百三十五章 戰幽州 八第八百三十八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第八十章 江東之變 下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血戰並涼 十五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決戰關東之曹操之怒第七百三十三章 關中之亂的前奏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血戰並涼 四十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冀州易幟 續四第三百七十五章 賈詡的猜測第八百四十九章 漢中血戰 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殺意第四百六十章 趙雲求援第五百七十三章 金陵城 七第一百一十章 戰船研究基地第四十五章 孫家‘借道’第二百一十三章 奪襄平第八百四十八章 漢中血戰 一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破釜沉舟一擊 二第五百一十四章 瑜亮初戰 一第一千零四十五章決戰關東之郭嘉的反撲 下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龍虎鬥 二十二第六百七十二章 沙摩柯戰鞠義第九百零一章 孫劉大戰之建立天鵬軍第七百一十七章 雙張會師 中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朝廷的大地震第六百二十八章 北疆血戰之背水一戰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滅魏之戰 二第一千二十二章 決戰關東 一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借糧草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開春大戰之鳳鳴九天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安亂 上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埃及之戰 三第三百四十七章 會獵於魯 十二第七百八十六章 馬超的心思第五百二十二章 瑜亮初戰 九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渡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