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輿論戰,誰怕誰啊!

秋風瑟瑟,落葉紛紛。

孫權從驛站裡面走出來,神色明顯有些鬱悶的走在秣陵的大街上,這時候的秣陵到處都是一個個繁忙的工程,顯得有些雜亂,讓他的心情更加的不爽了。

“羅漢,你說那死老頭哪裡來的這麼大派頭,他要去看看秣陵,自己看,幹嘛要我家兩個美麗的小媳婦陪他啊,真想一巴掌把他送回老家去!”孫權一邊走,一邊不甘心的,他咬着牙,四處看了看,只能對身邊的貼身護衛,狠狠的道。

蔡琰和甄宓兩個大小美女千里迢迢來秣陵,他可是樂壞了,所以就算是再忙,也要忙裡取閒,空出來時間,好好的遊山玩水。

一想到能左擁右抱了,好好培養感情,他的興奮了,要是一個不小心,能吃點禁、果,把他憋了好長時間的處‘男問題解決一下,那就更好了。

可惜,理想很豐滿,但是現實是很骨感。

大小美女都不是來看他的,她們是是陪一個老頭子視察秣陵的,打算在秣陵這裡建設江東第二所書院。

“公子,鄭公乃是蔡祭酒的至交好友,天下聞名的大儒,門生遍佈天下,在江東,就算是主公對他也要禮呆三分。”羅漢眼觀鼻,鼻觀心,他自然知道孫權的怨氣,但是還是低聲的勸道。

他雖然只是一介武夫,但是也知道那尊大儒在天下的地位,他可不想孫權冒失的去得罪那尊大儒。

羅漢和韓剛兩人作爲孫權的心腹護衛,貼身保護,寸步不離,可不是僅僅懂得兩手武藝就行,還兼職做秘書,孫權的事情太多的,牽涉各方各面,所以他們必須要懂得更多,只能挑燈夜讀,補充自己的知識面。

“哼,就是一個亂糟糟的老頭子,要不是本公子還算是尊老愛幼,看他年紀大了,本公子直接一棍子把他打出秣陵!”

孫權不是不知道那白髮蒼蒼的老頭子的厲害,但是對於這個霸佔了他美好時光的老頭子,他心中沒有一點好感。

寧拆一座廟,不拆一樁婚姻,這不是礙着地球轉嗎!

“仲謀,怎麼這麼大的火氣,你想要把誰一棍子打出秣陵啊?”這時候,一個鬚髮皆白的儒袍老者迎面走的過來,笑吟吟的。

“鄭公!”

孫權擡頭一看,頓時面色一滯,真是說曹操,曹操就到,他雖然說的囂張,但是還真的沒有膽量去招惹這尊大佛,連忙堆氣笑容打招呼。

說句不好聽的,面前這個老者就算當衆甩他的幾巴掌,他不僅僅不能發怒,還要懇求原諒,不然就是落下一個朽木不可雕也的形象。

這是一尊讀書人膜拜的大佛,教育界的巨頭,惹不得。

“仲謀,你乃是堂堂權公子,也不知道收斂一下,當大街粗言,成何體統。”儒袍老者是一個比蔡邕還要死板的老學究,看着孫權,板着臉,毫不留情的怒斥,道。

“就是啊!粗暴!”

這時候站在老者身後的甄宓,用碧波盈盈的美眸撇了他一眼,那個清脆的聲音簡直在補刀。

孫權一聽,那個氣了,咬着牙,目光劃過一抹冷芒,死丫頭,你等着,本公子總有一天會讓你知道什麼纔是真正的粗暴。

“鄭公,權應該是近來事情多,所以心有有煩悶,你老不要介意!”蔡琰一襲青色長裙,微微一笑,精緻的玉顏綻放一種溫婉的意境,讓人如沐春風。

“他如今乃是一縣之父母官,一言一行,皆爲衆之榜樣,豈可疏忽!”老者搖搖頭,冷聲的道。

“鄭公教訓的對,仲謀知錯!”孫權很無奈,老頭子教訓人都教訓上癮了,他不接受還不行。

儒袍的老者名爲鄭玄,子康成,天下的讀書人要麼稱他爲鄭公,要麼稱他爲康成公,這個時代的超級大儒,在士林之中,無論是資格還是地位都比蔡邕還要高,絕對是一尊即使是天下諸侯都不敢去得罪的大佛。

鄭玄本來是在徐州的,開一間儒舍,教育幾個弟子,不過最近徐州戰亂頻頻,他呆不下去了,就想要取道東海,返回老家青州,不過在這之前,他應蔡邕的江東書院之請,來的一趟江東,爲江東書院的學子勉勵一番。

九月份,江東書院第三次的招生結束,目前書院的學子已經超越萬人,自然就變的的擁擠起來,蔡邕日夜憂心,最後和將軍府的人商議之後,便已經主意,他們打算是在江東開設第二所學院。

想要建立第二所江東書院,必須要有一個重量級的人坐鎮,蔡邕再三請求,再加上如今天下四處混亂,江東卻太平,鄭玄才動了心,留了下來。

經過蔡邕鄭玄和將軍府的商議,第二所江東書院的地址,便在秣陵,畢竟如今秣陵的變異已經讓整個江東都知道了。

“仲謀,你少年得志,但是要切記,不可焦躁!”

鄭玄目光栩栩,看着孫權,此時此刻,他的心中有些感嘆這個翩翩少年的成熟。

江東權公子的流言不僅僅是江東,天下知曉,特別是權公子搶親的事情,整個天下鬧得沸沸揚揚的,所以一開始他對孫權的態度不用太好。

不過眼見爲虛,耳聽爲實,這些天,他和孫權相處下來,從孫權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他感覺到孫權就是一個謎,孫權的身上彷彿一種超越這個世界的知識。

他鄭玄的學識複雜,不僅僅是儒家,還包裹各家所長,更是一個經學大師,他自問自己一生在求學,從未有半點鬆懈。

但是他依舊在孫權面前感覺到知識的,權數是孫權發明出來的,這是其一,還有,他不時能孫權的口中聽到一些異想天開的問題。

這讓他新奇。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吾師!

他甚至在認爲孫權的所學,是一種生而知之,所以他對孫權的態度一百八十度的旋轉,他的態度和蔡邕差不多,既看好孫權,也不喜孫權的散漫,對他也就嚴厲起來的。

“鄭公,你老人家感覺秣陵如何,哪裡合適建立書院?”兩人並將而走,一邊說,一邊走,走過大街小巷,傍晚的時候纔回到驛站,孫權恭敬的問道。

“呵呵,仲謀,你真夠魄力的,如今整個秣陵的規模,不要說吳縣,恐怕長安和雒陽都比不上了吧,若是新城出來,必然可流芳百世!”

鄭玄嘆聲的道,他之前不是沒有來過秣陵,昔日遊學,他也曾經路過秣陵,但是改變的巨大,已經讓他認不出來原來的一座城了。

這一座新城雄偉,已經超出的他的想象之外,絕對是天下第一城的規模。

“鄭公,外面的人都是我孫仲謀好大喜功,浪費江東財力,不知所謂。你老人家倒是寬心!”孫權苦笑。

“呵呵,他們如何說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孫仲謀如何想?”鄭玄微微一笑,伸手輕輕的撫摸的一下鬍子,意味深長的道。

人老精,鬼老靈,他不做官,不代表他不瞭解江東的局勢,他不參合進去,以一種旁觀者的態度,比一般人看的更加的透徹。

“我能怎麼想的,踏踏實實的做自己的事情,他們愛說就說,只要不阻礙我做事情就行了。”孫權琥珀晶瑩的眸子劃過一絲冷冽的光芒。

他不願意去理會所謂的流言,但是這些天,流言氾濫,越說越激烈,大有把孫權給毀了的節奏,讓他不得不重視起來。

可是他還是不太願意搭理,流言之所以是流言,就是因爲你不去搭理,要是搭理,恐怕就是心虛,假的也變成真。

“你自己的事情,自己解決,老夫就給你提一個醒,逃避解決不了問題!”

鄭玄看了他一眼,沒過過多的說的,想了想,才把話題帶回書院的環節,道:“好了,說真是,老夫已經選好的新書院的地址!”

“哦,在哪裡?”孫權問道。

“鐘山!”

鄭玄站起來,看着遠方鐘山的影子,如同一條蟠龍盤踞的鐘山羣山,讓他有一種豪氣壯烈的感覺。

“鐘山?”

孫權微微有些吃驚。

“鐘山富有天地靈氣,能讓人靜心,讀書就要靜心!”鄭玄道:“我相信,這裡會是建立書院最佳的地方。”

“仲謀明白了,明天我便人去選址,量地!仲謀保證,明年九月,新書院,就能開始招生!”金陵會是一座新城,自然會少了不少底蘊,把江東的第二所書院建立在鐘山,孫權倒是認爲是一件大好事,。

“仲謀,老夫只要一個要求,新的書院必須要和江東書院比肩,江東書院是你一手建立起來的,所以江東書院有的,新的書院也要有,蔡邕是你的老泰山,你不會厚此薄皮吧!”鄭玄微笑的道。

“鄭公!”

旁邊的蔡琰嚶嚀的一聲,玉臉緋紅,有些羞澀。

“不會,一定不會!”孫權聞言,額頭之上頓時爆出冷汗,連忙保證的道:“仲謀保證,江東書院有點的,新的書院絕對會有。”

“那就最好!”

鄭玄笑眯眯的點頭。

“不過鄭公,仲謀有一個小小的要求!”

“說!”

“建立新書院的所有資金,皆然會有江東商會負責,江東商會希望鄭公能網開一面,讓商戶子弟優先入學!”孫權低聲的道。

“可以!”

鄭玄對於商戶倒是沒有其他人的那種卑賤的目光,他沉思的半刻,才道:“不過醜話我可想說在前頭,即使書院不開下去,我也不會對任何人徇私的,書院的規定就是規定,考試就是考試,容不得半點虛假!”

“這個當然!”

孫權點頭,道。

——————————————————————————

對於金陵新城建設的龐大工程,在鐘山建立一座新書院,倒不是一件什麼麻煩的事情,現成的施工隊,現成材料。

這事情孫權交給劉曄去辦之後,也沒有過多的關注,目前他被一件事情給纏住的心神。

十月金秋很快就過去的,開始進入十一月,漸漸邁入冬天這個季節,天氣開始驟然的下降,漸漸的開始變得有些天冷,因爲天氣轉冷,各方的工程速度都放慢了。

縣衙後堂。

“公子,事情越來也嚴重了,不能在這麼下去的,我們是不是要反擊了!”徐庶站在孫權的面前,面色有些凝重。

“很嚴重?”

孫權怕冷,雖然現在的天氣還不算是很冷,他還是裹着一件羊袍大襖,坐在太師椅之上,目光半開半合。

“他們越來越放肆了,完全肆無忌憚了,這流言肯定後面有人在操縱,越說越難聽,現在越來越多的讀書人在傳播,如果在這麼下去,你的名聲就算是毀了!”

徐庶低聲的道:“三人成虎,假的都能說成真,現在已經影響到你的聲譽,要是再進一步,恐怕就要瓦解你在江東的影響力。”

“現在外面都在傳些什麼?”孫權眯着眼:“你說來聽聽!”

“具體的我就不說的,太難聽了,免得說出來氣了你,說的一大堆,他們散播這些流言,主要就是兩個主題,你孫權是一個無君無父之輩!”徐庶道。

“是不是連我把甄宓搶回來的事情都拿出來講了!”孫權目光有些冷。

“少不了!”

徐庶點頭,道:“到處都在傳,而且版本已經變成的一個惡霸少爺無法無天,**成性,不僅僅搶了一個。”

“真夠給面子的!”孫權嘆了一口氣:“我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他們卻死死的咬着我不放,變本加厲,這不是逼我發飆嗎?”

“他們就是想要毀了你!”徐庶道。

“公子,其實他們這是打算是擒賊擒王,只要拿下了你,江東商會自然就瓦解。”一直沒有開口的糜竺突然道:“江東商會恐怕已經觸動到這些江東世家的底線了!”

“最近江東商會有什麼特別的事情嗎?”孫權問道。

“還真有一件小事,也許就是這件小事,纔會讓他們對公子趕盡殺絕。”糜竺輕聲的道。

“什麼事情?”

“豫章郡的一個縣,裡面有一個鉅商,章家,章家和本地的一個江東小世家起的衝突,如果按以前來說,自然是章家賠禮道歉的,可是章家背靠我們江東商會,自然腰桿子就挺直起來。”

“最後呢?”孫權眯眼。

“自然而然兩大家族就碰撞起來,章家的當家人還真有不少的手段,連同豫章幾個商戶,居然擊倒那個世家,世家本來就是一個團體,這不是**裸的打臉嗎,他們自然不會就此罷休,這一鬧就不可收拾。”

“豫章巨頭魏家出手了是吧!”孫權冷笑的道。

“沒錯,魏家幾乎把章趕緊殺絕,但是章家的當家人也不是吃素的,一怒之下,全家遷出的豫章,現在已經定局秣陵!”糜竺道。

“所以現在這股怒氣是算在我頭上了!”孫權道。

“沒錯!”糜竺有些內疚點點頭,輕聲的:“公子,是我的錯,我知道現在江東商會不宜得罪世家,可是我也沒有想到章家這麼決斷!”

“你沒錯,章家也沒錯,要來的始終要來的。”孫權站起來,他心中很明白,江東商會想要屹立,江東世家這一關,始終要過的。

“公子,可是他現在是直接衝着你來啊!”徐庶有些擔憂的道。

“元直,如果這是一場兩軍對壘的戰爭,他們的這一招,叫什麼?”孫權眯着眼,冷然一笑,問道。

“斬首!”徐庶靈光一動,道。

“想要斬首,他們還不配!”

孫權冷笑,嘴角勾勒起一絲的蔑視,淡淡的道:“好玩不玩,居然想要和我孫仲謀玩輿論戰,誰怕誰啊,就算他們這些江東大小的世家全部加起來,也不是我的一個手指,他們要玩,本公子就陪他們玩玩!”

“輿論戰?”

徐庶和糜竺又從孫權的口中聽到的一個關乎戰爭的新詞語。

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黃忠的驚駭箭法第四百七十五章 黃射的選擇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奪長安 九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後路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談判第八百四十一章 決意一戰第一百八十二章 糜家第一百章 江東權公子第九百五十五章 第一次北伐 五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大戰紫禁之巔 五第二十六章 潁川行第六百零六章 打?還是不打?第九百一十九章 桃園之義 五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龍虎鬥 十四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滅魏之戰 一第四十九章 父子商議第二百八十五章 壽春亂戰 四第七百九十二章 科舉三甲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決戰關東之最後一戰 九第四百零五章 四面楚國的孫翊第二百二十八章 左慈第三百七十四章 將軍,某……從來沒有背叛過!第五百七十七章 金陵城 十一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決戰關東 六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決意第四百二十四章 三國的長征 十三第三百三十三章 戲志才之謀第八百二十章 針鋒相對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血戰並涼 十六最後的感言第六百三十二章 滅晉之鞠義是變數第二百六十一章 江東日報 上第八百三十二章 一年一度封疆大吏聚合會議的目的第九百三十一章 暴怒的孫權第一千零八章 孫翊的機會第四百三十一章 戰幽州 四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泰山封禪?第一千零五章 大吳西征,滅貴霜 七第455章 落地生根第六百三十九章 滅晉之弘諮見鞠義第二百九十六章 此生只爲一人而披甲第一千零七章 曹魏之謀第七百五十五章 成都兵變 二第五百一十八章 瑜亮初戰 五第九百二十九章 賭命第一千二十三章 開春大戰之鳳鳴九天 4第九百一十七章 桃園之義 三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這個世界是圓的第四百七十九章 戰爭之感言,孫權老師 下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叩開羅馬帝國的大門 三第九百三十一章 暴怒的孫權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閒談第五百三十五章 金陵城之前奏 下第九百七十九章 第一次北伐 二十九第二百三十二章 蔡邕的請求第八百九十四章 孫劉大戰之開戰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 遷都 一第四百零四章 張燕的猶豫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孫權見賈詡 上第三百一十三章 商會事宜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擴軍第1296章 地方制度的編制 下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呂蒙的突進 中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武關亂 三第1306章 馬超 上第一千三百八十章 伏擊之戰第一百六十五章 初平四年,始!第九百六十四章 第一次北伐 十四第三百六十八章 呂布的歸宿第八十六章 會稽水軍在哪裡?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羅馬軍的蟄伏 下第兩百章 水土不服第三十章 青梅煮酒?第一千六百零七章 第二次西征的前奏 下第五百一十章 諸葛亮之謀第七百零二章 七營主將第一百二十五章 劉協和孫權的對話第十二章 三英戰呂布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決戰關東之定北疆 中第九百四十章 第一次北伐的前奏第九百零三章 武科舉三甲第二百三十六章 新任縣令第五百七十三章 金陵城 七第七百四十二章 紙上談兵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烽火大草原 九第七十一章 黃雀在後第九百零四章 鐵山夜話第六章 三雄初會第四百三十四章 戰幽州 七第七百四十一章 吳國科舉引發的浪潮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滅匈奴 一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東宮 十三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破釜沉舟一擊 血戰第一千六百零七章 第二次西征的前奏 下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決戰關東之張遼分兵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吳帝北巡 五第七百八十五章 幷州局勢第九百零七章 孫劉大戰之破關第三百四十七章 會獵於魯 十二第二百六十三章 江東日報 下
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黃忠的驚駭箭法第四百七十五章 黃射的選擇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奪長安 九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後路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談判第八百四十一章 決意一戰第一百八十二章 糜家第一百章 江東權公子第九百五十五章 第一次北伐 五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大戰紫禁之巔 五第二十六章 潁川行第六百零六章 打?還是不打?第九百一十九章 桃園之義 五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龍虎鬥 十四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滅魏之戰 一第四十九章 父子商議第二百八十五章 壽春亂戰 四第七百九十二章 科舉三甲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決戰關東之最後一戰 九第四百零五章 四面楚國的孫翊第二百二十八章 左慈第三百七十四章 將軍,某……從來沒有背叛過!第五百七十七章 金陵城 十一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決戰關東 六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決意第四百二十四章 三國的長征 十三第三百三十三章 戲志才之謀第八百二十章 針鋒相對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血戰並涼 十六最後的感言第六百三十二章 滅晉之鞠義是變數第二百六十一章 江東日報 上第八百三十二章 一年一度封疆大吏聚合會議的目的第九百三十一章 暴怒的孫權第一千零八章 孫翊的機會第四百三十一章 戰幽州 四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泰山封禪?第一千零五章 大吳西征,滅貴霜 七第455章 落地生根第六百三十九章 滅晉之弘諮見鞠義第二百九十六章 此生只爲一人而披甲第一千零七章 曹魏之謀第七百五十五章 成都兵變 二第五百一十八章 瑜亮初戰 五第九百二十九章 賭命第一千二十三章 開春大戰之鳳鳴九天 4第九百一十七章 桃園之義 三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這個世界是圓的第四百七十九章 戰爭之感言,孫權老師 下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叩開羅馬帝國的大門 三第九百三十一章 暴怒的孫權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閒談第五百三十五章 金陵城之前奏 下第九百七十九章 第一次北伐 二十九第二百三十二章 蔡邕的請求第八百九十四章 孫劉大戰之開戰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 遷都 一第四百零四章 張燕的猶豫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孫權見賈詡 上第三百一十三章 商會事宜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擴軍第1296章 地方制度的編制 下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呂蒙的突進 中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武關亂 三第1306章 馬超 上第一千三百八十章 伏擊之戰第一百六十五章 初平四年,始!第九百六十四章 第一次北伐 十四第三百六十八章 呂布的歸宿第八十六章 會稽水軍在哪裡?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羅馬軍的蟄伏 下第兩百章 水土不服第三十章 青梅煮酒?第一千六百零七章 第二次西征的前奏 下第五百一十章 諸葛亮之謀第七百零二章 七營主將第一百二十五章 劉協和孫權的對話第十二章 三英戰呂布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決戰關東之定北疆 中第九百四十章 第一次北伐的前奏第九百零三章 武科舉三甲第二百三十六章 新任縣令第五百七十三章 金陵城 七第七百四十二章 紙上談兵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烽火大草原 九第七十一章 黃雀在後第九百零四章 鐵山夜話第六章 三雄初會第四百三十四章 戰幽州 七第七百四十一章 吳國科舉引發的浪潮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滅匈奴 一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東宮 十三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破釜沉舟一擊 血戰第一千六百零七章 第二次西征的前奏 下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決戰關東之張遼分兵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吳帝北巡 五第七百八十五章 幷州局勢第九百零七章 孫劉大戰之破關第三百四十七章 會獵於魯 十二第二百六十三章 江東日報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