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八章 董白送官

侍中周毖、校尉伍瓊雖說是投靠了董卓,那也是被董卓所迫,畢竟董卓勢大,兩人都沒有什麼大背景,只好不得已而爲之,但其實周毖和伍瓊都十分不恥董卓的爲人,覺得董卓真是異想天開,憑着區區一介武夫,竟然也想把持朝政大權。

就算前面有何進的例子,但人家何進至少還是國舅,方能身居高位,號召羣臣,作爲天下的兵馬大元帥,而董卓根本就不具備這些優勢,唯一的強勢就是兵馬衆多,現在大漢各州的兵馬又還沒反應過來,尚未來京師洛陽救駕護主。

爲了給袁紹和袁術等人作掩飾,順便坑董卓一把,相對來說比較有智計,善謀的周毖坦率地替董卓分析了一波,有理有據地說道:

“回董太尉,那袁紹懷恨在心,含氣而去,想必肯定是心裡埋怨太尉,如今忿忿而去,要是太尉逼之太急,恐怕袁紹會狗急跳牆,直接引兵來攻,扯旗而反。袁紹小兒倒不可懼,然而袁氏樹恩四世,多年施惠,門生故吏遍於天下。”

“莫說是大漢的文武百官、大大小小官吏,沒有得到袁氏的提攜之恩和方便之門的人,算是極其少數。就連太尉也曾與袁氏有過交集,自當深知這一點。袁氏的名聲與爲人皆爲人所讚譽。這是不爭的事實。”

“要是太尉打算真的與袁氏爲敵,恐怕會舉世皆敵。依毖看來,袁紹與太尉無非是意氣相爭,並無深仇大恨,要是久未和解,倘若袁紹廣收人才,憑着門第,大肆招攬英雄豪傑,聚集兵馬而鬧事,先且不說大漢天下各州會不會羣起而響應,太尉遠在洛陽,山東並是就要姓袁,與董公無關了。”

“常言道,冤家宜解不宜結。就算太尉以後位列三公,官高權重,治理朝政之時還是免不了得袁氏或是袁氏門生相助。因此,不如大赦袁紹等人,恕其無罪,不予追究其責,以寬慰其心。”

“再給袁紹等人皆封一個郡守之職,略施薄恩,畢竟憑袁紹等人之姿,一個郡守之位不過是早晚的事,相信袁紹等人肯定是感激太尉大度,且爲太尉免其罪而歡喜不已,到時太尉廢立之事,袁紹等人山高水遠,自然不會再勞師動衆前來滋事,可解後顧之憂,再無後患之困。”

侍中周毖這麼一說,董卓頗爲猶豫,畢竟得罪了董卓,不但不罰,逃跑了之後居然還要董卓替他們引薦,上表舉任爲郡守,董卓覺得這些文人的世界真難懂,要是在西涼,哪裡還會有這些事情。不服的,砍死就是了。

董卓還要猶豫,遲而不決,按理是應該諮詢一下自家的女婿李儒的,不過李儒倒是覺得無所謂,畢竟李儒認爲這種事做也好,不做也罷。真的替袁紹等人弄來官職,那些人還不一定領情,拿了官職等於承認了董卓的地位。

至於不做也有原因,給了袁紹等人的官職,以後說不定是搬起石頭砸自己腳,到時這些人憑着郡守之權,掌控了一郡兵馬,兵強糧足,起兵前來攻打京師洛陽也是有可能的。

李儒對於周毖的提議不支持也不反對,這意思就是要董卓自行決定了。校尉伍瓊看董卓有些意動,又有些擔憂,便決定替董卓多吹吹風,煽煽火,於是主動幫周毖圓謊,查漏補缺似地向董卓說道:

“太尉不必多心。諸葛亮何其人也,瓊並不瞭解。但袁氏兩兄弟,袁紹和袁術,瓊是深交多年,自是知其秉性。袁紹此人喜歡謀劃,卻少有魄力做決定,爲人最愛面子,這也是其之所以會在宴會之上當面反對太尉的原因。”

“而袁術袁公路好大喜功,心大志高卻不學無術,袁紹與袁術皆是有名的紈絝,常常鮮衣怒馬,鬧市而行,京師洛陽之人少有不知,根本不足爲慮。太尉若是以一郡守之職提攜袁紹等人,必定能夠遠傳賢能美名,盡收百姓民心。”

其實,伍瓊也沒有說謊,伍瓊說的也是事實,袁紹和袁術這些年輕人是比較愛招搖,喜歡在京師洛陽到處亂逛,憑着袁氏的門楣,大多數官員都與此兩人混了個臉熟。

但不可否認的是袁紹和袁術都是頗有作爲之輩,文韜武略皆有小成,雖說尚未比得上那些大儒、宿將,可也是年輕子弟一代的佼父者,並非伍瓊所說的不足爲慮。

董卓脾氣暴躁,但耳根子卻是極軟。周毖和伍瓊這樣一說,董卓倒是信了,也就從了兩人所說。既然定了下來,董卓也就不再多想,吩咐周毖和伍瓊陪同李儒三人一起商定,對於離去的這些名門望族的子弟統統要給個什麼官職,至於一些名聲不顯的,門第不高的官員,走了就走了,董卓也懶得理。

李儒的辦事效率極高,先是大概梳理了大漢尚還空缺的郡守之位,而後根據袁紹和袁術、諸葛亮等人離去的方位,從中挑了一些郡守官職出來。

很快就匹配定好了,先是將袁紹提任爲渤海太守,而袁術則是提任爲南陽太守,至於諸葛亮則是定爲泰山太守。商議之後,董卓便派人去了皇宮,通知了一下少帝劉辯,並做好相關文書和手續。

少帝劉辯自是不敢反對或忤逆董卓的所作所爲,爲了保全性命,很配合董卓,董卓拿到相應的官職印信和詔令之後,先是各派手下,一方往幽州渤海那兒送給袁紹,一方往荊州南陽那兒送給袁術。

偏偏諸葛亮這兒,董卓對諸葛亮的感觀還算不錯,尤其是諸葛亮之前願意替董卓擋住呂布的威風,從而挫敗了荊州刺史丁原,讓董卓能夠順利吞下荊州大軍,還得了義子呂布,一個絕世猛將,最好的貼身戰將。

董卓也有私心,於是讓孫女董白拿着諸葛亮的泰山郡守詔令和官職文書、印信等物,再挑選了一些西涼精兵護送董白,竟是要董白親自前去給諸葛亮傳詔,提任爲泰山郡守。

只有董白一人知道,除了帶去這些東西,董卓還吩咐了董白一件事,算是給董白留了一條退路。

第四六七章 諸候盡去第三十八章 言明實情第二八二章 白馬洞第五一一章 幫手第四九二章 挾天子以令諸侯第四二八章 恩將仇報第四四零章 矯詔第一八七章 視同神人第二九四章 青州大建設第三八七章 張遼的苦衷第三四八章 落寞的鮑信第四五九章 趙雲發威 盟主到手第二九四章 青州大建設第二四一章 認主第三六四章 以身相許第六十五章 蘇雙張世平第三十九章 拜師之禮第二六五章 火燒宛城第三二二章 不死心的袁紹第三六零章 定當回請第二三零章 還恩第一九四章 論戰第三五五章 怒罵的丁原第三六零章 定當回請第五一三章 襲營第三零七章 點將第二八一章 遊玩南陽第五一四章 懷恨在心第四五一章 惡龍軍第四四二章 十八路諸候第一八九章 來自老師的凝視第二三七章 反差第一九二章 上古遺風第八十三章 太守劉焉第四四三章 酸棗會盟第二二零章 分令第二三六章 天生第二二一章 出發第三五八章 洋洋得意第三六九章 酒淺第四一二章 書信第一五三章 肌膚之親第四八二章 聯手第三八五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六十六章 截獲錢財第二十章 糜笠糜芳第二八四章 出山的條件第二五二章 善意的謊言第四五三章 爭奪盟主第二七四章 慶功宴第四零四章 回絕第三一三章 生擒張舉第三九九章 一哭二鬧第二十七章 買三送一第三六三章 老鼠看到貓第一六零章 得償心願第一五四章 叫亮哥哥第一六三章 在下不才第一九一章 直撲潁川第二十一章 有女糜貞第二八九章 繡花球(感謝天地不仁7的打賞)第四八三章 大戟士第五一九章 呂布願降第五十五章 來龍去脈第二零一章第七十四章 此事易耳第二九九章 爲你而來第二五六章 無恥小賊(五更)第十章 說服諸葛玄第四七九章 架空第四一零章 行刺第四十章 蔡邕講學第二五二章 善意的謊言第二七一章 兵權第四零八章 逃跑的劉辯第二九六章 其中曲折第一八四章 恭迎主公第七十章 張飛作畫第三四六章 西涼鐵騎第四十八章 募兵計劃第一七二章 必須走(四更)第一零二章 又見黃巾賊第三四五章 少帝回宮第四章 厲害了,我的家第六章 借夢傳言第二七二章 重新調整第五一八章 真假漢帝第一四五章 蒲柳之姿(五更)第二三六章 天生第一九九章 追擊第六十七章 劉備豪言第三十九章 拜師之禮第二七三章 謊報第一零四章 先撈一筆再說第二十一章 有女糜貞第四八八章 反夾擊第二零六章 劫殺第六十四章 趕往涿縣第三十三章 拜師第二八四章 出山的條件
第四六七章 諸候盡去第三十八章 言明實情第二八二章 白馬洞第五一一章 幫手第四九二章 挾天子以令諸侯第四二八章 恩將仇報第四四零章 矯詔第一八七章 視同神人第二九四章 青州大建設第三八七章 張遼的苦衷第三四八章 落寞的鮑信第四五九章 趙雲發威 盟主到手第二九四章 青州大建設第二四一章 認主第三六四章 以身相許第六十五章 蘇雙張世平第三十九章 拜師之禮第二六五章 火燒宛城第三二二章 不死心的袁紹第三六零章 定當回請第二三零章 還恩第一九四章 論戰第三五五章 怒罵的丁原第三六零章 定當回請第五一三章 襲營第三零七章 點將第二八一章 遊玩南陽第五一四章 懷恨在心第四五一章 惡龍軍第四四二章 十八路諸候第一八九章 來自老師的凝視第二三七章 反差第一九二章 上古遺風第八十三章 太守劉焉第四四三章 酸棗會盟第二二零章 分令第二三六章 天生第二二一章 出發第三五八章 洋洋得意第三六九章 酒淺第四一二章 書信第一五三章 肌膚之親第四八二章 聯手第三八五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六十六章 截獲錢財第二十章 糜笠糜芳第二八四章 出山的條件第二五二章 善意的謊言第四五三章 爭奪盟主第二七四章 慶功宴第四零四章 回絕第三一三章 生擒張舉第三九九章 一哭二鬧第二十七章 買三送一第三六三章 老鼠看到貓第一六零章 得償心願第一五四章 叫亮哥哥第一六三章 在下不才第一九一章 直撲潁川第二十一章 有女糜貞第二八九章 繡花球(感謝天地不仁7的打賞)第四八三章 大戟士第五一九章 呂布願降第五十五章 來龍去脈第二零一章第七十四章 此事易耳第二九九章 爲你而來第二五六章 無恥小賊(五更)第十章 說服諸葛玄第四七九章 架空第四一零章 行刺第四十章 蔡邕講學第二五二章 善意的謊言第二七一章 兵權第四零八章 逃跑的劉辯第二九六章 其中曲折第一八四章 恭迎主公第七十章 張飛作畫第三四六章 西涼鐵騎第四十八章 募兵計劃第一七二章 必須走(四更)第一零二章 又見黃巾賊第三四五章 少帝回宮第四章 厲害了,我的家第六章 借夢傳言第二七二章 重新調整第五一八章 真假漢帝第一四五章 蒲柳之姿(五更)第二三六章 天生第一九九章 追擊第六十七章 劉備豪言第三十九章 拜師之禮第二七三章 謊報第一零四章 先撈一筆再說第二十一章 有女糜貞第四八八章 反夾擊第二零六章 劫殺第六十四章 趕往涿縣第三十三章 拜師第二八四章 出山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