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兩陣前四雄相會

bookmark

聽了張任說完,馬超點了點頭,然後對衆人是一擺手,說道:“好,如此咱們便出發!”

應該說這次絕對算是非常難得的一次了,爲什麼如此說,因爲這次馬超的意思,是帶着所有人去迎敵,那麼就沒有人守禦在邾縣了。

衆人還有些納悶呢,這次自己主公居然是沒有在邾縣留守什麼人。不過真正知道自己主公意思的,卻還是有的,比如說郭嘉等人,就都明白。

其實馬超所想的,還是很簡單的。你說要是己方贏了,那確實是比什麼都好。可真要是不敵敵軍的話,最後邾縣留什麼人,好像其實也真是沒有大用,所以與其誰都不愛在城內,還挺得罪人的,還不如大家就都去城外迎敵,這不就皆大歡喜了嗎。

所以還是一起去吧,也真就沒有什麼的。要不留下誰,不都是不好。馬超這個當主公的,當然也是能爲屬下着想的,不過當然了,歸根結底,他還是爲了自己,這卻也是沒錯。

-----------------------------------------------------

於是衆人便出城整兵,之前人馬可不在東城門和北城門外,所以這回當然是要把人給拉到東城門和北城門外才行,要不怎麼對敵啊。

曹操、孫策和劉備的大軍,終於是到了,不過他們是在距離馬超涼州軍大營三裡處安營。他們倒是“藝高人膽大”。距離不遠,也不怕涼州軍有什麼動作。不是他們自大,是因爲己方號稱幾十萬大軍。涼州軍肯定不會在大白日就那麼過來就是了。當然該有的防範,卻還是不能少的。

至於說晚上,那就更得嚴加防範了,畢竟這個趁夜劫營,這事兒基本誰都幹過,也不排除涼州軍會有如此的想法。哪怕己方有着十幾萬人,近二十萬。但是白日的時候還行,不過到了晚上,那可就說不定了。

-----------------------------------------------------

探馬早就前來稟報過了。所以馬超也知道曹操他們到了,並且如今正在紮營,對此馬超倒是沒有什麼想法。

要說這個時候曹操他們還沒有防範的話,打死他都不相信。並且事情也不可能說就像你所想得那樣兒。大白天去劫營。人家有防備的話,基本你是沒有什麼效果的。哪怕你出動精兵,再多你能出多少,不可能十幾萬人都上吧,所以人家那近二十萬人,你只能是給人家白殺的,所以……

馬超此時也沒有召集衆人,只是派人去各帳傳令。告訴他們,明日巳時。與敵軍對壘!

自然,馬超這邊兒派出了一個使者,前去曹操兗州軍大營與孫劉聯軍的大營去下戰書了。

等人回來之後,與馬超一說,曹操、孫策和劉備他們都已經接下了戰書,正好明日巳時,雙方一戰!

-----------------------------------------------------

馬超一拍桌案,心說,好,就等明日了。不過說實話,人家也是就等着明日呢,不是嗎。

一夜無話,到了第二日,馬超擂鼓聚將,是帶着衆人點兵出發了。畢竟兩軍的大營是相隔着三裡,所以還得往前走點兒才行。別看雙方好都快三十萬的人馬了,不過如今這個地方足夠空曠,足夠大,所以他們廝殺一場,那卻是一點兒問題都沒有的。

怎麼雙方也不可能在都廝殺不開的地方戰鬥啊,那不開玩笑嗎。幾乎就是同時,曹操他們也各自擂鼓聚將,然後點兵出發了。

說實話,這是正式和馬超涼州軍對壘上了,早晚都要有這個戰鬥,所以曹操他們也是很重視。不過對己方衆將還有士卒要說的東西,該說的早都說完了,所以他們就簡單說了幾個字,點兵出發,全力一戰,然後就帶兵走了。

-----------------------------------------------------

雙方已經相遇,彼此距離不算太遠,應該說是正好的距離。

曹操他們這邊兒,他和劉備都帶兵三萬,孫策是帶兵四萬,誰讓他人馬最多呢,加一起十萬多點兒。而馬超也一樣兒,直接就拉出來十萬人馬前來了。雖說雙方的人馬是一樣兒,不過到底最後是鹿死誰手,倒是還不一定了。這畢竟戰爭嗎,不能光從人數上來看。

哪怕馬超認爲己方戰力最強,可卻也不敢肯定地去說,他這次就一定勝利。同樣兒,曹操和孫策是有信心,但是他們更是不敢去確定什麼了。

江湖規矩,這時候,做主的人都得上前去閒聊兩句。當然這個肯定不是那種閒聊,不過就是簡單說幾句,給己方打氣,打擊對方士氣,差不多就這樣兒。當然了,也是,彼此都算是挺熟,但卻一直都沒見,或者準確來說,是好久沒見了,所以就見面寒暄幾句。

因此,幾人是不約而同的,沒有任何動作語言,就直接向兩軍之間而去。

-----------------------------------------------------

當然了,這個雙方還得各自帶着保護的將領,比如曹操這兒不用說了,後面跟着許褚。而孫策和劉備,兩人後邊是分別跟着張遼還有文丑。哪怕孫策自恃武藝高超,可也沒說不帶個人去。沒看到馬超不也帶着一位嗎,衆人還都知道,那不是號稱殺神的崔安崔福達嗎。

真是“人的名兒。樹的影兒”,一看這位大爺都跟着馬超來了,曹操他們也不可能不重視。這真要是動起手來的話,曹操心說,己方可要吃虧了。

幾人相遇後,都是忍不住一笑,至於爲什麼而笑。那就是各有不同了。但是不管怎麼說吧,這個見面說話,肯定卻還是少不了的。

曹操其人爲人性格算是比較開朗的。所以還是他最先說話了,此時就聽他對馬超說道:“孟起賢弟,別來無恙啊?”

應該說這裡面的人裡,就只有他和馬超應該說是最爲熟悉了。雖說孫策和劉備和馬超也都算是認識多年了。但相比曹操來說,卻還是差不少。

-----------------------------------------------------

怎麼說當初馬超還什麼都不是的時候,曹操就和他認識了,而且幾人也都清楚,曹操幫馬超可確實是不少,這麼些年來,你就看曹操幫過誰了。當然了,以曹操如今的身份地位來說。他還能去幫誰,幾個人能去求他呢?

所以這麼一看。當初馬超和曹操只見的友誼,還真是,可以說是非常可貴的。隨着身份地位不斷提高,可以說真正的朋友只能是越來越少,要不皇帝爲什麼自稱叫寡人呢,這不是沒有道理的,而是事實存在的。

如今你問曹操,他還有幾個朋友,至少孫策和劉備,那肯定算不上朋友,敵人那是肯定跑不了的。而馬超呢,曾經肯定是朋友,但是如今卻不能說就是純粹的朋友了。那以前曹操和袁紹也是朋友,不過後來呢,不也是……

看到曹操主動和自己打招呼,馬超心裡也是不勝唏噓啊,這都多少年了。

-----------------------------------------------------

當初認識曹操的時候,曹操還沒到而立之年,自己才十幾歲罷了。可如今呢,曹操都已經快到知天命的年紀了,自己也是過了而立之年啊。

一晃二十年過去了,曹操是老了不少。確實,至少那個時候,在馬超的印象之中,曹操是沒有多少白髮的,有,但是不仔細看,你是看不出來什麼。不過如今呢,你再看,白髮黃髮都是有不少了。所以對此,馬超還能不感慨嗎。

同樣兒,他看到劉備,其實也是如此。當初認識劉備的時候,還是諸侯討董,那個時候到現在,十年都過了,劉備一樣兒是老了不少。那個時候三十多歲,如今都也都四十多了。

也就是孫策,他比起兩人來,確實不算老。是啊,他比自己年紀還小呢,所以不用多說了。

馬超對曹操三人一拱手,說道:“好,很好!哈哈哈!孟德兄,玄德公,伯符,超有禮了!”

哪怕馬超和三人都是敵對,但是該見禮還得見禮的。再說了,除了和三人是敵人之外,好像真是沒有什麼死仇。打仗那是肯定少不了的,所以這個不用多說了。

-----------------------------------------------------

這幾位,就算是孫策,馬超那也是認識好幾年了,並且和這幾人的關係,也確實,比較亂。

和曹操曾經是非常不錯的朋友,關係非常,曹操幫了自己很多,當然了,自己也是幫過他。

劉備呢,曾經也不是沒接觸過,不過是沒有深交就是了。

至於說最後的孫策,這個就更別說了,自己幫他的還少了?那傳國玉璽,還不是自己給他的。

不過不管如何,唯一改變不了的,還是如今幾人的關係。怎麼說都是敵人,這個卻是一點兒都沒錯。曾經怎麼樣兒,那也只能是曾經了。如今雙方就要一戰,那麼便拋開曾經的那些東西一戰也就是了,可以說幾人都是如此想法。

馬超給幾人見禮,孫策和劉備也不能怠慢了。

-----------------------------------------------------

別看幾人都是天下諸侯,可自己兩人和馬超一比較的話。那確實勢力不行,實力也不夠。而人家倒是先說話了,自己兩人當然是不能怠慢了。

於是孫策和劉備是趕緊還禮。“見過驃騎將軍!”

劉備和馬超雖說也見過,可沒有深交,所以也不好叫他表字。至於孫策更是,而且人家馬超曾經還幫過他,他就更不能直接叫孟起了。畢竟這二位可和曹操還是不能比的,無論是地位,還是說和馬超的關係。所以曹操能叫孟起賢弟,他們連表字都不好去稱呼。

當然也可以說,曹操對於自己所看重的人。多少都是比較親近的,而孫策和劉備,對馬超倒是比較疏遠,這個也是必然。

馬超對孫策和劉備笑着點了點頭。要說自己可能是欠曹操的。但是卻絕對不欠他們的,這個沒錯。而兩人對自己怎麼稱呼,自己自然更不會去想這個,倒是曹操,這麼多年,很多東西,卻依舊是沒怎麼改變啊。

-----------------------------------------------------

是,這麼多年過去了。老了是老了,不可能什麼都不變。但是那個性格,那個脾氣,卻是沒有什麼變化。這倒也是,畢竟這個幾乎就是改變不了的東西,不是嗎。

wωw◆ ttka n◆ ¢○

曹操此時對馬超一笑,“哈哈哈!孟起,如今再見,卻是如此情形中啊!”

可不是嗎,之前在冀州,也是見過曹操,不過那個時候,多少也有合作過的地方。可如今再見,卻是實打實的敵對了。

馬超聞言是搖了搖頭,說道:“孟德兄當知,這卻是註定的,無法改變!”

本來就是嗎,除非你去爭霸天下了,可就算這樣兒,彼此都一定會放過對方嗎?這個,呵呵,誰知道了,不好說啊,反正是一切皆有可能就是了。

曹操聞言沒多說,只是大笑着,“哈哈哈!哈哈哈哈!”

-----------------------------------------------------

至於此時的孫策和劉備兩人,他們倒是都知道曹操和馬超曾經的交情,再加上曹操這麼個比較念舊的人吧,所以都明白,他們兩人多少都是要說幾句的。要是自己兩人的話,肯定是沒有曹操要說那麼多也就是了。

本來嗎,和馬超沒有多深的交情,和曹操那是不能比了。

兩人彼此寒暄了幾句之後,就輪到孫策和劉備對馬超說話了,劉備倒是沒有什麼話,本來就是,兩人根本也沒有什麼交情,所以不過就是相互點了點頭,這就算完了。

至於孫策,他倒是有話和馬超說,就見他是對馬超一拱手,說道:“當初之事,卻是多虧了將軍幫助,此策卻是不敢忘懷!”

馬超心裡是一搖頭,說實話,他可不是聽孫策來感謝他的,這對他來說,是什麼用都沒有。

不過要是從做人的角度來看,馬超倒還算是欣賞孫策,大丈夫當恩怨分明,這個不錯。

-----------------------------------------------------

但如今兩人終究是敵人,所以其他的都拋開別說,該戰就戰,比什麼都強。

所以還沒等孫策往下說什麼,馬超就是一笑,然後對孫策一擺手,就聽他說道:“伯符,以前的事兒就不用再提了,說實話,我之所作所爲,都是爲了自己而已!如今你我敵對,當拋開過往一切,全力一戰,如此多好!”

孫策一聽,就苦笑了一聲,“也罷,不過不管如何,策卻是終究忘不了的!”

多了話沒說,孫策對馬超再次一拱手,然後就不再說了。其實就和馬超說的,以前是以前,那現在就是現在了,自己感謝馬超可以,不過自己還有那麼多手下呢,還有那麼多江東軍士卒呢,所以也不可能不和馬超涼州軍一戰,這肯定是不能少的。

馬超對孫策點了點頭,也是再沒多說。而曹操這麼一聽兩人的對話,心說這還有自己所不知道的東西在啊,看來這隱情還是有的,自己當然也不可能什麼都知道。就說孫伯符與馬孟起兩人的誰讓,自己不就不清楚。

-----------------------------------------------------

反正還是,該戰就戰,曾經也只能是代表曾經了,哪怕是忘不了,可卻並不影響什麼不是。

如今是敵人啊,對待敵人要如何,自己知道、劉玄德知道、他孫伯符一樣兒是知道的。

還真別說,曹操和馬超所想的,基本是大同小異,一樣兒的。這倒不是說兩人性格一樣兒什麼的,只是在對待這個問題上,算是一致的吧。

第一八三章 出戰否夫人提醒第八三一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十七)第二五二章 擇吉日孟起完婚(下)第六八一章 函谷關兄弟請命第八六五章 樂文謙立軍令狀第四八七章 錢財玉璽贈伯符第六一八章 張儁乂投奔曹操(續)第一七九章 涼州亂北宮反叛第九八六章 臨湘棘陽戰事起第三一三章 雒陽使者訪孫堅第九一四章 荀彧調兵往樊城第四一九章 馬超帶兵回成都(續)第九三一章 龐王退兵返房陵第八二三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九)第六一五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四十二)第九三〇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四)第一四五章 馬孟起揮兵北上第一九六章 三英闖營欲入城第六四三章 兗州軍進攻雒陽第四一九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二十八)第二八一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五)第六一四章 兗州軍突襲湘南第九五六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三十)第五九二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十九)第十二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十)第九四七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二十一)第九〇三章 聯軍夜戰蘄春城(完)第一七四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十三)第一九六章 中軍帳再會楊鋒第九九〇章 江東軍趁夜退兵第四六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五六)第六二四章 再進兵欲取長城第一〇〇章 兗州軍大戰遼東(一)第五九九章 三方聯合再欲戰第十六章 馬良到達蘄春城第二八三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十八)第三八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七十二)第一六三章 裡應外合涼州勝第九八〇章 滿寵許褚見孫劉第一六一章 馬超再欲入敵城第八六三章 涼州軍奇襲襄陽(續)第一二二章 董荼那出使敵營第四九六章 涼州牧痛哭族叔第四二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一七)第三六三章 長安城馬煥大婚(十)第七三六章 涼州鳴金霍峻傷第三九二章 孟子敬罵陣引敵(完)第十三章 精銳營孟起練兵第六八六章 戰江陵寄望地道第五〇七章 張濟兵臨長安城第四〇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十三)第八五六章 兗州軍攻破弘農(四)第四二九章 馬孟起問詢五人第八二三章 離臨湘聯軍北上(續)第七〇二章 強將消失無蹤影第四二二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三十一)第五十四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九)第四五九章 奔江夏過路襄陽第一六二章 涼州軍再襲敵營第三四二章 別三老三人回返(續)第四九五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〇四)第五三五章 荊州戰事又復起第一二二章 兗州軍大戰襄平(一)第七四六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二十三)第八十章 授印信敦煌太守第六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五)第九八八章 邾縣城破武安撤(續)第五十九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十四)第四六〇章 定人選欲奪雒縣第四二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一六)第八〇四章 江夏書信至江陵第七一八章 曹操許都稱魏王(十)第二七五章 謀士計破燒當(八)第七七五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五十一)第五三八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三)第八六八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十九)第五〇〇章 漢軍援軍到零陽(續)第七八八章 死士趁夜奪城門第十七章 蘄春城二馬相商第四十九章 馬孟起問計郭嘉第二一七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三)第三四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四十)第七八一章 孫伯符帳中問詢第四十六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一)第四二九章 攔路虎半路阻截第八五〇章 兗州軍攻弘農城(六)第四〇七章 三人到達漢中郡第七十二章 酒館喝酒崔安動手第二六〇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二十六)第五九九章 劉備兵敗奔青州第三九〇章 欲離開馬超召衆第五八四章 三方聯軍攻敵營(完)第九四七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二十一)第三〇四章 到陳留共赴會盟第六五八章 鉅鹿郡癭陶決戰(八)第二二五章 帶來請木鹿大王第四十三章 涼州軍攻四會城(十七)第三十五章 西陵城孟德議事(續)第六三八章 涼州軍全據荊州第七三八章 新野城公子求計(續)
第一八三章 出戰否夫人提醒第八三一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十七)第二五二章 擇吉日孟起完婚(下)第六八一章 函谷關兄弟請命第八六五章 樂文謙立軍令狀第四八七章 錢財玉璽贈伯符第六一八章 張儁乂投奔曹操(續)第一七九章 涼州亂北宮反叛第九八六章 臨湘棘陽戰事起第三一三章 雒陽使者訪孫堅第九一四章 荀彧調兵往樊城第四一九章 馬超帶兵回成都(續)第九三一章 龐王退兵返房陵第八二三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九)第六一五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四十二)第九三〇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四)第一四五章 馬孟起揮兵北上第一九六章 三英闖營欲入城第六四三章 兗州軍進攻雒陽第四一九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二十八)第二八一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五)第六一四章 兗州軍突襲湘南第九五六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三十)第五九二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十九)第十二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十)第九四七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二十一)第九〇三章 聯軍夜戰蘄春城(完)第一七四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十三)第一九六章 中軍帳再會楊鋒第九九〇章 江東軍趁夜退兵第四六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五六)第六二四章 再進兵欲取長城第一〇〇章 兗州軍大戰遼東(一)第五九九章 三方聯合再欲戰第十六章 馬良到達蘄春城第二八三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十八)第三八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七十二)第一六三章 裡應外合涼州勝第九八〇章 滿寵許褚見孫劉第一六一章 馬超再欲入敵城第八六三章 涼州軍奇襲襄陽(續)第一二二章 董荼那出使敵營第四九六章 涼州牧痛哭族叔第四二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一七)第三六三章 長安城馬煥大婚(十)第七三六章 涼州鳴金霍峻傷第三九二章 孟子敬罵陣引敵(完)第十三章 精銳營孟起練兵第六八六章 戰江陵寄望地道第五〇七章 張濟兵臨長安城第四〇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十三)第八五六章 兗州軍攻破弘農(四)第四二九章 馬孟起問詢五人第八二三章 離臨湘聯軍北上(續)第七〇二章 強將消失無蹤影第四二二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三十一)第五十四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九)第四五九章 奔江夏過路襄陽第一六二章 涼州軍再襲敵營第三四二章 別三老三人回返(續)第四九五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〇四)第五三五章 荊州戰事又復起第一二二章 兗州軍大戰襄平(一)第七四六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二十三)第八十章 授印信敦煌太守第六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五)第九八八章 邾縣城破武安撤(續)第五十九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十四)第四六〇章 定人選欲奪雒縣第四二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一六)第八〇四章 江夏書信至江陵第七一八章 曹操許都稱魏王(十)第二七五章 謀士計破燒當(八)第七七五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五十一)第五三八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三)第八六八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十九)第五〇〇章 漢軍援軍到零陽(續)第七八八章 死士趁夜奪城門第十七章 蘄春城二馬相商第四十九章 馬孟起問計郭嘉第二一七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三)第三四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四十)第七八一章 孫伯符帳中問詢第四十六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一)第四二九章 攔路虎半路阻截第八五〇章 兗州軍攻弘農城(六)第四〇七章 三人到達漢中郡第七十二章 酒館喝酒崔安動手第二六〇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二十六)第五九九章 劉備兵敗奔青州第三九〇章 欲離開馬超召衆第五八四章 三方聯軍攻敵營(完)第九四七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二十一)第三〇四章 到陳留共赴會盟第六五八章 鉅鹿郡癭陶決戰(八)第二二五章 帶來請木鹿大王第四十三章 涼州軍攻四會城(十七)第三十五章 西陵城孟德議事(續)第六三八章 涼州軍全據荊州第七三八章 新野城公子求計(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