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三章 兗州軍大戰遼東(四)

bookmark

石全也是有辦法,他自認爲是能搪塞過去的。畢竟這如今遼水這邊兒的戰事,其實就只有自己一個人知道,當然了,他也相信,是有公孫康他們的眼線在這兒,可他們真就能活到那個時候?這個確實是未必啊,哪怕他們真就能在撤退的時候還能保住性命,那自己也不會怕什麼。至少在遼水這兒的戰事,不管如何,只要自己盡力了,那麼公孫康他們就說不到自己

一句,畢竟自己本事有限,他們三個誰不知道呢?如果說自己本事不小,沒盡力的話,那他們是都有說辭。就算自己是他們,那也是要說點兒什麼。可是如今這一個大前提,不還是自己本事不行嗎,一個三流的武將,拿什麼和人家兗州軍比?更何況還有涼州軍和江東軍,

這根本就不是自己所能比的。如果自己真有那本事,還是那話,自己可能就不在遼東這兒了,更別說是投靠遼東軍,給他們做事兒。如果說自己,哪怕就是個二流的將領,自己都得想辦法去投靠兗州軍,這在遼東這兒,可真是沒什麼發展。還別說,別看石全這個人如何,

至少他想法是對的,因爲二流的將領,那纔是諸侯隊伍中的中流砥柱。畢竟三流的一抓一大把,根本就起不到什麼太大作用,而一流的話,那自然是更少,所以當然二流纔是那柱石。這個連石全他都清楚,所以可見這個也不能算是什麼秘密了,畢竟不管是對曹操來說,還是對馬超孫策他們來講,其實都這樣兒。無論是兗州軍,還是說涼州軍江東軍,他們都是如此。

對於三方來說,確實,一流將領怎麼都是有限,就那麼些人,雖說他們是都希望己方這一流的將領越多越好,可顯然,這個是絕對不可能的。而且像那樣兒的人才,絕對是“可遇而不可求”啊。並且要如今來說,除非你能把其他兩軍的一流將領給整到你這一方來,要不然

的話,估計是再也遇不到一個那樣兒的大才了。所以說三流將領是一抓一大把,自然沒什麼稀奇。那麼二流的武將,就絕對是一個軍中的中流砥柱,那纔是主要的組成。說起來看實力,肯定也是不光要看誰人馬多,戰力強,有財力物力的,關鍵一點,肯定是有這個二流將

領,誰軍中的二流將領,這中流砥柱多,那麼誰就佔優,這個必然,就是如此。所以說石全都知道,那麼其他人呢,該知道的都知道了。而此時兩軍或者說是四方,畢竟涼州軍和江東軍,其實也算是兗州軍以外的兩支人馬。他們四方是拼死廝殺,這個已經不能說就是激烈了,絕對是慘烈,不說這個時候是哀鴻遍野,可估計最後也是如此了。畢竟是四方的大戰,

這可絕對是不容易見到的。爲什麼這麼說,畢竟兗州軍和江東軍,他們是盟友沒錯,所以自然是經常聯合,這個不算是少見。可兗州軍和涼州軍呢,他們基本上就沒有什麼聯合的可能,哪怕就是江東軍,他們和涼州軍,可以說還是有點兒可能聯合的,但是兗州軍呢,顯然

他們是沒和涼州軍聯合的可能。就說江東軍能變成三方之中最強的那個嗎?顯然,就算有了大意外,估計都不可能,那麼兗州軍和涼州軍聯合的基礎在哪兒?所以這就不用多說了,如果說兗州軍和涼州軍都能成爲盟友,那麼聯合起來,那除非是出大了大事兒,就像異族聯合來攻,或者更大的事兒,那就是你不想聯合,最後都不可能,因爲那是必須的,沒跑兒。

所以這個時候,沒有異族,就只是遼東軍,因此,他們的聯合,其實就已經屬於是難能可貴了。確實,如果不是遼東軍,就說兗州軍和涼州軍,他們的聯合都不知道要到猴年馬月,所以這個基本上是不可能了。因此,這如今因爲有了遼東公孫度稱王,實際是他兒子整的,不過這個天下人都不看,就只知道是公孫度當了遼東王,就足夠了。最後天子詔書去了長安

和建業,孫策那邊兒不用多說,就說馬超那邊兒,成了,馬超派兵來遼東,這樣兒促成了三方的聯合,可以說絕對是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都難得一遇的情景。可以說除了當初的諸侯討董和幾方一起去討伐袁術之外,這如今的三方聯合,確實是非常非常難以見到的了。畢竟

諸侯討董是什麼情況,那個時候的大漢是如今這樣兒嗎?那個時候的董卓,是如今遼東的公孫度所能比較的嗎?除了他稱王,董卓沒稱王之外,其他方面,他遼東軍連董卓的一根毛估計都比不上吧。這絕對不是貶低他們遼東軍一方,也不是誇讚董卓他們,實在是這事實就

擺在眼前,你不得不這麼認爲啊。難道說還可能是遼東軍他們比董卓一方更強?這怎麼可能呢,開玩笑也不至於說這樣兒吧。事實就是事實,至少這個確實,是改變不了了。人家董卓好歹是能帶兵和諸侯聯軍抗衡,可遼東軍呢?他們有那本事?開玩笑,所以遼東軍就是比

不上人家,確實如此。而此時雖說遼東軍還不至於說大勢已去,但是這個情況,確實是讓石

全覺得太憋屈,這戰力根本就不如人家,這差距確實是有,還不小。並且己方可只有三萬人馬啊,但是人家有九萬呢,所以這差距……石全這個時候也不再多想,實在真是,一想就全都是眼淚啊。如果說沒這麼大差距的話,他自然是不會想着什麼逃走之類的,可如今這個

情況,還真是,不得不讓他是之前那麼個想法。如果說他石全這個時候都不想着逃跑什麼的,那也就不是他了,真的,估計是換人了。而別說是他了,就算是公孫康他們幾個都在這兒,話說他們就肯定沒逃跑的想法?說起來也許他們還不如他石全呢,這都不是什麼沒可能

的事兒,反而還很有可能。公孫康幾人未必就比石全強多少。當然了,這個就是說公孫康比其人貪生怕死,沒強多少。如果說真以本事來論的話,那自然還是公孫康比石全可強多了,至於說那兩個將領,和石全是半斤八兩,就這樣兒。畢竟石全不過就是個三流將領而已,而公孫康他怎麼說都是二流的武將,這個就是差距,是石全拍馬不及的,沒錯。雙方,其實也

是四方,四支人馬,此時廝殺慘烈,對他們來說是誰都希望己方勝利,不過這個是不可能,要不就是兗州軍他們三方佔優,要不就是遼東軍他們,雙方這個時候想要打那麼幾下就退走,那顯然是不可能的。如果說之前的話,那是有可能,不過如今來說,是沒可能。兗州軍他們

是想着要早**退了遼東軍他們,然後好兵進襄平,早日破了城池,就比什麼都好。至於說遼東軍,他們自然是想着能拖住兗州軍他們,要是能拖住他們在大雪的時候還沒破了襄平,那麼就算是他們的功勞了。雖說他們都沒認爲能在遼水這兒拖住兗州軍到大雪,但是怎麼說呢,肯定是能拖住他們越久就越好,這個是肯定的。可如今來看,這實在是不容易,甚至就

可以說是不可能。不過哪怕如此,遼東軍在石全的帶領下,他們依舊是頑強拼搏,不玩命兒不行,那樣兒的後果就是身死。這你不玩命兒,那就是個死,什麼都別說了。你想跑,那麼你得先擺脫得了人家兗州軍他們再說,至於說其他的,都不重要了。石全是大汗淋漓,確實也是汗如雨下,那汗流得就和下雨也沒太大區別,實在是讓他太過勞累,他想自己要是被

兗州軍他們給追殺,估計應該是比這個還要更累吧。不過爲了自己小命兒着想,就算是自己累死,自己寧可那樣兒,也不能讓自己落到兗州軍他們的手裡!石全別看是惜命,這個一點兒沒錯,但是他卻也知道,還是最好別落到兗州軍的手裡,畢竟他就不相信,他們不知道

自己看重自己的家人,可自己那些親人,如今可還在襄平呢,所以這自己要是真落到了兗州軍手裡,他們認爲自己不能爲他們所用,自己的下場可想而知。至於說自己要是直接就投靠了兗州軍,那自己小命兒倒是保住了,可自己在襄平城內的家人呢,肯定公孫康要殺了他

們,所以石全知道,自己寧可身死,也別落到兗州軍手裡。當然了,落到他們手裡,家人的安全保證不了,自己也只能是一個死,就是這樣兒。因爲只要自己死了,自己在襄平城內的親人也就安全了,不是嗎。至少相識那麼多年,可以說石全還算是比較瞭解公孫康吧,怎麼說其人人品再如何,至少他還是有他自己原則的。如果說自己給遼東軍盡忠,那麼他公孫

康怎麼都不會再對自己家人下手。而且也不得不承認的是,他那個時候就有了顧慮,第一,對自己家人如何,對自己都沒有了影響,因爲自己已經身死。可他要是對自己家人下手,那麼其他的遼東軍將士,該如何看待他?所以,他公孫康不傻,自己身死,他不但不會動自己

家人,反而還得是照顧有加,因爲只有那樣兒,才能去收買人心,讓更多的遼東軍士卒,給他賣命,就是這樣兒。他公孫康可不傻,所以自然是不會去做那賠本生意,因此,石全已經是想明白了,自己落到兗州軍手裡,那就是一個死,所以哪怕兵敗,最後讓公孫康處罰自

己,也比落到兗州軍手裡強,除非是能保證自己家人的安全,那樣兒的話,自己可就沒什麼顧慮了。不過這個事兒,石全怎麼覺得,都不太可能。話說兗州軍會爲了自己這麼一個遼東軍將領,就去解救自己家人?他認爲這個多少還是不現實的,所以還是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比什麼都重要。很多時候,自己也覺得,也許投靠了兗州軍,怎麼也比遼東軍強,至

少不用像如今這樣兒,提心吊膽吧。畢竟在遼東軍這兒,是要被兗州軍他們滅,可在兗州軍那兒呢,至少不用擔心被誰滅了。至少江東軍是他們盟友,而且孫策他也沒那個實力,至於說馬超涼州軍,他們有實力倒是不假,可試問馬超這個時候真就會和曹操兗州軍死拼?這

個就連石全都不相信。如果說馬超的涼州軍實力非凡,兗州軍的實力就和江東軍那樣兒,估計馬超會趕緊滅了兗州軍和江東軍的聯合,但是實際情況就是,兗州軍還沒那麼弱,並且非但不弱,還很強,不比涼州軍差多少,所以馬超至少他此時此刻,是不會和兗州軍像對漢

軍那樣兒死磕的。所以這個時候,石全也是想了,投靠兗州軍的話,是比較安全。當然了,

前提還是他們能解決自己家人的事兒,要不然的話,自己也只有一死了之了,沒辦法。自己是不想死,可卻沒有選擇,不是嗎。如果說能保住自己家人,自己又不用死的話,自己當然會選擇這個,可要不就是兗州軍給自己解決了這個事兒,自己投靠他們。要不就是自己身死,然後公孫康那邊兒會好好照顧自己家人。要不就是自己跑回去,然後自己家人自然也都

沒事兒,如今也不過就是這樣兒。而這三個每一個都有一樣兒的地方,那就是自己家人的平安,這就是自己最看重的,哪怕是犧牲了自己小命兒,那也是在所不惜。所以石全他是早已打定了主意,自己該如何去做。最好的結果是兗州軍給自己解決問題,然後自己投靠他們。

最不好的,那自然就是自己身死,然後公孫康爲了收買人心,他也得照顧好自己家人。

第七十八章 兗州軍奪高句驪(二)第九三二章 兗州援軍再入城第六十六章 兄妹爲難有人援第一〇三章 福達戰中鬥孟獲第一七四章 奉聖旨崔鴻返茂陵第六一〇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三十七)第四十八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三)第一八一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二十)第八十一章 告辭離去回隴西第五一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〇九)第一四七章 兗州軍受阻襄平(五)第四九七章 費文偉帳中解惑第一三九章 樸克得見曹孟德(五)第三五五章 長安城馬煥大婚(二)第七十章 說感言孟起上臺前第四五〇章 馬超宴間說拜師(完)第五十五章 糜家女爲己見父第一一六章 找尋戰機欲出兵第六四〇章 兗州江東至臨湘第六六四章 鉅鹿郡癭陶決戰(十四)第三二三章 諸侯聯軍戰汜水(續)第八〇五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二十七)第七〇五章 臨湘城聯軍再戰(完)第七三〇章 臨湘城江東鳴金第五十四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九)第三三二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十九)第八四六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三十二)第一一五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一)第一三八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二十四)第一六一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完)第九六三章 張任兵敗退西陵(完)第八十章 授印信敦煌太守第一二八章 孟起帶兵返大營第二二六章 成公英計敗漢軍(中)第六章 馬孟起蘄春議事第二六二章 馬超帶兵到谷城第九八五章 黃馬帶兵至臨湘第三五四章 王司徒挑撥呂布第二八〇章 木鹿大王之子到(續)第五八四章 三方聯軍攻敵營(完)第八六七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十八)第四二九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三十八)第七五二章 魯肅帳中訪周瑜第七二七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四)第二五五章 涼州軍再戰木鹿第四一二章 部署畢兵臨葭萌第一一五章 曹操兵進長社第九六七章 陳生異心反羅縣第一一五章 兗州軍再攻襄平第五一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〇六)第二六九章 謀士計破燒當(二)第五三九章 酉陽城留下範強第九二八章 兗州援軍到樊城(續)第六一六章 豫州遭遇攔路虎第一二八章 賄左豐爲主鋪路第五一四章 涼州計文聘入彀第四二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二〇)第一七七章 兗州軍再攻襄平(四)第一九六章 三英闖營欲入城第四六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五四)第三六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六十)第二一〇章 襲叛賊漢軍取勝(下)第八三八章 玄德兵進零陵郡(續)第八五六章 兗州軍入主襄陽(續)第三二九章 議遷都李儒諫言第九九一章 涼州軍無奈退兵第四五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四六)第六三九章 涼州軍再攻江陵(續)第二〇〇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三十九)第九三二章 兗州援軍再入城第二九九章 崔福達大戰三人第一四〇章 臨陣前沙場鬥將第三〇八章 孫文臺首戰失利第六六七章 鉅鹿郡癭陶決戰(完)第四六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六〇)第十二章 馬府中兄弟遠謀(完)第一八一章 金城允吾兵臨城下第五二四章 曹操帶兵迎劉協第三七六章 城開叛軍入長安第五三三章 董承受命往豫州第一八八章 兗州軍繼戰襄平(一)第一二四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十)第三三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十四)第六八二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十五)第三七七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六十八)第二〇六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四十五)第四十章 遇大賢管寧要避世第三二二章 諸侯聯軍戰汜水第二五四章 擇吉日孟起完婚(完)第八七〇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二十一)第一六三章 裡應外合涼州勝第一七〇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九)第二九三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十七)第四一六章 涼州軍撤離三江(續)第六九五章 高邑城大軍已至(續)第八四七章 周瑜出計賺韓嵩第九五二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二十六)第二二七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十)第四〇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九十四)第八二七章 蘄春使者至軍營
第七十八章 兗州軍奪高句驪(二)第九三二章 兗州援軍再入城第六十六章 兄妹爲難有人援第一〇三章 福達戰中鬥孟獲第一七四章 奉聖旨崔鴻返茂陵第六一〇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三十七)第四十八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三)第一八一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二十)第八十一章 告辭離去回隴西第五一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〇九)第一四七章 兗州軍受阻襄平(五)第四九七章 費文偉帳中解惑第一三九章 樸克得見曹孟德(五)第三五五章 長安城馬煥大婚(二)第七十章 說感言孟起上臺前第四五〇章 馬超宴間說拜師(完)第五十五章 糜家女爲己見父第一一六章 找尋戰機欲出兵第六四〇章 兗州江東至臨湘第六六四章 鉅鹿郡癭陶決戰(十四)第三二三章 諸侯聯軍戰汜水(續)第八〇五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二十七)第七〇五章 臨湘城聯軍再戰(完)第七三〇章 臨湘城江東鳴金第五十四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九)第三三二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十九)第八四六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三十二)第一一五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一)第一三八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二十四)第一六一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完)第九六三章 張任兵敗退西陵(完)第八十章 授印信敦煌太守第一二八章 孟起帶兵返大營第二二六章 成公英計敗漢軍(中)第六章 馬孟起蘄春議事第二六二章 馬超帶兵到谷城第九八五章 黃馬帶兵至臨湘第三五四章 王司徒挑撥呂布第二八〇章 木鹿大王之子到(續)第五八四章 三方聯軍攻敵營(完)第八六七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十八)第四二九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三十八)第七五二章 魯肅帳中訪周瑜第七二七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四)第二五五章 涼州軍再戰木鹿第四一二章 部署畢兵臨葭萌第一一五章 曹操兵進長社第九六七章 陳生異心反羅縣第一一五章 兗州軍再攻襄平第五一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〇六)第二六九章 謀士計破燒當(二)第五三九章 酉陽城留下範強第九二八章 兗州援軍到樊城(續)第六一六章 豫州遭遇攔路虎第一二八章 賄左豐爲主鋪路第五一四章 涼州計文聘入彀第四二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二〇)第一七七章 兗州軍再攻襄平(四)第一九六章 三英闖營欲入城第四六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五四)第三六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六十)第二一〇章 襲叛賊漢軍取勝(下)第八三八章 玄德兵進零陵郡(續)第八五六章 兗州軍入主襄陽(續)第三二九章 議遷都李儒諫言第九九一章 涼州軍無奈退兵第四五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四六)第六三九章 涼州軍再攻江陵(續)第二〇〇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三十九)第九三二章 兗州援軍再入城第二九九章 崔福達大戰三人第一四〇章 臨陣前沙場鬥將第三〇八章 孫文臺首戰失利第六六七章 鉅鹿郡癭陶決戰(完)第四六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六〇)第十二章 馬府中兄弟遠謀(完)第一八一章 金城允吾兵臨城下第五二四章 曹操帶兵迎劉協第三七六章 城開叛軍入長安第五三三章 董承受命往豫州第一八八章 兗州軍繼戰襄平(一)第一二四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十)第三三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十四)第六八二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十五)第三七七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六十八)第二〇六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四十五)第四十章 遇大賢管寧要避世第三二二章 諸侯聯軍戰汜水第二五四章 擇吉日孟起完婚(完)第八七〇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二十一)第一六三章 裡應外合涼州勝第一七〇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九)第二九三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十七)第四一六章 涼州軍撤離三江(續)第六九五章 高邑城大軍已至(續)第八四七章 周瑜出計賺韓嵩第九五二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二十六)第二二七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十)第四〇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九十四)第八二七章 蘄春使者至軍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