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二章 石全搬兵拖兗州(四)

所以人家龍都得盤着,虎都得臥着,他不過就是一條蟲而已,所以也只能是眯着了,沒別的。樸克此時已經是去點兵了,他既然都答應了石全,那麼自然是要按照答應下來的去做才行。而且也確實,他也是想早點兒去遼東,會一會那兗州軍,這個也是沒錯。他也要去那兒好好看看,曹操他們那些人到底都如何,反正傳言不少,可漢人那話倒是沒錯,叫“耳聽爲

虛,眼見爲實”啊。而且以後要說成他們都是高句麗的人,要是幾人確實是值得己方這麼說,那麼自然是都沒問題,可要是不然的話,這個事兒那就算了吧。還別說,這高句麗的也知道挑人了,也是,畢竟那不管是孔子也好,還是說秦始皇也罷,他們都是什麼人?說起來

後世評選影響整個人類發展進程的歷史人物中,就有這麼兩位,而且絕對還是排在前面的人物。孔子不用多說了,那是聖人,就是秦始皇,別管其人做過多少天怒人怨的事兒,至少其人的功績,那是不容抹殺的。話說他自己認爲自己是千古一帝,其實也確實,秦始皇做到

了多少人沒做到的。別管這個人如何,他確實是千古一帝,哪怕做了那麼多不怎麼樣兒的事兒,不過不那麼做的話,也就不是他嬴政了。所以如今高句麗這邊兒要說曹操幾人也是他們的人,顯然,這是把曹操他們和孔子、秦始皇,其實都算是相提並論上了。就以如今來說,曹操他們顯然是不能和孔子秦始皇他們相比啊,所以樸克這不就出來了嗎,他是要好好看看,

先接觸接觸曹操這個人,到底都如何,值不值得己國下注。而今點齊了兩萬人馬,樸克便和石全離開了高句麗的國內城。當然了,和他們一起離開的,除了兩萬人馬之外,還有石全的十幾個親衛,也包括了樸克帶走的兩個高句麗武將。他們是樸克的族弟,也都姓樸,一個

叫樸昌,另一個叫樸素。要說這高句麗的人起名兒確實是不怎麼樣兒,顯然他們也沒把漢人的那些東西都給學到家,這個是肯定的。兩人和石全相互見過後,樸克他們便帶着兩萬人馬直接就奔赴了襄平,他們也是想了,如今儘量早到襄平,最好能在兗州軍沒到達襄平城下

前,阻截他們。不過從如今的時日來看,這個要完,基本上沒大意外的情況下,那是不可能了。但是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一點,是石全帶來了異國的援兵,如果說他們在兗州軍之後駐紮下大營,那麼只能是給他們以威脅,這個未必就不是什麼好事兒。兩萬人馬,和兗州軍他們相比,確實是不算什麼。畢竟之前的涼州軍加上江東軍,那還有一萬人馬呢,而

且還都是比較強的戰力。而高句麗的人馬,顯然絕非是什麼精銳,就是普通士卒罷了。但是對於如今的石全來說,確實,哪怕就只有一千人,他都是高興,畢竟這代表着高句麗插手了,代表着人家出了援軍,這比什麼都強。甚至他還想過,這兩萬人馬全軍覆沒的話,或者

樸克出了什麼意外,那麼高句麗王他要是沒反應,自己腦袋都可以揪下來玩兒。所以石全確實,他有自己的想法。而且也不得不說,兩萬人馬,確實也是人家高句麗王和樸克給了他大面子。至少他就很清楚,如果說自己沒有施恩於樸克,他們都不一定能見自己。就算是公孫康親至國內城,都未必能見到高句麗王。哪怕最後真見到了,可對方能不能出兵,都是兩

說。而且就算是真出兵了,可出兵多少,這又是一個大問題。所以石全清楚,他也不傻,知道人家多少都是給了自己面子,如果說真換一個人,就未必是這樣兒了。所以自己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如果說自己真有不滿,就是對他們幾個人的人品,他們實在是臉皮太厚了,這要是到了遼東,還不知道要被人笑話成什麼樣兒。當然表面兒的,還是能說得過去,可是背

後,要是沒人笑話他們,那可真是,太扯了。去的時候,石全因爲只是帶了十幾騎,所以是速度飛快。但是如今,這有兩萬人馬,而且不都是騎兵,所以速度自然是降了下來。不過反正石全都已經預料到,這個時候估計兗州軍的人馬都已經兵臨襄平城下了,所以他反而是

不着急了。畢竟如果說兗州軍他們還沒到襄平的話,那麼讓樸克速度再快點兒到襄平,那就是好的。可人家都到了,你是早去晚去,其實都沒有太大的意義。至少他很清楚,怎麼憑公孫康他們三個人,守住城池幾日,那還是沒有問題的。如果說他們連這個都辦不到的話,

那就別和兗州軍對抗了,直接棄城,大家都回家種田去吧。真的,如今的石全,就是如此想法。他覺得如今自己又帶來了高句麗的援軍,那麼對上兗州軍,至少給他們拖到第一場大雪來臨,應該是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畢竟石全本事有限,這個不假,但是他勝在經驗豐富,並且還有眼力眼光,這也確實都是沒錯的。那麼他所認爲的,基本上也就是“八九不離十”

了。他如果連這本事都沒有,也活不到如今這個時候了,畢竟他就只是個三流武將。再說此時的兗州軍,石全退了之後,曹操讓人全力追擊,結果石全最後追沒了。除了殺死殺傷俘虜了一部分遼東軍士卒之外,石全是徹底失蹤了,對此曹操也不過就是一笑,一切可以說都

是在他所料之中的。畢竟以石全那個逃遁的能力,己方不佈下天羅地網,那基本上是沒有辦法抓住他。別說是生擒活捉對方了,就是碰到對方,那都不可能。所以對此,曹操沒什麼意外的。不過對於遼東軍士卒,給他們殺死殺傷並且俘虜了一部分,這點,曹操是滿意的。

畢竟只要能削弱敵人,那就是對己方有好處,有大好處。所以沒抓到石全,卻是能削弱了遼東軍,曹操也是對己方和涼州軍江東軍他們滿意了。畢竟人總是不能太貪心,別說己方根本就沒有指定抓捕石全的策略,就算是有,也未必真就能生擒人家。畢竟石全才是遼東土著,而己方不過就是外來者,這個差別可大了去了。而此時的兗州軍,則是已經是兵臨了襄平城

下,而公孫康他們也早就知道,他們拿石全家人威脅其人的時候,石全都已經是兵敗往襄平城來的路上。不過對此,公孫康卻從來都沒有後悔過,畢竟襄平城內,如今來說,多一個他石全還是說少一個他石全,差別都不是那麼大。至少和他去了高句麗搬兵相比,顯然是讓

後者出兵,對他們遼東方面幫助更大了。而公孫康也不是說就一定要讓高句麗出兵,本來漢人自己的事兒,是真不好用異國人馬來解決的,但是如今的公孫康,可以說他都已經是黔驢技窮了,這麼說其實並不爲過。畢竟他後路是樂浪,但是樂浪充其量也就只有一萬人馬,這你還得保證人家兗州軍不來追擊,最好是大雪來臨,他們就不會來了。但是這個不得看天

氣嗎,所以確實,是不確定。那麼除了襄平城內的精銳,公孫康確實,他已經沒什麼能拿得出手的了。要不然的話,他也不至於說就逼石全去高句麗搬兵,那個事兒,在公孫康看來,不到萬不得已,自己還是不想那麼做的。畢竟搬來異國的援軍,其實也算是最後的殺手鐗吧。可如今卻是不得不先用出來了,至於說石全會不會去高句麗,公孫康還真是沒懷疑過,而且

從已經退回來的遼東軍士卒那兒,他都已經打聽清楚了,確實如此!所以公孫康對自己所作所爲,從來就沒有後悔過,反而還覺得自己是正好趕上時候啊。要不然的話,等石全其人敗退回來,自己還真是不好再拿其人的家人威脅他什麼。所以如今這樣兒,其實也算是最好

的結果,至少他是這麼認爲的。所以說公孫康想法,還是比較簡單,要說這個事兒真就那麼簡單嗎?顯然沒有,除非他能保證石全的家人,一直都是在他公孫康自己手裡,那樣兒的話,是能威脅到其人。可一旦不這樣兒了,沒有了能威脅石全的東西,那麼石全要是不去報

復,那就不是他性格。而如今卻還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沒辦法,有選擇的話,石全也不想這樣兒受制於人,而且還是公孫康那樣兒的。只要一想到公孫康那副嘴臉,他就生氣,不過這也沒辦法。說起來比起公孫康,他其實更不想看到高句麗的人,可自己有辦法選擇嗎,沒有。所以最後的一切,他都歸咎在公孫康身上了。也是,他自己肯定不認爲自己

有什麼大錯。至於說兗州軍,實在是太強,不是說石全就沒怨恨過他們,可實在是對比一下雙方實力之後,石全覺得記恨兗州軍,真就不如記恨公孫康。至少這個原因在哪兒,根源在哪兒,曹操他們願意這都已經快到冬日了,他們還進兵嗎?顯然他們是不想,可己方稱王

了,這他曹孟德再沒什麼表示,那他那許都的朝廷,不就成了擺設?所以不是人家自己願意到遼東這苦寒之地來打仗,是己方給人家招惹來的,那這個沒辦法。可自己家人被誰給軟禁了起來,不是人家兗州軍,就是他公孫康,所以所謂是“冤有頭,債有主”,自己怎麼也

找不上人家兗州軍,只能去找公孫康,就是這樣兒。所以說石全看得還是很清楚,分析還是比較透徹的。不過這個也是他欺軟怕硬,或者說誰不是這樣兒呢?無非就是程度不同而已,他石全因爲兗州軍的強,他是不可能對兗州軍如何如何。就是如今他帶來了高句麗的兩萬援軍,他都沒說要勝利什麼的,能拖住人家,那就好不錯了,畢竟這實力的對比。要說他們高

句麗人馬的戰力,不是自己小看他們,他們也就和己方遼東軍差不多。所以他們對上兗州軍,那結果,石全並不認爲還能比己方對上他們強多少。畢竟之前他可是帶了三萬人,而樸克如今就只有兩萬,這少了一萬人,在如今的形勢上,可是少了很大一塊優勢啊,不是嗎。

如果說樸克他們帶來了四五萬人,石全會認爲他們比之前自己帶領的三萬人馬要強,可就只有兩萬,哪怕兗州軍人馬也少了不假,但是人家那戰力,人家那士氣,人家那本事,他不得不說,他也不怎麼看好高句麗的人馬。不過人來都來了,這個情,自己還是要領的,這個

確實是沒錯。曹操已經讓己方和涼州軍江東軍他們紮下了大營,就等着明日讓己方試探進攻襄平。說起來如今的氣溫是越來越低,曹操也不知道這什麼時候,就來了第一場大雪。說起來這馬上可以說就要進冬了,哪怕己方士卒都是北方的人馬,可依舊是對己方不利,對他們遼東軍有利啊。畢竟己方是在帳篷中住,而他們遼東軍是在城內,這就是差別。並且人家

久居遼東的人,多少都是比己方這在中原的士卒更耐寒,這點曹操他們是一清二楚。可如果說這個時候就讓曹操帶兵撤退,那顯然,他是非常不甘心的,那也絕對不是他的性格。他如今可還不知道石全已經去了高句麗,說起來知道石全去高句麗的人,還真是沒有被兗州軍

俘虜的,所以曹操是不知道這個情報。但是哪怕他知道,也不會懼怕一個小小異國,而且還都是臉皮那麼厚的人。說起來曹操早就想會一會那些高句麗的人了,不過一直沒有機會而已。

第四三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二六)第七〇九章 攻關戰雄關激烈(續)第九一〇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六十一)第五〇八章 出計謀欲賺文聘第九八六章 孫策擺宴請盟友第七九二章 劉備軍初戰臨沅(續)第三十一章 憶往事仇人來襲第一〇〇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二十三)第九八二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五十六)第一四六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三十二)第四八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七二)第六十九章 成績出一詩驚四座第六三〇章 攻縣城作戰不力第八十七章 太守遊說十八子第四五〇章 馬超宴間說拜師(完)第七六八章 孟德興兵進荊州第一二二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八)第五十二章 涼州軍終破樊城(十一)第七八四章 兗州軍入駐新野第六七六章 臨湘城聯軍再戰第九〇七章 得知情報議下步(續)第二四四章 祝融夫人勸孟獲(續)第八八五章 孫策書信至蘄春第五〇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九二)第九八四章 周徐伯寧帳中談(續)第五二一章 見馬超詢問範強第三一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七)第三二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十七)第七七二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四十八)第六七八章 劉子揚井陘說馬第三五五章 王子師逼勸李肅第六四五章 兗州江東攻臨湘第六四五章 張任赴荊做太守第五九九章 三方聯合再欲戰第九八一章 滿寵帳中說孫劉第三五一章 曹孟德處置徐晃第五〇二章 涼州軍三攻零陽第四一七章 涼州軍撤離三江(完)第二〇七章 甘寧張遼帶兵回(續)第六四四章 曹孟德許都稱公(四)第二三四章 阻崔安孟優被擒第九一二章 涼州軍再戰樊城(續)第一九八章 兗州軍終破襄平(四)第六五四章 鉅鹿郡癭陶決戰(四)第四九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八四)第一九二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三十一)第六一八章 馬超帶兵進幷州第八六〇章 二將再攻蘄春城第五十一章 朐縣城商談合作第三十五章 無終城馬超得劍第一二七章 兗州軍大戰襄平(六)第九四七章 兗州軍樊城夜戰(續二)第九二八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二)第三九八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七)第五四七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十二)第五八四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十一)第三一六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三)第四九五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〇四)第七一二章 曹操許都稱魏王(四)第五九五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二十二)第六三六章 戰官渡兩軍交鋒第四八八章 作唐破二將遁逃(續)第九三一章 荀公達出使樊城(續)第六四四章 曹孟德許都稱公(四)第二五四章 涼州軍大營誓師(續)第四三七章 閱兵畢離開南鄭(完)第九五六章 守江夏兵進長沙(續)第五八一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九)第一三九章 山越起孫策動身第八〇二章 黃忠帶兵返江夏(續)第五十四章 涼州軍再戰聯軍第八九四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四十五)第一七七章 馬孟起欲見劉宏第六五六章 鏖戰臨湘再受阻第九六九章 攻破城門入縣城(續)第五七二章 兩軍戰江東戰敗第六一二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三十九)第三八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七十四)第七〇四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十六)第九一一章 兗州軍騎兵突圍第七七八章 涼州軍藤甲建功(完)第三一六章 崔福達生擒帶來(續)第九〇〇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五十一)第八六四章 涼州軍奇襲襄陽(續一)第七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六)第二一九章 中奸計三人殞命(下)第六五八章 兗州軍激戰雄關第九九五章 聯軍大戰西陵城第一三六章 黃巾副將中計第八九五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四十六)第四三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二四)第四三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二七)第四六七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五八)第二三四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完)第三六九章 李傕遣使求赦免第四九三章 陶謙被迫讓徐州(續)第八〇一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二十三)第三九〇 褒中城糜芳叫陣第三八三章 祝融夫人勸孟獲(續)第二一五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二)
第四三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二六)第七〇九章 攻關戰雄關激烈(續)第九一〇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六十一)第五〇八章 出計謀欲賺文聘第九八六章 孫策擺宴請盟友第七九二章 劉備軍初戰臨沅(續)第三十一章 憶往事仇人來襲第一〇〇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二十三)第九八二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五十六)第一四六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三十二)第四八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七二)第六十九章 成績出一詩驚四座第六三〇章 攻縣城作戰不力第八十七章 太守遊說十八子第四五〇章 馬超宴間說拜師(完)第七六八章 孟德興兵進荊州第一二二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八)第五十二章 涼州軍終破樊城(十一)第七八四章 兗州軍入駐新野第六七六章 臨湘城聯軍再戰第九〇七章 得知情報議下步(續)第二四四章 祝融夫人勸孟獲(續)第八八五章 孫策書信至蘄春第五〇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九二)第九八四章 周徐伯寧帳中談(續)第五二一章 見馬超詢問範強第三一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七)第三二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十七)第七七二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四十八)第六七八章 劉子揚井陘說馬第三五五章 王子師逼勸李肅第六四五章 兗州江東攻臨湘第六四五章 張任赴荊做太守第五九九章 三方聯合再欲戰第九八一章 滿寵帳中說孫劉第三五一章 曹孟德處置徐晃第五〇二章 涼州軍三攻零陽第四一七章 涼州軍撤離三江(完)第二〇七章 甘寧張遼帶兵回(續)第六四四章 曹孟德許都稱公(四)第二三四章 阻崔安孟優被擒第九一二章 涼州軍再戰樊城(續)第一九八章 兗州軍終破襄平(四)第六五四章 鉅鹿郡癭陶決戰(四)第四九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八四)第一九二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三十一)第六一八章 馬超帶兵進幷州第八六〇章 二將再攻蘄春城第五十一章 朐縣城商談合作第三十五章 無終城馬超得劍第一二七章 兗州軍大戰襄平(六)第九四七章 兗州軍樊城夜戰(續二)第九二八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二)第三九八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七)第五四七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十二)第五八四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十一)第三一六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三)第四九五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〇四)第七一二章 曹操許都稱魏王(四)第五九五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二十二)第六三六章 戰官渡兩軍交鋒第四八八章 作唐破二將遁逃(續)第九三一章 荀公達出使樊城(續)第六四四章 曹孟德許都稱公(四)第二五四章 涼州軍大營誓師(續)第四三七章 閱兵畢離開南鄭(完)第九五六章 守江夏兵進長沙(續)第五八一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九)第一三九章 山越起孫策動身第八〇二章 黃忠帶兵返江夏(續)第五十四章 涼州軍再戰聯軍第八九四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四十五)第一七七章 馬孟起欲見劉宏第六五六章 鏖戰臨湘再受阻第九六九章 攻破城門入縣城(續)第五七二章 兩軍戰江東戰敗第六一二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三十九)第三八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七十四)第七〇四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十六)第九一一章 兗州軍騎兵突圍第七七八章 涼州軍藤甲建功(完)第三一六章 崔福達生擒帶來(續)第九〇〇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五十一)第八六四章 涼州軍奇襲襄陽(續一)第七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六)第二一九章 中奸計三人殞命(下)第六五八章 兗州軍激戰雄關第九九五章 聯軍大戰西陵城第一三六章 黃巾副將中計第八九五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四十六)第四三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二四)第四三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二七)第四六七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五八)第二三四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完)第三六九章 李傕遣使求赦免第四九三章 陶謙被迫讓徐州(續)第八〇一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二十三)第三九〇 褒中城糜芳叫陣第三八三章 祝融夫人勸孟獲(續)第二一五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