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二章 董卓收到雒陽信(中)

bookmark

而且張讓不得不小心對待此事,如果說換帥,假設真換了的話,那麼一下就敗了可怎麼辦啊。請記住本站的網址:。至少董卓人家可是把韓遂一直都控制在涼州和司隸的交界處,都這麼多年了,至少這點還算不錯。要不他張讓早就大有意見了。

這張讓的信中就寫了這麼兩件事,再多了他也沒說。不過以董卓的精明,他自然知道發生瞭如此的變故,自己要如何去做才能得到更多的利益,其實也確實不用張讓再多說了。不過他還是得問問自己的智囊李儒,畢竟有些自己考慮不到的東西,李儒他卻能考慮周全,而且他還能給自己答疑解惑,有些自己不太明白的東西,李儒卻能給自己解釋清楚。

李儒此時問道:“主公可知,今張讓他爲何如此迅速地書信於主公?”

“這……,說起這個,我確實不知!”

還別說,董卓之前他還真就沒仔細想過這個問題,他只是一直都在想着自己的事兒,可沒想張讓爲何這麼快書信給自己,讓自己知曉劉宏病重的消息。要說自己在雒陽的眼線,如今發生了這麼大的變故,那麼他們的密報現在也都快到了,不過卻還沒有張讓的信快,那麼這張讓爲何如此呢?

董卓想了想,這個,難道,莫非是?對了,也許就是如此吧!

“這,文優,你說他張讓是不是在向我示好?因爲如果萬一劉宏駕崩了的話,那麼以他張讓這麼多年來得罪的人來說,可不好辦啊!而且不知還有多少人對他都想除之而後快,那麼到時,他如果倒向了我,他覺得也許我可能拉他一把吧?”

李儒聞言笑了,“主公所言倒是不錯,其實儒以爲大致上張讓就是如此所想的!不過主公請想,如今漢帝劉宏已然病重,而張讓信中所說他此時已經時日無多了,所以一旦他駕崩之後,到時到底是由誰來繼承大統,這個問題……”

李儒說到這兒就沒再往下說,他知道話都說到這兒了,那麼之後的話自己主公自然已經都明白了,哪裡還用自己多說啊。

董卓聞言是狠狠地點點頭,沒錯,李儒說得那是一點兒都沒錯啊。劉宏他就只有兩個兒子,一個是何皇后所生的皇子辯,也就是大將軍何進的外甥,馬超所教導武藝的劉辯。而另一個則是王美人所生的皇子協,劉協,至於說王美人嘛,她卻是已死多年了。

可劉宏這麼多年來,他是一直都沒有立過太子,這個全天下的人都知道。至於說爲什麼他遲遲不立太子,也許有些人還不是特別清楚,但這點他董卓還是知道些的。可以說董卓其實一直都很關注這個,而且他可不是那些沒什麼政治頭腦的人。

首先就是說,劉宏不是不想立太子,而是他不怎麼敢去輕舉妄動。至於說爲什麼不敢,那就因爲他一直都在擔心,按道理說,太子之位就應該是劉辯的,因爲從來都是,有嫡長子,沒什麼特殊原因,那麼就得是嫡長子爲繼承人。而劉辯之母貴爲正宮皇后,劉辯也是劉宏的第一個兒子,那麼他正是嫡長子,所以他應該繼承皇位,沒什麼說的。

可劉宏卻一直都遲遲沒有動作,這說明了什麼,這就說明他的意思並不想立嫡長子爲太子,就是這麼回事兒。也許一些沒什麼政治頭腦的人不太瞭解這些東西,但董卓他可是在官場上混了幾十年了,他自然都清楚這裡面的那些事兒。要是這些都不知道的話,那他不就白混幾十年了,那樣兒的話他還不如買塊豆腐然後直接撞死。

其實劉宏他就是不想把皇位給劉辯,而他就是想把皇位傳給劉協所以才這樣的,因爲他有他自己的想法,而這個想來其實也是一件挺無奈的事兒。如果說劉辯比劉協更適合當皇帝,那麼劉宏會毫不猶豫地馬上就立劉辯爲太子,但這麼多年來,他對自己的這兩個兒子可以說是太瞭解了,劉辯是嫡長子沒錯,但他卻真不適合去當這個皇帝。

要說劉宏這輩子,對他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基業,留下來的江山,其次那就是錢了。而他雖然確實是沒什麼大本事,更不是什麼有道明君,但他卻也希望能守住老祖宗留下來的江山,而這點對他來說纔是最爲重要的。

可惜啊,他雖然一直都不想承認,但心裡卻也不得不承認,天下其實早就已經亂了。自己嘴上不承認無非就是自欺欺人罷了,其實天下早就已經不太平了,自己可能不清楚這個嗎。可自己對此也是毫無辦法,沒什麼辦法能力挽狂瀾,因爲他也知道,自己可還沒有那麼大的本事做到這個。

所以就這樣,劉宏都把希望都寄託在了他兒子的身上,希望他自己沒能完成的東西,在他兒子那兒能代他完成。反正從來都是打江山不容易,而守江山是更難啊,在經過自己多年來的觀察,自己的嫡長子,也就是何皇后所生的劉辯,他根本就當不了亂世的皇帝。如果有一日江山真傳到了他的手裡,那麼估計沒幾日可能就丟得差不多了,如果到了那時候,那自己可就是罪人了啊,對不起大漢的列祖列宗。

而王美人所生的劉協呢,別看他年紀不大,但正所謂是三歲看老。劉協年紀雖小,但卻有帝王之相,一舉一動看着就是那麼回事兒。而且年紀雖說不大,但卻聰明伶俐,並且還頗有心計。雖然只有幾歲,但卻已經有心計了,也許這點不好,但在劉宏看來,作爲帝王就得是這樣的才行。

可你再看看劉辯,都十二三歲的人了,怎麼看也不像是皇帝的樣兒啊。而且其人還挺老實的,更沒什麼殺伐果斷。當然了,如果他是生在太平年代,成長在太平盛世,那麼劉宏會毫不猶豫地立劉辯爲太子。因爲在他眼裡,劉辯只能是在太平年代當皇帝的人。可劉協就不一樣了,因爲在劉宏的眼中,他纔是真正能在亂世中做帝王的皇子。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劉辯身後的外戚勢力,這點劉宏卻也不得不多去考慮,立不立劉辯,都得好好考慮外戚勢力啊。

如果說真讓劉辯當了太子,那麼等到時候他當了皇帝后,也許估計沒幾日,這大漢的江山可能就改姓了也說不定。可如果劉辯真能像劉協那樣,是個亂世的帝王,殺伐果斷,有帝王心術,那麼劉宏絕對會馬上就讓他當太子。因爲那樣兒的話,就算外戚勢力再大,劉宏也相信劉辯他能把此事給解決好。可劉辯他卻只是個太平年代的皇帝,所以根本就做不了這亂世的帝王啊。所以沒辦法,劉宏可能讓他最太子嗎,明顯不可能。

但就這樣,劉宏他就不敢輕舉妄動了。因爲他知道,一旦自己立了劉協爲太子了,那麼到時何進何皇后那邊怎麼辦,他們絕對是第一個跳出來的。而且因爲劉辯是嫡長子的緣故,所以袁隗那些個老傢伙可能對這事兒妥協嗎,明顯還是不可能啊。所以劉宏只要一想到立儲的事兒他就頭疼,他就有意地遲遲沒有動作。反正就是拖着唄,到時候再說吧。

不過一直以來,其實還是有不少人都上書過,讓劉宏早立太子的,不過到了最後卻都不了了之了,而劉宏對此也都沒怎麼去理會。等到了最後,衆人這麼一看,陛下都這樣對待了,那麼自己這些人自然也都不想再去自討沒趣了,所以慢慢也就沒幾個人再去堅持什麼了。因爲沒什麼用啊,這樣你還能去逼宮嗎,明顯是不能。

可這回卻是劉宏病重,而且病得真是非常嚴重,要不張讓也不會這麼寫信給董卓了。可這個時候卻一直都沒有立太子,所以此時很多人就都已經活動開了。畢竟劉宏要真一下就突然駕崩了的話,那麼誰站隊站得早,站得正確,誰自然就能得到更多更大的利益。反之,誰要站錯了隊,站晚了,那麼你可能就要倒大黴了。當然了,這種事兒說來其實是沒有絕對的。因爲在大家的想法中,陛下至少在彌留之際,他一定會定下繼承者的人選的。或者其實早就已經定下來了,只不過是把詔書給藏起來了也不一定,是吧。

但對大臣們來說呢,這個劉宏的詔書它是一方面,但卻也不是絕對的啊。因爲新君剛上來,初登基的時候,尤其還是年紀不大,那麼絕對是根基不穩的,所以隨時隨地都有可能被人給推下來。那麼這個時候其實就不只是站隊選擇要慎重了,連帶着之後的事情也更加要謹慎小心才行。因爲到了那個時候,保住小命兒纔是最要緊的事兒。

“文優之意是說,張讓此時他其實已經有選擇了,而且還想讓我也與他站在一起,是吧!”

董卓問道,沒想到張讓居然還想把自己也拉下水啊,可是自己真能讓他如此輕易就如願嗎,哈哈,走着瞧吧。

第九十一章 行巴郡魚復偶遇第九三〇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四)第二〇九章 禁孟優兄長用心(續)第七〇九章 郭淮慕名投曹營(續)第一九七章 入隴縣終見老師第八二三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九)第五九二章 馬超長安說人才第十四章 欲大比三人出題第三八六章 逼迫楊任詐沔陽(續)第二六六章 說木鹿幫兵破敵(續)第七八〇章 函谷關攻關繼續第五十五章 糜家女爲己見父第三五五章 長安城馬煥大婚(二)第七七六章 涼州軍藤甲建功第五一一章 找士卒指認信使第四六四章 會客廳兩人相談(續)第七十七章 兗州軍奪高句驪(一)第八五四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五)第六三〇章 涼州江東戰臨湘(完)第五十一章 朐縣城商談合作第二九九章 崔福達大戰三人第二五二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十四)第二四五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七)第七十七章 涼州軍番禺休整(完)第五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五)第四九三章 陶謙被迫讓徐州(續)第七八三章 曹仁郭淮回大營第三九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八十二)第七四六章 兗州軍激戰函谷(續)第五〇四章 涼州軍四戰零陽第二六七章 南蠻軍使者到來第七四四章 吳子遠接替馬漢第一七二章 馬孟起返還雒陽第三九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八十三)第四一八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二十七)第九一二章 涼州軍各有算計第二七五章 滿伯寧迴歸許都第一四一章 爲立功董卓中計第六四九章 甘興霸到達江陵第八六〇章 二將再攻蘄春城第一一〇章 漢軍攻取宛城第六六一章 聯軍鏖戰臨湘城第三八九章 馬孟起聚衆再議(續)第八八九章 王子均敗歸南鄭第四八四章 涼州軍三攻作唐(續)第二一二章 馬超兵進函谷關(一)第二〇三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四十二)第六十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十五)第五二二章 李傕楊奉三交兵第一九九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三十八)第九一四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六十五)第七六五章 曹孟德班師回許第三六二章 召將交待新任務第三八九章 馬孟起聚衆再議(續)第二九〇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二十五)第七〇八章 郭淮慕名投曹營第七三〇章 兗州軍夜襲鄴城(續)第四一二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二十一)第四六〇章 雲杜城見郭奉孝第八五五章 兗州軍攻破弘農(三)第四七九章 尋得說客說張任第三九四章 金環三結阿會喃第九七三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四十七)第七八五章 戰襄陽故人來投第八九九章 聯軍再戰蘄春城(續)第五八〇章 孫策周瑜赴丹徒第七八九章 裡應外合破臨湘第二四五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七)第二八四章 馬超帳中說木馬(續)第八八二章 諸葛亮勸說劉備(續)第九五七章 蔡孫劉相商合作第四四一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五十)第七〇六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十八)第四六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六〇)第一一八章 孟獲領兵夜襲營第二九五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三十)第六十五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二十)第七〇一章 悍卒受阻高邑城第四三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二七)第八〇三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二十五)第九四一章 孫劉聯軍攻堅城第六八五章 霍仲邈求教徐庶第三八〇章 許都曹孟德問詢第二一四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五十三)第七九一章 劉備軍初戰臨沅第六九七章 戰江陵繼續受阻第四二一章 客廳孟達見馬超第一四八章 女人出戰會敵將第四一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〇五)第四八一章 劉玄德問詢魏延第八五一章 江東援軍至蘄春第八九六章 益德出馬欲守城第七四四章 吳子遠接替馬漢第七七〇章 孫周龐回返臨湘(續)第六〇九章 納諫言得見張遼第九三六章 孫伯符說孫叔弻(完)第六三一章 胡車兒戰韓莒子第五五五章 兗州軍死戰西陽(六)第四十八章 王平帶兵退南陽第四〇八章 銀坑洞馬孟談判
第九十一章 行巴郡魚復偶遇第九三〇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四)第二〇九章 禁孟優兄長用心(續)第七〇九章 郭淮慕名投曹營(續)第一九七章 入隴縣終見老師第八二三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九)第五九二章 馬超長安說人才第十四章 欲大比三人出題第三八六章 逼迫楊任詐沔陽(續)第二六六章 說木鹿幫兵破敵(續)第七八〇章 函谷關攻關繼續第五十五章 糜家女爲己見父第三五五章 長安城馬煥大婚(二)第七七六章 涼州軍藤甲建功第五一一章 找士卒指認信使第四六四章 會客廳兩人相談(續)第七十七章 兗州軍奪高句驪(一)第八五四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五)第六三〇章 涼州江東戰臨湘(完)第五十一章 朐縣城商談合作第二九九章 崔福達大戰三人第二五二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十四)第二四五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七)第七十七章 涼州軍番禺休整(完)第五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五)第四九三章 陶謙被迫讓徐州(續)第七八三章 曹仁郭淮回大營第三九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八十二)第七四六章 兗州軍激戰函谷(續)第五〇四章 涼州軍四戰零陽第二六七章 南蠻軍使者到來第七四四章 吳子遠接替馬漢第一七二章 馬孟起返還雒陽第三九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八十三)第四一八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二十七)第九一二章 涼州軍各有算計第二七五章 滿伯寧迴歸許都第一四一章 爲立功董卓中計第六四九章 甘興霸到達江陵第八六〇章 二將再攻蘄春城第一一〇章 漢軍攻取宛城第六六一章 聯軍鏖戰臨湘城第三八九章 馬孟起聚衆再議(續)第八八九章 王子均敗歸南鄭第四八四章 涼州軍三攻作唐(續)第二一二章 馬超兵進函谷關(一)第二〇三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四十二)第六十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十五)第五二二章 李傕楊奉三交兵第一九九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三十八)第九一四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六十五)第七六五章 曹孟德班師回許第三六二章 召將交待新任務第三八九章 馬孟起聚衆再議(續)第二九〇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二十五)第七〇八章 郭淮慕名投曹營第七三〇章 兗州軍夜襲鄴城(續)第四一二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二十一)第四六〇章 雲杜城見郭奉孝第八五五章 兗州軍攻破弘農(三)第四七九章 尋得說客說張任第三九四章 金環三結阿會喃第九七三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四十七)第七八五章 戰襄陽故人來投第八九九章 聯軍再戰蘄春城(續)第五八〇章 孫策周瑜赴丹徒第七八九章 裡應外合破臨湘第二四五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七)第二八四章 馬超帳中說木馬(續)第八八二章 諸葛亮勸說劉備(續)第九五七章 蔡孫劉相商合作第四四一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五十)第七〇六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十八)第四六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六〇)第一一八章 孟獲領兵夜襲營第二九五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三十)第六十五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二十)第七〇一章 悍卒受阻高邑城第四三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二七)第八〇三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二十五)第九四一章 孫劉聯軍攻堅城第六八五章 霍仲邈求教徐庶第三八〇章 許都曹孟德問詢第二一四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五十三)第七九一章 劉備軍初戰臨沅第六九七章 戰江陵繼續受阻第四二一章 客廳孟達見馬超第一四八章 女人出戰會敵將第四一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〇五)第四八一章 劉玄德問詢魏延第八五一章 江東援軍至蘄春第八九六章 益德出馬欲守城第七四四章 吳子遠接替馬漢第七七〇章 孫周龐回返臨湘(續)第六〇九章 納諫言得見張遼第九三六章 孫伯符說孫叔弻(完)第六三一章 胡車兒戰韓莒子第五五五章 兗州軍死戰西陽(六)第四十八章 王平帶兵退南陽第四〇八章 銀坑洞馬孟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