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八九章 王子均敗歸南鄭

bookmark

曹操最後說完這些,衆人對此當然是都沒有什麼意見了。水印廣告測試水印廣告測試本來的嗎,之前就說要撤兵,回兵荊州,與馬孟起他們再去爭奪荊州之地,在荊州奪取更多更大的利益。本來衆人都是已經同意了,結果關羽這個“攔路虎”最後殺了出來,給衆人當頭是潑了一盆冷水,當然衆人也是不得不承認,他關羽關雲長說得話,確實是有道理的,所以是引起了衆人的重視。

當然你不去重視也不行,因爲這個就擺在你眼前,需要你去處理的東西不是。

於是最後經過了荀攸荀公達的提議,自己主公的拍板兒,這事兒就最後定了下來。徐晃徐公明,帶一萬兗州軍士卒留守在房陵,防備涼州軍來攻。至於其他人,自然是和自己主公一起,回兵荊州。

之後程昱建議,“主公當書信一封,給南陽李通,讓他派援軍來房陵,接手房陵防禦!”

如今負責守禦南陽那幾個縣城的,正是李通,所以程昱對自己主公一說,曹操就明白了。

-----------------------------------------------------

隨即就聽他說道,“不錯,仲德之言甚是,我這便書信一封,差專人送往南陽,讓其派兵來援!”

不得不說,曹操再讓徐晃帶兵一萬留守在房陵,他兗州軍如今的人馬,確實是沒有多少了。所以程昱他也是很擔心,怕是己方在荊州吃虧啊,畢竟無論是馬孟起涼州軍、還是孫伯符江東軍,乃至於劉備軍,可以說都絕對不是什麼易與之輩。更何況還有荊州本地的那些世家大族呢,儘管看他們好像是有些偏向己方的,不過在真正大利益面前,這些又算得了什麼。

說白了。己方能給他們帶來更多更大的利益。他們就會投靠己方。那麼同樣兒來說,如果說劉玄德能如此。那麼他們也會投靠其人。如果說馬孟起、孫伯符能如此,他們也會一樣兒。世家大族,基本上所有的都是牆頭草罷了,還不就是如此嗎。

衆人聽了自己主公所說。也都是不住點頭。確實,如今己方人馬少了不少,估計也就劉玄德有這麼點兒人馬,跟人家馬孟起涼州軍還有孫伯符的江東軍一比較起來,己方人馬數量上卻是不佔什麼優勢啊。

-----------------------------------------------------

所以自己主公此時當機立斷,聽從了程昱程仲德諫言,書信去求援。那卻是對的,畢竟如今是吧,都已經是如此情況了,再不讓己方補充些人馬。卻是要如何與劉玄德他們己方人馬相抗衡呢。

最後衆人也是什麼意見都沒了,也沒有什麼要補充的,於是曹操就讓衆人散了。之後兗州軍在房陵休息了一日,曹操便帶着自己一干屬下,還有幾萬人馬,就離開了漢中,向西,奔赴了荊州南郡。

不過臨離開時,曹操是好好看了看房陵,還有漢中的土地,他在心裡說道,自己一定會再次捲土重來的。如今這次,自己就算是沒有什麼太大的建樹,就不得不回兵,但是下一次再來漢中,自己就絕對不會是如此的情況。

因爲如今的當務之急,那卻是荊州戰事,而非是漢中,所以自己只能是捨棄了此地,而選擇荊州。但是自己早晚要再次回來,佔領漢中,然後……

-----------------------------------------------------

漢中郡,南鄭,王平是帶着殘兵,一路逃回到了這兒。

可以說這個時候的王平,確實是要多狼狽是有多狼狽,在南鄭城門口,還被涼州軍的士卒給叫住了,雖然看着王平帶得人馬像是己方的士卒,不過涼州軍士卒依舊還是和小心謹慎的,所以是寧可搞錯,也不能放過可疑人物,結果王平就被誤會了。

結果王平一說,“我是王平王子均!”

涼州軍士卒一聽,仔細一看,可不是嗎,這不是王將軍,可如今卻怎麼……

不用再多想了,明白了,這王將軍是被太守被派去守禦房陵了,而如今帶兵出現在此,並且看看衆人的狼狽樣兒,這還用說什麼嗎,不用多說了,是傻子都看得出來啊,不是嗎。

士卒趕緊說道,“是王將軍,小的眼拙,沒看出來是將軍啊!將軍快請進城,將軍請!”

王平看士卒的態度,他也沒多說,畢竟對方也是職責所在,要是對自己不聞不問的話,那麼也不是涼州軍的士卒了。畢竟這裡可是南鄭,不是一般的地方。

-----------------------------------------------------

王平是自己進了南鄭,至於說他帶回來的那些殘兵,當然是有人安排他們,這點不用王平操心什麼了,至於帶他們進城,那不可能,所以就只能是王平自己進去。

來到了太守府,太守府守衛的眼力卻是相當不錯,一看是王平來了,並且雖然是很狼狽,但卻還是能認得出來的。

一個守衛忙說道,“原來是王將軍,快請!”

王平哼了一聲,“太守在否?”

“在,一直都在府中,今日卻沒有出門!”

守衛回答道,而王平一聽,太守在,那正好,自己好去向他請罪啊,自己把房陵給丟了。

所以他是大踏步,趕緊就進了太守府,他確實是急着去見張既,這倒不是說王平就想早受處罰,而是在他看來,自己丟了城池,兵敗,然後回了南鄭,早晚都是要見太守的,所以其實還是趕早不趕晚吧。這其實也算是一種態度,至少自己絕不是什麼逃避的人。

-----------------------------------------------------

王平是直接來到了張既的屋前,至於張既這個時候在做什麼,當然是處理漢中一郡的事務。雖然他今日還沒出門,但是在太守府的時候,可以說大多數的時間,他都是要好好去處理漢中的一些事務的,畢竟他是漢中太守,要去管的事兒絕對不少。有些東西,當然是交給其他人去做,但是同樣兒,有些東西,他這個做太守的,必須是要親力親爲才行,要不也不放心。

而這個時候的張既,他是正在批閱着一些東西,就聽屋外有人前門,“噹噹噹……”

張既卻是頭都沒擡,直接就說道,“進來吧!”

在他看來,一般這個時候來的人,那都是太守府門外的守衛,或者是涼州軍中的士卒,探馬斥候什麼的,有情報要給自己稟報,他倒是沒想到,是王平戰敗回來了,那狼狽樣兒,就甭提了,和之前絕對是沒法比啊,或者說根本就不能比。

-----------------------------------------------------

王平進了屋中後,一看張既正在那兒忙着呢,他也不得不對這個太守是肅然起敬。畢竟說實話,在王平的眼裡看來,能做到像張既如此的太守,絕對不會很多,至少不是每個人都能像他如此,是兢兢業業,爲涼州軍爲自己主公做事的。

天底下太守多了去了,但是能做到張既如此的,那卻絕對是少數,這點王平相信,絕對是如此,所以他也不得不佩服張既其人,漢中有其人在,基本上很難被人所染指啊。

王平是剛出聲說了兩個字,“太守……”

結果低着頭的張既一下,他忙是擡起了頭,一看,果然是王平王子均其人,他回來了!

本來嗎,還忙着的張既一聽有人說話,當然他並不一定就會擡頭,但是一聽這聲音自己熟悉啊,不過卻不是什麼守衛士卒的說話聲,結果擡頭一看,就看到了如今是狼狽不堪的王平。

-----------------------------------------------------

說實話,就看王平如今這副狼狽樣兒,張既他要是再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兒,他也就白混這麼多年了。心說完了,房陵失守,被兗州軍所佔!不過還好,還算好的那就是,王平能平安歸來,能平安回到了南鄭,這個確實,是比什麼都好啊。

不過王平的話還沒說完呢,所以他此時對着張既說道,“太守,屬下無能,讓,讓兗州軍奪了房陵,還請太守責罰!”

張既這麼一看,這麼一聽,他就是一笑,直接是對王平說道,“子均卻是何故如此啊,難道丟了城池就一定要處罰你不成?我軍何時卻有了如此規矩,我爲何卻不得而知啊?”

第二四六章 帶來再赴八納洞(續)第八一四章 兗州軍破函谷關(九)第二四〇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二)第七四七章 兗州軍激戰函谷(完)第四九三章 陶謙被迫讓徐州(續)第八六八章 疲兵計配合實施第九十六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十九)第三〇九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完)第七〇六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十八)第五八五章 涼州軍佔領辰陽第八八七章 房陵城內衆議事第二四八章 八納洞再請木鹿(續)第五六二章 涼州軍趁夜襲營第八八〇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三十一)第六九〇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二)第四一三章 馬孟起帶兵回返(完)第九七七章 西陵出兵鬥李典(續一)第二九七章 涼州大戰三江城(續)第一六五章 涼州軍再次進兵第二八〇章 木鹿大王之子到(續)第二十二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二十一)第一二八章 賄左豐爲主鋪路第二九七章 涼州大戰三江城(續)第一六五章 漢軍一戰破廣宗(四)第七四六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二十三)第六十一章 兗州軍樊城撤兵第六五一章 鉅鹿郡癭陶決戰(一)第三三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十四)第二三三章 董卓收到雒陽信(下)第五一六章 文仲業兵敗退走第六十四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十九)第九五四章 郭嘉出言驚四座第十五章 聯軍首戰攻安陸第七十六章 涼州軍番禺休整(七)第六三五章 涼州軍強攻郴縣(一)第一九一章 有情人終成眷屬第二十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十九)第五〇五章 涼州軍四戰零陽(續)第七五二章 劉備軍夜戰襄陽第一四七章 祝融夫人勸孟獲第二五七章 涼州二將追帶來第八三七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二十三)第九一七章 孫劉聯軍奔西北第九三四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八)第一百零九章 崔安城下罵陣第七八六章 臨湘城有做內應第八九六章 涼州軍四攻樊城第八十二章 涼州軍強攻西陵(續)第一五三章 三方逼問刺客第六四二章 曹孟德許都稱公(二)第八十三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六)第四二六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三十五)第三十四章 西陵城孟德議事第八二九章 馬超出招滅守將(六)第七〇二章 函谷關繼續鏖戰第七四五章 聞噩耗樂成退兵第八二八章 擂鼓聚將欲進攻第二四八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十四)第四十二章 崔安大戰許仲康(續)第八二六章 馬超出招滅守將(三)第三九二章 趙子龍智取褒中第三五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五十)第一一〇章 謝伯言饋贈書卷(續)第七九六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十八)第五十章 涼州軍終破樊城(九)第九十五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十八)第六九一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三)第六四二章 兗州軍兵進司隸第三三三章 烏戈國孟獲求援第四九五章 回隴縣欲見兄弟第九十九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二十二)第六七八章 劉子揚井陘說馬第六九三章 趙子龍到達真定(續)第五二三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三二)第二五八章 孟達雷銅擒敵將第三二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十七)第七六七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四十三)第二一五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二)第四〇七章 三人到達漢中郡第三四四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三十一)第三二二章 諸侯聯軍戰汜水第一七八章 福達生擒楊鋒子第四四七章 中途設伏試馬超第二七五章 謀士計破燒當(八)第六四七章 大軍再戰晉陽城第九九二章 孱陵城三雄會面第三七〇章 涼州軍再戰南陽(六)第九九二章 聯軍初戰西陵城(續)第八〇〇章 臨湘消息至長安第八七七章 子初出手促結盟(續)第六八四章 江陵城馬超出招第四〇九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十八)第五九九章 三方聯合再欲戰第五〇三章 郭汜帶兵入長安(續)第二八八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十二)第五七四章 兗州軍信使入城第五二五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三四)第八一九章 臨湘城劉孫對話第七一八章 曹操許都稱魏王(十)第五十章 審俘虜惡有惡報
第二四六章 帶來再赴八納洞(續)第八一四章 兗州軍破函谷關(九)第二四〇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二)第七四七章 兗州軍激戰函谷(完)第四九三章 陶謙被迫讓徐州(續)第八六八章 疲兵計配合實施第九十六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十九)第三〇九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完)第七〇六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十八)第五八五章 涼州軍佔領辰陽第八八七章 房陵城內衆議事第二四八章 八納洞再請木鹿(續)第五六二章 涼州軍趁夜襲營第八八〇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三十一)第六九〇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二)第四一三章 馬孟起帶兵回返(完)第九七七章 西陵出兵鬥李典(續一)第二九七章 涼州大戰三江城(續)第一六五章 涼州軍再次進兵第二八〇章 木鹿大王之子到(續)第二十二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二十一)第一二八章 賄左豐爲主鋪路第二九七章 涼州大戰三江城(續)第一六五章 漢軍一戰破廣宗(四)第七四六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二十三)第六十一章 兗州軍樊城撤兵第六五一章 鉅鹿郡癭陶決戰(一)第三三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十四)第二三三章 董卓收到雒陽信(下)第五一六章 文仲業兵敗退走第六十四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十九)第九五四章 郭嘉出言驚四座第十五章 聯軍首戰攻安陸第七十六章 涼州軍番禺休整(七)第六三五章 涼州軍強攻郴縣(一)第一九一章 有情人終成眷屬第二十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十九)第五〇五章 涼州軍四戰零陽(續)第七五二章 劉備軍夜戰襄陽第一四七章 祝融夫人勸孟獲第二五七章 涼州二將追帶來第八三七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二十三)第九一七章 孫劉聯軍奔西北第九三四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八)第一百零九章 崔安城下罵陣第七八六章 臨湘城有做內應第八九六章 涼州軍四攻樊城第八十二章 涼州軍強攻西陵(續)第一五三章 三方逼問刺客第六四二章 曹孟德許都稱公(二)第八十三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六)第四二六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三十五)第三十四章 西陵城孟德議事第八二九章 馬超出招滅守將(六)第七〇二章 函谷關繼續鏖戰第七四五章 聞噩耗樂成退兵第八二八章 擂鼓聚將欲進攻第二四八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十四)第四十二章 崔安大戰許仲康(續)第八二六章 馬超出招滅守將(三)第三九二章 趙子龍智取褒中第三五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五十)第一一〇章 謝伯言饋贈書卷(續)第七九六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十八)第五十章 涼州軍終破樊城(九)第九十五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十八)第六九一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三)第六四二章 兗州軍兵進司隸第三三三章 烏戈國孟獲求援第四九五章 回隴縣欲見兄弟第九十九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二十二)第六七八章 劉子揚井陘說馬第六九三章 趙子龍到達真定(續)第五二三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三二)第二五八章 孟達雷銅擒敵將第三二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十七)第七六七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四十三)第二一五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二)第四〇七章 三人到達漢中郡第三四四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三十一)第三二二章 諸侯聯軍戰汜水第一七八章 福達生擒楊鋒子第四四七章 中途設伏試馬超第二七五章 謀士計破燒當(八)第六四七章 大軍再戰晉陽城第九九二章 孱陵城三雄會面第三七〇章 涼州軍再戰南陽(六)第九九二章 聯軍初戰西陵城(續)第八〇〇章 臨湘消息至長安第八七七章 子初出手促結盟(續)第六八四章 江陵城馬超出招第四〇九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十八)第五九九章 三方聯合再欲戰第五〇三章 郭汜帶兵入長安(續)第二八八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十二)第五七四章 兗州軍信使入城第五二五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三四)第八一九章 臨湘城劉孫對話第七一八章 曹操許都稱魏王(十)第五十章 審俘虜惡有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