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七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四十三)

bookmark

因爲呂岱也知道,那兩個郡本來就比較雞肋,如果說己方再沒了交州的五個郡後,剩下那兩個郡對己方來說怎麼都是弊大於利。那麼那兩地方不在於說給誰,給馬超涼州軍可以,那是最好的結果。可對方不要,那麼就給曹操兗州軍了,沒辦法也得那麼做。對己方來說,確實是不在於那兩個郡給誰了,不管涼州軍也好,是兗州軍也罷,重要是不給異族,就足夠了,

然後己方脫手,不至於說砸手裡,就是如此。呂岱是這麼想的,不得不說,其實這也是江東衆人的想法,很正常。尤其是孫策,他也知道,那兩地方還是早脫手早好,你馬超涼州軍不要,那麼對不起了,自己只能說是給兗州軍了,那沒辦法。其實對孫策對江東軍來說,送

兗州軍了,也比砸在他們自己手裡好。本來他們有交州其他五個郡,那兩個地方都拖後腿,更別說是沒有了,就是。因此,那兩地方,孫策和江東軍都知道,不能要。給涼州軍他們不要,就給兗州軍,他們一定能要,這個沒大問題。其他的,就只是對方接收是個事兒,別的

問題那都沒什麼了。解決好了這個最大的問題,其他的,那確實都不算什麼。當然了,不管怎麼說,孫策和江東軍衆人都相信說白給曹操兗州軍兩個郡,哪怕距離他們地盤兒那麼遠,根本不挨着,可曹操和兗州軍會要,畢竟對他們來說是利大於弊的,這個就足夠了,那是。如果說對兗州軍是弊大於利,那麼孫策和江東軍也絕對不會想着給他們那兩個郡,畢竟那樣

兒的事兒確實,曹操和兗州軍不會做啊,就是。所以這個也是,具體情況如何,是決定了曹操會如何做。這個就和最後滅己方一樣兒,孫策和江東軍他們清楚,只要能保住己方,對他們來說是利大於弊,那麼曹操就會那麼做,和涼州軍死磕一下也不是不可能。可只要讓他

覺得保住己方是弊大於利了,那麼其人就會和馬超涼州軍一樣兒,就是來滅己方了,直接進攻,沒什麼說的。對他曹孟德來講,一個盟友什麼的,那確實從來都不重要,無非就是利用而已,而沒什麼太大的利用價值了,那就可以捨棄了,沒錯。己方對他對兗州軍來說,其

實就是那樣兒啊。因此,這自己也是一直都想着,也都那麼做了,自己和己方,都想着讓曹操兗州軍改變最後的想法,只要他們覺得最後保住己方是利大於弊,那其實就足夠了。爲了這個目的,說孫策和江東軍幾乎就願意付出任何代價,那沒錯。不過對曹操對兗州軍來說,不在於孫策和江東軍他們付出什麼,當然了,如果說籌碼足夠,那麼他們會想着保住江東軍

的,那是。什麼樣兒的籌碼呢,就是讓曹操讓兗州軍覺得保住江東軍利大於弊,那就夠了。不過這麼說是簡單,可實際上的話,那還是非常不容易的。至少孫策和江東軍他們就不覺得曹操和兗州軍能那麼輕易改變想法。反正就現在來看,他們肯定沒什麼改變,哪怕己方是增

加了點兒實力,可同時也在損失,並非涼州軍人家沒增加實力嗎?哪怕他們還在戰交州,可這個不影響他們總體的實力啊。所以說如今的情況,孫策和江東軍他們真沒看出來機率就變大了,可他們確實,從來都沒有放棄過。至少還是那話,兗州軍改變主意看法的話,己方還有一線生機,可他們要是和涼州軍一樣兒的話,那麼己方是徹底被滅,沒什麼說的。因此,

孫策他們可一直都清楚,關鍵就是在曹操的態度,在他如何去做,而不是別的。畢竟涼州軍已經註定了,他們是必進兵來滅己方,不過不知道什麼時候。而曹操的話,兗州軍那邊兒,確實是可以爭取,這個一點兒沒錯。那麼最後就看曹操如何做了,反正最開始的時候,其人是會和涼州軍死磕,之後呢?那誰知道了,一切皆有可能啊,他們依舊會繼續和涼州軍戰,

也可能不會了,直接掉頭來對付己方。而這個是孫策他們最不想看到的,如果發生了,己方被滅不過就是多少時日的事兒了。現在還能認定的就只是說涼州軍和兗州軍,他們不會主動聯合,那確實不會。也就是說,馬超不會派人聯繫曹操兗州軍,而曹操同樣兒也不會派人

去聯繫馬超涼州軍。這個最後他們要都滅己方的話,那會是大勢所趨,而不是他們主動的聯合,但確實,那算是被動的一種吧,那沒錯。兩方的關係,聯合是不可能,可實際上,真要那樣兒,那麼和聯合也沒大區別,不過就只是沒有什麼協定罷了,看各自的本事,那沒錯。

就是,不過想要讓他們協議上聯合,那做夢,口頭兒都沒有。話說兗州軍和江東軍,他們雖說是聯盟不假,可充其量也只是口頭兒上的罷了,那沒錯。像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那時候的歃血爲盟,這個時候已經沒了。至少在三路諸侯中,他們是沒有,必然啊,真就是。那時候是什麼時候?真就是“此一時,彼一時”,一點兒沒錯。當初是特別需要那樣兒,現在還

用什麼?真心是用不到了,那是。所以說用不這什麼歃血爲盟,甚至說口頭兒上的都麻煩了,所以說如今這麼個情況。接連六日的戰事,雙方是戰況激烈,涼州軍覺得己方破城,雖說不是這麼幾日,可半個月破城,確實沒問題。不是他們把這個往後拖,實在是呂岱這個人,

本事可以,經驗還多,確實比較難對付。城頭兒江東軍士卒倒是沒什麼,說起來也不過和其他地方混合的人馬戰力沒大區別,都那樣兒。所以說破城的話,涼州軍和江東軍他們都是覺得半個月,但是雙方顯然想法不同。在涼州軍那兒來說,他們覺得時間長了,所以說要好

好發揮一下,爭取早日拿下城池。而江東軍那邊兒,他們自然是覺得時日短,可再想多點兒,這個不讓對方縮短破城時日就好了,真的。讓涼州軍半個月才破城,那得是己方付出多少,反正最後別想是有什麼人馬了,全軍覆沒了啊。確實,就算是呂岱,他都如此想法,更別說是江東軍士卒了,他們更不可能說想什麼好的。那麼只有一種想法了,就是臨死之前也

得拉上個墊背的,就是涼州軍的士卒了,那沒辦法,誰讓他們是敵人,己方都折在他們手裡了。所以說布山一戰,看呂岱本事肯定沒超過凌操父子倆,後者兩人加一起,馬岱都不好使,更別說他呂岱了。可在這兒確實,那是給了涼州軍很大的壓力,馬超不想說荊州的人馬

說到底還有點兒不如司隸的,這個其實是事實,不說差距大,但是確實有那麼點兒。如果說換成是司隸的人馬,馬超覺得有個十三日吧,己方能破了布山,但是荊州的人馬,還差了點兒。十五日的話,是沒問題,但和司隸人馬比的話,那確實……其實一想也是,司隸人馬更多的組成,他們的基礎是以前的涼州軍底子和關中徵兵,那關中人馬那可是老秦人,所以

是吧,這個就決定了他們的戰力可不一般。出自三秦的人馬,再弱也弱不到哪兒去,真的。而和關中的人馬一比,荊州和那地方一比,確實還差點兒。如果按照戰國時期來說,關中的人馬是秦國的隊伍,那麼荊州自然就是楚國。雖說亡秦必楚,但是如何真和一統天下的人馬比起來,楚國人馬其實還是差了那麼點兒。必須承認秦國的軍隊戰力,之後的秦朝,秦軍戰

力還是有,可惜和整個天下一比,那自然是不行。秦軍是夠強不假,可秦末的農民起義軍有多少人?太多了,這個就不是他們戰力高就能解決的了。就像如今的交州戰事,哪怕涼州軍戰力強不假,可江東軍要再來個十萬,基本上涼州軍就要完,反正鬱林肯定拿不下來,還

得趕緊調兵過來,就是如此。那麼秦末比這個還狠,秦軍強是強了,可人家農民起義軍也不弱,關鍵是人家人多,這個沒辦法了。秦軍再多有幾十萬人馬?人家起義軍呢?真是,對比一下,顯然後者很多很多,前者和後者比,少啊,那沒辦法。所以最後大秦也頂不住,人

太多了,遍地就揭竿而起了……確實是啊,這個大秦那是千瘡百孔,你看他們能一統天下滅六國,可對付這個遍地的起義軍,這個說實話,秦始皇死了有很大原因。如果說秦始皇不病死的話,就算是有起義,他未必就鎮壓不了。但是秦始皇死了,就胡亥那樣兒,你讓他吃喝玩樂都沒問題,但是讓他在軍略上有什麼建樹,那走做夢。趙高那人,你讓他爭權奪利,

勾心鬥角都沒問題,但是讓他去出兵打仗,那絕對是不好使。所以說大秦被滅了也正常,沒了秦始皇,就真是不行。嬴政在是可以,祖龍還是有本事的,那可不是胡亥能比的。所以說當皇帝的不行,從最上面開始就不好使,下面人是有厲害的不假,但是終究還是不行啊,

就一個項羽,他們就不會是其人的對手,更別說還有劉邦那些人了。項羽有實力不假,可劉邦也不差,關鍵是其人會用人,那是一點兒沒錯。和他一比,項羽就不行了,要不然的話,也不至於那樣兒。就韓信一個就說明問題,當然這個也是有項羽多少都看不上韓信的意思,

畢竟韓信這個人什麼情況,該知道的肯定都知道。韓信那個人,是受辱於胯下,而且還從人家漂母那兒要吃的,這個就是韓信。說起來項羽要是能看上他,那麼真是不符合其人那個性格,確實。霸王什麼性格,那就不用多說了,他怎麼也看不上韓信,都正常。也就是劉邦,其人不在乎這樣兒,他更在乎其他的,比如說能不能爲我所用,這樣兒一個人才,那是不能

跑了。當然了,更重要的是,韓信能加入到劉邦陣營,確實是該感謝蕭何,這個就不用多說了。蕭何這個人真是,對劉邦那是絕對忠心,說殺韓信就騙了其人,雖說韓信不是劉邦殺的。晚年時候其人還得自污自保,說起來劉邦這個人確實是不怎麼樣兒,這個也不用多說了。

不過歷史選擇了其人,那樣兒的人一樣兒能得天下,至少項羽是不行,敗了,而劉邦是贏了。成王敗寇,自古以來都如此。史書也是由勝利者書寫的,那都沒錯。你最後贏了,就算是改史書,也不是不行。像李世民那樣兒的,他改還少了。就這,還有一堆改不了的,可見

其人真是……第七日的戰事,馬岱是都上到了城頭兒,支持時間自然是比之前也長了,可卻還是逃脫不了被打退的結果。第三次下了城後,馬超讓士卒鳴金收兵,今日戰事就可以了。七日的話,也差不多一半了,看城頭兒的人馬,江東軍就是隻下一半了,這個對己方來說,自然就是好事兒。整好了己方不用半個月就能破了布山,那也不是不可能,就從如今的形勢

來看,那是不錯。當然了,從呂岱那兒來說,他是怎麼都得咬牙堅持的,那一點兒沒錯。想着能一直守着城池,儘量是不讓對方破了。不過半個月的話,也是自己的極限了,確實。再多了,自己沒那本事,關鍵是沒有人馬了,這個肯定是。要再多點兒人馬,自己還有可能

守住時間長點兒,但是就如今這些人馬,那確實是不夠,半個月十五日,也就那樣兒了,可不是,十五日可不少了,那沒錯。

第五九七章 涼州軍兵至泉陵第六九四章 高邑城大軍已至第四九二章 召屬下派兵救援第五三四章 召範強說破城計第一五五章 石全進入襄平城(續)第八〇九章 劉備施計賺霍峻第八三六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二十二)第一九一章 有情人終成眷屬第一六三章 漢軍一戰破廣宗(二)第一百零六章 宛城外初戰黃巾第八一九章 函谷兵敗返長安(續)第八〇六章 兗州軍破函谷關(一)第三六三章 除董卓呂布出手第六一二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三十九)第五九三章 差人慾往南陽郡第六一八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四十五)第八十三章 王伉暢言盜匪事第六六〇章 鉅鹿郡癭陶決戰(十)第九三九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十三)第六八一章 馬延親赴真定城(續)第六六六章 樂進帶兵上函谷第三五二章 曹孟德處置徐晃(續)第一八八章 涼州軍夜攻蠻軍(完)第七七八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完)第一一二章 傷蠻將雷銅取勝第一三七章 趙弘兵敗宛城第五二二章 李傕楊奉三交兵第二八五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二十)第七〇〇章 殺雞儆猴迫世家(續)第五十六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十一)第二二一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四)第一百零一章 雒陽城人才來投第一五三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三十九)第五八五章 孟起遣人說張繡第七〇〇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十二)第八五一章 兗州軍攻弘農城(七)第四四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三五)第八一七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三)第八〇三章 黃忠帶兵返江夏(完)第七二六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三)第五六八章 再攻城依舊不力第四六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五一)第八九九章 孫劉聯軍攻敵城(續)第八八一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三十二)第九十七章 曹馬拜訪雒陽令第一百零二章 不速客夜入馬府第三八七章 涼州軍又攻三江(續)第四九六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〇五)第六七五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八)第九四〇章 戰蘄春各人反應第六四一章 曹孟德許都稱公(一)第五六二章 涼州軍趁夜襲營第九四七章 兗州軍樊城夜戰(續二)第六二四章 再進兵欲取長城第二十三章 馬孟起決意興兵第八九二章 王子均領兵攻城第九四六章 兗州軍樊城夜戰(續一)第六三八章 涼州軍全據荊州第七九二章 劉備軍初戰臨沅(續)第九一二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六十三)第二九四章 爲說飛將贈赤兔第四〇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九十三)第八十二章 單人匹馬入敦煌第二〇二章 兗州軍奪取樂浪(一)第三〇九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完)第九一九章 兗州軍強攻臨沅第一三六章 樸克得見曹孟德(二)第二六六章 說木鹿幫兵破敵(續)第五四二章 一百精銳搶城門(續)第六七三章 戰雄關再次受阻第八一二章 兗州軍破函谷關(七)第五八二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九)第四〇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九十二)第三九八章 趙子龍生擒雷銅第二六〇章 行軍途中偶遇(續)第六八二章 馬延親赴真定城(完)第二〇七章 甘寧張遼帶兵回(續)第一五五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四十一)第一五八章 大雪來兗州撤退(一)第二八六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二十一)第四二九章 馬孟起問詢五人第六一七章 黃敘回返臨湘城第三五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四十六)第九九四章 涼州軍終破樊城(二)第二一四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五十三)第二三一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十四)第五三二章 馬超轉道向河內第一二七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十三)第二七九章 木鹿大王之子到第一五六章 遭火攻孟獲奔逃第四七八章 益州牧劉璋歸降第八〇一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二十三)第九五三章 攻樊城涼州得利(續)第三二九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十六)第九二七章 房陵城頭作動員第五一七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二六)第六三六章 涼州軍強攻郴縣(二)第三五一章 袁本初謀取冀州(完)第五三九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四)第四五八章 借道郪縣奔成都
第五九七章 涼州軍兵至泉陵第六九四章 高邑城大軍已至第四九二章 召屬下派兵救援第五三四章 召範強說破城計第一五五章 石全進入襄平城(續)第八〇九章 劉備施計賺霍峻第八三六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二十二)第一九一章 有情人終成眷屬第一六三章 漢軍一戰破廣宗(二)第一百零六章 宛城外初戰黃巾第八一九章 函谷兵敗返長安(續)第八〇六章 兗州軍破函谷關(一)第三六三章 除董卓呂布出手第六一二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三十九)第五九三章 差人慾往南陽郡第六一八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四十五)第八十三章 王伉暢言盜匪事第六六〇章 鉅鹿郡癭陶決戰(十)第九三九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十三)第六八一章 馬延親赴真定城(續)第六六六章 樂進帶兵上函谷第三五二章 曹孟德處置徐晃(續)第一八八章 涼州軍夜攻蠻軍(完)第七七八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完)第一一二章 傷蠻將雷銅取勝第一三七章 趙弘兵敗宛城第五二二章 李傕楊奉三交兵第二八五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二十)第七〇〇章 殺雞儆猴迫世家(續)第五十六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十一)第二二一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四)第一百零一章 雒陽城人才來投第一五三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三十九)第五八五章 孟起遣人說張繡第七〇〇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十二)第八五一章 兗州軍攻弘農城(七)第四四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三五)第八一七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三)第八〇三章 黃忠帶兵返江夏(完)第七二六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三)第五六八章 再攻城依舊不力第四六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五一)第八九九章 孫劉聯軍攻敵城(續)第八八一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三十二)第九十七章 曹馬拜訪雒陽令第一百零二章 不速客夜入馬府第三八七章 涼州軍又攻三江(續)第四九六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〇五)第六七五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八)第九四〇章 戰蘄春各人反應第六四一章 曹孟德許都稱公(一)第五六二章 涼州軍趁夜襲營第九四七章 兗州軍樊城夜戰(續二)第六二四章 再進兵欲取長城第二十三章 馬孟起決意興兵第八九二章 王子均領兵攻城第九四六章 兗州軍樊城夜戰(續一)第六三八章 涼州軍全據荊州第七九二章 劉備軍初戰臨沅(續)第九一二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六十三)第二九四章 爲說飛將贈赤兔第四〇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九十三)第八十二章 單人匹馬入敦煌第二〇二章 兗州軍奪取樂浪(一)第三〇九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完)第九一九章 兗州軍強攻臨沅第一三六章 樸克得見曹孟德(二)第二六六章 說木鹿幫兵破敵(續)第五四二章 一百精銳搶城門(續)第六七三章 戰雄關再次受阻第八一二章 兗州軍破函谷關(七)第五八二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九)第四〇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九十二)第三九八章 趙子龍生擒雷銅第二六〇章 行軍途中偶遇(續)第六八二章 馬延親赴真定城(完)第二〇七章 甘寧張遼帶兵回(續)第一五五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四十一)第一五八章 大雪來兗州撤退(一)第二八六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二十一)第四二九章 馬孟起問詢五人第六一七章 黃敘回返臨湘城第三五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四十六)第九九四章 涼州軍終破樊城(二)第二一四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五十三)第二三一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十四)第五三二章 馬超轉道向河內第一二七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十三)第二七九章 木鹿大王之子到第一五六章 遭火攻孟獲奔逃第四七八章 益州牧劉璋歸降第八〇一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二十三)第九五三章 攻樊城涼州得利(續)第三二九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十六)第九二七章 房陵城頭作動員第五一七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二六)第六三六章 涼州軍強攻郴縣(二)第三五一章 袁本初謀取冀州(完)第五三九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四)第四五八章 借道郪縣奔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