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〇四章 南鄭亂楊張用兵(續)

bookmark

要說楊松他們三人就想着成功了會如何如何,但是他們卻不想想,自己幾人如今做得可正是萬分危險之事,而確實也是鋌而走險啊,所以是稍微一個一招不慎,那就是滿盤皆輸了。不過對於三人的這種信心,如果馬超在此,看到了的話,也許他還會佩服一下也不一定。

此時的時辰慢慢就到了戌時,楊松對兩人說了聲行動,於是三人就帶着楊家的私兵悄悄地出發了。今日是涼州軍剛剛接手了南鄭,所以南鄭的守卒自然沒有再在南鄭巡視什麼。至於涼州軍的士卒,當然他們在南鄭城內也不可能每時每刻都在巡視,所以三人是很順利地就帶兵包圍了太守府。

要說楊家派出四五千人出來那確實是一點兒問題都沒有,而張衛他其實也是這麼想的。不過楊松和楊柏,兩兄弟最後還是把這個徹底給否決了。因爲那是四五千人啊,可不是四五百人,所以說很容易就被人發現的,到時候沒等包圍太守府,先被人給發現,然後事情敗露了,那可就全完了。

所以兩人最後是誰都沒敢這麼幹,於是就帶了楊傢俬兵中的六百人,都算是精銳了,楊松楊柏還有張衛,每人是各帶領兩百,就這麼包圍了漢中太守府。

太守府的守衛根本就攔不住他們這六百來人,此時的楊松大喝道:“各位,成敗在此一舉,殺了太守府中的馬孟起和涼州軍中的人,隨我衝啊!”

楊松他們不是藝高人膽大。而真是無知者無畏啊。他們也不好好想想,難道馬超真就能一點兒防備都沒有嗎?然後就讓你們如此,直接就帶兵衝進了太守府。而此時張魯倒是在太守府中,而他之前也看到楊松他們帶兵殺了進來。但是張魯對此卻一點兒異常的表情都沒有。

因爲對他來說,此時的結局其實都早已註定了,而且無論如何其實也都與自己無關了。哪怕自己的親弟弟過一會兒就會身死,但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兒。這條路是他自己選擇,然後自己走的,沒人逼迫他做什麼。要說自己之前又不是沒勸說過他們,但是他們不聽人言,自己對此又能徒增奈何。所謂是“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啊。

但是他們可不敢去動張魯的半根毫毛。不只是因爲張魯是張衛他的親哥哥。更重要的是張魯他如今的身份可還是五斗米教的天師呢。而且還有他們之前和張魯的關係,並且張魯如今如何,對他們來說。其實什麼都不會影響到了。所以張魯他活着還算好,但是今夜一旦死在太守府中了,那麼他們可惹下大事兒了。哪怕是誤殺,那天下人也得罵他們弒主、弒兄,而且五斗米教的教衆更是不會放過他們。

所以楊松幾人之前是特意囑咐了己方人馬,千萬千萬是不能動張魯,就當是沒看到他,就只找馬超他們,然後殺了馬超他們就行,其他一切都不用去管什麼就是了。

結果衝進了太守府後。除了一些守衛,還哪有馬超他們的人影兒啊。

這時候楊松大喊道:“快退,中計了!”

但是此時卻爲時已晚,因爲張飛已經帶了更多的士卒包圍了他們,他見此情形大笑道:“哈哈哈!楊松、楊柏、還有張衛,今夜就是你們的死期!給我殺!一個不留!”

“殺!”

沒有號角聲,更是沒有鼓聲,但是涼州軍的士卒卻如虎入羊羣般衝向了楊松他們。

而這回張飛所帶來的士卒那可是一千精銳,所以自然不是楊家的私兵所能比的。於是隨着張飛的一聲令下,涼州軍士卒就開始大開殺戒了,而這其實也是馬超的意思。因爲對於要殺自己,準備下狠手的人,馬超在一般情況下是絕對不會心慈手軟的。而且他一直都記得那句話,“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他覺得這話說得那真是一點兒都沒錯。而馬超他可不想對自己殘忍,所以沒有辦法,就只能是對敵人殘忍了。

張衛大喝道:“張飛,給我拿命來!”

說着,便拍馬舞刀,直奔張飛。至從他知道是中了人家的計之後,就已經馬上便從太守府退了出來,然後上了戰馬就來戰張飛。要說一般人見此情況,這個時候應該是逃跑纔對,可這位不這樣兒,他是直接就來取張飛。所以楊松他們三人的組合確實是個無畏的組合,好聽了叫這個,實際其實就是個傻x三人組。

就像那句話說得好,人不怕傻,但就怕你本來傻,而其別人說你聰明,你就以爲自己聰明瞭。是吧,就怕這個,其實楊松他們三人就差不多這樣兒。不怕你沒大本事,就怕你半瓶晃啊,關鍵是你半瓶晃盪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自己還以爲自己不錯,計策是天衣無縫呢,所以……

張飛見此是哈哈大笑,喝道:“來得好啊!”

說着,便擺矛招架。結果張衛他自然不是對手,不到十五個回合,就被張飛一矛扎死,最後死得是不能再死了,而他的屍體則栽倒馬下。

張飛大笑:“誰再來一戰!”

要說這些時日可把他給憋壞了,因爲攻城戰能有什麼意思,他最不喜歡就是這個了。攻城守城,算是張飛他最不喜歡的兩件事了,那真是一點兒意思都沒有啊。而且後來己方又休戰不打了,再後來算是不戰而屈人之兵吧,直接就逼得張魯投降了。

所以張飛心裡就不太平衡,早知道如此的話,那自己還不如和子龍一起去對付益州軍呢。至少它益州軍要是敢造次的話,自己就直接拿着丈八蛇矛殺他們個落花流水。

但是再後悔也沒有用啊,不過今夜被自己主公派出來對付楊松他們,可把張飛給樂壞了。所以此時的他正殺着楊傢俬兵,來發泄這些時日以來,自己在南鄭憋着的這口氣。雖然他們不是漢中軍,但是誰讓他們倒黴撞槍口上了,今夜讓張飛給抓到了,所以倒黴得很。

在張衛死後,張魯好像有所感應,正在打坐的他突然就睜開了雙眼,然後不知道小聲唸了句什麼話,然後就又閉上了雙眼。

要說不管是佛教還是道教的人,很多都是如此神秘的,如今的張魯其實也是如此。馬超要是見了他如此作爲,估計會認爲他是得道大師、道長一類的人物。其實也確實是這樣兒,以前張魯他是看不透,如今看透了,境界心境自然都不可同日而語了。

---------------------------------------------------

張飛在太守府正在帶兵殺着楊松他們帶領着的楊家的私兵,而就在張飛行動的同時,馬超他其實也沒閒着,他是親自帶兵殺進了南鄭楊家。

馬超覺得是不是自己一直都不太狠,所以如今都讓人欺負到這樣兒了。話說他也不是說沒狠過心,當初對付燒當羌,那不就是直接給滅族了嗎。不過對於大漢的百姓,馬超他確實還沒怎麼太狠心過。所以今夜,馬超確實是下了狠心了。要是自己不狠,那別人對自己就狠了不是。

於是他便帶着一萬士卒,殺進了楊家,楊家雖然是大族,但是和人家一流的世家大族比還是差了點,他們就是個二流的。所以怎麼可能頂得住馬超的虎狼之師,哪怕馬超這次所帶領的涼州軍士卒的經驗不是那麼特別多,但是卻也不是他區區一個楊家所能比得了的。

結果楊家就因爲決策的失誤,所以就倒了大黴了,上下好幾百口,全被馬超帶着涼州軍士卒給屠戮乾淨了。當然總是會有漏網之魚的存在,不過這時候城門早已關閉,而且馬超更是下令嚴守,哪怕到了明日,估計也不會逃走幾個。馬超覺得能有一掌之數,那就算是不錯了。這不是小看楊家,要說還高看他們了呢。

至於楊家在各地爲官的餘孽,馬超之後也排查了一下,不是太多。不到十個。而且也不是什麼有名兒的人,馬超還算是放心。至於這些人,要是老實的話,自己自然不會對他們斬盡殺絕,但是誰要是敢惹自己,那麼,呵呵,自己絕對不會手軟就是了。到時候自己一個心情不好,把他們都滅了也不一定。不過如今也管不了這麼多事兒,還是處理一下善後吧。

馬超對楊家也不得不感嘆,果然不愧爲世家大族啊,別看是個二流的,但是那東西,多了去了。什麼錢糧,布帛,數不勝數啊。馬超心說,要不百萬黃巾能持續不短的時間,也許和他們滅了不少的世家大族也是有關係的,別看都不是什麼一流的,但是哪怕就是個二流三流的,那東西也少不了啊。

不過馬超也知道,這些東西都不能是自己貪了,明日就開始,必須得給百姓,至少一半吧。畢竟百姓是根基啊,所以得罪了漢中的世家大族,但是必須要收攏民心,必須的。

第一章 涼州軍兵進交州(完)第一二三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九)第二〇四章 孟優返回南蠻營第一三七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二十三)第二六四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三十)第九五二章 攻樊城涼州得利第三五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四十七)第三八八章 孟起信使至南鄭第一五六章 馬超趁夜入廣宗第三六六章 南蠻王勸阻國主(完)第八十二章 單人匹馬入敦煌第七三九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十六)第六八七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二十)第八七三章 聯涼大戰蘄春城(二)第一八〇章 尋謀士賊首相詢第八七〇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二十一)第五三七 王邑求請司馬懿第四七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八十三)第二八四章 馬超帳中說木馬(續)第一八一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二十)第八五四章 兗州軍攻破弘農(二)第五〇七章 論書信奉孝解疑第四五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六十三)第八十六章 陸伯言助陣安陸第二六五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完)第五〇三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一二)第四七五章 江陵城二將對話第一〇七章 涼州軍攻略蒼梧(三)第五七三章 馬孟起原路回返第五五六章 孟起領兵去辰陽第二二九章 馬超見木鹿大王第五五五章 李恢赴雒見曹操第五八八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十五)第七一八章 馬趙拜訪張飛燕第一四一章 曹操帶兵離江夏第二二七章 成公英計敗漢軍(下)第七四五章 兗州軍激戰函谷第一九七章 兗州軍終破襄平(三)第八一七章 劉備軍夜襲臨沅(完)第九一五章 涼漢荊兗戰樊城第三十六章 涼州軍猛獸建功第一五九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四十五)第五五二章 馬孟起戰關雲長第三三五章 烏戈國孟獲求援(完)第三二五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十二)第五十二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七)第八十三章 兗州軍奪高句驪(七)第八〇六章 兗州軍破函谷關(一)第六二二章 玄德江陵勸劉表第四十一章 涼州軍終破樊城(七)第六〇三章 滿寵長安見馬超第三一九章 孫文臺大戰華雄(續)第十四章 涼州軍終破樊城(六)第八七三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二十四)第二五二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十四)第四三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四十三)第六七七章 涼州軍繼戰江陵第五三二章 曹操升官當丞相第六一六章 兗州軍攻破湘南(續)第一三四章 禺同山兩軍對決(完)第九四三章 孫劉聯軍再攻城第五二二章 見馬超詢問範強(續)第六四三章 涼州軍受阻箕城第一〇〇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二十三)第五五五章 兗州軍死戰西陽(六)第六六七章 函谷關彭羕對策第一六二章 大雪來兗州撤退(五)第三六五章 涼州軍再戰南陽(一)第八九四章 涼州軍三攻樊城第六四七章 張繡桂陽做太守第二二一章 聽諫言再去請人第九六六章 韓義公擒拿陳生第七一三章 曹操許都稱魏王(五)第三九三章 擒住孟達回三江第七三七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十四)第一一四章 馬孟起安排黃巾第四八九章 孫策質璽借人馬第三五七章 馬超欲謀漢中地第五一五章 袁紹衆議迎漢帝第五〇五章 涼州軍四戰零陽(續)第七六二章 孫策周瑜說龐統第二九三章 李儒諫言說呂布第七〇四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十六)第三一九章 孫文臺大戰華雄(續)第七四一章 涼州趁機襲江陵(再續)第四九七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〇六)第四九五章 孟起奉孝言戰事第五二八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完)第四九二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〇一)第二四八章 八納洞再請木鹿(續)第四五〇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五十九)第七八六章 謀太史郭嘉出招d大us的第六〇八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三十五)第三三一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十八)第三二〇章 帶來解說自己事(續)第一六八章 甘寧張遼帶兵回(完)第九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七)第五五六章 孟起領兵去辰陽第五一七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二六)
第一章 涼州軍兵進交州(完)第一二三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九)第二〇四章 孟優返回南蠻營第一三七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二十三)第二六四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三十)第九五二章 攻樊城涼州得利第三五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四十七)第三八八章 孟起信使至南鄭第一五六章 馬超趁夜入廣宗第三六六章 南蠻王勸阻國主(完)第八十二章 單人匹馬入敦煌第七三九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十六)第六八七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二十)第八七三章 聯涼大戰蘄春城(二)第一八〇章 尋謀士賊首相詢第八七〇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二十一)第五三七 王邑求請司馬懿第四七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八十三)第二八四章 馬超帳中說木馬(續)第一八一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二十)第八五四章 兗州軍攻破弘農(二)第五〇七章 論書信奉孝解疑第四五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六十三)第八十六章 陸伯言助陣安陸第二六五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完)第五〇三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一二)第四七五章 江陵城二將對話第一〇七章 涼州軍攻略蒼梧(三)第五七三章 馬孟起原路回返第五五六章 孟起領兵去辰陽第二二九章 馬超見木鹿大王第五五五章 李恢赴雒見曹操第五八八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十五)第七一八章 馬趙拜訪張飛燕第一四一章 曹操帶兵離江夏第二二七章 成公英計敗漢軍(下)第七四五章 兗州軍激戰函谷第一九七章 兗州軍終破襄平(三)第八一七章 劉備軍夜襲臨沅(完)第九一五章 涼漢荊兗戰樊城第三十六章 涼州軍猛獸建功第一五九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四十五)第五五二章 馬孟起戰關雲長第三三五章 烏戈國孟獲求援(完)第三二五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十二)第五十二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七)第八十三章 兗州軍奪高句驪(七)第八〇六章 兗州軍破函谷關(一)第六二二章 玄德江陵勸劉表第四十一章 涼州軍終破樊城(七)第六〇三章 滿寵長安見馬超第三一九章 孫文臺大戰華雄(續)第十四章 涼州軍終破樊城(六)第八七三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二十四)第二五二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十四)第四三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四十三)第六七七章 涼州軍繼戰江陵第五三二章 曹操升官當丞相第六一六章 兗州軍攻破湘南(續)第一三四章 禺同山兩軍對決(完)第九四三章 孫劉聯軍再攻城第五二二章 見馬超詢問範強(續)第六四三章 涼州軍受阻箕城第一〇〇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二十三)第五五五章 兗州軍死戰西陽(六)第六六七章 函谷關彭羕對策第一六二章 大雪來兗州撤退(五)第三六五章 涼州軍再戰南陽(一)第八九四章 涼州軍三攻樊城第六四七章 張繡桂陽做太守第二二一章 聽諫言再去請人第九六六章 韓義公擒拿陳生第七一三章 曹操許都稱魏王(五)第三九三章 擒住孟達回三江第七三七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十四)第一一四章 馬孟起安排黃巾第四八九章 孫策質璽借人馬第三五七章 馬超欲謀漢中地第五一五章 袁紹衆議迎漢帝第五〇五章 涼州軍四戰零陽(續)第七六二章 孫策周瑜說龐統第二九三章 李儒諫言說呂布第七〇四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十六)第三一九章 孫文臺大戰華雄(續)第七四一章 涼州趁機襲江陵(再續)第四九七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〇六)第四九五章 孟起奉孝言戰事第五二八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完)第四九二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〇一)第二四八章 八納洞再請木鹿(續)第四五〇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五十九)第七八六章 謀太史郭嘉出招d大us的第六〇八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三十五)第三三一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十八)第三二〇章 帶來解說自己事(續)第一六八章 甘寧張遼帶兵回(完)第九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七)第五五六章 孟起領兵去辰陽第五一七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二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