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三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九)

bookmark

所以對馬超來說,他自然是認爲這個缺點可以加以利用一下,那真沒錯。利用好了,就能頂十萬大軍,那都沒問題。可不是,一個整不好,在曹操那兒,沒準就能讓他全軍覆沒,那真是沒什麼不可能啊,確實。畢竟他就算是帶着頂級謀士,可其人要聽不進去諫言什麼的,最後不也是沒用,那沒辦法。確實,當主公做老大的不聽你諫言,你就算是再怎麼頂級謀士,

其實也沒大用,就是。當主公要是能聽進去你的諫言,那倒是沒問題,可就怕聽不進去,那就沒辦法了。而曹操其實就那樣兒,在一直都勝利的情況下,他是基本上聽不進去別人諫言的,那沒辦法。不過想要讓他帶着兗州軍接連勝利,這個馬超基本上也不會那麼做,就是。

當然這個沒那麼覺得,也許他有朝一日就那麼做了,也並非就一點兒都不可能。說起來馬超想法也簡單,還是對己方利大於弊的事兒,他基本上都會做,不觸及到自己底線,那就可以了。而對己方弊大於利的事兒,基本上他就不會做,那是,畢竟還不至於說那樣兒是吧,

也別說是他了,就換成曹操和孫策,他們也沒大區別,那是。對他們來說,這個肯定是,畢竟都是和馬超一樣兒,是當主公做老大的,那有沒錯。在這個上面,那確實是沒什麼大不一樣兒,很多地方那其實就是一樣兒的了,就是。對馬超對曹操對孫策,對他們確實是沒什麼不一樣兒的,而你當主公做老大的,該怎麼做,那自己最清楚。不會去做什麼,也是都知

道。休息了一晚,第二日,馬超讓己方試探進攻桂林,這也是從荊州調來的人馬第一次在交州作戰,那也沒錯。而對他們來說,第一次試探,其實也算是熟悉一下桂林這地方,對己方有好處。馬超相信。人家交州土著士卒,自然早就熟悉了此地,而不熟悉的只是己方,不

是他們。看桂林這麼個重要的縣城,也不過纔有五千人馬,這五千人馬都是孫韶的部曲,沒呂岱派的援軍。就馬超所知道的,呂岱絕對算是個狠人,其人把從揚州來的那些援軍,都放到鬱林治所布山,讓那地方人馬一下就達到了兩萬七千人,這個是馬超所瞭解到的情報。

也得說鬱林的縣城不少,呂岱不想分兵也正常。其實鬱林有十個縣城,就本地的人馬,加一起早就超過了三萬,那可真是不少。要知道整個交州本地的江東軍正規士卒也不過才十幾萬,不到二十萬人。那麼平均一個郡下來,其實不到三萬。而鬱林一個郡就超過三萬,可見其郡人馬真是不少。是啊,可以說就比南海少,那可真是沒錯。而交趾和鬱林差不多,可人

家那兒的縣城更多,有十二個。蒼梧沒那麼多人馬,也就三萬人。其他的合浦、九真還有日南,那就更不能和鬱林比了,確實。不過對於沒派援軍過來,孫韶也是沒那麼多想法,畢竟太守呂岱也是沒派給其他縣城援軍,都一樣兒,他把援軍留在了布山,其實未嘗就不算是

一種不錯的結果。至少那話挺有道理,“不患寡而患不均”,大家都一樣兒,縣都沒援軍,那麼確實也就平衡了,就是。不過就算是呂岱派出援軍了,其他沒援軍的縣城主將,他們最多也就只會說是在心裡想想而已,多了確實就沒有了。讓他們當面說什麼,他們還是不會的,沒辦法,太守是這兒的老大,一郡的老大,自然都得聽他的了,那沒錯。州牧不在,自己主

公也不在這兒,可不就都得聽太守了,那是。太守那就是老大,你一個縣城主將,那確實還不能和一郡的太守比啊,沒錯。畢竟太守是什麼官職官位,而你一個縣城主將呢,那是。所以說縣城主將肯定這時候要聽太守的,那沒錯,不管說是孫博還是孫韶,哪怕他們都是孫策族人,可最後也是沒什麼區別啊,那是。畢竟要孫策在這兒,哪怕州牧在這兒,那麼他們

肯定要聽孫策或者州牧的,前者不在就聽後者的。可後者也不在或者沒下令,就只有只能聽太守的,那肯定是沒說的。“縣官不如現管”,這個肯定是,太守可是一郡最高的官員了,所以……而且呂岱的話,其人還是比較權威的,那沒錯。就說他也是經營了鬱林多年,沒誰

說就不聽其人的。在他手下做事兒的,縣城主將,當然也包括其他人,確實是沒什麼刺兒頭,那可沒有。呂岱五十多歲的人了,說起來經驗真就是豐富,對付你一個刺兒頭,那絕對是手到擒來。所以說是別犯到他手上,要不然的話,真就得出問題,那可沒錯,所以這個……

所以說真聰明的人,就算是對呂岱有意見,也不會說表露出來,那麼一旦說那樣兒的話,結果可想而知,真的。呂岱其人,真正瞭解他的都知道,哪怕大多時候他都是樂呵呵的,但是真正可以說是笑面虎,那是一點兒沒錯。該狠的時候,那是一點兒都不會手軟,這個就是呂岱。別看其人和你笑呵呵的,可能說前一秒,對方還和你說說笑笑,那麼你下一秒,你轉

身過去,他就給你一刀。反正就是這個意思,你可千萬別把其人笑呵呵對你當成是友善,那可真不是,不是。所以說了解其人的那可都知道,不得罪他,那麼什麼都好,可一旦是得罪了,那麼就麻煩了。呂岱就像是馬岱那樣兒,兩人一比較的話,還得是前者更老道,這個

肯定是,畢竟年紀在那兒擺着呢。如果說馬超要是知道的話,他肯定要吐槽幾句,是不是叫什麼岱的人,都是比較小氣。那以前有個叫劉岱的漢室宗親,也是一路諸侯,不知道其人是不是呢。不過劉岱就算是佔據了兗州,他也成不了大氣候,早已是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

被歷史給淘汰了,那沒辦法。確實,劉岱要和普通人比一下,他是比普通人強,好歹是漢室宗親,一路諸侯,但是要和曹操比的話,其人可就不夠看了。所以說其人被黃巾給敗了,而人家曹操,可以說是滅了黃巾,這個差距,那真是不小,真的。其人不過黃巾的手下敗將而已,最後還讓黃巾給殺了。但是曹操呢,不用多說了。因此,他還確實,不能與曹孟德比

啊,人家那可是奸雄,劉岱的話,確實說他什麼都不是,其實也就那樣兒了。他那水平,就屬於被人滅的。就算是沒黃巾,劉岱最後也得被其他諸侯滅,很正常。至少其人肯定不是曹操的對手,看其人也是從兗州起家的,就能看出來一二。而劉岱也是,不光說本事不行,

關鍵還聽不進去諫言,這個確實就是自取滅亡了。當時青州黃巾來進攻兗州,鮑信對劉岱說了,“目前賊兵有百萬之衆,百姓惶恐震驚,士兵毫無鬥志,不可抵擋,我看賊人兵眷混雜,前後相隨,賊軍中也沒有輜重糧草,只是以掠奪維持生計。如今對策,不如讓部隊養精蓄銳,先採取堅守,賊衆想戰不得,想攻又不能,等其氣勢低落,然後選拔精銳士卒,就能

打敗他們了。”結果劉岱不聽,根本就沒把黃巾軍放在眼裡,自己出去迎戰,最後掛了。這個說起來也是他自找的,沒辦法。黃巾雖說是沒什麼戰力,可架不住他們人多啊,而且爲了餓不死,那也早都拼了,那是。所以說劉岱本來沒什麼本事,然後又是輕敵,又是聽不進人勸,最後落個那樣兒的下場,就算是馬超覺得也正常,其人最後那樣兒正常,真的。所以

這個你本事不足,其實不是大事兒,可你又沒本事又不聽人勸,這個確實,就不是小事兒了。關鍵是人家諫言還是對的,如果說當初劉岱聽了鮑信的話,至少不至於死在黃巾手裡,這個肯定是。哪怕其人之後死在了諸侯混戰中,也不至於說在黃巾手裡掛了,那不會,所以

也確實,命不好。這個就沒辦法了,應該說劉岱就屬於早就會被滅的,那沒辦法。不死在黃巾手裡,也得死在其他諸侯手裡,無非就是時間早晚的問題罷了,那沒錯。不敗亡在黃巾手裡,那麼之後也得掛在其他諸侯那兒,不過就是比黃巾那兒晚點兒,那確實是,不過也逃

不過最後的結果。所以說你人的能力是有大小,可你不光沒本事,還聽不進去別人的諫言,關鍵是人家說得還對,因此,你就只能說是走向滅亡了。如果說你不是一路諸侯的話,也許還不會那樣兒,不會那麼嚴重,至少不會敗亡。但是你選擇了諸侯這麼一條路,那麼最後的結果也就只有兩個,要不成功要不失敗,成功一統天下,最後史書都是你勝利者去書寫,而

失敗自然就是敗亡了,沒說的。基本上勝利的就是那一個,三路諸侯中的一路,馬超涼州軍,機率最大最可能,滅兗州軍滅江東軍,那還是沒大問題的。當然了,不是說他們就沒機會了,機率很小而已,所以說還得看涼州軍啊。兗州軍和江東軍加一起,像現在這樣兒,他

們也不過是才能和涼州軍抗衡,更多還都是他們輸了,而人家贏了,就是。所以說這個也是,總體來說還是人家涼州軍佔便宜更多,而兗州軍和江東軍佔少了,那都不錯。所以也就決定了兗州軍和江東軍他們緊密聯合到一起,聯盟在一起,對付涼州軍,都知道是合則兩利,

分則兩害。馬超和涼州軍的話,他們也想過去分化兩軍,那樣兒怎麼都是對己方有好處,但是事實上就是不好使,那沒辦法。畢竟兗州軍和江東軍的聯盟,已經不是說他們有齷齪就一定要針鋒相對,兵戎相見了。馬超他們也是想了,只要己方還是天下第一,最強的那個,那麼兗州軍和江東軍他們就有合作的基礎,那是一點兒沒錯。當然了,雖說是有基礎也一直

都合作了,那沒錯,可他們之間的齷齪,其實也越來越多了,那是。就像說孫策都稱王了,和曹操一樣兒,哪怕他那個吳王實際確實不能和曹操那個魏王比,就和馬超的凉王都比不了,可其人都稱王了,在名兒上,他和曹操還有馬超,那是沒什麼區別。可哪怕那樣兒,曹操和

兗州軍他們也沒做什麼。馬超清楚,要說他們沒點兒意見,那不可能,但是曹操和兗州軍都沒說沒做什麼,就足以說明問題,那沒錯。可見孫策和江東軍他們也看出來了,自己這邊兒稱王,曹操和兗州軍他們會有意見不假,而且還不小,可卻不會多說也不會做什麼,因爲

大敵是涼州軍,在對方還是天下第一,天下最強的時候,曹操和兗州軍他們就不會說去破壞和己方的聯盟,那是一點兒沒錯。孫策和江東軍,他們至少在這上,算是吃定了曹操和兗州軍,那確實是。要說他們沒把握說涼州軍來滅他們了,最後兗州軍會死保他們,這個機率不大。但是他們感敢確定,那就是孫策稱王,就曹操和兗州軍他們來說,是絕對不會因爲這

一件事而把雙方的聯盟整破裂的,那不可能。對兩軍來說,是都知道,那樣兒的情況怎麼都是涼州軍願意看到的,而不是他們。所以對曹操來說,他是不會那麼做,很正常。說起來只有說馬超帶着大軍去滅江東軍的時候,那時候纔是他做出最後的選擇來,而不是說現在,

那肯定不是。因此,孫策就算是稱王了,曹操和兗州軍也沒多說,現在都不是時候,孫策和江東軍他們願意就隨便他們了,這也真是。

第八二四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十)第四七六章 趙雲張飛入成都第二七〇章 張繡帶兵攻新城(五)第二四九章 斬仇人父仇終報第三七六章 涼州軍再戰南陽(十二)第九一二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六十三)第八一四章 二將再戰臨沅城第五十四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九)第四七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六六)第一九二章 南蠻軍進攻敵營(續)第五九〇章 離穰縣子揚告辭第四一七章 涼州軍撤離三江(完)第一九〇章 馬騰入土爲安第二六四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三十)第二六九章 謀士計破燒當(二)第二八四章 別何後孟起出手第七一八章 馬趙拜訪張飛燕第三九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八十二)第十七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十六)第一一九章 襲敵營孟獲遭擒第七三一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八)第三十六章 涼州軍猛獸建功第八一六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二)第十八章 千人出征夜襲小谷第八十五章 甘興霸兵敗歸來第七十五章 賣藝葬父馬超幫忙第五〇一章 魏文長兵進十里第三八二章 得勝凱旋迴長安(續)第九八九章 涼州軍兵進交州(四)第四九四章 郭嘉帳中說福達第七二一章 曹操許都稱魏王(十三)第四二六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三十五)第二六一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二十七)第八一九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五)第二一〇章 曹操進宮見天子第二〇七章 守美陽等待戰機第九〇三章 三人出招謀敵軍第七九九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二十一)第一一三章 親兄弟聯手對敵第五九〇章 離穰縣子揚告辭第六二〇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四十七)第一九四章 屬下來到東海郡第八二三章 江東軍繼戰臨湘第六八三章 臨湘城黃忠教子第二八五章 攜兩人馬超出城第八十八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十一)第二十九章 兗州軍夜襲西陵第八六六章 涼州軍奇襲襄陽(完)第二二〇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三)第九一五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六十六)第三二四章 汜水關下戰呂布(上)第六五〇章 孟起拍板謀晉陽第八二二章 離臨湘聯軍北上第七六二章 孫策周瑜說龐統第三〇四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二十八)第六九七章 戰江陵繼續受阻第二三九章 漢軍大破叛賊(上)第七二四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一)第一一八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四)第一九七章 入隴縣終見老師第七一一章 兵臨無極獻城忙第八一〇章 兗州軍破函谷關(五)第六四二章 兗州軍兵進司隸第二十二章 爲大才孟起到冀州第四四七章 主母親見陸伯言第七九〇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十二)第九三九章 聯軍兵至襄陽城第六五一章 鉅鹿郡癭陶決戰(一)第四〇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九十二)第二三九章 漢軍大破叛賊(上)第二八六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十)第八十二章 單人匹馬入敦煌第四八二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九十一)第二一七章 再遭擒蠻軍再敗(續)第三三二章 蠻王見烏戈國主(續)第一八六章 劉宏擬旨拒敵第九二五章 召部下相商對敵第三五〇章 藤甲兵襲涼州軍(續)第九六七章 聯軍進攻邾縣城第四八六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九十五)第四六七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五八)第七三九章 涼州趁機襲江陵第六章 馬孟起蘄春議事第八三〇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十六)第九八七章 涼州軍兵進交州(二)第七六三章 涼州軍攻城受阻第九五二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二十六)第一一一章 涼州軍再戰蠻軍第一三五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二十一)第七十五章 兗州軍攻高句驪第四五三章 張飛臧霸除伏兵第九七六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五十)第三二〇章 帶來解說自己事(續)第四六二章 馬超帶兵攻雒縣(續)第二一五章 南蠻王率軍決戰第三七四章 亥時過兩軍將戰(完)第七一〇章 諫言主公議分兵第二〇〇章 戰涼州漢軍再敗第九七三章 江東軍邊界動向第二四九章 八納洞再請木鹿(完)
第八二四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十)第四七六章 趙雲張飛入成都第二七〇章 張繡帶兵攻新城(五)第二四九章 斬仇人父仇終報第三七六章 涼州軍再戰南陽(十二)第九一二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六十三)第八一四章 二將再戰臨沅城第五十四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九)第四七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六六)第一九二章 南蠻軍進攻敵營(續)第五九〇章 離穰縣子揚告辭第四一七章 涼州軍撤離三江(完)第一九〇章 馬騰入土爲安第二六四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三十)第二六九章 謀士計破燒當(二)第二八四章 別何後孟起出手第七一八章 馬趙拜訪張飛燕第三九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八十二)第十七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十六)第一一九章 襲敵營孟獲遭擒第七三一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八)第三十六章 涼州軍猛獸建功第八一六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二)第十八章 千人出征夜襲小谷第八十五章 甘興霸兵敗歸來第七十五章 賣藝葬父馬超幫忙第五〇一章 魏文長兵進十里第三八二章 得勝凱旋迴長安(續)第九八九章 涼州軍兵進交州(四)第四九四章 郭嘉帳中說福達第七二一章 曹操許都稱魏王(十三)第四二六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三十五)第二六一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二十七)第八一九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五)第二一〇章 曹操進宮見天子第二〇七章 守美陽等待戰機第九〇三章 三人出招謀敵軍第七九九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二十一)第一一三章 親兄弟聯手對敵第五九〇章 離穰縣子揚告辭第六二〇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四十七)第一九四章 屬下來到東海郡第八二三章 江東軍繼戰臨湘第六八三章 臨湘城黃忠教子第二八五章 攜兩人馬超出城第八十八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十一)第二十九章 兗州軍夜襲西陵第八六六章 涼州軍奇襲襄陽(完)第二二〇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三)第九一五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六十六)第三二四章 汜水關下戰呂布(上)第六五〇章 孟起拍板謀晉陽第八二二章 離臨湘聯軍北上第七六二章 孫策周瑜說龐統第三〇四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二十八)第六九七章 戰江陵繼續受阻第二三九章 漢軍大破叛賊(上)第七二四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一)第一一八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四)第一九七章 入隴縣終見老師第七一一章 兵臨無極獻城忙第八一〇章 兗州軍破函谷關(五)第六四二章 兗州軍兵進司隸第二十二章 爲大才孟起到冀州第四四七章 主母親見陸伯言第七九〇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十二)第九三九章 聯軍兵至襄陽城第六五一章 鉅鹿郡癭陶決戰(一)第四〇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九十二)第二三九章 漢軍大破叛賊(上)第二八六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十)第八十二章 單人匹馬入敦煌第四八二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九十一)第二一七章 再遭擒蠻軍再敗(續)第三三二章 蠻王見烏戈國主(續)第一八六章 劉宏擬旨拒敵第九二五章 召部下相商對敵第三五〇章 藤甲兵襲涼州軍(續)第九六七章 聯軍進攻邾縣城第四八六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九十五)第四六七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五八)第七三九章 涼州趁機襲江陵第六章 馬孟起蘄春議事第八三〇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十六)第九八七章 涼州軍兵進交州(二)第七六三章 涼州軍攻城受阻第九五二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二十六)第一一一章 涼州軍再戰蠻軍第一三五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二十一)第七十五章 兗州軍攻高句驪第四五三章 張飛臧霸除伏兵第九七六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五十)第三二〇章 帶來解說自己事(續)第四六二章 馬超帶兵攻雒縣(續)第二一五章 南蠻王率軍決戰第三七四章 亥時過兩軍將戰(完)第七一〇章 諫言主公議分兵第二〇〇章 戰涼州漢軍再敗第九七三章 江東軍邊界動向第二四九章 八納洞再請木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