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九〇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二)

bookmark

之後好不容易跑出來了,遇到了曹操,或者說他當初是特意要把自己給迎走。可實際上呢,就是想利用自己罷了,也一樣兒讓自己當傀儡。可惜自己當初就沒看出來,看他曹孟德以前好像是挺忠心大漢的一個,結果變化那麼多,他曹操早已不是當年的曹操,是啊,自己也不是當初的自己了,不會再做夢,想着曹操有朝一日能回到從前,像他年輕時候那樣兒,可惜

那都是扯,沒那事兒,回不去了,就是這樣兒,這纔是現實。他曹操不是當年的曹操,自己不是當初的自己,而馬超自然也不可能和從前一樣兒,孫策的話,沒接觸過,可人總是會變的,至少自己所知道的,還沒有誰不變。所以劉協一直都是很有想法的一個,因此,這時

候就是曹操也頭疼,一直就在許都,他也不出門兒了,就看着劉協,知道自己在這兒,對方也不會輕舉妄動,他還沒那麼大膽量,最多也就是自己不在家的時候……都是自己不在許都的時候,他劉協纔敢蹦出來,可惜卻抓不住機會,實在是他們也沒多少人,這點曹操還是

知道的。畢竟一共纔有多少死忠大漢的?可己方又有多少人呢?這個也真是,不能比啊。真是,好歹自己也是能和馬超涼州軍相抗衡的一路最後,三分天下有五中之二的強勢諸侯。他劉協可就真是個傀儡,名義上的天下之主而已,畢竟如今哪怕都亂世成這樣兒了,可自己還不得不承認,老百姓心裡還是有大漢點兒的,多少都是有那麼點兒。多的人,有個別死忠

的,但是幾乎所有還不至於那樣兒,畢竟你連飯都要吃不上了?還死忠朝廷?老百姓不知道太多,可多好也都得,如今這個天下,大漢是要完了,而且變成現在這樣兒,和朝廷是脫不開干係,就這麼簡單。不管是馬超也好,還是說曹操和孫策也罷,在老百姓的眼裡,那可

比大漢朝廷名聲更大,這個肯定的。有人不知道皇帝是誰,不知道劉協,有些人都沒聽說過。他們就只知道皇帝姓劉,在許都,這都多說了。有的人是不知道劉協。但卻沒幾個不知道馬超、曹操還有孫策的,畢竟當今天下三分,這麼個三路諸侯,老百姓大多還是清楚的。

確實,老百姓可以說大多數都不關心關注誰當皇帝了,要不然的話,也不至於那麼多人都不知道劉協是誰,但卻也知道大漢有個皇帝,姓劉,有的人不知道叫什麼。不過他們在誰的治下,那不管是馬超還是曹操、孫策他們,名聲可真是比劉協大多了。所謂是“縣官不如現管”,這個一點兒沒錯。劉協這個皇帝對百姓來說,已經不怎麼樣兒了,是老百姓還想着大

漢點兒,這個是不錯。可說實話,這如今天下大亂,多少人都吃不上飯了,有的好點兒的也是有上頓沒下頓的,可沒多少覺得朝廷不錯的。不過在馬超他們幾個的治下,很多人都算是受益,至少這點上,劉協如今是怎麼都做不到,所以說大漢還是有民心,可說實話,這都

慢慢轉移到諸侯那兒去了。至少如今馬超他們名義上還是大漢臣子,那怕曹操當個魏公,他也是臣子。但是有朝一日,大漢被滅了,有人當了皇帝了,不是袁術那樣兒的僞帝,而是實實在在的有實力稱帝了,那麼老百姓也就不會有什麼太大感覺了,大漢沒了,有人會有點兒想法,可大多數也就那麼樣兒了,也許大漢沒了更好。很多人真都不關心改朝換代,只要

能讓他們生活更好,其實這個就足夠了。爲什麼有黃巾起義,那是有多少人吃不上飯了,沒辦法才扯旗造反。誰活得好好的去拿着鋤頭掃把去造反啊,那不得傻×什麼樣兒了,真是。說起來要是沒有那麼多吃不上飯的老百姓,就算是依舊有黃巾起義,可卻絕對沒有那麼多就是了。不過張角知道利用一些東西,這個確實是比較厲害,好歹也是歷史上第一個利用宗教

形勢搞起義的,哪怕最後是失敗了,不過那基本上就是全天下討伐,尤其是那些世家大族,當然也包括了豪強地主,就沒有不想滅了黃巾的,畢竟那些人只要找到了機會,就肯定要搶他們的,洗劫都是小的。畢竟你能讓一羣連飯都吃不上的人和你講道理?那不開玩笑嗎,真

是沒可能了。連兗州軍那樣兒的,曹操不照樣兒是在缺少錢糧的時候,讓士卒屠戮了徐州。說起來剛開始徐州拿下費勁,曹操下令屠殺是順勢而爲,更重要的是對己方有好處,對兗州軍好。既讓士卒殺人了,又讓他們搶到東西了,可以說那時候的兗州軍士卒,確實是搶到了

點兒東西,而曹操是解決了軍中矛盾,解決了不少錢糧物資,不過卻是在徐州留下了惡名,歷史上留下了污點。不過說實話,對於他那樣兒的人來說,只要去做了,那就義無反顧,絕對沒什麼後悔的就是了,這個一點兒不錯。曹操畢竟是曹操,馬超就總愛去想,其人那個奸雄性格,這些年也沒怎麼變啊,真是。要自己是他的話,自己是做不出裡屠殺百姓的事兒,

哪怕當初都已經是箭在弦上了,就等着去發了。所以說還是那話,馬超認爲自己成爲不了什麼奸雄,能當個英雄人物就好不錯了,就這還很不簡單啊。所以說他是不想那樣兒,奸雄就他曹操一個人兒當好了,沒有人和他去搶。那個白給自己都不要,實在是太扯了,可真是。

馬超總是想到演義裡的那話,曹操對劉備說了,“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劉備被滅了,雖說劉備還是能稱得上是個英雄,主要馬超認爲其人是梟雄人物,這個肯定是。然後如今天下英雄,就是你我他了,三分天下嗎,這自然就是如此。孫策可不是孫權,那是真正能

打天下爭天下的人物。孫權是有本事,可馬超知道,其人更多的不是戰事,而是用人。就和孫策演義裡說的一樣兒,行軍打仗,你是不如我,但是用人上面,我就不如你了,這就是孫策給自己和孫權的評價,還真是沒錯。之後就是那話“倘內事不決,可問張昭;外事不決,可問周瑜”,這話就更對了,畢竟張昭屬於蕭何一類的人物,不管是什麼關於內政上面的事

兒,其人都能解決很好。可以說曹操、劉備和孫權,手下都有這麼一個類似蕭何的王佐之才,瞭解的都知道,曹操手下是荀彧,劉備手下是諸葛亮,而孫權手下自然就是張昭了。可以說三人在內政上面的建樹,那在天底下絕對就是最前面的。就說蜀國之後,諸葛死了,說

實話,在內政上面是缺乏人才的。姜維的話,你讓帶兵作戰,那都是沒問題,絕對是數一數二的,但是你讓他治理郡縣,不是說一點兒不行,不過真就是不能和諸葛亮比啊。就說曹魏的鄧艾,那算是全方面人才了,不光是軍事上面,內政上一樣兒是出色人物,至少姜維在這個上面,他不是對手。這個真是,他能繼承諸葛亮遺志,帶兵北伐,但是治理郡縣上不行,

而諸葛孔明那絕對是能當主帥,又能治理好郡縣的一個,這個可一點兒沒錯。是,諸葛亮沒演義裡那麼神話不假,可其人確實,能用蜀國那麼塊地方,六出祁山,確實是不容易。說起來歷史上的三國時期,真要說人口的話,蜀未必就超過吳,他們不過就是半斤八兩而已,天下大多數的人口,都在北方在曹魏那兒,所以說諸葛亮北伐那麼多次,孫權能守住地盤兒,

說實話,真都不錯了,畢竟曹魏的實力和勢力都是之最,他們兩軍聯合一起,纔看看和北方對抗。要說這兩方都沒有內政人才的話,那根本都不好使,這個是基本啊。畢竟你人馬從哪兒來,人就是基本,那孫權派出船隊出海,爲什麼出海好幾次,他不知道風險大嗎?可還

是義無反顧去了,還不就是爲了從別地方(就是海外)給江東補充點兒人口,這就是基本。要不然的話,你這人越達越少了,最後是早晚被滅。而事實不也正是如此,從東漢末年天下大亂開始,這提整個大漢損失多少。沒有一個特別準確的數字,可最後真心是沒剩下多少了,

這個可真沒錯。馬超在信都就休息了一日,之後就帶兵離開了。至於說安平其他地方,那也真是沒有多少兗州軍人馬守着,連曹洪都跑了,你還能指望誰呢,真是。這信都都丟了,其他地方,也都是,主將都帶着兵跑了,涼州軍收復失地,那自然是沒費吹灰之力啊,比趙國還要順利多,這個確實。所以說馬超其實都不擔心這個,如今自己是帶着人馬回長安,那

就比什麼都好。兗州軍暫時在冀州是偃旗息鼓了,什麼時候他們再來,那自己也不知道。不過下次的話,曹操要決定再兵進冀州的時候,要拿下邯鄲,拿下趙國,那麼必定就是他要把兗州軍大本營給遷到冀州魏郡的鄴城。其實一想也是有道理,兗州軍這麼多年,他們的大

本營就只是變化了一次而已。既然是叫兗州軍,那麼最開始的大本營自然就是兗州,那地方應該說是曹操起家的地方。而那個時候,重心自然是都在兗州軍,肯定是啊,他們也沒別的地方啊,真是。然後曹操之後是奉迎天子,把劉協給接到豫州許都當了傀儡,這他們兗州

軍的重心自然是從兗州給轉移到了豫州。而且也不得不說,許都那個地方也比較重要,至少從那兒出兵,沒走幾步就到司隸和豫州交界了,兵進汜水關的話,是自己就威脅到雒陽,佔雒陽的話,可以說就算是威脅到了整個司隸,畢竟在司隸已經是有地方了,這個就是跳板啊。有幾個像馬超那樣兒,一開始都不怎麼看重雒陽,結果丟了兩個郡,他們也沒太大的動

作,至少沒直接出兵和己方大戰,這最後一直佔據着兩郡,可以說是很順利。而曹操之後也確實,他也沒想着去和涼州軍死磕,去進攻長安什麼的,畢竟那地方和被佔的兩個郡,那還是不同的,確實。這個曹操很清楚,他一直都知道。如果說自己佔據河南尹和弘農,這麼

兩個地方,還不足以說讓馬超如何如何的話。那麼自己敢保證,自己要決定強攻長安了,圍城,那麼馬超絕對是要在司隸和己方死拼,這個一想都是如此啊。畢竟司隸對其人的意義,就如許都對自己,這個都是差不多的,一點兒不錯。所以說他是能暫時不去管河南尹和弘農

了,可卻不能不去管京兆長安,這個肯定是要管的。而自己也是沒再進兵,也是想着別讓涼州軍那樣兒,對己方可沒好處啊。而等了沒太多,涼州軍又兵進那兩個被己方奪取的郡,這他們又把失地收復了。這個還真是,不得不說,只要他們出手,一般情況下,己方都不會是對手,尤其是這攻城戰,基本上他們一進攻,最後己方就要丟了城池,守不住啊,真的。

所以最後,己方奪取下來的兩地,卻又是被涼州軍給拿回去了,這個不得不說,當初自己也是趁着馬超的大軍沒在司隸,也算是佔了不少便宜,至少有多少都是因爲馬超不在司隸的原因,自己才帶兵進攻,最後很順利奪取了兩地。可要是馬超在呢,自己不可能說就一點兒

不敢,可也確實,很多時候也得是掂量一下,這己方最後就算是佔了兩地,可確實,對己方依舊是利多弊少嗎?是的話,還得去做啊。

第九五〇章 徐晃夜襲聯軍營第九〇九章 南陽援軍至房陵(續)第九十五章 劉宏安排馬孟起第四章 學有成先生離去第二五二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十八)第二四四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十)第一六〇章 大雪來兗州撤退(三)第二一七章 成公英勸說韓遂第七四七章 得消息各方反應(續)第二四一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七)第三九六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五)第一五二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三十八)第四二七章 入梓潼偶遇人才第六十一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十六)第三一二章 孫文臺再戰華雄第八七七章 聯涼大戰蘄春城(六)第七九三章 臨湘破涼州退兵(續)第二三三章 追敵軍誤中埋伏(續)第十七章 三人擬定進軍部署第一四五章 崔福達戟挑敵探第四一七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二十六)第六九三章 趙子龍到達真定(續)第二五三章 涼州軍大營誓師第三四二章 別三老三人回返(續)第九〇七章 得知情報議下步(續)第八八九章 王子均敗歸南鄭第四四七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五十六)第六九一章 黃漢升城頭問詢第二五三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十五)第一七〇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九)第一九六章 兗州軍終破襄平(二)第三二七章 蠻王孟獲遇殘兵(續)第五六二章 劉備落敗投許都第二〇三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四十二)第七二九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六)第七六八章 孟德興兵進荊州第七七一章 長安信使至江陵第五五三章 馬孟起戰關雲長(續)第二二七章 進攻三江城受阻第二〇三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四十二)第七六六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四十二)第七二八章 世家密謀反袁紹第七六七章 曹操聚衆說前事第一八八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二十七)第六六四章 再戰江陵終登城第一八二章 太守陳懿問計韓約第四八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七一)第三〇五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四十)第五二二章 見馬超詢問範強(續)第四六一章 三日後進兵武陵第七一〇章 曹操許都稱魏王(二)第五一五章 袁紹衆議迎漢帝第一八二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二十一)第二一五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二)第八四六章 兗州軍攻弘農城(二)第五五〇章 馬孟起出城單挑第七十一章 家中對飲郭馬大醉第六三三章 袁本初欲戰官渡第八五四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五)第五六二章 漢室宗親終正名第七九五章 龐亮馬朝訪龐統第五〇二章 郭汜帶兵入長安第四三五章 涪縣城請君入甕第四五〇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五十九)第五一二章 聚衆人夜晚行動第一三八章 樸克得見曹孟德(四)第三七五章 涼州軍再戰南陽(十一)第一六七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六)第六三四章 攻羅縣曹真加入(續)第一五二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三十八)第一一七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三)第一四八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三十四)第九十八章 馬超宮中見張讓第八六〇章 郭奉孝帳中提醒第九〇八章 聯軍再戰蘄春城(續)第七章 涼州軍終破樊城(四)第八八三章 九疑山雙雄會面第二〇四章 兗州軍奪取樂浪(三)第二八七章 制董卓曹操建議第七二八章 臨湘城戰事繼續(續)第四二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一四)第一八一章 兗州軍再攻襄平(八)第八五八章 兗州軍攻破弘農(六)第四三九章 馬孟起欲戰綿竹第六十九章 公孫度遼東稱王第四六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六〇)第三九五章 馬孟起兵臨南鄭第四五九章 奔江夏過路襄陽第七〇三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十五)第九一八章 涼州退劉備表贊第八八六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三十七)第七八七章 黃忠闖營臨城下第四二三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三十二)第九二二章 聯軍涼州軍死戰(完)第三〇五章 汜水關諸侯會盟(上)第二五六章 馬孟起再說賈詡第一〇二章 崔安取勝孟優退第六四三章 涼州軍受阻箕城第七八六章 臨湘城有做內應第三九六章 金環三結阿會喃(完)
第九五〇章 徐晃夜襲聯軍營第九〇九章 南陽援軍至房陵(續)第九十五章 劉宏安排馬孟起第四章 學有成先生離去第二五二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十八)第二四四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十)第一六〇章 大雪來兗州撤退(三)第二一七章 成公英勸說韓遂第七四七章 得消息各方反應(續)第二四一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七)第三九六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五)第一五二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三十八)第四二七章 入梓潼偶遇人才第六十一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十六)第三一二章 孫文臺再戰華雄第八七七章 聯涼大戰蘄春城(六)第七九三章 臨湘破涼州退兵(續)第二三三章 追敵軍誤中埋伏(續)第十七章 三人擬定進軍部署第一四五章 崔福達戟挑敵探第四一七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二十六)第六九三章 趙子龍到達真定(續)第二五三章 涼州軍大營誓師第三四二章 別三老三人回返(續)第九〇七章 得知情報議下步(續)第八八九章 王子均敗歸南鄭第四四七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五十六)第六九一章 黃漢升城頭問詢第二五三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十五)第一七〇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九)第一九六章 兗州軍終破襄平(二)第三二七章 蠻王孟獲遇殘兵(續)第五六二章 劉備落敗投許都第二〇三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四十二)第七二九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六)第七六八章 孟德興兵進荊州第七七一章 長安信使至江陵第五五三章 馬孟起戰關雲長(續)第二二七章 進攻三江城受阻第二〇三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四十二)第七六六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四十二)第七二八章 世家密謀反袁紹第七六七章 曹操聚衆說前事第一八八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二十七)第六六四章 再戰江陵終登城第一八二章 太守陳懿問計韓約第四八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七一)第三〇五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四十)第五二二章 見馬超詢問範強(續)第四六一章 三日後進兵武陵第七一〇章 曹操許都稱魏王(二)第五一五章 袁紹衆議迎漢帝第一八二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二十一)第二一五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二)第八四六章 兗州軍攻弘農城(二)第五五〇章 馬孟起出城單挑第七十一章 家中對飲郭馬大醉第六三三章 袁本初欲戰官渡第八五四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五)第五六二章 漢室宗親終正名第七九五章 龐亮馬朝訪龐統第五〇二章 郭汜帶兵入長安第四三五章 涪縣城請君入甕第四五〇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五十九)第五一二章 聚衆人夜晚行動第一三八章 樸克得見曹孟德(四)第三七五章 涼州軍再戰南陽(十一)第一六七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六)第六三四章 攻羅縣曹真加入(續)第一五二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三十八)第一一七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三)第一四八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三十四)第九十八章 馬超宮中見張讓第八六〇章 郭奉孝帳中提醒第九〇八章 聯軍再戰蘄春城(續)第七章 涼州軍終破樊城(四)第八八三章 九疑山雙雄會面第二〇四章 兗州軍奪取樂浪(三)第二八七章 制董卓曹操建議第七二八章 臨湘城戰事繼續(續)第四二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一四)第一八一章 兗州軍再攻襄平(八)第八五八章 兗州軍攻破弘農(六)第四三九章 馬孟起欲戰綿竹第六十九章 公孫度遼東稱王第四六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六〇)第三九五章 馬孟起兵臨南鄭第四五九章 奔江夏過路襄陽第七〇三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十五)第九一八章 涼州退劉備表贊第八八六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三十七)第七八七章 黃忠闖營臨城下第四二三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三十二)第九二二章 聯軍涼州軍死戰(完)第三〇五章 汜水關諸侯會盟(上)第二五六章 馬孟起再說賈詡第一〇二章 崔安取勝孟優退第六四三章 涼州軍受阻箕城第七八六章 臨湘城有做內應第三九六章 金環三結阿會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