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終·山有木兮

耿曙又問:“有界圭的消息嗎?”

“他去西川了, ”魁明說,“與一衆江湖人廝混。聽說他去過滄山,又在西川建了一個刺客門派,叫白虎堂。”

這是姜恆唯一聽到的好消息, 總算心情好了些。

“但天底下, 也沒有什麼要殺的人了。”姜恆說。

耿曙說:“千百年後, 也許還是有需要的。”

魁明又道:“給你們找個地兒住下?”

耿曙放下茶杯, 說:“我預備在此地開個學堂, 兼作武館, 到雍人打過來以後再作別的打算, 麻煩你了。”

於是姜恆與耿曙,便在江州城中住了下來, 只要避開王族, 當年認得他們的人並不多。半月後,耿曙的武館很快開張,招收了不少學生, 依舊以“聶先生”爲名。

姜恆將武館稍作整並, 成一學館,既授文韜, 又授武略。此時已無人知道,面前這名年輕師父,竟是當年手持黑劍的天下第一,更是耿淵的後人。

而教書的先生, 竟是曾短暫當過一日天子的,雍國的太子炆。

江州郢國王族仍在醉生夢死, 對這最後時刻的到來絲毫不驚訝。姜恆清楚耿曙的意思,他想帶他前來, 親眼見證天下最終歸一的這個歷史時刻。

那是姜恆曾經的信念,而這一天,馬上就要到來。

設若雍軍久戰不下,最終怒而屠城,有他倆在,只要露面,便可保全全城百姓的性命,只希望最終不會走到這一步罷了。

但戰事的慘烈,依舊超乎姜恆的想象,郢國沒有投降,在三天的圍城戰中,城內兵荒馬亂,就連耿曙的武館中的學員亦傾巢而出,前去參戰。

“先生!”一名後生驚慌失措衝來,喊道,“雍軍要破城了,您不逃嗎?”

姜恆正端坐武館中看着一本書,說:“先生沒關係,能保護自己。”

“師父呢?”那後生想起來了,又疑惑問。

“他去幫忙守城門了。”姜恆說,“你怕嗎?怕就留在這兒,不會有事的。”

後生猶豫不決,又嘆了口氣。

姜恆說:“不想打仗,是吧?”

“我不知道。”後生很猶豫。

說投降罷,無異於賣國求榮之舉;說打下去罷,王族卻不管百姓死活。本可以不開戰,無非只想保住自己的利益罷了,天下之戰,俱是諸侯爭端,與尋常人又有多少相干?

外頭傳來廝殺聲,後生往外看了一眼,說:“先生,我……我去保護我爹孃和弟弟了。你當心點兒。”

“去罷。”姜恆說,隨即雙眼望向武館外那深邃的黑夜。

雍軍在失去了耿曙之後,唯獨曾宇、汁綾二名上將軍,這次軍事行動,得到了新朝所有官員的一致擁護,理由很簡單:憑什麼我們都當了天子之臣,你郢國能置身事外?

當然,表面上,所有人還是說得冠冕堂皇的,這場仗必須打,不打不足以平定天下。於是曾宇率軍,鄭國則撥出年輕將領,參與攻伐江州之戰。

沒有耿曙的雍軍,已不再具備原先的實力,雖然打下江州是時間問題,過程亦顯費力。曾宇望着北面巨大的城門,以及城上射出的無數帶火箭矢,估測着全面攻城的時間。

但就在這一刻,忽然傳來吶喊。

“城破了——”

一聲巨響,城門絞盤竟是從內被拆斷,架橋驚天動地,轟然墜下。

“入城——!”曾宇抓住了機會。

緊接着,雍軍蜂擁而入,就在此時,曾宇看見了絞盤前的一個黑影,那個黑影展開雙臂,飛身上了城牆,沿着側牆奔跑數步,翻身躍下,落到一戶民宅屋頂,回身射出一箭。

箭矢在百步外飛來,曾宇頓時色變,但那箭準頭卻並非取他咽喉,釘在了他面前的地上。

箭上是熟悉的字跡:

若敢屠城,莫怪刀劍說話。

但凡聶某動念,逃到天涯海角,亦躲不過我一劍。

曾宇再擡頭,身影已消失,世間唯獨耿曙有此武藝。

深夜裡,武館內已全是小孩兒,或坐或臥,已困得不行,姜恆輕輕奏琴,琴聲猶如有強大的力量,蓋過了武館外的殺戮之聲。

耿曙回來了,從躺了遍地的孩子們身前小心地邁過去,到一旁去飲水,身上有陣楓木的香氣。

姜恆揚眉詢問,耿曙點了點頭,說:“城破了。”

那語氣稀鬆平常,猶如談論晚飯一般。

姜恆撥了兩下琴絃,說:“把門關起來麼?”

“不必,”耿曙說,“我就坐在這裡,看誰敢來。你在彈什麼?”

“亂彈琴,”姜恆笑道,“隨便彈彈,哄他們睡覺。”

江州城中家家閉戶,生怕被亂軍蹂|躪,父母卻都是一樣的念頭,孩子不能有事,於是將他們送到了武館中來,外頭還守着桃源的人,如果武館保護不了孩子們,想必家裡更難。

“我有時覺得,”姜恆又朝沉吟的耿曙說,“可能我知道了爲什麼,爹喜歡彈琴了。”

“爲什麼?”耿曙心裡滿是溫情。

他自十歲那年與姜恆相戀,如今已足足十七年,每當看着姜恆明亮的雙眸時,仍舊猶如潯東姜宅外,彼此初見之日。

“琴聲有安撫人心、化去血戾的力量。”姜恆說,“也許他想說,許多事,他也是不得已罷。”

“所以殺了人,”耿曙說,“於心不安,便奏一曲,權當謝罪麼?這買賣當真划算。”

姜恆笑了起來,說:“不是這般。”

“你覺得咱們這麼做,是對還是錯?”耿曙又說,他打開了城門,提前結束了這場大戰,挽救了城內外百姓的性命。

“你在乎過?”姜恆反問道。

“也是。”耿曙說,“想教訓我,就來罷。”

是夜,雍軍入城,一夜間佔領了全城。

奉天子汁瀧與朝廷之令,曾宇嚴令約束軍隊,絕不得滋擾城中百姓。王宮前御林軍已四散,項餘死後,御林軍統領換了人,早無戰念,遑論與國同死。

攻入王宮後,羋清投汨羅江而亡。

唯獨最後的戰事,發生在宗廟,熊丕手持火把,來到宗廟前,一把火點燃了郢國的神木“椿”。

神樹由鄭郢越隨四國昔年公侯親手種下,六百年來欣欣向榮,終於在這一夜,在北天七星的閃爍之下,熊熊燃燒。

郢國之象徵,被熊丕付諸一炬,城內所有百姓都看見了山坡上,宗廟前神樹在燃燒。

姜恆與耿曙走出武館,望向北面,大火燒盡了椿樹,崩塌。

熊丕最終被埋在樹下,化作歷史的灰燼。

“南方有巨木,八千歲爲春,八千歲爲秋。”耿曙朝姜恆說,“北冥有魚,其名爲鯤。”

姜恆的嘴角帶着笑容,回憶起他們小時候的光陰。

“你怎麼記得這麼清楚?”

耿曙想了想,又煞有介事道:“平陸處易,而右背高,前死後生,此處平陸之軍。”

姜恆笑了起來,說:“勝者先勝而後求戰……”

耿曙認真道:“敗者先戰,而後求勝。”

雍國的騎兵經過武館前,天亮了,樹葉上帶着露水,雍軍過路時,彷彿有人認出了耿曙與姜恆,震驚無比,看着兩人。

耿曙揹着手,站在武館前,儼然守護這神州大地的武神,冷冷道:“看什麼看?”

姜恆回到館內,見孩童們已起身,說道:“待會兒你們的家人就來接了,沒事了,都過去了,會好起來的。”

鐘響,遠告洛陽王都,江州陷落。

雍太戊六年秋,七月十五,郢王熊丕薨,公主羋清投江自盡。

自此,神州大地再歸一統。

百川相匯,泰山壁立千仞,東海波濤萬頃。

普天之下,盡爲王土,率土之濱,皆爲王臣。

一百二十七年之大爭之世,諸侯之亂,金戈鐵馬之鏗鏘琴曲。

曲終。

太戊七年,春。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桃花花瓣上,朝露閃爍,清晨,江州學堂。

孩童們誦讀聲朗朗,背誦所學,姜恆揹着手,拈着板尺,走過一排排的學生。耿曙督促學員,練完武藝後,端坐先生之位,猶如君臨天下,面朝這盎然王國中的小小臣民們。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

“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讀書聲聽在耿曙耳中,當真是世間最好的樂曲。

“富貴不能淫——”姜恆朗聲道,“下一句是什麼?”

孩子們跟着姜恆,背誦道:“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魚我所欲也。”姜恆又笑道,“下一句呢?”

“熊掌,我所欲也——”孩童們接下去背誦道。

“生我所欲也,義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遠方,王宮鐘聲響,放學了,學童們紛紛起身,朝耿曙與姜恆行禮。

耿曙注視姜恆,學館外春風吹起,姜恆轉身,眼中帶着笑意,身邊俱是紛紛離開的小孩兒。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姜恆看了一會兒耿曙,忽然說。

正要離開的學生們沒讀過,紛紛愣住,有越人的孩子聽過,馬上舉手道:“先生,我知道!下一句是‘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

姜恆聽到這句時,笑着轉頭,望向耿曙。

耿曙心中一動,走下書案,走向姜恆,在春風裡牽起了他的手。

——卷七·陽關三疊·終——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26.楓林村133.古椿樹165.染鬢霜69.冬至祭161.鶴音竹61.汀丘宮187.萬世旗4.逃生子124.沉江舟29.落雁城26.楓林村74.月夜琴99.變法錄92.衛氏兵44.和談議174.定身穴135.桃源班124.沉江舟154.穿喉刃19.叵測心114.桃花殿103.沙畔燈27.飼馬奴48.階下囚165.染鬢霜72.飛箭雨108.舐犢情38.繞指柔191.行軍報28.照月匕21.黃布包25.淬毒手122.出質行31.入世道116.固城牆162.出鞘劍134.馬車伕181.迎貴客102.平邦令165.染鬢霜83.無名村14.三年約162.出鞘劍23.透骨釘60.梅園碑186.歸山虎98.縛身索89.禁酒令39.三人言21.黃布包121.臨別曲151.油紙包150.繡畫屏92.衛氏兵138.驚天雷83.無名村103.沙畔燈183.方寸間2.三國使88.摔跤戲62.不速客197.金玉簪100.誘敵餌173.卜運籤35.海東青71.離宮行13.黑劍訣5.誡子鞭21.黃布包191.行軍報87.曾家主199.隱世居93.凍羊羹111.銀面具5.誡子鞭27.飼馬奴15.天子宴51.花下劍68.父子怨32.紫金牒125.江州城158.回家路121.臨別曲52.述職卷112.碎玉訣75.北飛雁40.埋骨地168.赴死策10.入室賊56.霜公主2.三國使90.賣貨郎29.落雁城134.馬車伕136.塵封事91.同銘緣52.述職卷133.古椿樹152.鐵招幡133.古椿樹
26.楓林村133.古椿樹165.染鬢霜69.冬至祭161.鶴音竹61.汀丘宮187.萬世旗4.逃生子124.沉江舟29.落雁城26.楓林村74.月夜琴99.變法錄92.衛氏兵44.和談議174.定身穴135.桃源班124.沉江舟154.穿喉刃19.叵測心114.桃花殿103.沙畔燈27.飼馬奴48.階下囚165.染鬢霜72.飛箭雨108.舐犢情38.繞指柔191.行軍報28.照月匕21.黃布包25.淬毒手122.出質行31.入世道116.固城牆162.出鞘劍134.馬車伕181.迎貴客102.平邦令165.染鬢霜83.無名村14.三年約162.出鞘劍23.透骨釘60.梅園碑186.歸山虎98.縛身索89.禁酒令39.三人言21.黃布包121.臨別曲151.油紙包150.繡畫屏92.衛氏兵138.驚天雷83.無名村103.沙畔燈183.方寸間2.三國使88.摔跤戲62.不速客197.金玉簪100.誘敵餌173.卜運籤35.海東青71.離宮行13.黑劍訣5.誡子鞭21.黃布包191.行軍報87.曾家主199.隱世居93.凍羊羹111.銀面具5.誡子鞭27.飼馬奴15.天子宴51.花下劍68.父子怨32.紫金牒125.江州城158.回家路121.臨別曲52.述職卷112.碎玉訣75.北飛雁40.埋骨地168.赴死策10.入室賊56.霜公主2.三國使90.賣貨郎29.落雁城134.馬車伕136.塵封事91.同銘緣52.述職卷133.古椿樹152.鐵招幡133.古椿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