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才入了春,城中郊外都泛起綠意,獨東宮似還滯留在寒冬臘月,宮人行走輕擡了腳,生怕弄出動靜來,招主子煩,被拖出去暴打。

自太子被禁足讀書,崔家的案子都結了,一干人犯都被制裁,就連何家的損失都由崔家的家產補足了,太子還未解禁,被聖人召過去嚴訓:“天下百姓誰不盼着未來天子賢明?只失察你都犯了不止一回,如今還未坐到這位子上,就已經識人不明瞭,若是真坐到這位子上,不知道得辦下多少糊塗事來?!先閉門讀書吧,等多讀些聖賢之書,甚個時候想明白了再說。”

鄭貴妃聽得太子被訓,心中不知有多高興,特意召了二皇子進宮奉承聖人,只盼着齊帝能多記着些自己兒子的優點。

二皇子雖覺得燕王如今勢盛,可到底他身後並無母族支持,自己母妃得齊帝寵愛,皇后雖養了他,但太子每次出事,最後都與燕王脫不了干係,皇后心中恐怕恨死了他,不使絆子就已經是慈悲了。如今算起來,兄弟幾個竟然是他比較有優勢,朝中又有一干支持者,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這也算是振奮人心的好消息了。

果然二皇子所料不錯,皇后知道太子此次禁足之事,竟然又與燕王脫不了干係,清查案子是燕王出手,他若有心相助,自然能夠將太子之責一筆抹掉,可他卻大張旗鼓的去查,似乎生怕別人不知道,這就居心叵測了。她卻不想太子大張旗鼓往各處送馬,此事就算是捂也捂不住的,長安城中文武重臣誰人不知太子大手筆。

等到燕王進宮來請安,皇后胸中怒氣未消,便將他訓斥一頓,一頂不孝的帽子扣下來,燕王跪在她宮裡請罪,足足跪了一個時辰。

“本宮自小到大,待你與太子並無一致,拿你當親生的相待,怎麼每次你大皇兄出了事,都有你一力從中作梗?”

“母后冤枉兒臣了,兒臣並未針對大皇兄。”只是那些人行事不正,卻又喜歡投在太子門下。

這話要真說出來,恐怕皇后更惱怒了。燕王只能閉口不言。

皇后已經先入爲主的認爲他專揭太子的短處,就算他再多辯解也無用,只會被認爲是砌詞狡辯,但在燕王看來,有如今的局面,卻是太子持身不正之故。

也虧得他邊關戰場上打熬過來的,跪一個時辰也算不得什麼,只消息傳到齊帝耳朵裡,他先怒了。

“自己教的好兒子,驕矜短視,倒怨到了恪兒頭上。若是太子行事有恪兒一半謹慎,何至於出這種事兒。”

此前他病重,太子大肆籠絡朝臣,大手筆往文武重臣府中送駿馬,分明盼着他早死,作爲君父,其實已經觸到了他的逆鱗,犯了大忌諱。只後來燕王回來,悉心侍奉左右,這個兒子又是心胸寬廣之輩,竟然教他漸漸的調養了過來。

等到燕王出宮回府,御前太監大總管朱高便帶着聖人的賞賜親往燕王府。

皇后前腳斥責了燕王,聖人後腳便加意撫慰,就連前去燕王府宣旨的也是輕易不出宮的御前內監第一人,從內宮到前朝,無有不知帝后對燕王態度不一,值得深究。

有那心思多的臣子已經私下討論此事了,就連二皇子與其心腹聚會之時,也覺此事對自己頗爲有力。

長安城中容易出頭的三位皇子,太子被禁足,燕王深得皇后厭惡,何況還被扣了一頂不孝的大帽子,獨有自己如今順風順水。

二皇子高興了沒多久,聖人往鄭貴妃宮裡去了,席間偶然提起:“不如讓老二就藩?!”聽着是商量的口氣,但金口玉言,豈能作得了假,分明是聖人心中主意已定。

也虧得鄭貴妃服侍了齊帝幾十年,對這個男人的心思也能揣測一二,當即梨花帶雨拭起淚來,“臣妾膝下只得這一個兒子,總想着能讓他在眼前盡孝。聖人讓他就藩,可是他哪裡讓聖人不高興了,也好明示臣妾,臣妾等他進宮,好生教訓他!”

齊帝焉能不知貴妃與二皇子心中所想,只不過想破了當前亂局。他自己對胞弟晉王厚愛多少年,雖然晉王處理家務事上手瘸,時不時就要做出些越格的事情,但他與晉王的兄弟情在長安城中也算得一段佳話,誰不說聖人疼愛幼弟,簡直是皇家手足情深的楷模。

怎麼偏到了兒子們身上,想要看到手足情深就這麼難呢?

幾個兒子並非同母所出,最親近者乃是太子與燕王,但這幾年太子逐漸顯示出的蠢鈍,不但彰顯了燕王的能幹,也同時讓太子對這個自小一起長大的弟弟心懷忌憚,數次明裡暗裡下絆子,齊帝想要看到的兄弟情深是無論如何也沒可能了。

他一邊哀嘆朝中烏煙障氣的黨爭,一面又盼望着自己死後,能夠保住這些兒子們的命。

太子已與二皇子鬥成了烏雞眼,更是容不下能幹的燕王,其餘下面皇子倒還未長成足以威脅到他的地步,目前總能保持幾分面兒情。

既爲君父,身上擔子自然不輕。

齊帝閒來總要多想幾回,還問過朱高:“你瞧着哪個兒子宜繼承大統?”

朱高嚇的立刻跪倒在地,他在齊帝身邊多年,謹言慎行,從不肯越矩,“奴才哪裡懂這些。”

齊帝頗爲煩惱,此事原不該跟一個宦官討論,應該在政事堂提出來,讓文武重臣們來參詳參詳。但朝中官員已經在暗中站隊,要麼投了太子要麼順了二皇子,各有支持的,加之皇后與鄭貴妃身後孃家也在搖旗吶喊,想起來就頗爲心煩。

他這裡煩心事還不止一樁,纔將御書房案上摞着的山一樣高的奏摺批了一多半,就聽得皇孫們在學堂上打架,頓時頭都大了。

兒子長大了,翅膀硬了只會添亂不說,就連孫子們都不肯閒着。

一排參差不齊的孫兒被提溜了來,並排跪在齊帝面前,這些小子還是戰鬥狀態,發冠被扯掉的,頭髮散下來的,正手忙腳亂收拾頭髮,還有腰帶被扯開的,身上還有幾個污七八糟的腳印子,各個衣冠不整。齊帝氣的肝疼,朝着皇長孫喝一句:“你來說是怎麼回事?”

皇長孫蕭鑠乃是東宮太子妃所出,狼狽不堪,得着機會立刻告狀:“皇祖父,阿燁以下犯上打孫兒!”

以下犯上這個詞,很微妙。譬如太子與諸位弟弟們,若是弟弟們口出不遜,自然也可以算作以下犯上。齊帝確立太子地位的時候,當然希望太子在衆兒子們之中脫穎而出,讓其餘皇子們感受到儲君地位的高不可攀性,提前預習一下君臣兄弟的模式,也好爲以後的相處打下基礎。

但是當太子權威日盛,無形之中侵犯了他的地位,齊帝就不太高興了。

原本最近他就對太子略有微詞,現在聽到蕭鑠公然用了以下犯上這個詞,瞬間就聯想到了他父親身上。

蕭燁今日也是實實忍不得了。燕王在皇后宮裡被訓斥,這是宮裡人盡皆知的事情。燕王選擇忍下了這口氣,但蕭燁年少氣盛,以他的價值觀,認爲燕王並未做錯,卻被無故責難,心下未免替父親不平。就算府中得了齊帝厚賞,也抹不去這種屈辱感。

這幾日在宮學裡讀書,蕭鑠卻每日陰陽怪調上前挑釁,暗諷燕王乃是忘恩負義的小人,指桑罵槐,爲太子出氣。

蕭燁爲自己父親不平,蕭鑠自然也爲太子不平。

他生來便是皇孫裡面頭一份,又是太子妃嫡出,自己的父親將來是天下之主,那麼這江山最終會交到自己手裡。因此在孫兒輩裡便自視甚高。

二皇子的長子蕭瑢是個性子圓滑的,從來不會明着跟蕭鑠對着幹,只會暗底裡下絆子,偏明面上親親熱熱,倒好似他與蕭鑠同穿一條褲子一般。

兩府相鬥,皇孫們耳濡目染,自然不會真拿對方當親兄弟。

今日一大早太子就在東宮發脾氣,蕭鑠被太子莫名其妙教訓了一頓,到得宮學裡見到蕭燁,難免遷怒於他,總覺得現如今東宮氣氛沉鬱,都是燕王之故,因此明嘲暗諷比平時還厲害十倍,蕭燁一怒之下就動了手。

蕭鑠巴不得應戰,他要比蕭燁大着三歲,又高了他半個頭,身高上佔了優勢,當即不客氣的還擊。其餘皇孫們有煽風點火有,也有表面上勸架,暗底裡朝着蕭鑠下手的。平日被蕭鑠仗着東宮所出壓了一頭,心裡早有一團惡氣,趁此良機怎麼也要摻和幾腳,但嘴裡還喊着:“別打了別打了!”

也有抱蕭鑠大腿的,比如四皇子的兒子,年紀還小,還有幾分天真,當真維護蕭鑠。宮室裡又有宗室子弟,譬如晉王府裡的孫子,或者別的宗室別枝的子弟,各個立場不同,有觀戰的有動手的,任憑先生在堂上喊的聲嘶力竭也不頂用,一幫半大小子打的如火如荼。

此刻皇孫們在御前排排跪好,宗室子孫無此待遇,便在殿外跪着。

蕭燁悲憤不已,狠狠瞪着蕭鑠:“你辱及我父王!”

他這個理由足夠強大,小小少年滿腔憤怒,胸脯一起一伏,“皇祖父,大堂兄天天在學堂裡明裡暗裡辱及孫兒父親,說我父王是忘恩負義之人,孫兒不能苟同!何謂家何謂國?倘若連我父王都不能恪守國法恂私,其餘人有樣學樣,這天下豈不大亂?”

蕭鑠瞠目結舌,沒想到蕭燁居然真將這理由擺到了檯面上,他猶有幾分心虛,口裡已經打起了磕巴:“哪……哪有的事兒?孫兒沒有辱及三王叔!”

齊帝何等老辣,這幫毛頭小子心裡如何作想,他一眼即明,心裡微微嘆氣,難得蕭燁小小年紀,居然懂得這番大道理,且以父親爲榮。

自皇后在後宮訓斥燕王,罵他不孝,忘恩負義,此話傳到他耳裡,只能嘆皇后狹隘,貴爲國母只顧自己兒子的利益,卻不管天下大道。

縱燕王身負罵名,卻也有自己的堅持。他欣喜的在蕭燁身上見到一二分燕王風骨,幾名皇子之中總算有人尚能記得先有國而後有家。

但一幫皇孫打架,也着實令人頭疼。

齊帝也不想將事態擴大,讓外廷臣子揣測自己是否有廢太子之心,索性一股腦兒將這幫熊孩子通通訓斥了一頓,想到宮學裡竟然也有了黨派之爭,二十年後如今的這幫小子們便能左右天下,索性下旨關閉宮學,無論皇孫還是宗室子弟,統統轟到國子監去讀書。

王老先生:“……”

這真是閒坐家中,禍從天降。

國子監收的監生們他如今還能彈壓得住,可若是連皇孫們都一股腦兒跑來讀書,到時侯這幫心思各異的龍子鳳孫們在國子監里拉幫結派,有了紛爭,難道他還要腆着老臉往宮裡去尋齊帝主持公道?

老先生愁他的,小平安聽到這個消息卻萬分高興:世子哥哥要來國子監讀書了呢。

既然鬱叢生算是他在國子監的朋友,又知道他的身份,他便悄悄告訴鬱叢生這個好消息。

鬱叢生:“……”還能不能好好讀書了?!

他與王老先生的想法類似。

皇孫們與宗室子弟好好在宮學裡玩就行了,龍子鳳孫打架,就在自己的主戰場打,何必還要關閉了主戰場跑到他們這裡來添亂?

龍子鳳孫自然高了官宦子弟一頭,原本皇孫們不來,整個國子監便是恩廕生站在監生的最頂端,其次纔是各州府推薦的學子,最次還有捐生,可是皇孫們來了,他們這些人就要生生被壓一頭了,想想未來的日子真是又憋屈又不開心,唯有努力讀書儘早從國子監考出去了。

他惆悵一嘆,小平安捧着臉蛋坐在他旁邊有感而發:“怎麼鬱哥哥聽到這個好消息,跟祖父聽到的表情差不多呢?你們愁什麼?”

想到舊日小夥伴蕭燁很快就要來國子監與他會合了,他真是說不出的開心。

鬱叢生摸摸他的腦袋,爲這個天真的孩子默默哀悼:果然無知是福。

燕王與太子之間的糾紛,連宮裡皇后帝帝都插手了,鬧的沸沸揚揚,無論帝后多麼不想讓人知道,還是傳了出去。這個天真的孩子還當燕王世子跟皇長孫一起被髮配到國子監,他這個燕王黨後代會有好日子過呢。

*********************************

在此之前,蕭燁先被燕王妃狠狠訓了一頓。

她生的兒子原來也是沉穩乖巧的,小時候就很省心,哪知道長到這個歲數忽的就熱血上頭了。

“你也知道東宮對你父王有微詞,就算是皇長孫明裡暗裡諷刺你父王,只作耳邊風就是了。偏你要與他打起來,不怪你皇祖父震怒。”

“可是……可是他天天諷刺我父王,兒子怎麼能聽到有人辱及父王還能坐的安穩呢?”

“難道你認爲你父王就是蕭鑠認爲的那種人?”

蕭燁眼眶紅了,梗着脖子滿臉激憤:“就是因爲他在污衊誹謗父王,兒子才更不能忍!”最近他都覺得自己快忍成千萬老龜了。

“難道因爲蕭鑠的幾句話,你父王就會被抹黑?或者掉塊肉?”

蕭燁不可思議的看着燕王妃,差點哭出來:“母妃不覺得生氣嗎?父王根本不是這樣的人,你聽到別人這樣說父王,你不難過嗎?”燕王妃的冷靜在他看來,簡直不可思議。他都要懷疑母親對父親可還有一點夫妻情義。

到底是年輕啊。

燕王妃嘆一口氣,拉了他的手,凝睇着他:“我與你父王夫妻一體,旁人污衊誹謗你父王就如同在污衊我,我怎麼會不難過。可是燁兒你要知道,你是皇家子弟,身上揹負的原本就比普通孩子多,不似民間的孩子,街頭巷尾跟同齡的孩子們打一架,過後大不了不再來往。難道你以後還能不跟蕭鑠來往?”

蕭燁想了想也不可能,縱不能當堂兄弟來往,可將來萬一蕭鑠繼了大位呢?他不還得跪倒在蕭鑠腳下稱臣?

一想到此只覺屈辱上頭,“蕭鑠氣量狹小,自私多疑,難道他將來真的要繼大位嗎?”

理論上如此,太子妃所生的兒子自然是未來天子的人選。但是事實上這中間的幾十年裡,還得看蕭鑠有沒有那個運氣走到最後。東宮可不止太子妃一個生了兒子。

這種話,燕王妃自然不能跟兒子討論,只能教導他:“只有忍常人所不能忍,做個氣量恢宏之人。旁人無論如何誹謗,你自己心裡清楚事實原委,知道你父王不是這樣的人,那又有什麼關係?”

蕭燁慢慢垂下了腦袋,若有所思。

燕王在窗外聽得妻兒這番話,脣邊露出一抹苦笑。燕王妃如此教導蕭燁,方是長久之道。他不是不知道燕王妃每次前往宮裡請安,都或多或少的受到皇后的刁難,可是他無能爲力,就連自己也要在皇后面前陪着小心。

人在絕對的地位權勢相差甚遠之時,除了蜇伏,還有別的什麼辦法呢?

等到晚飯之後,燕王留下兒子,考校他的功課,又查驗他最近練功情況。

蕭燁在母親面前自然理直氣壯,只覺得自己在爲父親打抱不平,可是當真觸及到燕王那雙一切都瞭然的眼眸之後,到底有幾分羞愧難當,只覺得自己原本抱着打抱不平的心思,可是現在卻似乎給燕王惹了個□□煩。

東宮與燕王府本來就不合,他卻又往這裂縫上澆了一甕油,將來東宮即位,讓燕王如何自處呢?萬一東宮父子聯手刁難燕王呢?

小小少年很煩惱。

他很懷念幽州單純忙碌的日子,每日裡除了讀書就是出門玩樂,有一幫言聽計從的小夥伴們,而且從來不必費心思量這麼多利益相關的事情,直想的腦汁子疼。

燕王見兒子功課認真,壓根沒提他與蕭鑠打架的事情,害蕭燁一晚上提心吊膽,生怕被他問起來。直到最後離開書房的時候,燕王才扶着兒子的肩膀,直視他的眼睛:“你須記得,在沒有對手強大之時,也只有忍耐一途。如果真要打敗他,務必一擊而中,讓他沒有翻身的餘地!”

蕭燁一愣,起先不明白他在說什麼,這話在腦子裡過了三遍,眸中漸漸染上了笑意,語聲是難得的輕快:“兒子記下了!”

“去吧!”

蕭燁幾乎是面上帶笑從燕王書房裡退了出來。

等到小平安再次在國子監見到蕭燁,總覺得他有哪裡不一樣了,繞着他轉了好幾圈,“奇怪,世子哥哥怎麼瞧着跟原來不一樣了。”哪裡不一樣,他也說不上來。

眼下週圍並沒旁人,他原還叫世子殿下,被蕭燁給糾正了過來:“這稱呼怎麼聽着這麼彆扭?”

小平安笑了一下,又委屈道:“還不是我孃親,說在外面不能再叫世子哥哥了,不合禮數,小心被別人聽到,只能叫世子殿下。”

原來不是他一個人在變,大家都在變。

只是,眼前的傻小子終究還是個小屁孩,到底還保有天真這項品質。

蕭燁總覺得不知不覺間,他早不復當初的天真了。

他揉了一把小平安的腦袋:“沒人的時候就這麼叫吧,我愛聽。”又叮囑他,平日跟緊了國子監的先生們,儘量不要落單,就算落單也要防範皇長孫那撥人。

小平安狡黯一笑,帶着孩童的簡潔明瞭的思維方式丟下一句話:“我知道的,皇長孫跟世子哥哥不合,那我也跟他不合。如果有機會,我就揍他給世子哥哥出氣。”

蕭燁頓時被他這番小模樣給逗樂了,原來腔子裡的鬱氣也不知不覺散了。他這模樣,可不是自己在宮學裡打架時候的蠻牛模樣,雖然義氣感人,可到底不能解決問題,還會往以後的生活裡埋下隱患。

到底是燕王妃的教導起了作用。

小平安年紀到底還小,他跟叮囑弟弟一般小聲教他:“你這小聲板是揍不了他的。長安城啊,不流行動手,咱們往後得動腦子,動腦子知道不?”

這日他直接坐着馬車回家去了,到家還問及夏芍藥此事,愁緒滿懷的抱着自己的大腦袋搖晃:“娘,我是不是不夠聰明啊?想了一天也沒想明白怎麼動腦子才能整到皇長孫?”

將夏芍藥嚇了個半死。

“你整皇長孫做什麼?”做臣子的無論何時,肯定都不及皇孫在聖人面前來的重要。

作者有話要說:

第六十四章第九十章第一百四十四章第七十五章第25章 結親第一百二十章第九十七章第五十一章第一百五十四章第九十三章第六十八章第一百零六章第一百一十二章第六十章第七十九章第五十六章第一百五十二章第五十四章第三十三章第七十七章第一百一十八章第九十九章第六十七章第二十八章第八十章第三十四章第五十五章第八十九章第九十二章第四十八章第八十二章第六十五章第六十二章第二十章第一百章第五十章第一百五十五章第一百零一章第三十七章第六十八章第一百零九章第三十八章第五章第八十一章第三十五章第一百一十四章第七十二章第九十八章第三十六章第一百四十三章第五十六章第六十二章第四十一章第十九章第八十八章第三十章第六十四章第一百五十三章第九十八章第一百一十四章第七十七章第八十九章第一百二十二章第一百三十八章第一百三十七章第九十九章第六十九章第三十五章第一百四十六章第八十章第七十一章第二十四章第七十八章第十二章第二十一章第九十八章第一百零三章第六十八章第一百三十七章第一百一十八章第一百四十五章第一百五十三章第三十六章第二十三章第三十六章第一百四十五章第一百一十章第一百三十章第二十八章第一百一十三章第二十七章第九十九章第五十六章第九十四章第九十八章第十七章第六十六章第一百五十二章第十三章第一百三十七章
第六十四章第九十章第一百四十四章第七十五章第25章 結親第一百二十章第九十七章第五十一章第一百五十四章第九十三章第六十八章第一百零六章第一百一十二章第六十章第七十九章第五十六章第一百五十二章第五十四章第三十三章第七十七章第一百一十八章第九十九章第六十七章第二十八章第八十章第三十四章第五十五章第八十九章第九十二章第四十八章第八十二章第六十五章第六十二章第二十章第一百章第五十章第一百五十五章第一百零一章第三十七章第六十八章第一百零九章第三十八章第五章第八十一章第三十五章第一百一十四章第七十二章第九十八章第三十六章第一百四十三章第五十六章第六十二章第四十一章第十九章第八十八章第三十章第六十四章第一百五十三章第九十八章第一百一十四章第七十七章第八十九章第一百二十二章第一百三十八章第一百三十七章第九十九章第六十九章第三十五章第一百四十六章第八十章第七十一章第二十四章第七十八章第十二章第二十一章第九十八章第一百零三章第六十八章第一百三十七章第一百一十八章第一百四十五章第一百五十三章第三十六章第二十三章第三十六章第一百四十五章第一百一十章第一百三十章第二十八章第一百一十三章第二十七章第九十九章第五十六章第九十四章第九十八章第十七章第六十六章第一百五十二章第十三章第一百三十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