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子,你是準備用水泥重新修建朔方城?”聽到張毅這麼說,牛進達的眉頭就不禁皺了起來,考慮了一下才發話道:“朔方之重自然是不容有失!不過....姑且不說咱們能不能弄來這麼多的材料來燒製你這水泥,最關鍵的是朔方城實在是太大了,咱們手裡僅僅只有七千餘人,還需要一部分人手防務和運送糧秣,這剩下的人手絕對不會超過四千人。
這四千人老夫本想着調派五百人給你現行用着,其餘的人則是簡單的現行修繕一下北門的城牆,畢竟那邊的垃圾堆是個麻煩。昨天薛萬仞就找過老夫,說是如果不緊急處理恐有瘟疫之憂!
一旦爆發瘟疫,後果不堪設想啊!”
牛進達的意思非常明白,不是他不願意派遣更多的人燒製水泥,而是他手裡也確確實實沒有多餘的人手。正如他說的那樣,朔方城是必須有一定數量的士兵進行巡邏和以及散步出去充當斥候的。不僅如此,城內的管理、城池的防守這些都需要人手。
而且還需要分化出一部分運送糧秣,更需要再派遣一部分軍士押運,這人手又去了一大部分,能夠剩下四千可用之人儼然已經是精打細算的結果。
然而就是這剩下的四千人還需要解決垃圾的問題,以及修繕北門的城牆,以防垃圾腐爛造成的瘟疫以及垃圾搬空以後北門的城牆因爲沒有了墊靠的基石造成塌陷。
而這兩道工作顯然需要一共進行,所以三千五百人來處理此事還真的不算多!
“重新修建到是不至於!”張毅搖了搖頭,臉上生出了一股微笑,自信滿滿的一拍胸.脯決然道:“不過我準備給朔方城穿上一件外衣!”
說着,張毅便指了指朔方城的城牆,說道:“想比將軍也知道,這朔方城雖說是城高牆厚,但是終究只是夯土製成,隨着數百年風吹雨打已經殘破不堪,而北門的斷裂便正是風沙侵蝕的結果!”
“不錯!這也是我擔心的事情!”薛萬仞也嘆了口氣,說道:“近年來其實就我防守朔方的時間裡朔方城的城牆就斷裂了不下十五處,最後也是重新修繕之後纔有了這個模樣!
北門那邊便是因爲斷裂之處太大,面積也廣,不得已之下我纔將那裡當成了垃圾的對方之處......”
“哎,還是人手太少的緣故!”牛進達也非常理解薛萬仞的做法,當下肯定道:“兩千之衆能守住朔方不失便是你的功勞!一個大男人婆婆媽媽的像個啥?雖然這垃圾堆放在北門卻是有所不妥,不過所幸咱們的運氣還不錯,並沒有發生難以接受的事情,所以你打不必自責!”
“那張小子,你到底是想重新修建城池還是隻是修繕?”牛進達又看向了張毅,因爲說了半天他也沒弄明白張毅的意思,於是再次開口發問。
“新建自然是不可能了!”張毅道:“且不說我們沒有足夠的人手,而且水泥的燒製、磚、沙石這些也同樣是個大問題,所以想要重新在原基礎上修建是萬萬不可能的,不過小子卻想給朔方城穿上一件新衣服,不知道就將軍意下如何?”
一邊說,張毅就比劃道:“正如我們說看到的,朔方城的城牆雖然殘破,但是當初建立朔方城的時候用料卻非常足,並且質量也非常高,所以才能成爲這草原邊上的一頭雄獅!然而當年雖然堅固,但是隨着時間的侵襲到了如今就像是一個飽經風霜的老人,雖有根基卻老邁不堪!
這兩天我也曾四處觀察了一翻,出了北門之外,南門、東門甚至西門的城牆其實都有一定的破順,諸如開裂的情況更是多不勝數,照目前的情況來看想要防禦突厥人的大面積進攻無疑非常的難!所以我想要做的便是在這城牆的外側用紅磚堆砌,並輔以水泥澆灌給他套上這麼一件外衣上去!
對於水泥凝固之後形成的混凝土想必大家都非常清楚他的堅固程度,如此一來我們既可以省卻不少的時間,同樣也加固了城池豈不是一箭雙鵰?”
“好!是個聰明的娃子!”牛進達頓時兩眼放光,因爲張毅的想法讓他找到了一條既省功又省力的法子,不過還是道:“可是北門的那些垃圾如何處理卻也是一個問題!”
“是啊,栗子,北門那邊的垃圾也是個大問題,這大老遠的就能聞到臭味,要不咱們還是先處理垃圾?”唐鵬無疑是最怕死的,朔方城會不會被攻擊還是一個未知數,可是垃圾不處理那絕對是要爆發瘟疫的,他可不想死在這兒。
聽到兩人的擔憂,張毅就是一陣的無語。
如果事實都需要靠着軍隊,那麼那纔是真的玩完了。
正如後世的太祖所言,人民的軍隊是不能遠離羣衆的,一旦脫離羣衆的支持,那麼無論是軍隊還是朝廷那都是一更無根的浮萍。
張毅就覺得這句話說的非常的正確,他就不明白牛進達這些大佬怎麼就沒有考慮過朔方城的這些百姓或者商賈。
要知道,朔方作爲河套的口子,不禁是戰略要地,相反的來說也同樣是鏈接大唐賀草原民族的一條紐帶!
在這裡,幾乎草原上七成以上的諸如鹽、鐵、麻...等生活資源都是通過這裡進行交易,從而散佈出去的。也就是說,朔方城的安危同樣也代表着整個朔方城裡每一個人的利益,既然都是利益共同體,他們能夠分取大唐所帶來的紅利爲什麼就不能付出一點兒勞動呢?
當下,張毅便道:“難道諸位就沒有想過在朔方城中除了軍隊之外還有百姓?朔方城修繕完畢對於他們來說也同樣的重要,想在這裡的百姓恐怕並不只是百姓那麼簡單吧?”
“對啊!我怎麼就沒有想到這出?”薛萬仞只覺得自己的腦子真的不少使,正如張毅所說,雖然士卒不夠用,可是城裡還有不少的商賈和百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