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葛族一百多人分散開挖,利用手中各種簡陋的工具,對附近一里範圍的山體進行了全面檢查,從而確定附近到底有多少銅礦石,是否符合大規模開採的條件。

“族長,這裡有發現。”

“族長,這裡也有。”

“族長,這邊有好多這種礦石啊!”

好消息一個個的傳來,在挖掉山體表層的土壤之後,下面的銅礦石全都暴露了出來,這些銅礦石被隱藏在山體土壤之下,長期被土壤和植被遮蓋,要不是這次突然發生山體滑坡,讓部分銅礦石露了出來,估計這裡的礦石這次不會被發現,如此,葛族的脫貧計劃就徹底沒戲了。

由於人力和工具有限,不能深挖所有發現銅礦石的小坑,只能有選擇的挖掘,但只要隨便挖幾個點,就能夠代表所有,就能夠大體判斷出這一區域到底蘊藏了多少銅礦石。

爲了更好的查清這一區域的銅礦石蘊藏量,葛族族長急忙派人回去,讓主城更多的百姓攜帶鐵質工具,到發現銅礦的區域進行更更深入的挖掘,從而更好的確定這一區域到底蘊藏着多少銅礦資源,也好讓他心裡有個底。

葛族主城距離銅礦的區域並不遠,所以,很快,又有二百多人帶着鐵質工具跑了過來,他們立即分散開始挖掘,部分人攜帶了多個工具,並分給之前沒有工具的族人,讓所有葛族族人都擁有了鐵質工具,這樣,挖掘的時候就順手多了。

每一個挖出銅礦的小坑,都要取出部分銅礦石,拿到固定區域讓李安辨認,從而確定這確實就是銅礦,以及這些銅礦的質量都如何。

受制於現實條件的制約,他們不可能挖的太深,銅礦石也是石頭,並不是那麼好挖的,往下挖半人深還算容易,可若是繼續往下挖,難度就很大了,除了少數的幾個重點監測地點之外,大部分的小坑都挖個半人深就不挖了,只要多挖幾個點,就能大概確定銅礦的蘊藏量了,完全沒有必要每個坑都挖很深很深。

最初,葛族族人們只是在發現銅礦附近一里範圍內尋找更多的銅礦,而後,隨着一個個銅礦小坑的被發現,族人們開始擴大挖掘範圍,從一里擴大到二里,然後擴大到三裡五里,搜索的區域越來越大,而族人們的心情也越來越高漲,因爲每次擴大搜索範圍之後,都成功發現了銅礦資源,這足以說明他們葛族的地盤之內,銅礦資源是極其豐富的,他們這裡蘊藏着海量的銅礦資源,這麼多的銅礦資源,只怕幾百年也開採不完,如此又怎麼能不讓他們興奮呢?

“恭喜族長啊!你們這裡的銅礦實在太多了,幾千年都開採不完啊!而且,還都是容易冶煉的富礦,葛族人馬上就要富裕嘍!”

李安笑着說道。

葛族族長笑的臉上都開了花,不過,他也不敢託大,這貨心裡非常明白,若是沒有李安的幫助,他們就算守着一座金山也沒有用,因爲他們居住的地區太偏僻了,族人之中,並沒有什麼人才,就算知道這是銅礦石,可如何進行冶煉呢?對於冶煉銅的工藝,他們是完全不清楚的,想要學習也要有人肯教他們才行啊!而這顯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算他們肯花錢,也未必有人肯教他們,而李安是個意外,李安並不會在意冶煉技術的外傳,這個都是基礎的技術,對於李安來說,傳播的越多越廣,對於大唐帝國就越是有利。

“一切還要多仰仗李侍郎,寒舍已經備好演戲,還請李侍郎賞光。”

葛族族長非常客氣的邀請道。

既然族人如此客氣的邀請,李安也就不客氣了,順便也能品嚐一下當地的美味佳餚。

部分葛族族人仍舊在忙着挖銅礦,而更多的葛族族人,陪着李安一起返回主城,他們要先以禮相待,然後,纔好讓要求李安給他們更多的幫助,對於這些葛族人來說,李安就是大救星,一個非常重要的大救星,讓他們不得不重視的大救星。

在回去的路人,葛族族長問了好多有關冶煉銅礦的事情,而李安也認真的解答了,只要是能說的,可以讓葛族族長聽懂的,李安基本上全都說了,並沒有絲毫的藏私。

對於銅礦和冶煉銅礦,李安知道的很多,銅這種金屬,在殷商時代就已經有歷史記載了,在春秋戰國時代,更是發展到了一個很高的高度,隋唐之後,鍊銅的技術就更加先進了。

不過,即便如此,也不會所有地區都有冶銅技術的,這種技術仍然沒有被百姓廣泛掌握,就比如西部羈縻區這裡的老百姓,就沒有掌握冶銅的技術,還需要李安教他們纔可以。

在古代,冶銅術是一種製陶技術,冶煉銅與製作陶器,有很多相似之處,所以,被人認爲是一個類型,據說最早的冶銅術興起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龍山文化時期,古代文獻有不少關於禹鑄九鼎的傳說,從後世考古發掘看,夏代已能熔鑄青銅,居住在中原一帶的昆吾族,就是以製陶、鑄銅著稱的一個部落,把鑄銅和製陶聯繫在一起,表明冶銅術確是在製陶技術發展的基礎上興起的。

據說先秦時代的冶金銅的冶煉、加工和銅工具的使用,是人類從矇昧到文明的轉折點,組成華夏族的炎黃、東夷和苗蠻等族都有關於冶金的遠古傳說,有充分的證據表明,華夏的冶金技術是中華民族的獨立創造,而不是從西方、北方傳入的。

後世出土五千年前的青銅刀,是後世發現的時代最早的一件青銅器,爲單範鑄成,這件青銅刀屬於馬家窯文化馬家窯類型,是迄今中國發現最早的青銅器,青銅器的出現對於社會進步意義重大,常常被認爲是進入文明時代的標誌之一。然而,青銅器在華夏發展的進程比較遲緩,各種資料證實,直到龍山時代,人們才逐漸掌握了青銅冶煉技術。

龍山時代的青銅器並未如玉禮器那樣成爲劃時代的標誌**物,對社會發展的影響也很有限,直到約公元前二十一世紀的夏文化時期,中國歷史才真正進入到了青銅時代,後世中原等處出上銅容器殘片和銅鏃,表明夏代已進入青銅時代,中原各地出土的早商青銅器有銅鏃、銅鑿、銅鈴等小件工具與器物,並且有銅爵數件,說明當時青銅冶鑄技術已具一定水平。

商代中期,青銅鑄造技術進一步發展,中原一帶的考古表明,當時已有爵、斝、鼎、盉等成組禮器,鑄銅技術臻於鼎盛,瑰麗壯偉的司母戊大鼎是典型代表。它重達八百多公斤,是上古最重的青銅鑄件,投入銅料上千公斤,能夠成功地熔鑄這樣的大型器物,說明殷代手工業生產具有較大規模,從後世出土和傳世的殷商青銅器數以萬計,主要是禮、樂、兵、車四大類。

這些精巧的青銅製品,具有根高的歷史的、學術的、藝術的價值,在後世享有盛譽,古希臘多用失蠟法制作藝術鑄,經過認真細緻的考察,在現已鑑定的商和西周銅器中,並未發現使用失蠟法的確證,有些商周青銅器之所以能獲得複雜的形狀,關鍵在使用了分鑄法,或先鑄器身再在器上合範鑄出附件,或先鑄好附件,再鑲嵌在陶範內與器身一起鑄作成器,工藝構思十分巧妙。

冶銅業是商代最重要的手工業部門,在這個基礎上,西周青銅鑄造又有所發展,王室、各諸侯國以至貴族都擁有鑄造作坊,後世出土銅器的地點比商代更加廣泛,全國各處均有發現,數量上也遠超過前代,西周前期銅器形制多直接繼承殷商風格,其後有較明顯的改變,花紋趨於簡易、流暢,器壁漸成輕巧,具有質樸、實用的特點。

到了春秋時期,特別是春秋中葉以後,由於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封建制開始取代奴隸制,表現於青銅冶鑄技術也有重大的變化,即從原先較爲單一的範鑄技術轉變爲綜合運用渾鑄、鑄接、失蠟法、鑄焊,紅銅鑲嵌、錯金銀等多種金屬技術的新工藝系統,代表性產品有曾侯乙大型編鐘羣和青銅尊、盤等。

就製作方式來說,先鑄附件後鑄器身的分鑄形式有很大發展,成爲主流,這種方法利於分工合作,因而有較高的生產率,器件的結合也較爲牢固,是適合於社會生產的要求的,同時,在器形、紋飾方面有不少新的變化,突破了殷商西周的傳統格局。

到戰國時期更發展了印模、疊鑄等批量生產技術,不少器物壁薄輕巧,質樸無華,更爲實用,隨着生產發展和經驗積累,這一時期有關青銅冶鑄的文獻紀述明顯增多,比如《考工記》詳述編鐘部位名稱、尺度比例、熔鑄銅器時的火色變化和六齊合金配比,後者被譽爲世界最早見於文字記載的合金配製法則,實物檢驗表明,這一法則是具有科學性和客觀實在性的,又如《荀子·強國篇》以刑範正、金錫美、工冶巧、火齊得爲獲得優質鑄件的四大工藝要素,還有《呂氏春秋·別類篇》提出金柔錫柔,合二柔以爲剛的觀點,都是人們通過長期實踐對青銅冶鑄技術具有規律性認識的反映。

而更重要的,是冶銅技術的逐步進步,爲冶鐵技術的發展做了很大的鋪墊,在冶銅術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冶鐵術也開始發展起來,從而讓華夏文明賣入了更加先進的鐵器時代,從而擁有了更爲強大的實力。

銅礦石有很多種類,比如,有黃銅礦、斑銅礦、輝銅礦、藍銅礦、銅藍、孔雀石等,不論哪一種礦石,只要含銅量比較高的,就被稱爲精銅礦,或者銅礦砂,當然了,還有最厲害的自然銅,也就是不需要任何冶煉就能直接鑄造銅製品的自然銅。

當然了,自然銅在自然界的存在是非常少的,大部分都是以礦石的形式存在,大部分都是需要冶煉的銅礦石。

葛族地盤上發現的銅礦石,並不是自然銅,但屬於含銅量特別高的銅精礦,是一種開採價值特別高的銅礦石。

對於冶煉銅礦石,方法是很多的,但有很多方法需要的條件太高,是葛族無法完成的,而李安要交給葛族的冶煉方法,自然都是很簡單的冶煉方法了,這些方法也就是古代的冶銅工藝,操作起來的難度很低。

這種冶銅的方法就是火法李冶煉,需要用到的設備,有鼓風機,反射爐,高爐等設備,其中,鼓風機當地就有,是簡易的那種,而高爐建造難度不大,有黏土就行,反射爐建設的難度同樣不大,這些都是很快就能建設完成的。

進入葛族的主城之後,李安看着道路兩側的矮小店鋪,感嘆這裡真的是太窮了,這裡只有中間一條街道,所有的商業門店都在這裡了,一共只有幾十個門店,販賣的物品也都很是寒酸,都是普通百姓每天都要用到的東西,並沒有任何的奢侈品,畢竟,這裡也沒有富裕的人,賣奢侈品也不會有人來買的。

葛族族長居住的地方,面積還算不小,大概有五畝地的府邸,這個規模在城內已經算是不小了,尤其是葛族的主城,面積本身就不是很大,有這麼大的府邸,絕對算是很氣派的,普通百姓居住的面積只有不足半畝,是族長家的十分之一左右。

葛族族長的府邸規模雖然還可以,但葛族族長家的建築卻很是寒酸,並沒有什麼排場的高大房舍,大門也很普通,與大唐鄉下小地主的別院差不多,甚至還有所不如。

這麼寒酸的府邸,讓李安感嘆不已,葛族族長說自己家是寒舍,如此看來,這裡還真的是寒舍,在李安的眼裡,這是如假包換的寒舍。

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第三百四十章 蒸汽船第三百四十七章 收割機第四百零八章 娛樂業很有前途第九百三十八章 委屈的眼淚第一百五十九章 國庫空虛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第一千五百七十章第五百八十二章 災區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第十二章 寧將曳尾於塗中第七百二十章 盾擊第一千章 畫圖第一百六十二章 右相再次邀請第八百四十三章 椰棗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第七百七十八章 放火燒第一千五百零二章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徹查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第九百二十六章 先看寶貝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第三百二十章 太陽竈第四百三十五章 席夢思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扶弟魔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第六百四十一章 椰子樹下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第一千六百零三章第三百四十二章 耕地機研發成功第五百一十九章 豆漿加糖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第五百四十八章 釣魚執法第六百八十七章 套路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第一千五百三十章第一百五十九章 國庫空虛第二百八十八章 天譴流言第四百五十五章 攻城第八十一章 顏如玉第二百九十一章 籌劃黑藥工坊第一千零二章 剛性吊橋第一千五百零五章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徹查第六百零三章 望縣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第九百六十一章 親疏有別第一千五百零五章第四百三十章 石國很重要第七百章 火車站第三百四十八章 新鐵路開工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爲啥瞞我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第六百三十九章 分班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老郭好窮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飢餓營銷第九百一十章 慶祝第八百一十四章 城內不能造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養生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自傷第九百八十五章 城外風景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滲水第五百八十章 溫泉第七百三十四章 離港第一百四十四章 衰落的楊家第七百九十五章 圍獵第八百三十五章 小妖精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第一千三百一十章第四百五十七章 回京第九百九十五章 驪山養殖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第三百八十七章 楊釗出名了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第一千二百九十章第一千章 畫圖第六百九十三章 殲敵六人第一千四百九十章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第一百六十四章 本將不需要服侍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第一千零九章 提出設想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第八百七十一章 牛郎織女第一百九十九章 輕鬆獲勝第六百六十二章 海盜的寶藏第九百六十一章 親疏有別第八百九十五章 背詩第四章 做我老婆可好第二百零二章 勸和第一千三百零八章第三百八十七章 楊釗出名了
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第三百四十章 蒸汽船第三百四十七章 收割機第四百零八章 娛樂業很有前途第九百三十八章 委屈的眼淚第一百五十九章 國庫空虛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第一千五百七十章第五百八十二章 災區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第十二章 寧將曳尾於塗中第七百二十章 盾擊第一千章 畫圖第一百六十二章 右相再次邀請第八百四十三章 椰棗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第七百七十八章 放火燒第一千五百零二章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徹查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第九百二十六章 先看寶貝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第三百二十章 太陽竈第四百三十五章 席夢思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扶弟魔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第六百四十一章 椰子樹下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第一千六百零三章第三百四十二章 耕地機研發成功第五百一十九章 豆漿加糖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第五百四十八章 釣魚執法第六百八十七章 套路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第一千五百三十章第一百五十九章 國庫空虛第二百八十八章 天譴流言第四百五十五章 攻城第八十一章 顏如玉第二百九十一章 籌劃黑藥工坊第一千零二章 剛性吊橋第一千五百零五章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徹查第六百零三章 望縣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第九百六十一章 親疏有別第一千五百零五章第四百三十章 石國很重要第七百章 火車站第三百四十八章 新鐵路開工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爲啥瞞我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第六百三十九章 分班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老郭好窮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飢餓營銷第九百一十章 慶祝第八百一十四章 城內不能造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養生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自傷第九百八十五章 城外風景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滲水第五百八十章 溫泉第七百三十四章 離港第一百四十四章 衰落的楊家第七百九十五章 圍獵第八百三十五章 小妖精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第一千三百一十章第四百五十七章 回京第九百九十五章 驪山養殖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第三百八十七章 楊釗出名了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第一千二百九十章第一千章 畫圖第六百九十三章 殲敵六人第一千四百九十章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第一百六十四章 本將不需要服侍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第一千零九章 提出設想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第八百七十一章 牛郎織女第一百九十九章 輕鬆獲勝第六百六十二章 海盜的寶藏第九百六十一章 親疏有別第八百九十五章 背詩第四章 做我老婆可好第二百零二章 勸和第一千三百零八章第三百八十七章 楊釗出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