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帶人抵達了弘農。
弘農可說是一片繁榮。
“晉王您在外這段時間,有十幾萬的關隴和河東等地的移民已經抵達弘農。”
“弘農的舊城之外,又要建立新的城牆,外面增加了一百六十多條街道。”
來接應的官員,是接替趙棠暫代城主的公孫通榮。
他指着面前的一片繁榮景象,也顯得很自豪。
弘農本就是地方的郡城。
在李治到來後,短短一年時間,就已經是舊貌換新顏。
到處都是熱火朝天的景象。
城外也處處都是工地。
很多外來的人口也在建立自己的屋舍。
官府會給他們規劃,讓他們可以建自己的房屋,同時官府還會提供一定的幫助。
至於石料和木料這些,會從外地源源不斷運到弘農。
移民過來的人,有手工匠會給朝廷辦事,所給的俸祿比外面高很多。
沒有手藝的,也可以給皇莊務農當佃戶,前幾年甚至不徵收賦稅,田租也非常低。
再沒手藝的,可以去工地上幹活,幫忙搬搬擡擡,給出的俸祿也很好。
女人也可以進入到紡織的工坊,孩子們可以在這裡讀書,或者是作學問爲了考科舉,或是進入專門培養技術人才的學堂。
整個弘農,就好像是一個大的社會。
……
弘農晉王府。
在李治離開後,晉王府重新進行過修繕。
褚繡兒帶着十二名晉王側妃,正式入住進王府內。
當晚李治這裡就有大批的金銀珠寶送來。
“這些都是從長安等處運來的,還有關隴地區所開設生意所賺。”
公孫通榮讓人把箱子擡來,故意把所有箱子都打開,讓李治看到他做事的成績。
但其實公孫通榮也不過只是晉王府派系的人。
弘農地方的官員,暫時還不完全在李治的管轄之下。
李治點點頭。
“這些東西,還是運到府庫去,留在我這裡算怎麼回事?”
“我回來,只是視察一下情況,回頭就要帶人去長安。”
李治回弘農,並不會停留太久。
他要去長安發展。
一來是防止李承乾在長安城亂來,二來就是給李承乾壓力。
只有他親自去長安,纔會讓李承乾感覺如芒在背,逼着李承乾犯錯,甚至是走上歧途。
……
當晚。
仍舊是武家姐妹過來給李治鋪牀。
只是褚繡兒也跟隨一起過來。
褚繡兒作爲正妃,論地位是要比武家姐妹高的。
可她也知道,自己跟李治的婚姻近乎於形式婚姻,李治對她也沒有男女之情。
“殿下要去長安,不知妾和幾位妹妹,是否也要同行?”
褚繡兒很想知道,自己是否陪同李治去長安。
若是要去,當然也要準備一下。
李治簡單洗漱之後,搖頭道:“不用了,就讓武家的這對小姐妹跟我一起去就行了。”
武順和武媚娘都低着頭。
她們已經把李治的牀鋪給收拾好了,正在等李治或是褚繡兒的吩咐。
褚繡兒點點頭,一擺手,身後過來兩名丫鬟。
“殿下人在外,需要小心一些,家父仍在長安,若是殿下有需要他相助的地方,只管去通知一聲便是了。”
說完,褚繡兒帶着丫鬟離開。
武順和武媚娘則沒走。
李治指了指牀榻的位置道:“不是說還要暖牀嗎?你們先給我暖牀,我還有別的事做。”
……
李治本來以爲自己很快就能把剩下的事處理完。
處理起來才發現。
弘農積壓的案牘太多了,需要他趕緊處理完畢。
畢竟來日就要繼續動身去長安。
“……最近半年時間裡,弘農的開銷也很大,好在之前跟關隴世家的鬥爭,咱取得了勝利,否則應付不了這麼大的開銷。”
公孫通榮的能力,並不比趙棠差。
他是管理賬目出身。
但李治對公孫通榮並不太放心。
在於公孫通榮並不是李世民的人,或是李治的人。
很有可能,公孫通榮背後還有什麼勢力也說不定。
好在現在各司的運轉都是獨立的,就算是李治派系之下的“城主”,也沒資格管運營方面的事。
“之前所造出的商品,是該投放到市場中去。”
“關隴的市場還是有些小了,往南方運,明日走之前,讓各地留守在弘農的商賈代表,跟我見一面。”
……
李治之前跟關隴世家打糧食戰。
收攏了各地的商賈,尤其是江南的商賈。
他們會留下很多人在弘農。
之前李治所製造出來的商品,尤其是那些手工業製品,包括一些機械設備,還有這時代所沒有的東西。
諸如高度酒、銀鏡、鑄鐵物件等。
李治還沒往江南販售。
以關隴市場來消化這些製品,看來是不足夠。
“本殿下的意思,是讓你們把這些商品拿回去賣,定價權在你們,不過我會限制各地商品的數量。”
李治仍舊要搞飢餓營銷。
尤其是好的商品。
若是太多了,也就賣不上價。
很多的商品並不是普羅大衆需要的,更多是奢侈品。
一名江南商賈問道:“殿下,現在各地都在傳,當今聖上要以殿下跟太子進行比試,誰贏了當太子,不知可有此事?”
公孫通榮冷聲道:“不該你們問的,不許問!”
李治則只是笑了笑道:“是有這回事。”
“那殿下應該多給我們一些商品纔是,只要價格合理的話,我們可以多買一些回去。”
這些商賈自然是見過李治的那些好東西。
隨便一樣,拿到江南都能大賣。
他們作爲商人,會有商人奸詐的成分在內。
知道李治現在需要做出成績,直接提出要低價買很多,以便他們能更好去盈利。
“我想你們搞錯了。”
“本殿下並不是想大批量販賣這些商品,反而是要惜售,你們也不是每家都能得到我的商品,而是需要加盟。”
“每年想販售那些新的商品,除了商品本身的價格之外,還要增加很多加盟的費用。”
這些商賈顯然沒想到李治會再坑他們一把。
有的還覺得,自己已經掌握主動權了。
卻不知,李治根本不需要這點買賣來賺錢贏得比試。
而且比試的勝負本身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
逼李承乾犯錯。
這是普通商賈能明白的政治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