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膽戰心驚

文怡陪着祖母走了一遭尚書府,瞧着還算順利,雖然受了些氣,但總算把人救回來了,東西也沒落下。只是她心裡還是有幾分憂心,東行尚未出徵,三姑母便這樣明火執仗地欺上門去了,若今日不是有祖母與二堂兄幫襯,柳姑父又回來得早,事情還不知道該如何收場呢。

倘若柳東行離了京,三姑母再重施故伎,不鬧這麼大,直接把羊肝兒衚衕柳家宅子裡的僕人給捆了,或是賣了,然後將東西拿走,自家總不能每次都能正好碰上,等到她知道時,什麼都來不及了,而她到底不是正主兒,若是要等到柳東行從北疆歸來,才能追究此事……文怡暗暗發愁,這種事便是要鬧開來,也要講究證據,不是當場捉住的,又或是有人證物證,三姑母只是不認,又有誰能耐她何?東行總是做晚輩的……

文怡猶自在那裡苦惱,盧老夫人見狀不解,待問了才笑道:“你也別把你三姑母想得太笨了,今日事情不成,你柳姑父又發了話,若她再犯,那就是明晃晃的打你柳姑父的臉了。她怎會連這個道理都不明白?更何況,她雖然性子不好,人又糊塗,總歸是顧家教養出來的女兒,行事還不至於如此下作。”

文怡小聲嘀咕道:“若她不下作,今日又怎會做出這樣的事來?”

盧老夫人笑了笑:“你仔細想想趙大回報的情形,就知道你三姑母原本其實並不是要上門強搶東西的,只不過是有心向東行討要那幾件古董,興許是想着正主兒不在,諒底下人也不敢攔着,方纔派了人過來拿的。沒想到那舒管家是個硬脾氣,就是不肯給,你三姑母派去的管事自覺辦事不成,在主人跟前失了臉面,纔會一狀告上去,你三姑母同樣覺得臉子下不來,纔會犯了糊塗。你想想,你柳姑父怠慢東行,不是一年兩年了,爲何年前忽然許他分家另過?還分了兩個莊子,以及這些古董給他?”

文怡一怔,想了想,道:“孫女先前只知道柳大哥分家出來獨立門戶了,卻不知道柳姑父還分了他這許多東西,只是想着,從前柳大哥便是個心有成算的,又與羅大哥相熟,想必手裡也有些銀錢產業,分家出來後,日子過得殷實,也不是什麼出奇的事。直到今天,孫女兒才知道原來柳姑父還分了兩個莊子給柳大哥,想來……是礙於族中物議?柳大哥畢竟是嫡系長子,而京城裡頭知道他身世的人,也不是沒有,閒言閒語雖沒擺在明面上,卻是越來越多了。柳姑父大概也是爲了堵住外人的嘴吧?”

盧老夫人笑着搖了搖頭:“興許也有這個緣故,卻不完全是爲了物議。你柳姑父做族長也有十幾年了,他又在京中任着高官,柳氏族中便是有些非議,又有幾個人敢明白與他作對?況且恆安離京城山長水遠,就算他分給東行一兩處不好的產業,柳氏族中又如何知道?可他拿出來的那兩個莊子,卻一向出產頗豐,少說也值七八千兩銀子,這可不是小數目呢。”

文怡吃了一驚:“什麼?”

盧老夫人又繼續道,“至於京城裡的人……就更不必擔心了,你柳姑父的生母乃是當今皇后娘娘的族姑,姚家名聲一直不錯,便是礙着他家的體面,別人也頂多就是在私底下非議幾句罷了,又有誰會爲了你柳大哥一個無依無靠的孤兒出頭?”

文怡忙問:“祖母如何知道柳大哥分得的那兩處莊子所值幾何?”這事兒連她這個在京城待了幾個月的人都不知道呢,祖母今日纔到京,又是從何處得知?

盧老夫人笑道:“自然是莊子的主人告訴我的了。東行在寫給我的信裡曾提過這件事。他說,他如今有了出息,柳家二房知道壓他不住了,又怕他會威脅到柳東寧的宗子之位,不知道會使出什麼手段來。他爲了不節外生枝,便跟二房做了交易,分家出來,放棄宗子之位,而柳家二房便不再幹涉他這一房的事務,從此往後,兩房和睦相處,而日後柳東寧承襲了族長之位,他也不會有所怨言。他自知這樣做,雖能過得自在些,卻失了承襲嫡系宗子之位的機會,且門第又遠不如尚書府顯赫了,怕我會有想法,便特地向我賠罪。我倒是覺得不打緊,當初看中他,本就不是衝着尚書府的名頭去的,且他分家出來,將來你進了門,只需過小兩口的清靜日子,勝似在尚書府中,還要忍受你三姑母的臉色。”

文怡微微紅了臉,低下頭來:“原來是這樣……孫女兒……也覺得小門小戶的日子好過些……咱們家裡也是這般……人口簡單,也沒那麼多的瑣事……”說到後頭,臉已越來越紅了。

盧老夫人微微一笑,並不點破,只是道:“由此看來,東行與你柳姑父分明是早就有了約定,只從那兩個莊子和那幾件古董,就知道你柳姑父也有破財擋災的意思,既如此,他又怎會再主動去尋東行的晦氣呢?便是果真對那些古董財物有貪念,也要等到東行上了戰場一去不回,他纔敢伸手呢,若不然,東行好歹也是官身,他就不怕御史參他一本?在京裡做官,比不得外頭,名聲壞了,私德有虧,便是再有本事,來頭再大,也無法受重用的。”

文怡點頭:“是了,方纔孫女兒聽那舒管家驗看回來後報數,那幾件古物雖說難得,通共只有一個汝窯的瓶子、一個定窯的花樽與一幅吳道子的畫,可以說得上是難得一見的珍品,另外兩方古硯,雖然好,卻並不稀奇。孫女兒從前去過宣樂堂房好幾回,又在侍郎府住了幾個月,知道長房這樣的人家,並不缺這等古物,更何況是尚書府第?便是再難得的東西,以柳姑父今日的地位,也犯不着爲了這點外物,葬送了自己的名聲。”說到這裡,她也安心了許多,“這麼說來,柳姑父已經發了話,三姑母是一定不敢再次上門了?”

盧老夫人卻沉默下來,過了一會兒,方纔嘆道:“雖說他們家不敢再上門來討要這些財物,只是……東行分家另過,一旦出征,家裡便只剩下僕人,確實不便。尚書府是不敢上門了,可是……若再出點別的事,東行家裡又有誰能做主呢?你畢竟還未過門呢,總不好每次都讓咱們出手。”

文怡想了想,小聲道:“祖母先前不是說了麼?讓柳大哥把家裡值錢的東西託付給可靠的人,照我說,不如索性連人都一併送走,送到莊子上,或是別的產業裡。”記得東行在山南鎮上有房子,在鎮外還有田地,“只留幾個粗使僕役看房子,饒是誰上門,也無可耐何。只要人沒事,要緊的財物沒少,別的也就顧不得許多了。”

盧老夫人搖了搖頭,伸手揉額角:“這事兒就交給東行吧,他那樣精明的一個人,吃了一次虧,又怎會再留下破綻讓人鑽空子?”

文怡見她面露疲意,心下大感愧疚,忙輕手輕腳地上前爲祖母按摩起頭部來。

一夜無事,第二日,文良來問明盧老夫人與文怡沒有事要他去辦,便帶着自己的一個小廝與閒陽一道出門訪友去了。巳初一刻(早上九點十五分),李家的人便來送信,說是午後李太太要帶着兒女過來請安。盧老夫人心下歡喜,忙吩咐文怡去備好茶果。一到未正時分(下午兩點整),李家的馬車便到了。

李太太進得門來,見了盧老夫人,先是抱頭痛哭一場,說起已經去世的盧家老太爺,盧老夫人便止不住淚水。他們兄妹分別時,一個尚未而立,一個不過豆蔻年華,幾十年匆匆過去,卻已是陰陽永隔了,留在人世間的她,也已經白髮蒼蒼。

文怡見狀也跟着傷心了一陣子,卻擔心祖母年邁,會受不住,忙與李春熙、李冬瑞一道勸了半日,方纔勸得兩人歇了淚水,入座看茶。李太太介紹了自己的一對兒女,三個小輩又各自磕了頭、見了禮,方纔坐下敘話。

盧老夫人細細問起了李太太的父母當年離京後的詳情,聽到悲慘處,總要哭一場,文怡看得心驚,好不容易勸得兩人稍稍冷靜些,李太太又問起了盧老夫人的經歷,後者卻是淡淡的幾句話帶過了,然而李太太早從文怡處聽說了經過,心裡也難受得緊。

最後還是李春熙勸道:“那些事都過去了,何必總惦記着?如今兩家都有了好日子,正該往後看纔是。”

李太太白她一眼:“要你說教,沒得叫長輩笑話”李春熙抿抿嘴,盧老夫人卻笑說:“春姐兒這話在理,從前的傷心事,若是時時刻刻記着,豈不叫人哭死?如今你夫妻和睦,兒女雙全,夫婿回京任了高職,孩子們都極爭氣,正是要享福的時候呢,而我……”她展眉一笑,“我如今也有孫子了,孫女兒也孝順,眼看就要出門子,家裡不愁吃不愁穿。我輩份高了,又有誥命,誰見了我,不敬重幾分?這兩年連身子骨也強壯起來了,往後還有大把的好日子呢。今日得見故人,才忍不住掉了幾滴淚,過了這一遭,卻是再也不哭了。”

衆人於是又歡喜地說笑起來。

李春熙聽了一會兒,見母親只是跟盧老夫人說些家中舊事,覺得有些無趣,而李冬瑞早已坐不住了,偏盧老夫人喜歡他這虎頭虎腦的樣子,非要拉着他的手說話,他也只能死忍着,不由得有幾分好笑。一轉頭,她看到文怡坐在一旁,也是靜靜聽着長輩說話,並不插嘴,便伸手去扯了扯她的袖子,待文怡轉過臉來,便使了個眼色。

文怡一愣,有些躊躇,盧老夫人已經看見了,便笑道:“你們小姐妹倆有什麼悄悄話,回屋裡說去吧,別在這裡礙手礙腳的。有冬哥兒侍候就行了。”

文怡忙起身應了,又向李太太告罪,立刻便被李春熙拉着走了,只來得及給李冬瑞捎去一個抱歉的眼神。

到了西廂房,兩人坐下,文怡還未顧得上叫丫頭倒茶,李春熙便劈頭問來:“昨兒聽說你們家幫着你那男人跟柳尚書的夫人鬥了一場,可是真的?”

文怡訝然,臉微微一紅:“怎麼連你都知道了?”

李春熙道:“原本我是不知道的,今早我爹值夜回來,跟我娘說起,我在裡間偷聽到的。說是柳尚書府中的下人怕事情鬧大,直接往禮部捎信去了,沒想到遇上了御史臺的人,結果今兒一早便有人上了本。軍裡好些個將軍都覺得不滿呢,說不定你男人很快就會被放回來處理家事。只是這件事鬧出去了,也是笑話,你男人說不定也要失了臉面。”

文怡見她一個勁兒地說“你男人”什麼的,臉紅道:“你別這樣說,什麼叫……我男人……”

李春熙白了她一眼:“害什麼臊?難道他不是你男人?那他是誰的男人?”

文怡咬咬牙,索性不理她的話頭,轉過身子不說話。李春熙沒好氣地道:“行了行了,我當你是自家人,纔不講究這些禮數規矩。你不喜歡就算了,我還有正經話要告訴你呢,你先別顧着害臊。”

文怡的臉更紅了,勉強忍住跑開的衝動:“什麼話?”

“柳尚書的夫人最近也不知道在忙什麼,似乎總往姚國丈夫人跟前湊。”李春熙翹了翹嘴角,“她不是你姑姑麼?這件事她自以爲瞞得好,其實人人都看在眼裡了,前些日子龍靈見了我時,還跟我說起呢,叫我若見到你,一定跟你打聲招呼,免得你們顧家沒提防,叫人笑話了。”

文怡吃了一驚,擡起頭來:“三姑母往姚夫人跟前湊做什麼?”

“自然是爲了康王世子的事了。”李春熙冷笑,“就是那一回咱們去查家莊子時遇到的那個,正巧,過幾天就滿十四歲了,聽說冊封的旨意已經擬好了,降了一等,但是聖上卻賜了府第,還許他任用王府舊人。皇后娘娘正給他挑選正妻人選呢,光是姚氏族中的女兒,就看了好幾撥。有人還提了查玥,只是被皇后娘娘駁了回來,查玥爲此在家裡鬧了一場,既覺得失了面子,又覺得居然有人把她跟康王世子湊成一對,太過荒唐了。不管怎麼說,柳夫人做得太明顯了,如今人人都在私底下說,柳家委實可笑,居然打算把庶女許給宗室貴人,也不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嗤笑過後,又道,“不過現在看來,人選還未定,聽說太子曾發過話,要親自爲康王世子挑人呢,也不知道誰家女兒這般倒黴。”

文怡卻聽得心驚膽戰。康王世子朱景深……他居然要選妻了?

第174章 提點背後第308章 所謂考驗第239章 事如人意第54章 柳家邀約第302章 得意失意第255章 以德服人(上)第85章 驚疑不定第75章 兩對兒第371章 有心之人第209章 故人重逢(中)第401章 圈套(下)第67章 兩方角力第85章 驚疑不定第97章 誰算計了誰第276章 周而復始第210章 故人重逢(下)第243章 顧文怡出閨成大禮(中)第31章 六房出門第100章 祖孫探病(一)第147章 貴人們(二)第213章 玉花委地(下)第377章 青州事變第63章 姑嫂有隙第418章 康國公第210章 故人重逢(下)第238章 集思廣益第59章 貴戚臨門(上)第52章 一波未平第319章 撕破臉第23章 新生希望第56章 隔屏相望第371章 有心之人第102章 祖孫探病(三)第396章 事後漣漪第125章 各人盤算第328章 故人疑影第391章 誤打誤撞第133章 羅四高升第58章 芳辰有禮第187章 特別年禮第106章 臨別依依第181章 各懷鬼胎第282章 骨肉離心第317章 同牀異夢第55章 船上風波第179章 如夢初醒(下)第104章 利之所趨第405章 恆安來信第325章 夫妻反目第31章 六房出門第265章 長房異狀第148章 王府茶會第271章 喜事將近第145章 求得強援第12章 出遠門第173章 所謂誤會第329章 康王舊事第58章 芳辰有禮第264章 二房賀禮第304章 肺腑之言第324章 釜底抽薪第292章 千里之外第143章 聯姻初定第119章 意外緣份(上)第173章 所謂誤會第369章 嬌客駕到第232章 救兵上門第404章 後患第337章 心結得解第366章 雲妮的委屈第384章 康王府在行動第148章 王府茶會第32章 林間傾訴第386章 喜訊連連第284章 再傳喜訊第341章 迎頭棒喝第307章 封賞旨意第166章 調令下達後第157章 做客侯府第27章 得失之間第404章 後患第334章 柳氏族人(二)第147章 貴人們(二)第247章 新人新宅第314章 姐與妹第318章 再謁東宮第398章 蔣氏偶念第261章 王府把柄第157章 做客侯府第142章 認親宴(下)第182章 舊地重遊第210章 故人重逢(下)第332章 抵達恆安第59章 貴戚臨門(上)第267章 固執己見第188章 漫天流言第338章 扭轉形勢第289章 珠聯璧合第358章 暗潮洶涌第93章 庵堂清靜
第174章 提點背後第308章 所謂考驗第239章 事如人意第54章 柳家邀約第302章 得意失意第255章 以德服人(上)第85章 驚疑不定第75章 兩對兒第371章 有心之人第209章 故人重逢(中)第401章 圈套(下)第67章 兩方角力第85章 驚疑不定第97章 誰算計了誰第276章 周而復始第210章 故人重逢(下)第243章 顧文怡出閨成大禮(中)第31章 六房出門第100章 祖孫探病(一)第147章 貴人們(二)第213章 玉花委地(下)第377章 青州事變第63章 姑嫂有隙第418章 康國公第210章 故人重逢(下)第238章 集思廣益第59章 貴戚臨門(上)第52章 一波未平第319章 撕破臉第23章 新生希望第56章 隔屏相望第371章 有心之人第102章 祖孫探病(三)第396章 事後漣漪第125章 各人盤算第328章 故人疑影第391章 誤打誤撞第133章 羅四高升第58章 芳辰有禮第187章 特別年禮第106章 臨別依依第181章 各懷鬼胎第282章 骨肉離心第317章 同牀異夢第55章 船上風波第179章 如夢初醒(下)第104章 利之所趨第405章 恆安來信第325章 夫妻反目第31章 六房出門第265章 長房異狀第148章 王府茶會第271章 喜事將近第145章 求得強援第12章 出遠門第173章 所謂誤會第329章 康王舊事第58章 芳辰有禮第264章 二房賀禮第304章 肺腑之言第324章 釜底抽薪第292章 千里之外第143章 聯姻初定第119章 意外緣份(上)第173章 所謂誤會第369章 嬌客駕到第232章 救兵上門第404章 後患第337章 心結得解第366章 雲妮的委屈第384章 康王府在行動第148章 王府茶會第32章 林間傾訴第386章 喜訊連連第284章 再傳喜訊第341章 迎頭棒喝第307章 封賞旨意第166章 調令下達後第157章 做客侯府第27章 得失之間第404章 後患第334章 柳氏族人(二)第147章 貴人們(二)第247章 新人新宅第314章 姐與妹第318章 再謁東宮第398章 蔣氏偶念第261章 王府把柄第157章 做客侯府第142章 認親宴(下)第182章 舊地重遊第210章 故人重逢(下)第332章 抵達恆安第59章 貴戚臨門(上)第267章 固執己見第188章 漫天流言第338章 扭轉形勢第289章 珠聯璧合第358章 暗潮洶涌第93章 庵堂清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