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於我一心中

風拂萬物,雷動羣生,前者化而改之,後者動而出之。風宗和雷宗法訣修行與其他六宗相比入手更爲困難,對修行弟子的資質要求也比其他宗門修行弟子要高。每一次歷劫的難度相對來說更加危險,但兩宗弟子神通求證之後所修習的法術威力也會比相同境界的其他各宗弟子要厲害很多。

風雷兩宗弟子的修行與他們本身宗門道場所在有很重要的關係。風宗所在的不死神谷,常年吹拂大風,雷宗所在的雷澤更是電閃雷鳴從不止息,正因爲有這樣的地利之便,才能幫助兩宗弟子凝鍊神風神雷,在交感之中得證元神化顯之功。

這八派的法訣陸正都得一一求證入門才能真正學習到其中的法術,這是八宗法術之根基。雖然陸正並不是要去真正的修行這些法訣,只是學習其法術之妙,但這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步驟。

但陸正就如此在定坐之中,怎麼樣才能和八宗弟子一樣以同樣的方式求證元神化顯之境呢?比如採日月之氣,他雖然從御日訣和御月訣之中得知了採氣之法,但是這可是需要應對天時。還有其他的幾種法訣,對於種種條件的要求都十分苛刻,即便是八宗弟子修行,也需要擇天時、應地利、順人爲,陸正又怎麼能夠就在這大樹之下,定境之中完成呢?

但實際上,陸正恰恰就是在定境之中完成這八種法訣的入門的。他已經擁有神念,元神展開如一方天地無二,這是隨身洞天能夠展開的基礎。事實上來說,這不過是陸正神識所感的一切,是曾經經歷的一切在心中所形成的天地,屬於元神化轉之功,從神識所感的外在天地在心中所呈現。這是陸正早已達到的境界,但是到了知道境界,才能從容化轉。

這個天地正是從陸正身處的天地而來。但是卻是他心靈的世界,與凡人心靈世界不同的是,修行人的心靈世界可以隨着他們的神念變化而化轉成爲各種樣子,只要其中的一切是他曾經神識所感。就能出現在這個天地之中。也就意味着造就這樣一個天地,需要的是感應萬物之功和神識錘鍊之功。

從身外真正的天地而言,這當然不過是一個神念所化成的世界,但是對於元神來說,就是一個無比真實的存在。元神本身便是一種純淨的感應,可以做到不蒙不受,當然也可以因虛變化。所以陸正就在這神念所造就的元神天地之中修煉參悟八種法訣的入門元神化顯之法。

元神之中的天地與真實的天地不同,可以隨時調整成適合某一種法訣修煉的場景。比如修煉御日訣的時候,陸正就讓元神之中天地處於朝陽初生之景,而修煉御月訣的時候。則換成皓月在天之象。其他如水火之觀,山澤之景、風雷之動也是同樣如此。而那個時候,陸正的元神就似乎成了另外一個自己,會面對種種景象的變化,進行種種不同的修煉。

每當修煉成功一種法訣。元神就會產生相應的變化,然後再返回到他自己原本不蒙不受的清明純淨的元神,繼續下一種法訣的修行。從日月到水火,從風雷到山澤,陸正的元神依次去體驗其中種種變化和奧妙的同時,他的神念也在同時得到無數次的錘鍊,第二條金龍的法力逐漸的融入了他的形神之中。一身金光漸淡,只剩下腦後一輪圓光。

一一嘗試了八派元神化顯之後,陸正深刻明白了這八派法訣和御龍訣最根本的區別。雖然八派的化顯元神之法不一,但是其中卻有着共通的一點。那就是其元神化顯並非如陸正這樣只是純淨清明之元神,而是帶着初入門時候所修證的法術之變化。比如日月二宗的弟子元神化顯就會在身心之中化顯出一輪日月,那日月不僅是元神。更是日後法術修行之根基,而水火山澤乃至風雷諸宗亦是如此。

御龍訣是聖宗所傳,而天宗的法訣出自道門,時間上來說要比聖宗早很久。這樣說來,極有可能是聖宗參照了道門的法訣,不知道聖宗有沒有在道門修行過,或者跟道門的高手有所接觸。但是在御龍訣最後,分明又留着聖宗的一句話。

哪怕他從前愛聽說書人講那些神仙故事,其實說白了,也不過是他覺得做了神仙不必吃飯而已。那也是因爲他是個小乞丐,太過想要吃飽肚子了。只是雖然如是,但是卻因爲種種緣故,他卻是一路修行而來,甚至已經到了知道大成之境,在修行界之中,已經算得上是一位高手了!

這一點就讓人很費解了,聖宗所謂的成人,當然不是去成爲人的意思,既然他之前已經說了可成佛成仙,就說明他就是一個人,而不是妖物或者精怪,那爲什麼他還說要去做一個人呢?而且從人來說,去成佛成仙,獲得種種解脫境界,長生不死,不是每個人夢寐以求的嗎?當然除了陸正這種二愣子不想長生的之外。但即便是陸正不想長生,他也不會拒絕修行所給他帶來的種種能力和境界。

或成佛,或成仙;可成佛,可成仙;不成佛,不成仙;唯所願,能成人!

陸正往這個念頭上一想,便退了出來,他自認境界未到,無法理解聖宗這句話的意思,但是他已經隱約感到聖宗所謂的人,跟他自己所理解的人,只怕是有所不同的。也許只有等到了聖宗這個境界才能瞭解吧!但是自己也許這輩子都不可能理解了,因爲他自己本身並不是願意去追求修行的人,只想安穩的好好過日子。從來如是,現在如是,只怕將來也如是。

陸正的御龍訣修行,實際上是從知心境開始的,而他知身境的修行卻是在天宗打下的根基,在這一點上。御龍訣和天宗的元神化顯之道卻是一模一樣的。究竟是御龍訣抄襲天宗的法訣,還是天宗抄襲御龍訣的法訣呢?

念頭一岔即收攏,一一化顯元神之後,陸正繼續參悟八種的法訣,發現接下去的八宗法訣之中,都有一些針對元神化顯境界之後的修煉,所有的步驟都是針對煉化肉身而發,但是具體做法卻有着極大的不同。比如御日訣是心中所現之太陽與天地之間的太陽相互交感,採取天地之間的真火之力,用來洗練肉身,強化筋骨,驅除雜氣、病氣。而御月訣的修煉也是同樣,只不過卻是要求在滿月之時,以心中之月交感天上圓月,吸納月陰之精華,達到目的。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豈不是說,在聖宗的心中,其實做人和成佛成仙是一樣的境界?

陸正現在大約能夠理解一點這句話的意思了,前面一句‘或成佛或成仙’,應該說的是修行之道可以成佛或者成仙,代表着聖宗認爲道門和佛門的修行都是真實無虛的,只要修行有成,的確有成佛和成仙的境界。而‘可成佛可成仙’,則應該是聖宗在說自己,或者說是在說每一個人都面對的兩種選擇,那就是或者去成佛,或者去成仙,代表人與妖物和精怪不同,都有成佛成仙的資質。而最後一句‘不成佛‘不成仙,唯所願,能成人’說的則是聖宗自己的選擇,他不選擇去成佛成仙,而是選擇去成爲一個人。

而且從最後一句話反推,可能‘可成佛,可成仙’這一句,只怕還可以理解爲另外一個意思,那就是聖宗的修行已經到了最後的關頭,往前一步或者成佛或者成仙,但是他都放棄了,而是回頭重新去做一個普通人。

另外水火兩宗則不然,而是以化顯的水火元神直接遊走周身百骸,巡遍經絡。風雷兩宗則更不同,乃是將交感之神風神雷凝鍊成形,對於自己肉身之煉化卻並不大重視。至於山澤二宗則更有不同,比如山宗之中變化更多,除了可以採集山川之氣洗練肉身,另有一法就是養育山靈。

陸正見到了這中辦法,終於知道了自己的青龍,原來的青蛟的來歷了。山宗弟子難以入道化顯元神,或者化顯元神之後難以繼續進一步修行,或者是爲了日後修行更有成就,可拜求門中有知命境界的尊長之助,找來一些具有化妖可能的生靈,在深山僻靜之處,找一座地靈之氣充足的大山設置法陣,將找來的生靈置於法陣之中煉養,等待化靈成功之後,便能讓山宗弟子以秘法煉化,或者將之殺死煉化爲純淨之靈,或者成爲自身神獸。一旦煉成,甚至可作爲山宗弟子第二元神。

只是這種秘法太難,且不說說找到的生靈是不是如預期的能夠化妖。即便能夠,那又會在什麼時候化妖,還要配合山宗秘法煉化,調教有成,遠比自己修行來的更爲艱難。所以山宗歷代以來能夠成功的人也不多。但是若是真的能夠成功了,其中好處又不待言而明瞭。光是能夠作爲第二元神,等於是就給自己留下了第二條命了,這種好處又豈是隨便其他的好處可相比的。

陸正聯想到了自己還留在青丘山的青龍,心念微微一動,知道自己壞了山宗前輩的好事了,這件事只怕日後還要給自己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煩。不過他現在還在定境之中,神念變化不曾受到這一點雜念的擾動。

道門八派的修行同中有異,異中有同,鍛鍊肉身自然是爲了度過之後的知身劫。但在八種法訣之中,知身劫並不叫做知身劫,而是各有其名。陸正所知的天宗御天訣就把知身劫叫做幻劫,意味着肉身種種之感所幻蒙受元神,諸幻齊作,元神要在其中保持自在清明,不受其擾。

第六十三章 隨波逐流去第九十四章 形影不離第八十九章 知心第六十章飢 琴中機第五十三章 相酬以言風馬牛第二十二章 可以爲師矣第五十九章 蓮華不滅第三十一章 車行八方無轍跡第七十九章 一掌扇佛尊第七十八章 驚雷動九霄第七十四章 風吹海動暗流涌第四十二章 山鬼第十一章 正是伊人獨舞時第七十章 生與生第七十章 生與生第八十九章 扶精靈兮行於妖第三十一章 佛爲山第四十五章 聖宗門人第七十八章 金蟾第五十章 轉見敗闕不壞身第九十八章 野叢生第七十五章 此時兄弟第九十四章 相思又相忘第十三章 桃花第四十五章 不破從何立第七十八章 但恨爲妖第二十六章 心機第四十六章 雲中君第九十章 山之靈第二十四章 修行界第五十三章 我與萬物同第八十章 蕭蕭白馬第三十章 此念耿耿在第一章 生路何在第四十四章 物歸原主第三十一章 金龍第八十九章 取捨第四十三章 天地之心第八章 大雷音山第五十一章 歷歷過去命中緣第二十章 所謂命者非令也第六十四章 玄都山第十七章 夢蝶第六十八章 此身遊於陰陽內第八十二章 真性何妨由運行第五十二章 心中有物第六十四章 驅山爲陣第二十六章 道術分裂方術出第五十三章 銀絲拂塵第九十五章 對鏡見形知是我第八十五章 無爲從他化第三十三章 執念堅序章——天地爲陣(下)第八章 無私第九章 借法第三十三章 妒火燒盡功德林第九章 麒麟第六十二章 混沌妖音第七十九章 重逢方知不曾失第三十六章 靈虛第八十二章 一心感通時第一百零四章 此後何所憶第九十八章 劫在身中非萬物第十七章 先有雞乎先有蛋第五十六章 黑甲之謀第八十章 太極陣第四十三章 黑刀第八十四章 招提之僧名小心第二十一章 意外第五十七章 天時第七十八章 緣會第十八章 兩界山第五十五章 此一去第六十章 申屠世家第三十八章 追月去 逐恨來第七十一章 原始反終一心貫第三十一章 交抱陰陽合第七十六章 變故生第八十八章 孰在孰不在第十七章 夢蝶第三十章 忽有神龍現人間第九章 見之有所思第五十四章 挖肺掏心飼虎狼第十九章 半身妖第三十四章 瘋第二章 苦行僧第七十八章 再入塵寰第一眼第五十七章 圈禁之族第四十章 如何天意重小卒第二十三章 混沌之天第四十四章 弟子之規第七十二章 疑入窮途已無路第七十六章 險動乎其中第八十八章 豪言一諾輕生死第四章 調虎計第九十七章 命之者爲天第六十四章 驅山爲陣第七十八章 一之與萬孰爲重第二十八章 生死一第十一章 對牛彈琴
第六十三章 隨波逐流去第九十四章 形影不離第八十九章 知心第六十章飢 琴中機第五十三章 相酬以言風馬牛第二十二章 可以爲師矣第五十九章 蓮華不滅第三十一章 車行八方無轍跡第七十九章 一掌扇佛尊第七十八章 驚雷動九霄第七十四章 風吹海動暗流涌第四十二章 山鬼第十一章 正是伊人獨舞時第七十章 生與生第七十章 生與生第八十九章 扶精靈兮行於妖第三十一章 佛爲山第四十五章 聖宗門人第七十八章 金蟾第五十章 轉見敗闕不壞身第九十八章 野叢生第七十五章 此時兄弟第九十四章 相思又相忘第十三章 桃花第四十五章 不破從何立第七十八章 但恨爲妖第二十六章 心機第四十六章 雲中君第九十章 山之靈第二十四章 修行界第五十三章 我與萬物同第八十章 蕭蕭白馬第三十章 此念耿耿在第一章 生路何在第四十四章 物歸原主第三十一章 金龍第八十九章 取捨第四十三章 天地之心第八章 大雷音山第五十一章 歷歷過去命中緣第二十章 所謂命者非令也第六十四章 玄都山第十七章 夢蝶第六十八章 此身遊於陰陽內第八十二章 真性何妨由運行第五十二章 心中有物第六十四章 驅山爲陣第二十六章 道術分裂方術出第五十三章 銀絲拂塵第九十五章 對鏡見形知是我第八十五章 無爲從他化第三十三章 執念堅序章——天地爲陣(下)第八章 無私第九章 借法第三十三章 妒火燒盡功德林第九章 麒麟第六十二章 混沌妖音第七十九章 重逢方知不曾失第三十六章 靈虛第八十二章 一心感通時第一百零四章 此後何所憶第九十八章 劫在身中非萬物第十七章 先有雞乎先有蛋第五十六章 黑甲之謀第八十章 太極陣第四十三章 黑刀第八十四章 招提之僧名小心第二十一章 意外第五十七章 天時第七十八章 緣會第十八章 兩界山第五十五章 此一去第六十章 申屠世家第三十八章 追月去 逐恨來第七十一章 原始反終一心貫第三十一章 交抱陰陽合第七十六章 變故生第八十八章 孰在孰不在第十七章 夢蝶第三十章 忽有神龍現人間第九章 見之有所思第五十四章 挖肺掏心飼虎狼第十九章 半身妖第三十四章 瘋第二章 苦行僧第七十八章 再入塵寰第一眼第五十七章 圈禁之族第四十章 如何天意重小卒第二十三章 混沌之天第四十四章 弟子之規第七十二章 疑入窮途已無路第七十六章 險動乎其中第八十八章 豪言一諾輕生死第四章 調虎計第九十七章 命之者爲天第六十四章 驅山爲陣第七十八章 一之與萬孰爲重第二十八章 生死一第十一章 對牛彈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