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他父親臨死之前的話依舊束縛着馬騰,因此馬騰雖說憤怒於劉協的薄涼,但是卻依舊在默默地觀察着漢室天下。
同荀彧的思考方式一樣,馬騰不怎麼認可漢室帝位輪流坐的方式,他對於漢室的定位就是漢天子,他受到的教育就是忠誠於天子,雖說之前被傷的挺痛的。
劉備是人傑,這是馬騰見了劉備之後的想法,甚至馬騰在見到劉備那短短的時日裡,甚至生出過劉備若是天子這種想法。
可惜劉備不是,但是這個想法卻讓馬騰感覺到震驚,劉備真的有奪取天下的氣概,如果劉備一統天下之後要進位,他該怎麼辦?
馬騰根本不知道自己會做出什麼,天子是劉協這句話他默唸了無數遍,但是劉備的形象依舊刻在了腦海裡,恐怕劉備會成爲天下之主,這句話深深的印入了馬騰的腦海中。
馬騰無比的矛盾,他看劉備順眼,同樣他也想結好劉備,但是這和他一直以來受到受到的教育完全衝突,最後馬騰選擇了避開,不聞不問,就這麼看着,安心發展自己的家族就可以了。
如果有一天天子幡然悔悟,那馬騰還會去支持對方,如果天子依舊如此,那他就安心賦閒吧,馬家的後代已經成長起來了,也不需要他這個年近五十歲的老頭支撐了。
曹操對於馬騰的拉攏,馬騰也能感受到,而且直到現在曹操也沒有表露過任何的不臣之心,最多有些不冷不熱,因而在馬騰看來曹操也同他一樣被傷的有些狠。
因此馬騰覺得自己能理解曹操,不過在理解曹操的同時,馬騰又生出了另一個問題。曹操和劉備在雙方邊界陳兵的意義何在。
思來想去,最後馬騰無奈長嘆一句,劉備人傑也。曹操和他同樣都屬於保皇派,他們三個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匡扶漢室。
其實馬騰在看了雍州司隸現在的情況。還有劉備治下的情況之後就明白,如果按照靈帝末年黃巾之亂的時代來說,匡扶漢室已經基本上算是成功了。
和十幾年前相比,漢室已經不再是以前那種盜匪叢生,路有餓殍的情況了,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纔是曹操和劉備治下的主流。
可以說,如果天下尚存的幾方都是以匡扶漢室爲目標的話。現在就可以刀槍入庫,放馬南山了,因爲目標已經達成了。
可惜至今天下諸侯依舊在兵戈相向,尤其是曹操和劉備的兵戈相向讓馬騰明白他和劉備的道是不同的,劉備貌似是要問鼎,而他則是要保皇,在馬騰看來這是雙方最大的不同。
馬騰清楚自己說服不了劉備,東漢的帝位本身就是天下宗室人人有份,劉備作爲當前宗室扛把子,說一句帝位與我有緣。你連辯駁都沒有辦法辯駁,劉備是人傑啊!
正因爲清楚自己是保皇派,馬騰無奈的放棄了劉備選擇了曹操。因爲馬騰覺得曹操和他有着同樣的心態,也覺得曹操和他一樣是保皇派,尤其是荀彧讓馬騰深感知己。
手下最核心最具智謀的臣子尚且如此,馬騰自然覺得曹操和自己一樣只是被傷的太深,傷的太狠,但依舊有一顆向着天子奉獻的心,至於曹操屠城,咳咳,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這也是爲什麼馬騰逐漸開始接受曹操拉攏的原因。要知道就連司馬朗和鍾繇兩個人都很明顯的和曹操開始合拍了。
這兩人是忠臣嗎?那當然是了,鍾繇和司馬朗在天子最苦難的時候尚且不離不棄。爲天子謀劃算計,最後博得一線生機。引曹操,劉備,馬騰,袁紹前來救天子出牢籠。
這兩個人聰明嗎?那自然聰明瞭,鍾繇的決斷從來沒有拖泥帶水,永遠是最合適的決斷,司馬朗的話總是讓人如沐春風,深感信服。
這兩個又聰明又忠心的臣子都和曹操合拍了,那麼曹操想來也和他一樣是一個心傷的忠臣吧,因此馬騰在恍悟到這些之後開始和曹操交流,然後發現曹操也是一個人傑!
要對抗一個英雄,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再找一個英雄,曹操進入了馬騰的眼中,一個和他志向相同的保皇派,還特別有能力,馬騰默默的觀察着曹操。
越觀察越覺得曹操是個人物,而且手下猛將能臣都不缺,尤其是有一天曹操突然流露出要和他結好的意思,馬騰順着臺階就往下走。
曹昂能出現在馬騰家也是馬騰默許的,馬騰是真的很欣賞曹昂,這也是一個人物,曹家有曹昂他年必然會更勝一籌,因此對於曹昂貌似在打自己女的注意馬騰樂見其成。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馬騰覺得曹昂不錯,自然給曹昂大開方便之門,只可惜曹昂晚了一步,否則以曹昂的能力,拿下馬雲祿並不算太過困難,可惜有時候就是如此。
當然馬騰也承認一點,他和劉備雖說屬於道不同不相爲謀,但是他還是很佩服劉備的,因爲他出身西涼,因爲他曾家道中落,因爲他曾吃過苦,所以他能明白劉備的仁德。
劉備的仁德不是空口白話,而是有飯可是,有衣可穿,有屋可住,也因此馬騰能懂得劉備的仁德,也更爲矛盾。
感情上他想交好劉備,但是理智卻告訴馬騰,他所有交好劉備的方式終歸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他和劉備總歸是道不同不相爲謀啊,他是保皇派啊,而劉備卻是要問鼎啊!
這纔是雙方最核心的衝突,馬騰很希望劉備能像他一樣以輔佐天子爲最終目的,但是連馬騰自己都不能保證,自己有劉備那種問鼎天下的勢力,依舊能保持住對於天子的忠心。
野心這種東西永遠是和自身實力成正相關的,到了那一步馬騰思來想去都自覺自己無法保持現在的內心,推己及人之下,又如何能去要求劉備,更何況,劉備是皇位輪流坐,今年到我家的宗室啊!
最終馬騰只能選擇自己認爲正確的路,作爲忠臣,以自己認爲正確的方式盡忠也算不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