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本身是不同的。
面對林青突如其來的發問,鎮元子大袖蹁躚,混沌空洞;彌勒菩薩周身白蓮生生滅滅,佛國隱現;燃燈古佛腦後二十四諸天中心,一盞萬古長燃不熄的靈柩古燈,突兀間星火飄搖,差點就直接熄滅!
“這~”不約而同,三位都是齊齊發出難以名狀的沉默。
這一點縱然無數人保持反對,但也有數以萬億倍之前的人的參量對此保持不經意間的靜默。
就好比諸天萬界之中,絕大多數的生靈,他們對於“證道”的終極幻想不過是能由“人”升格爲“神”,武道修煉到“法身”層次。
長生不死,法力無邊,萬界逍遙,脫身六道。這些已經是他們最終極的理想,用“證道”一詞來描述,簡直合理到不能再合理。
可單單是行走到這一步,也需要常人難以想象的大恆心,大毅力,大決斷,大機緣,大氣數,大法力!
動輒在輪迴之中沉淪千世萬世不過等閒,隨隨便便血祭一界一世,最後偷生九幽連生靈都能不做,這都是一點不奇怪。
可即便如此,最後能突破“法身”層次的人物也是屈指可數。
但對於更小更小的一撮人而言,“法身”不過是他們的起點。
無處不在,無微不至,無往不利,近乎無所不能,在仙是“仙尊”,在佛是“菩薩”,在妖是“大聖”,在魔是“魔君”的【傳說】纔是他們的證道終點!
但就算萬古歲月,無盡天驕盡成累累白骨,也不過成就一尊的“傳說”,對於那些真正屹立在諸天萬界最最上層,彈指遮天,動念隻手便能橫推三千世界,輕易就能結出三千虛幻大道,以我心映照世界萬象森羅的“造化大神通者”們而言,也不過形如塵埃廢渣,根本就不會在他們的心田意海中泛起絲毫波瀾。
試問他們的徒子徒孫們都能證得的境界,又怎會是他們的追求?
對於他們而言,若要把【證道】這一名詞套用在“傳說”層次上,對於他們這些造化大神通們而言,簡直就是不可名狀的侮辱!
在這些造化大神通們的心中,唯一能稱的上“道”,並且是需要他們爲之瘋狂,爲之絕望,爲之耗盡所有一切,爲之至死不渝地去“證”得的,只有也唯有【彼岸】!
但證道“彼岸”是何等艱難。
自開天闢地萬古歲月以來,無數次紀元更替,在如此漫長的歲月積累下能證得“造化”者如過江之鯽,潮漲潮落,生生滅滅。
不知有多少數量,又不知有更多數量的存在,悄然溺死淹沒在時光大河的深處,連最後的一絲存在,一點真名都被徹底消磨殆盡,完全消失在整個諸天萬界的“記憶”之中。
在這樣殘酷到絕望的基礎數量積累下,最終卻只有數十位能超脫先天五太,掙脫混沌無極,傾覆古今未來,屹立於終極彼岸!
然而“彼岸者”就算是這般數量稀少到可憐。
可真要仔細算一算,結果還要刨去好大一批如“元始天尊”、“道德天尊”、“靈寶天尊”這般先天即是彼岸,自誕生伊始就是覆蓋了萬千兆兆時間線初始與終結,彼岸自成的天生貴勳。
然後去掉一大批,二代目,三代目這樣的叫人憤(xian)怒(mu)背鍋俠。
去掉一大堆和古老彼岸,甚至是道果者都不清不楚的二代們。
還有再去掉一批註定命運多舛,所有命運節點都被安排的一清二楚,所有價值最後註定要被壓榨的一乾二淨的“打工人”。
掐指一算,能憑自己努力,自我奮鬥,自由心證,證得“彼岸”的屈指可數!甚至可能連五個指頭都數不全!
說實話,對於證道“彼岸”,不論是鎮元大仙,還是彌勒,還是燃燈,還或者是其他距離彼岸只差一線,或是隻差最後一點外物的造化大神通者,他們都做過這樣的幻想。
可惜現實的殘忍殘酷早就打磨盡了他們的菱角。
在場的這幾位,除了身爲未來佛的彌勒還對自己能夠證道彼岸抱有一絲絲幻想。
不論是鎮元子還是燃燈,也就嘴上喊得高調,實際上早就不對自己的未來不抱有任何期待了。
燃燈若想證道,其實很簡單,簡單到只需元始天尊點頭,執掌到“諸果之因”。
以一盞靈柩古燈照耀最古過去,回溯一切最初之前,映照諸般古老般若,真正證道“過去燃燈”之位。
畢竟這位靈鷲山上的老朽僧人,佛道雙修,早已證得佛門至高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境界,開闢佛門二十四諸天,有無上正等正覺。
在遠古三皇五老君共治諸天的紀元時,就已經距離證道只差一線機緣,就只差那一絲機會而已。
但元始天尊開天闢地之前,就已點名元始二代目的尊位的人選。
元始詔令,崑崙十二金仙,崑崙神系萬神盡數爲其所用,不敢有任何怠慢。
燃燈雖曾經是闡教副教主,但元始天尊明顯就不待見他,兢兢業業到最後還是一無所有,最後只能無奈遠走佛門。
甚至在本心深處,這靈柩山上的枯朽老僧冥冥之間甚至有些細思恐極的萬千思緒。
彼岸者,一切時空永恆大自在,自身存在本身更是覆蓋諸天萬界開闢之前,終焉之後無數條時間線。
真要如此來算,或許當初開天闢地,演繹如今諸天萬界格局的“元始天尊”已非第一代……
“諸果之因”在代代元始手中流傳不息,共同支撐起“元始”之名。
誰曉得哪一個披着元始天尊這層“馬甲”的存在,在某條廢棄時間線上是不是和自己有仇,所有才會讓自己如此【求不得】?
也正因爲知曉有這樣的可能,燃燈才徹底對闡教絕望,然後投進佛門的懷抱。
燃燈一個聰明人。
雖然知道佛門有諸般古老彼岸者,但有誰會把自己這種叛教之徒視爲心腹?
所以他雖是榮爲“過去燃燈古佛”,但在本質上也不過是把佛門當做一個大型的信貸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