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亞,地處南洋,聯通太平洋和印度洋兩大水域,同時水無塵一家子的新家無憂島,也處於馬來亞海域之內。
這個國家的華人佔了四分之一還多,是馬來亞第二大種族,因此在馬來亞,中文算得上是一種通用語言,所以薛康來到馬來亞之後,卻是不需要考慮交流的問題。
薛康來到馬來亞,已經有三年了,靠着自己的努力,和查理家族的幫助,薛康在這三年中,發展出一個勢力較爲龐大的幫派——華清幫,看名字就知道,華清幫的成員主要是以華人居多,依靠薛康結丹期的修爲,三年來華清幫的發展還算順利,同時薛康也成爲了南洋華人團體中一個重要的人物。
在三年前來到馬來亞之後,薛康就時時關注着噬魂島的情況,在噬魂島大戰之後幾天,薛康還冒險回了噬魂島一趟,但只能看見已經被沉入大海中的噬魂島。
此後幾天修真界中馬上傳出了,水無塵的死訊,不過薛康心中卻始終不相信自己的師傅會這麼容易,就被蜀山派殺死,而且水無塵在讓薛康離開噬魂島的時候,也已經做好了以防萬一的打算。
因此在海底的另一處洞府,在薛康離開之前,就已經被水無塵告知,所以薛康對於水無塵,雖然有些擔心,但是卻沒有違反水無塵的禁令,返回華夏,而是安心留在馬來亞,利用這段時間發展出華清幫來作爲噬魂島的外圍勢力。
薛康三年來,也利用華清幫的情報網絡,四處尋找過水無塵一家人,但最後都只是了無音訊,因此薛康只能放棄主動尋找的念頭,等着水無塵找上門來。
但是現在薛康卻緊皺眉頭,三年來華清幫在馬來亞的突然崛起發展,不可避免的會損害到其他勢力的利益,而首當其衝的正是南洋薩滿教的外圍勢力——共濟堂。
薩滿教原本是滿清國教,但是在百年之前修真界和西方修士勢力大戰的時候,薩滿教卻站錯了隊伍,站在了教廷一方,雖然沒有直接到參加教廷和修真界的衝突當中,但是身爲華夏修真界的一份子,卻想要保持可笑的中立。
因此在教廷失敗之後,修真界各大派馬上對薩滿教進行了清算,如此一來薩滿教在神州,自然沒有了容身之地,一戰之下,薩滿教大部分被修真界所滅,而少數的殘餘勢力則逃入南洋。
南洋華人在清末,基本都是不滿清廷統治的漢人後裔,同時南洋當地也有當年苗疆蠱師,降頭師的存在,因此到了南洋,開始的時候,薩滿教不免受到本土勢力的排斥,發展卻是不理想,而且薩滿教經過修真界的圍剿,少數殘餘雖然安全逃到南洋,但是薩滿教中的修煉法訣和法寶靈藥,卻大部分落入了,參與圍剿薩滿教的修真界各大派手中,失去了這些東西,薩滿教的殘餘勢力,卻是無力與蠱師和降頭師爭鋒。
直到清朝滅亡,一些滿清貴人逃入南洋避難,薩滿教自然爲這些人提供庇護,相應的這些滿清貴人也支持薩滿教,在這之後,薩滿教纔開始發展起來,同時薩滿教也聯合南洋當地的修士勢力,漸漸能夠與蠱師和降頭師相對抗。
到了現在,薩滿教已經和南洋的蠱師,降頭師並駕齊驅,兩大勢力掌握着南洋華人上層勢力,而華清幫的快速發展不可避免的,影響到薩滿教外圍勢力共濟會的地位,因此共濟會自然要大力打壓華清幫。
開始的時候華清幫有薛康坐鎮,同時共濟會身後的薩滿教也沒有出手,因此開始的時候,卻是華清幫佔了上風,不過近來薩滿教終於忍不住開始直接出手,幾天來華清幫的成員屢屢受襲,同時一封請柬也送到了薛康的手上。
請柬上面邀請薛康今晚到本地一位富商府上相聚,商議解決華清幫和共濟會的衝突,見此,薛康自然不能示弱,當即就答應下來,不過薛康也知道,今晚所謂的鉅商府邸,必然已經成爲了一座龍潭虎穴。
雖然根據情報,現在薩滿教中唯一一個化神期的長老不在馬來亞,但是薩滿教中必定派出幾個結丹期的修士,自己單人赴會的話,卻是凶多吉少,因此在接到請柬之後,薛康就已經通知了查理家族,讓查理帶着家族中侯爵以上的高手來這裡與自己會和。
正想到這裡,門外就響起一陣‘咚咚咚’的敲門聲。
“進來吧。”被敲門聲驚醒之後,薛康眉頭一皺,說道。
門開處,一個三十歲左右的男人走了進來,這人正是華清幫的副幫主曾文華,曾文華在華清幫建立的時候,就已經跟在薛康手下,幾年來爲華清幫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而薛康對於自己這個得力臂助也不吝嗇,在薛康的培養之下,曾文華現在已經是一個古武高手。
要不是水無塵到現在都還沒有出現,薛康也顧及到噬魂島的門規,曾文華早就已經被薛康引入噬魂島的門下了,就算如此,單論功力的話,曾文華現在已經可以和築基成功的修真者,相抗而不落下風了。
正因爲如此,曾文華對於薛康卻是恭敬非常,平常兩人相處的時候,雖然口中叫的是康哥,但卻是以師禮相待。
曾文華進門,走到薛康身後,輕聲說道:“康哥,外面有兩個洋人要見您,說是之前和您已經有約的。”
“恩,有這回事,讓他們進來吧,我在書房等他們。”聽到曾文華的話,薛康自然知道這兩個洋人必定就是查理家族中的人,因此馬上轉身過來,說道。說完話,薛康就向樓上的書房走去。
見此,曾文華馬上快步走了出去。
“進來吧。”薛康到書房幾分鐘之後,就聽見一陣敲門聲再次響起。
“康哥,這兩位就是要見您的人。”曾文華走進門來,身後站着兩個英俊的外國人,正是三年前與薛康同時離開噬魂島,來到馬來亞的科裡、南多兩人。